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选修课上的“鸡缸杯”

星夜交织时 情四米 2025-10-06 20:30:51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午后的阳光斜照进三教顶层的阶梯教室,为《文物鉴赏与修复》选修课的课堂增添了几分庄重又神秘的氛围。

能容纳百余人的教室几乎座无虚席,除了真正对文物感兴趣的学生,更多人是慕名而来——主讲这门课的陈继儒教授是业内泰斗,更是故宫博物院的特聘专家。

时玥提前十分钟到达,选了中间靠前的位置。

刚落座,就感到一道存在感极强的视线。

她抬眼望去,恰好看见夜琛从教室后门走进来,依旧是那身生人勿近的冷峻气质,在最后一排靠过道的座位坐下。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短暂相接,又默契地同时移开,仿佛早上图书馆那场无声的交锋从未发生。

“哇,那就是金融系的夜琛吧?

他也来选修这门课?”

旁边有女生小声议论。

“听说他修这门课是为了辅助家族企业的艺术品投资业务……”时玥垂下眼帘,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腕间的翡翠镯子。

她选这门课纯粹是兴趣使然,家学渊源让她对这些老物件有着天生的亲近感。

陈教授准时走上讲台,他是个精神矍铄的老人,花白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同学们,今天是第一堂课。”

他声音洪亮,带着学者特有的沉稳,“我们不讲理论,先来看一件实物。”

在全场好奇的目光中,陈教授的助教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个锦盒。

打开盒盖,取出一个用软布包裹的物件。

当那件器物被轻轻放在铺着绒布的展示台上时,教室里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叹。

那是一个杯子的残片,约莫只有完整器的三分之一大小。

但就是这残片,在白炽灯下焕发着令人心醉的色彩——釉上绘着栩栩如生的牡丹,一侧有雄鸡的局部,鸡冠鲜红欲滴,羽毛勾勒精细,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交相辉映,色彩饱满艳丽,呈现出一种温润如玉的质感。

“这是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残片。”

陈教授的话如同在平静湖面投下一颗石子,“今天我们的摸底题就是——请同学们上台,仔细观察,然后告诉我你们的判断:这件残片,是真品,还是后世仿品?

理由是什么?”

教室里顿时议论纷纷。

“成化斗彩鸡缸杯?

就是那个拍出2.8亿天价的?”

“这要是真的,这一片也得值好几百万吧?”

“陈教授怎么可能拿真品给我们看,肯定是高仿啊……”己经有几个自告奋勇的学生上台,拿着放大镜仔细查看,但下来后都面露难色,说的也都是些“看起来很旧”、“画工很细”之类模棱两可的话。

陈教授不置可否,目光在教室里扫视:“还有同学要试试吗?”

就在这时,两个声音几乎同时响起:“教授,我想看看。”

“我来。”

全场寂静。

所有人循声望去——只见教室后排的夜琛不知何时己经站起身,而中间位置的时玥也同时站了起来。

两人隔着大半个教室,目光再次碰撞。

这一次,空气中仿佛有电光火石闪过。

陈教授饶有兴趣地推了推眼镜:“哦?

那就请两位同学依次上来吧。

女士优先。”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时玥稳步走上讲台。

她没有立刻去拿残片,而是先对陈教授微微躬身行了个礼,然后从随身携带的帆布包里取出白手套戴上,动作娴熟专业。

当她拿起那块残片时,整个人的气场都变了。

先前那个带着几分随性的女学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眼神锐利、神情专注的鉴定师。

她没有用放大镜,而是将残片凑到眼前,用手指细细感受瓷片的重量和胎质,观察断口的痕迹。

她的目光尤其停留在彩绘的细节和青花的发色上,时而轻轻转动角度,查看釉面的反光。

整个过程不过两分钟,她却像是己经获取了全部信息。

“教授,”时玥放下残片,声音清晰,“我认为这是清康熙时期的仿品,而且是官仿。”

台下响起一片嗡嗡声。

“理由?”

陈教授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第一,胎质。”

时玥不疾不徐,“成化瓷素有‘糯如脂’的说法,胎质细腻洁白。

这块残片的胎质也极好,但细看略显坚硬,更符合康熙瓷的特点。”

“第二,彩料。

成化斗彩的姹紫色彩独特,红彩如血,绿彩透亮。

这件残片上的彩料虽然艳丽,但红彩偏橙,绿彩偏翠,是典型的康熙彩料特征。”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她拿起残片,指向雄鸡眼睛的画法,“成化鸡缸杯的鸡眼是‘两个点’,而康熙仿品往往会不自觉地画出‘眼眶’。

您看这里——”陈教授凑近一看,果然在鸡眼处看到了极细的眼眶线条。

“精彩!”

陈教授忍不住抚掌,“观察入微,言之有物。

请回座。”

时玥在众人钦佩的目光中走下讲台,经过夜琛身边时,能感觉到他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带着前所未有的审视。

接着轮到夜琛。

他走上讲台,同样戴上白手套——不知何时准备的。

但他没有先去拿残片,而是拿出手机,调出一个特殊的扫描软件,对着残片进行了多角度拍摄。

台下有人发出轻笑声,觉得他太过依赖科技。

但夜琛置若罔闻。

完成扫描后,他才拿起残片,观察方式与时玥截然不同。

他更关注杯底的款识部分——虽然款识只剩下一半。

“这是‘大’字的一半,”他用手指轻抚款识的笔画,“如果是‘大明成化年制’的‘大’字,这一笔的收尾应该是......”他突然顿住,将残片拿到灯光下,从侧面仔细观察款识的刻痕。

“教授,”夜琛放下残片,语气笃定,“我认为这是真品,而且是成化本朝的官窑真品。”

这话一出,全场哗然!

竟然和时玥的结论完全相反!

陈教授不动声色:“说说你的理由。”

“方才那位同学说的彩料和画工特征,我都同意。”

夜琛的话让所有人一愣,“这确实是康熙时期的彩料和画法。”

“但是,”他话锋一转,拿起残片指向款识部分,“问题出在款识上。

如果是康熙仿品,款识应该是‘大清康熙年制’。

但你们看这个‘大’字的笔锋和深度——”他示意助教拿来高倍放大镜,通过投影仪将款识放大到屏幕上。

“这个‘大’字的笔触深峻,笔锋犀利,是典型的成化款识特征。

而最重要的是,”夜琛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在笔画的边缘,我扫描到了极其微小的‘糊米底’痕迹——这是成化瓷独有的烧造特征,后世极难模仿。”

他调出手机上的扫描分析图,果然显示款识边缘有特殊的颗粒状结构。

“所以真相是,”夜琛环视全场,最后目光落在时玥身上,“这是一件在成化真品的基础上,在康熙时期被重新补彩、重烧过的瓷器。

胎和款是真,彩是后补。”

这个结论太过惊人,连陈教授都微微睁大了眼睛。

教室里死一般寂静。

所有人都被这个反转惊呆了。

时玥放在膝上的手微微握紧。

她不得不承认,夜琛的观察角度是她没有想到的。

款识的细节和“糊米底”的特征,确实需要极高的眼力和科技辅助才能发现。

这个男人的专业素养,远超她的预期。

陈教授深吸一口气,看向台下两个最出色的学生,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两位同学的判断都部分正确,也都不完全正确。

夜琛同学的结论更接近真相。”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难以抑制的兴致:“很有意思,太有意思了。

一个看出了彩绘的时代特征,一个识破了款识的真相。

不如......你们就这件瓷器的真伪和价值,打个赌如何?”

全班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时玥和夜琛身上。

时玥抬起头,正好对上夜琛看过来的目光。

那目光中带着棋逢对手的锋芒,和一丝若有若无的挑衅。

赌?

她微微扬起下巴,唇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

“好啊。”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