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照片里的人在动

老照片照片里的人在动

作者: 用户28055627

悬疑惊悚连载

热门小说推《老照片照片里的人在动》是用户28055627创作的一部悬疑惊讲述的是柳梅阿梅之间爱恨纠缠的故小说精彩部分:男女主角分别是阿梅,柳梅的悬疑惊悚,推理小说《老照片:照片里的人在动由网络作家“用户28055627”倾情创描绘了一段动人心弦的爱情故本站无广告干精彩内容欢迎阅读!本书共计87631章更新日期为2025-09-28 13:06:58。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老照片:照片里的人在动

2025-09-28 14:30:48

柳梅深夜翻窗,在镜面上画血色阵纹,对着镜子说 “姐姐,

这次的魂够鲜”—— 摄像头录得清清楚楚,可导出的录音全变成阿梅的尖笑。

她送的 “阿梅日记” 更毒:周雨指尖滴血,空白页竟自动画出她的头像。

找王奶奶对质才知:柳梅当年恨奶奶偏心,用摄魂术害了阿梅,现在要借周雨的魂复活阿梅,

再杀躲在养老院的奶奶。周雨摸着奶奶的旧胶片机咬牙:这次不用光圈拍风景,

要用聚魂光圈,把藏在照片里的魂和恨,全照出来。我蹲在樟木箱前,手指刚碰到相册封面,

就觉得指尖凉得发疼。这箱子是奶奶留下的,民国款的,红漆掉了大半,锁早就锈死了。

我昨天找螺丝刀撬开时,还闻到里面飘出股霉味,

混着奶奶常用的雪花膏香 —— 那是上海牌的,奶奶用了一辈子,

最后半盒还在梳妆台上放着,盖子没拧紧,香味飘了满屋子。“先看看相册吧,

说不定有奶奶年轻时的照片。” 我跟自己说,指尖抠着相册边缘,慢慢掀开封面。

第一页就卡住了,像是被什么粘住。我轻轻一扯,“刺啦” 一声,掉出张黑白照。

照片边角卷了边,背面用糨糊粘过,还留着泛黄的痕迹。照片上是个姑娘,扎着麻花辫,

辫梢用红绳系着,穿蓝布褂子,站在河边笑。下面用钢笔写着 “阿梅,1983.5”,

字迹有点歪,像是匆忙写的。我把照片拿起来,对着窗户看。阳光透过照片,

姑娘的嘴角弯得正好,像月牙,眼尾还有点笑纹。没多想,夹回相册里,继续翻。

后面几页都是空白,只有最后一页贴着张奶奶的单人照,穿着旗袍,站在照相馆的布景前,

表情严肃。翻了没两页,手机响了,是约拍的客户催片 —— 上周拍的亲子写真,

客户说要赶在孩子生日前印出来。我随手把相册放桌上,抓起电脑就往书房跑,

连台灯都忘了关。等忙完,已经半夜十二点了。我揉着眼睛回房间,脖子酸得厉害,

余光瞥见桌上的相册 —— 那张三寸照,还摊在外面,被台灯照得发亮。我走过去捡,

刚碰到照片边缘,突然顿住了。阿梅的嘴角,好像比早上宽了点。不是错觉吧?

我把照片凑到台灯下,手指捏着边角,来回对比。早上看时,嘴角只到颧骨下面一点,

现在都快扯到耳根了,笑得有点怪,眼尾的笑纹也没了,只剩僵硬的弧度。

“可能是灯光的问题。” 我摇摇头,把照片夹回相册最前面,关了灯躺上床。

可翻来覆去睡不着,总觉得那笑容在眼前晃,越想越觉得渗人。第二天早上,我醒得早,

天刚亮就爬起来,第一反应就是去翻相册。照片还在原来的位置,我拿起来一看,

手都抖了 —— 阿梅的嘴角又宽了!这次看得清清楚楚,嘴角的弧度比昨天晚上还大,

眼尾往上吊,像画了京剧的脸谱,看着有点吓人。这照片怎么会动?我赶紧找扫描仪,

是去年买的二手货,平时用来扫老照片。把阿梅的照片放上去,按了 “扫描” 键。

刚点完 “确认”,电脑屏幕突然黑了,主机 “嗡” 地响了一声,像是卡了壳。三秒后,

屏幕自己亮了,自动弹出张照片。是我的自拍。可我从来没拍过这张!照片里的我,

穿着昨天的灰色卫衣,站在奶奶的樟木箱前,表情木愣愣的,眼睛看着镜头,

脸上还没什么异常。但我盯着屏幕看了没十秒,照片里我的脸,

慢慢开始变 —— 眼角往上挑,嘴角往两边扯,越来越像阿梅的笑,连眼神都变得僵硬了。

“啪” 的一声,我合上电脑,心脏跳得像要炸了,手心全是汗。我冲到镜子前,

看自己的脸 —— 还好,还是原来的样子,嘴角没动。

可还有更吓人的事:昨天晚上想回忆奶奶教我调光圈的步骤,居然想不起来了。

奶奶明明说过 “光圈大进光多,拍人像要开 F1.8,拍风景用 F8”,

现在怎么都记不清具体数字了,只模糊记得 “光圈” 两个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坐在床边,抱着枕头,突然觉得屋子里有点凉,明明窗户关得好好的。我坐在桌前,

盯着相册发呆,手指反复摩挲封面的红漆。突然听见敲门声,“咚咚”,很轻,

像是怕惊到什么。开门一看,是隔壁的王奶奶。她手里攥着个牛皮纸信封,用麻绳系着,

头发花白,梳得整整齐齐,扶着门框喘气:“小雨啊,这是你奶奶当年放我家的照片,

说等你回来给你。那时候你才上小学,她还说‘小雨以后肯定喜欢’。”我接过信封,

触手有点潮,应该是放了很多年。拆开一看,里面是张合影,比阿梅的单人照大一圈,

边缘也卷了边。还是阿梅,旁边站着奶奶。奶奶穿中山装,领口系着风纪扣,牵着阿梅的手,

两人都站在河边,背景跟阿梅单人照的河边一模一样 —— 河边有棵老柳树,树干歪歪的,

树枝垂到水面上。照片背面用铅笔写着 “1983.6.12 河边”,

字迹比单人照上的工整,是奶奶的字,我认得 —— 小时候奶奶教我写名字,

就是这个笔锋。1983.6.12?我突然想起前几天查县志,

在小镇图书馆的旧报纸堆里,看到过一句 “1983 年 6 月 12 日,

城郊河边发现无名女尸,年龄约 16 岁,身份未查明,尸体已火化”。日期正好对上!

阿梅的单人照是 1983.5,合影是 1983.6.12,刚好一个月后。

阿梅就是那个无名女尸?我攥着照片,手心里全是汗,照片都被捏得发皱:“王奶奶,

您知道阿梅是谁吗?她跟奶奶是什么关系?”王奶奶眼神闪了闪,叹了口气,

用袖子擦了擦眼角:“是你奶奶当年的学生,在镇小学读六年级,成绩好得很。

后来…… 没了。具体的我也不清楚,你奶奶那时候从不提,一提就哭,我们也不敢问。

”王奶奶走后,我拿着合影,坐在门口的台阶上。风一吹,有点冷,

我把奶奶的旧围巾裹紧了点 —— 围巾是蓝毛线织的,上面有朵梅花图案,

是奶奶亲手织的,我小时候总抢着戴,现在还留着梅花的形状。我决定去河边看看。

河边离老房不远,走二十分钟就到,是小时候常去的地方,后来长大了就很少去了。

现在是秋天,河边的柳树叶子都黄了,风一吹,“哗哗” 响,叶子往下掉,飘在水面上。

河边的杂草长得很高,快到膝盖,里面还藏着个废弃的石凳,凳面裂了道缝,上面长了青苔。

我站在照片里阿梅站的位置,大概在柳树下面,想拍张对比照。

刚举起奶奶的旧胶片机 —— 那是台海鸥牌的,黑色机身,有点重,

奶奶说 “这是当年托人从上海买的”—— 还没按快门,

相机突然自己 “咔嗒” 响了一声,镜头盖都没开,居然自动拍照了。“谁按的?

” 我吓了一跳,低头看相机,开关是 “关” 的位置,没坏啊。我按了按快门,没反应,

再把开关拨到 “开”,也没刚才的声音。等把胶卷洗出来,我更懵了。

洗照片的地方在老街,是个老铺子,老板姓刘,跟奶奶认识。他把照片递给我时,

还说 “这照片怎么有点怪”。照片里,我站在河边,穿着白色外套,可我身后,

有个淡淡的虚影 —— 是阿梅!她跟照片里一样,扎着麻花辫,穿蓝布褂子,

手里还攥着张纸,纸角卷了边,隐约能看见 “柳记照相馆” 几个字,字体是打印的,

不是手写。柳记照相馆?小镇上好像有这么一家,在老街拐角,开了好多年了,

我小时候还去拍过周岁照,后来就没去过了。我拿着照片,往老街走。

老街的路是青石板铺的,走上去 “哒哒” 响,路边的店铺大多关着门,

只有几家卖零食的还开着。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找到这家照相馆,说不定能知道阿梅的事,

还能搞清楚相机为什么会自己拍照。柳记照相馆的招牌掉了一半,“柳记” 两个字还在,

红漆斑驳,下面挂着个旧铃铛,风吹过 “叮铃” 响。门是木门,上面有几道划痕,

像是被什么东西刮的。我推开门,铃铛 “叮铃” 响了一声,屋里有点暗,

窗帘拉得严严实实,只留了条缝,透进点光。“有人吗?” 我喊了一声,

声音在屋里有点回音。里屋走出来个老太太,头发梳得整齐,用发网罩着,穿灰布衫,

袖口卷到小臂,手里拿着块擦镜头的麂皮布,布是黄色的,有点脏。她抬眼看我,

我心里 “咯噔” 一下 —— 这老太太的眉眼,跟阿梅太像了!尤其是眼角,

都有点往上挑,连笑纹的位置都一样。“要拍照?” 她声音有点哑,像是很久没说话,

没笑,表情很淡。“嗯,想拍复古写真,就像…… 几十年前的风格,跟墙上挂的这些一样。

” 我指着她墙上挂的旧照片,试探着说。那些照片大多是黑白的,有拍全家福的,

有拍单人照的,背景都是简单的布景,跟奶奶那张旗袍照的布景很像。老太太点点头,

转身去里屋拿相机,脚步很轻,没声音:“我叫柳梅,这店是我开的,开了快四十年了。

”柳梅?跟照片里的阿梅就差一个字?一个叫 “梅”,一个叫 “柳梅”,难道是姐妹?

我跟着她进里屋,里屋更小,摆着张旧桌子,上面放着台相机,跟奶奶的海鸥牌很像,

就是颜色深一点。墙上贴满了老照片,大多是小镇上的人,我还看到了王奶奶年轻时的照片,

扎着两条辫子,笑得很开心。我假装看照片,手悄悄摸进兜里,

把手机开了录音 —— 手机是去年买的,录音功能还没怎么用过,这次刚好派上用场。

“柳姨,您这照片拍得真好,能留这么久,颜色都没怎么掉。” 我说,手指划过一张照片,

是个小男孩,坐在木马上,笑得露出牙。柳梅调着相机的光圈,头也不抬,手指很熟练,

像是闭着眼都能调:“照片能留魂,拍得好,魂就能待得久。要是拍得不好,魂就散了,

留不住。”我心里一紧,手顿了一下:“留魂?什么意思?是说照片能留住回忆吗?

”“没什么,” 她突然抬头看我,眼神怪怪的,像在看什么稀有的东西,

“你脖子上的围巾,是你奶奶的吧?蓝毛线,上面有梅花,她当年冬天总戴,

跟我还说过‘这围巾暖和’。”我摸了摸围巾,梅花图案刚好在胸口,有点扎手,

是毛线没织好:“您怎么知道?您认识我奶奶?”“认识,” 柳梅笑了笑,

嘴角的弧度跟阿梅照片里的越来越像,眼尾也往上挑,“我们是老熟人了,

当年她常来我这儿拍照,有时候还带着学生来,说‘让孩子们留个纪念’。”我没敢多问,

怕她起疑心。拍了两张,一张站着,一张坐着,背景选了个有老书架的布景,

跟奶奶书房的书架很像。柳梅拍照时很认真,没再说话,只是偶尔调整我的姿势,

说 “头再低一点”“笑一笑”。拍完我赶紧走,出门前,我看了眼手机,

录音还在 ——“照片能留魂” 这句话,录得清清楚楚,连她调相机的声音都录进去了。

回到家,我刚把相机放在桌上,就看见桌上的相册开着,是我早上翻的那一页,

阿梅的单人照和合影都摊在外面。不对啊,我早上出门时明明把相册合上了,

还放在樟木箱上,怎么会开着,还摊在桌上?我走过去一看,

更吓了一跳 —— 相册里多了张照片,夹在单人照和合影中间。是我和阿梅的合影。

照片里,我穿着今天的白色外套,站在左边,阿梅站在右边,穿蓝布褂子,

她的手搭在我肩上,手指是弯的,像是用力抓着。背景是我家的客厅,墙上挂着奶奶的旧钟,

钟的指针指着十二点,跟我昨晚看到照片的时间一样。我看着照片,突然觉得锁骨有点疼,

像是被什么东西压着。伸手一摸,锁骨处有道红痕,跟照片里阿梅手搭着的位置一模一样,

红得像用口红描过,摸起来有点烫,还很痒。更吓人的是,我对着镜子,

发现自己的嘴角正不自觉地往两边扯 —— 跟阿梅照片里的笑一模一样!我想控制,

可嘴角不听使唤,还是往两边扯,笑得脸都酸了。“不行,得想办法。” 我赶紧打开电脑,

用修图软件拆解那张合影。软件是专业的,能分层看,我把背景层单独调出来,放大背景墙。

墙上有几道裂缝,之前没注意,现在放大一看,裂缝拼在一起,

像个奇怪的符号 —— 我之前在奶奶的旧书架上看到过一本《民间异术录》,

里面画过这个符号,是 “摄魂阵” 的阵眼,说 “阵眼开,魂易入,

需以亲者之物压之”。亲者之物?我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奶奶的旧围巾。

我赶紧把围巾扯下来,展开,贴在裂缝上。刚贴上,就觉得屋里的凉气少了点,

嘴角也不那么痒了,能控制住不往两边扯了。

我又在衣柜上装了摄像头 —— 是之前拍写真买的,小巧,能连手机实时看。

我把它贴在衣柜侧面,对着桌子,心里想:我倒要看看,晚上会不会有什么东西来,

是不是柳梅搞的鬼。晚上十点,我关了灯,躲在被子里看摄像头的实时画面。手机屏幕亮着,

有点刺眼,我调暗了点亮度。屋里静得能听见钟摆声,“滴答滴答”,跟照片里的钟一样。

相册放在桌上,没动,阿梅的照片露在外面,被月光照得有点亮。我看了快一个小时,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山庄凶杀案事件
  • 柳软桃花浅什么意思
  • 活在阳光下长在春风里
  • 重生神探追凶录短剧
  • 香软桃花
  • 中国最后一位道士
  • 嘘请按规则行事听到声音别回头小说
  • 软陶花手链编织教程
  • 怎么做一个道士
  • 嘘别回头她在你身后
  • 活在阳光下沐浴在春风里
  • 活在阳光下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