第一章
大炎女帝未婚夫诸葛长苏,收复中原大胜而归当天,却和满朝文武一起被晾了两个时辰。
就在众人纷纷疑惑陛下为什么还不来时,女帝宋惜惜与新科状元秦朗走到龙椅前,众臣叩拜。
殿外,听候宣召的诸葛长苏,清楚地看到宽大衣摆下,秦朗落在她腰际的手,她不着痕迹拍开,嗔怪地瞪了秦朗一眼,低声道:“别闹。”
他目光落在高台举止亲昵的两人身上,心脏犹如被重锤碾过。
三年前宋惜惜的承诺犹在耳边:“长苏哥哥,此番七出祁山,若能收复中原,大胜而归,朕必定携带百官,出城十里相迎!到时候,我也要正式与你完成婚约。”
现在,他回来了,她却在和别的男人调情。
他怎么都不敢相信,那个红着脸拉着他衣袖,要与他做一世夫妻的女人会背叛他!
“宣丞相诸葛长苏!”
诸葛长苏敛起满腔酸涩心绪,迈步缓缓走进议政殿,朝臣将士分立两侧,他所过之处,众人半跪行礼。
他听到细碎低语。
“丞相收复北魏,又北击匈奴,今日班师回朝,立了盖世奇功!”
“丞相与陛下本有婚约,此番大婚,必将御极天下!”
“大炎国有诸葛丞相,实乃百世之福。”
下面的只言片语传进了宋惜惜耳中,她面色一沉,偏头看过来,面上找不到一丝情谊。
诸葛长苏看到她变幻的脸色,只觉得讽刺,他对大炎的忠心换来的却是忌惮猜疑。
只见,她理了理衣袍,一脸严肃走到他面前,眸光冷寒:“丞相,你可知罪?”
诸葛长苏抬头,一眼便看到了她领口处的一枚齿痕。
他瞳孔微颤,但语气平静:“臣何罪之有?”
宋惜惜猛地拔剑指向他,怒道:“好一个诸葛,真当朕还是小孩?!秦学士都说了,匈奴凶恶,杀人如麻,你擅自开启战端,要置我大炎于何地?”
帝王一怒,众臣惊惶俯首下跪。
只有诸葛长苏脊梁笔直:“匈奴贪婪,屡犯边境,为保大炎安宁,自当严惩不贷,寸步不让!”
她冷笑一声:“三年征战,大炎早已疲惫不堪,民不聊生。你却一味穷兵黩武,置百姓疾苦于不顾!”
他如往常般苦口婆心劝慰:“陛下,匈奴如狼,欺软怕硬,你退一步,它便进三步……”
“够了!”宋惜惜将长剑扔在地上,拂袖冷哼,“如今边境已平,后续与匈奴交涉之事,交由新科状元秦朗全权处理。”
诸葛长苏看着宋惜惜蕴着薄怒的精致脸庞,一时恍惚想起三年前。
当年,先帝临终托孤,他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宋惜惜登基后,他尽心辅佐,内外皆一派繁盛,欲成一统。
还记得出征前,他立下豪言,一定会完成先帝夙愿,还大炎一个朗朗乾坤。
正是因为这个承诺,他在外战无不胜,宋惜惜在内稳定朝局。
两人齐力守住大炎,也曾感情浓烈,同进同出。
可如今,高位之上,她身边已经换了别人。
他忽然记起先帝临终那日,宋惜惜跪在先帝面前,举手立誓:“我宋惜惜一定待诸葛丞相如国士,若有亏待,身死魂消,不得好死!”
他唇角扯起一抹嘲讽的笑,她早已经忘了誓言,也忘记了——
他曾答应先帝容忍她一百次过错。
第一次,是在一年前,朝中对他的诋毁肆意蔓延。
起初,流言传到宋惜惜耳中,她在朝中雷霆震怒,拔了所有嚼舌根的人舌头。
后来,新科状元秦朗站在朝堂,弹劾他藐视陛下,她当天下了一道口谕,斥责了他。
第三十三次,是因沿路水患,战报迟了一天送回京城,她下旨卸了他三个月兵权,并让他当众领二十军鞭。
第七十七次,是因攻打匈奴时,她听信秦朗进言,断了他的粮草,导致军中损失惨重,他一夜白头。
……
第九十七次,是秦朗走漏了军事机密,致使他孤身一人深陷险境,险些丢了性命,而她却只罚了他白银十两。
如今只剩三次机会,若她仍执迷不悟任用奸臣,那他便离开,再也不见。
宋惜惜顿了顿,看向诸葛长苏的目光带着深深忌惮,淡声开口:“至于丞相你……”
秦朗上前半步,拿出圣旨,语气倨傲:“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摄政王、丞相诸葛长苏擅自挑起与匈奴之战,有失国体,即日起革去摄政王之位,永不再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