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劫富济贫局12006年8月,去***旅游的大巴上,游客们正昏昏欲睡。“醒醒,
各位醒醒,我们下一个景点是去参观一座古寺,”导游的声音在车厢里回荡。对于什么景点,
什么参观之类的,半点也没能引起游客们的兴趣。车子到达甘孜州一座寺庙前,
巨大的停车场里已经满满当当地停着各色旅游大巴。车子停稳后,大巴车门一开,
车上的人才缓慢地从疲惫中起身,陆陆续续地下车。2“来来来,到这边集合,
每人一个团队的标牌,出来的时候是要还给寺庙的。
”导游已经和等在车下的寺庙里的僧人碰过头了。“进入寺庙后的参观,由寺里的僧人带领,
大家认准自己团队的这个标志牌,认准这位导游僧人,因为人太多,
不要回头弄丢了自己的团队。”那时候手机没有普及,能用得起手机的人并不多。
每下来一个人,他们就发一个牌牌,导游也在旁边帮忙,
直到每个人都戴上了一个直径约5厘米,上面印着寺庙的图案和不同编号的圆形的,
类似于纪念章一样的标志铭牌。3没有游客会意识到,奥秘就隐藏在编号里。
导游会根据游客一路上的表现来判断谁是这批人中最有钱的人,对饭菜是否讲究,
对住宿要求,购物时是否大方等各方面综合判断,准确率高达95%。这是第一次筛选。
所以,导游会主动给那个最有钱的人戴上8号牌,或者他们约定好的其他号码。
在整个寺庙的浏览中,这个人身上的牌子不是8号,而是行走的金钱。4“来来来,
各位游客,往这边走”迎接的僧人叫着导游僧,机械地背着他们一天要说若干遍的词,
根本不需要通过大脑,仅凭肌肉记忆,也能滚瓜烂熟。
大家跟着导游僧人指引着往寺庙里面去,“俗话说,大爱无疆,爱心无量,
进入寺庙切勿高声喧哗,并且禁止拍照。”所以,香鸽没能留下一张关于那座寺庙的照片。
导游僧的声线总是比普通人要高出好几个分贝,确定他的游客全部都能听到。
“咱们要进去吗?”香鸽问道。“进啊,来都来了,进去看看呗!”许明志小声说道,
他好不容易抽空陪老婆出来旅游,进不进都要耗在这儿,他为什么不进呢。
5夫妻二人被人流裹挟着机械式地挪着步子,此时就算不想进去,也无法退出来了。
“修行圣地,请各位尊重当地习俗,不要犯了忌讳,进入寺庙后,
由里面的僧人带着各位参观,请记住我们的车牌号,提前出来的游客,到停车场等待。
”导游再次交待着,所有人都心不在焉地听着,一步一步在僧人的引导下进入寺庙。
“佛渡有缘人,佛家讲究随缘,无论您是学生,还是老板,是工人还是农民,既入寺庙,
就给寺庙添炷香油钱吧,一分不嫌少,百万不嫌多,全凭各位对佛的虔诚和心意,
请为自己为家人种下福田,佛佑平安。”导游僧人指着门口的捐款箱,
在佛家叫“广种福田”,全车人几乎没人认识藏文,但大意应该是一样的。
第二道筛选开始了。6香鸽掏了掏兜里,5元,10元,50元,100元,
最终只舍得往里面投了一张五元。一位僧人立即给她的脖子上挂了一条白色的哈达,
这个小小的仪式感,让香鸽十分感动,原本没多少精气神的行程,一瞬间活力满满。
许明志随手一掏,兜里没有零钱,直接往福田箱里投了100元。随后,
一位捧着金色哈达的人,给许明志行了个僧礼,将一条金灿灿的哈达挂在了许明志的脖子上。
大家都以为,哈达的颜色是随机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哈达的颜色是根据你往投币箱里投了多少钱,买来的。有人投了50元,
得到一条红色的哈达。50元以下的,统统都是白色。以前在电视电影中,
听习惯了“洁白的哈达”,就以为哈达都是白色的,香鸽实在好奇,忍不住问那位导游僧,
“哈达的颜色有什么讲究吗?”“有的,我们的教派分红教和黄教,哈达的颜色也有所不同,
但是现在,只是随机的,对游客没有特别意义。
”有几位同样好奇的游客也跟着一起听了他的解说,对此十分信服,香鸽也十分信服。
因为她刚看了一本关于红教和黄教的书,对此一点也没怀疑。7人实在太多,
根本没有时间让你停留,僧人的话一句接着一句,是你从书本里,从学堂里根本没听过的,
全是鸡汤文。核心思想就是做人要有爱心,对菩萨要有敬畏之心,神灵无处不在,
包括你的所思所想,他们无不洞悉。主题目的是,进庙就要烧香,捐点香油钱,
是善男信女的义务,不然你进庙干啥,五块十块的香油钱都舍不得,凭什么求菩萨保佑你呢。
前面铺垫了那么多,听到这里,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所以,前方是为家人祈祷,
点长明灯的,“寺庙在一日,就保证灯油不灭,若您的香油钱用完了,其他人又续上,
也能一直保佑您的。”这个环节掏钱的人不多,毕竟,浏览一圈就离开了,
真要给家里人点长明灯,很多人更愿意回到自己的家庭驻地的寺庙去点。
但是傻子总是随时都有的,跑到陌生地方点长明灯的,也不是没有。8“各位施主,
请跟着我往里走,咱们寺庙始建于1621年,明朝天启年间,
当时……”导游僧一边走一边介绍,大家跟着节奏,都听得入了迷。既是听历史,
也是听佛教史,还包含建筑史,故事和传说,在疲惫的跟团游中显得十分有趣,
对于平常很少读书的人来讲,特别有吸引力。许明志就听得入了神,
因为他从没听过这一类的故事。大家跟着导游僧在寺庙里转了一圈,大约花了半小时,
僧人话锋一转:“今天各位很幸运,***活佛流动讲经,今天正好在咱们寺庙里停留,
一会儿参观完,各位可以到三楼去听听活佛讲经,这几乎是百年一遇的幸运,
活佛还带了几件百年前开过光的佛寺法器,佛家愿意将其赠与有缘人。”“哇!
”所有人都发出一声惊叹!“天啦,希望我是那个幸运儿!”游动的队伍里,
每个人都在心里祈祷,希望自己是那个幸运儿,香鸽也这么想,心里却很忐忑,
想做那个幸运儿,又担心自己没有那么幸运。从来也没指望天上掉馅饼能砸中自己。
9大家跟随着人潮走,在导游僧人的引领下,爬上那个岌岌可危的阁楼。楼梯很陡,又窄,
上下楼的人必须得侧着身子才能交汇。如果够仔细,就会发现,这是专为游客搭建的,
性质类似于横店那些影视拍摄基地的建筑,不是用来居住使用的,只是为了拍摄需要的道具,
道具。登上阁楼,屋里应该是开了空调,一股清凉感扑面而来,让浑身黏腻的游客倍感清爽,
瞬间觉得果然活佛在的场所与众不同。把空调的舒适自动归类为活佛的神仙气质。
为什么去了高原后很多人觉得心灵得到了净化?有个回答特别妙,“因为高原缺氧,
你的大脑无法正常运转。”香鸽当时就属于这种情况,所有人被僧人洗脑一圈后,
完全进入了另一种境界,能呼吸活佛呼吸过的空气,都能让你增寿十年,或者好运十倍。
10小阁楼的空间不算大,一间约40平方米的屋子,一次最多只让进20人。
为什么只能进20人,因为一个旅行团一般在20人左右,如果更多,那就分成两批进,
这个人数只能少不能多,多了会乱。得鸽跟在许明志身后,艰难地往阁楼上爬。
“能听活佛讲经,百年一遇的奇事,怎么着也得去见证一下的。”所有人都这么想。
活佛端坐在房间的一头,大夏天的,穿着厚重的袈裟,盘腿坐得特别板正。
让人一看就是得道高僧。至少那盘腿的姿势十分标准。双膝被长长的僧袍一盖,有模有样的。
游客们都十分虔诚,大家双手合十,对着活佛诚心叩拜。活佛先教大家标准的拜佛的姿势,
从莲花手开始,不厌其烦地示范,大家都学得有模有样的。学姿势花了十几分钟,
随后开始讲一些佛的起源,经历,这又花了十几分钟,对于不怎么看书的人,像听故事一样,
都入了迷。然后,高潮来了。11“本次讲经,难得和各位有缘,有三件佛家的古画,
不是真迹,但也是大师的仿品,可贵之处是被最高的活佛开过光的,
不知哪三位是它的有缘人呢!”游客们全都举起了手,“我,是我,我……”活佛半眯着眼,
看似随意地一点,“这位先生,从佛的位置看,你天庭饱满,地额方圆,是个有福之人,
想必你一定会善待佛家的法器的。”旁边配合的僧人立即拿出一幅画来,
递到那位有缘人面前。“先生,祝福你!”哎哟,那人激动得,只恨空间不够,
无法让他五体投地,赶紧跪拜下去,那份虔诚,不比那些朝圣者差。三幅不同的画,
给了三个不同的人,但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戴着红色的哈达。
随后更高潮的时候来了。“本次讲经,最难得的是,还有一尊菩萨的塑身圣像,
虽然是缩小版的烧制品,但也是在***寺庙里常年接受香客们的供奉,
被活佛开过光的圣像。”所有人又一阵激动,赶紧把手伸得老长,生怕活佛看不到自己。
“我,我,我……”所有的吵闹声活佛都听不见,旁边配合的僧人示意大家不要吵,
不要打扰活佛选择有缘人。许明志伸长了胳膊,活佛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两秒,
随后又看向其他几位,最后指着那位戴着金色哈达,导游给别着8号标志片的游客。
“这位先生,您是被活佛选中的人。”僧人把那尊圣像拿到那位游客的面前,
那人激动得了不得,一幅画算什么呀,这尊菩萨才值得供奉呢!他十分果断地跪下去,
行了个五体投地的大礼。“唉,我怎么就没那么幸运呢!”大部分人都空手而归,
什么也没得到,毕竟,东西就那么几件上,而游客有几十人呢!“好了,大家跟我来,
再去寺庙的其他地方去参观吧,其他游客还在外面等着进来听活佛讲经呢!
”大家跟着僧人下楼,另一批游客怀着跟他们一样的虔诚往楼上爬。
12大部分人都是遗憾的,那位导游僧人很快弥补了大家的遗憾,
“各位没有得到活佛礼物的施主,可以到庙里去烧炷香,菩萨一样会保佑各位平安喜乐,
宝贵吉祥的。”“也好,也好,既然进了寺庙,那自然是要去烧香的。
”得鸽拽着许明志一起往烧香的地方去。你以为烧香不要钱吗?那就天真了。50元,
100元,200元,500元,各个等级不同,价格不同,一听说要钱,
大部分人烧香的兴致瞬间熄灭,可你不烧香还出不去。“既然到了寺庙,
不烧香是对菩萨的不敬,施主,给你香。”根本不容你选择,香直接塞到了你手里。
香鸽拿了香就要走,“施主,一炷香50元。”“啊,还要钱呀!”香鸽想还回去,
可是在寺庙里,这似乎不太合适。卖香的僧人十分虔诚地双手合十,“菩萨受人香火,
可我们出家人要吃饭呀!”“施主,寺庙里禁止大声喧哗。
”没有人会为了50元在庙里跟和尚吵架。许明志掏出钱来要付,
他的手里已经被塞了另一炷香,“施主,200元。”“咦,怎么价钱还不一样。
”手香鸽不解了。“每种香的价格不同,我们随机发放,这种贵的代表你的福报更长更厚。
”大家都知道这是鬼话了,到这里都不会太相信,但没人会反驳。最后,
戴着金色和红色哈达的人,被塞了200至500元不等的香,戴白色哈达的游客,
全都是50元。大家都乖乖地掏了钱,没人会在寺庙里抱怨菩萨。
13香鸽拽着许明志赶紧走,出来后将夹在衣服上的团队识别牌摘下来,
扔在门口的一个盆里。回到车上,导游已经在等着大家了,
车上的空调估计已经开了一段时间,车里十分凉爽。每个人脖子上都挂着哈达,
其中被选中得到画的一位先生已经坐在车上了,大家都十分好奇,想要看看他的画。
“没什么好看的,888元买来的。”他十分嫌弃,知道自己是被宰的那个傻子。“啊,
要钱的啊,还以为是送的呢!”“送,等一下七仔上来你问问,
看他那尊佛像多少钱嘛”知道还有人比自己傻得更彻底,这位先生的心里似乎平衡了一些。
在一群傻子中,只要自己不是最傻的那个,会得到许多的安慰。话音刚落,
七仔抱着佛像上车了。“七仔,七仔,你那尊佛像要钱吗?”七仔先生的同伴高声地问,
声音里带着些许的幸灾乐祸,还有些等着看笑话的畅快。车上的人都等着他的答案,
尤其是戴白色哈达的人,对刚才的不幸运转化为此刻的幸运而欢喜。七仔叹口气,
最后十分无奈地道,“8888元,请回家供着,菩萨会保佑我全家的。
”这等于承认了自己被骗被宰,尽管这样,也没人会在寺庙门前抱怨菩萨,抱怨僧人。
“天啦,你好有钱噢!”大家议论纷纷。“还好,我不是那个幸运儿。
”香鸽在心里感慨一句,真是庆幸了。“放心,你成不了那个幸运儿的,
”许明志已经看懂了其中的猫腻,“人家从一进门就给每个人贴了标签,看到没,
得到画的人,都戴着金色或红色哈达,得到佛像的人,戴着红色哈达,
是这个团队里表现得最有钱的。”14香鸽回过神来,原来,从报团旅游开始,
他们就成了别人砧板上的肉。这个旅游团,有来自广东的四个家庭,就是七仔他们那伙人,
有三个学生,还有其他几个散客,但全都是来自广东,从成都组团的。从报团那一刻起,
就被作了第一轮筛选。s导游在一路过来的途中,进行了第二次筛选。下车后用标志牌标注。
然后根据每个人给捐款箱里投币的情况作第三轮筛选,用不同颜色的哈达标注。
戴白我色哈达的人,都是穷人,他们不会宰你太多钱,但也绝不会放过你。
所以最低一炷香的钱,50元,是逃不掉的。这个局的最高明之处就在于,
一个团队里只宰最有钱的那几个人就可以了。所谓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由几个人把20几人的钱都掏了,另一种形式的劫富济贫。
15但这种局被后来跟风的假和尚给搅乱了,之后,
几乎每个旅游景区都会有假和尚假寺庙骗钱。后来那些跟风者,没有那么聪明的大脑和耐心,
也没资本投入,或者他们更急于赚钱,把所有人都当成了人傻钱多的主。但凡遇到一个傻的,
他们都不肯放过。这是一段经典的对话:“8888?我没有这么多钱呀!
”“可以刷卡的嘛!”“可是我卡里也没有钱呀!”“那你可以叫家里人转钱给你嘛!
”“可是我家里人也没钱呀!”话说到这个程度,游客已经意识到被骗了。
但是你不掏钱是走不掉的,尤其是在庙里,许多人不敢争执,
生怕冥冥中有什么事物与你作对。“那你就要这个便宜的吧!”假和尚不耐烦了,
把随便一个东西递过来,“这个便宜,效力是一样的,
这个只要888”此时的游客为了能脱身,突然听到数字从4位数降到了3位数,
立即十分庆幸地掏了钱。买回来的是什么呢?一个镀上颜色的塑料片,
美其名曰开过光的玉佩。16由于跟风者搅乱了市场,所以这种局没能维持多久,
被游客投诉和拒绝参与而破了。穷人的钱不是那么好要的,骗他100元,
可能是他的全部资产,他会跟你拼命的。所以高端的做局者,只骗穷人的一点点,
留下多半给他谋生活。但富人则不同,被骗八千后,他还有八万,甚至八十万。
他们把跟寺庙纠缠的时间,用来赚更多的钱。赚钱的速度太快,所以对于八千元的当,
他们只会笑笑,不以为意了。二、愿者上钩局1某天晚饭时,刀仔将一块红薯塞进嘴里,
心中突然不痛快了。他把筷子往桌子上一拍:“不行,这样没钱的日子太难过了。
”坐在桌前吃饭的父母,姐姐和妹妹,全都望过来。爸爸望了望全家人,
犹豫着开口:“要不,细妹,你明天去打工吧!”细妹端起碗,把碗里的饭扒拉完,“好,
我明天就去。”妈妈看向姐姐,“大妹,你也去吧,细妹一个人我不放心。”“好,
我过几天去。”吃完饭,姐妹俩开始收拾东西,“姐,咱们去同一个地方吧!
”“那样会不会……”“不会,就一起”细妹坚定地说。两姐妹睡在同一个房间,
没有再交谈,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打工生活担忧着。2第二日,大妹和细妹出发了,
一个往深圳,一个往东莞。大妹在东莞一个电子玩具厂做女工,
细妹在深圳一个毛绒玩具厂做女工。三个月后,大妹到毛绒玩具厂来找细妹,
姐妹俩相视一笑,相约着一起去外面吃好吃的。“姐,你难得来一趟,我请你去吃好吃的。
”“算了吧,咱们要攒钱给弟弟娶媳妇,还是别乱花钱了。”“姐,听我的,
咱俩这么辛苦为弟弟攒钱,就吃这一顿,我昨天刚发了工资,我有钱。
”细妹坚持要请姐姐吃好吃的。正下班出来的工厂王老板,看着这小姐妹俩,觉得甚是有趣,
普通打工妹,为一顿好饭还要斟酌再三,他和同事摇摇头,从两姐妹身边走过。
王老板今天正好有个饭局,停车的时候,又看到姐妹俩,正坐在麦当劳餐厅等餐。他摇摇头,
“原来一顿麦当劳就是他们最奢侈的好饭。”3之后的半年多时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