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荣笑传

昌荣笑传

作者: 九尾灵墨

其它小说连载

由昌荣昌荣担任主角的男生生书名:《昌荣笑传本文篇幅节奏不喜欢的书友放心精彩内容:小说《昌荣笑传》的主要角色是昌这是一本男生生活,团宠,家庭小由新晋作家“九尾灵墨”倾力打故事情节扣人心本站无广欢迎阅读!本书共计110031章更新日期为2025-09-27 03:41:16。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昌荣笑传

2025-09-27 06:49:22

1 异象出生那是一个闷热的夏夜,天空中没有一丝风,蝉鸣声嘶力竭地扯着喉咙,

仿佛在预告着什么不寻常的事情即将发生。昌建国抹了把额头的汗珠,在产房外来回踱步,

脚下的烟头已经积了七八个。“家属别着急,你爱人胎位很正,一切正常。

”护士出来安慰道,但眼神里却闪过一丝困惑。她已经接生过上千个婴儿,

从未见过如此安静的待产室——产妇不仅没有痛苦呻吟,反而时不时传出轻笑声。“轰隆!

”突然,一声惊雷炸响,整个医院瞬间陷入黑暗。昌建国心里一紧,正要呼喊,

却见产房门缝中透出柔和的金光,随即传来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电力恢复后,

护士抱着一个男婴走出来,神情恍惚:“生了,八斤八两,大胖小子。

就是...就是有点奇怪...”昌建国忙凑上前看,婴儿圆头大耳,面若满月,

最奇特的是他不仅不哭,反而咧着嘴笑,眼睛眯成两条缝,活脱脱一尊小弥勒佛。

“这孩子生下来就会笑?”昌建国惊讶地问。护士摇头:“不是会笑,

是自从出生就一直笑到现在。”这便是昌荣来到人世间的第一刻。据医院记录,

那晚突然的停电仅持续了十秒,且仅限于产科楼层,没有任何设备故障。

值班电工挠破头也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昌荣满月那天,家里摆了几桌酒席。按当地习俗,

要让孩子“抓周”,预测未来前途。大人们在地上摆满了书、算盘、钱币、官印等物,

小昌荣爬来爬去,最后却抓起了一个被遗忘在角落的破旧收音机,咯咯直笑。“这孩子,

将来怕是游手好闲,只知玩乐。”一位远房亲戚摇头道。昌建国却不以为然,

他总觉得儿子那双眯缝眼里,藏着说不清的智慧。2 笑对课堂时光飞逝,

昌荣到了上学的年纪。他圆头大耳的模样一直没变,永远是笑呵呵的,

邻里都叫他“小弥勒”。“昌荣!你给我站起来!”小学三年级课堂上,

李老师怒不可遏地指着后排。全班同学齐刷刷回头,只见昌荣正低头摆弄着什么,

肩膀一耸一耸的。“我在讲重要内容,你在下面做什么?”李老师快步走到昌荣桌前,

伸手一掏,竟掏出一个拆得七零八落的闹钟。“老师,

我发现闹钟响铃的原理和课堂铃是一样的,就想看看能不能改进一下,

让下课铃提前五分钟响。”昌荣笑眯眯地说,圆脸上毫无惧色。教室里爆发出一阵哄笑。

李老师气得脸色发青:“明天叫你家长来!”这样的场景在昌荣的求学生涯中屡见不鲜。

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坏学生”——不打架、不骂人、不扰乱课堂,

只是对书本上的知识有种天然的“不满足感”。初中时,物理老师讲解电路,

昌荣举手问:“为什么电流一定要从正极流向负极?如果反过来会怎样?

”老师耐心解释这是物理定律。昌荣却摇摇头:“定律是被人发现的,不是天生就有的。

说不定有人能发现不一样的定律呢?”他这种“钻牛角尖”的提问常常让老师们头疼不已。

但奇怪的是,尽管昌荣课堂上总是心不在焉,考试成绩却总能名列前茅。尤其是数理化,

几乎次次满分。“昌荣啊昌荣,你要是能把调皮的心思都用在学习上,肯定能考上重点高中!

”班主任苦口婆心。昌荣笑呵呵地回应:“老师,我的心一直在学习上啊,

只是学习的不全是书本上的东西。”3 双面生活初二那年春天,

昌荣开始了他的“双面生活”。每天早晨,他依旧背着书包准时出门,

和邻居同学们一起走向学校。但在离学校还有一个路口的地方,他会突然拍拍脑袋:“哎呀,

我作业本忘带了!”然后转身往回跑。同学们最初信以为真,

后来才发现昌荣的“忘性”实在太大,几乎天天如此。实际上,昌荣拐过弯后,

会钻进一条小巷,那里有他藏好的便服。换装后,他变成了一个社会小学徒,

开始探索课堂外的世界。第一个目的地是离家不远的一处建筑工地。“小子,你又来了?

”工头老张嘴上嫌弃,眼里却带着笑意,“今天可别碍手碍脚的。”“放心吧张叔,

我就看看,不说话。”昌荣套上一顶略显大的安全帽,开始在工地上转悠。

他观察工人们如何搅拌混凝土,如何绑扎钢筋,甚至能指出图纸上的一处小错误:“张叔,

这里梁柱的接点好像少算了一个受力点。”老张起初不以为意,找来结构工程师一看,

果然发现了问题,避免了一起潜在事故。从此,工地上多了一个“小顾问”,虽然年纪轻轻,

说话却总在点子上。下午,昌荣会准时出现在市立医院。他最初是因为母亲感冒陪诊而来,

却发现医院里有许多独自就医的老年人,行动不便又不懂流程。“奶奶,心内科在三楼,

我先帮您取号,您坐这儿歇会儿。”昌荣搀扶着一位颤巍巍的老太太,

熟练地在自助机上操作。“小朋友,你真是菩萨心肠啊。”老太太感激地说。

昌荣呵呵一笑:“举手之劳,我就是喜欢看人们解除痛苦后的笑容。

”他穿梭在医院的各个角落,帮无人照顾的病人排队取药,为迷茫的家属指路,

甚至偶尔能用他特有的幽默感,逗乐一些郁郁寡欢的病患。最让人称奇的是,

昌荣总能在下午四点半准时回家,分秒不差。父母一直以为他刚从学校回来。

“今天在学校怎么样?”母亲一边准备晚饭一边问。“挺好的,学了新知识。

”昌荣笑着回答,这不算说谎,他的确学了新知识——不过是关于建筑结构和医患关系的。

4 退学风波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后,家长会如期举行。昌建国坐在儿子靠窗的座位上,

看着成绩单上醒目的“年级第三”,既骄傲又困惑。“昌荣爸爸,恭喜啊,昌荣又是前三。

”班主任王老师走过来,语气却有些复杂,“但是有件事情我必须和您沟通一下。

”王老师拿出考勤记录,上面清晰显示昌荣这学期已有十多次迟到早退,

甚至有好多天完全缺勤。“我们查过了,那些天昌荣并没有生病。问他原因,

他总是笑呵呵地说‘去学习更重要的东西了’。”王老师推了推眼镜,“这孩子聪明是聪明,

就是太有主见,不守规矩。”昌建国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他想起儿子每天准时出门回家,

书包里课本崭新却总能考出好成绩,还有那些偶尔冒出的“专业术语”——比如某次吃饭时,

他详细分析了家里老房子的结构问题,说得头头是道。当晚,

昌建国和妻子对着刚刚“放学”回家的昌荣,开始了严肃的谈话。“你说实话,

这些日子你到底去哪了?”昌建国直截了当。昌荣依旧笑眯眯的,知道瞒不住了,

便一五一十地交代了自己的行踪。母亲听得目瞪口呆,父亲则脸色越来越沉。“胡闹!

简直胡闹!”昌建国一拍桌子,“你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吗?初三了!马上就要中考了!

”“爸,我在外面学的东西比课堂上更有用。”昌荣平静地说,“我会继续上学,

但不会只待在教室里。”这场谈话以昌荣的“妥协”告一段落——他答应减少逃课次数。

但事实上,他探索世界的欲望更强烈了。他甚至开始光顾一家汽车修理厂,

在那里展现了惊人的机械天赋。“这小子手感绝了!”修车厂老板老陈感叹,

“凭声音就能判断发动机问题,比我们这些老师傅还准。”中考前三个月,

昌荣做出了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退学。“爸,妈,我不是不爱学习,

只是现在的教育方式不适合我。”昌荣平静地说,“我想走自己的路。”母亲当场泪崩,

父亲气得摔门而出。普通工人出身的他们,一直把读书视为儿子唯一的出路。

5 社会大学退学后的昌荣并没有如父母担心的那样堕落。相反,

他更加系统地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周一至周三,他在建筑工地和修车厂打工,

不仅分文不取,还常常提出改进工艺的建议。周四周五,他雷打不动地去医院做志愿者,

成了患者口中的“小弥勒菩萨”。周末,他会泡在市图书馆,阅读各类书籍,

从哲学到工程技术,无所不包。最让父母不解的是,尽管昌荣已经退学,

每次学校模拟考试都允许他参加,他依然会准时参加,并且成绩稳居年级前列。

“你就是不肯好好学习,非要走歪路!”昌建国每次看到儿子的成绩单,都是既欣慰又气愤。

昌荣只是笑:“爸,我走的不是歪路,是捷径。”一天傍晚,昌荣从修车厂回家,

路过一条小巷时,听到一阵呜咽声。循声望去,几个高中生正围着一个瘦弱的男孩。

“明天带一百块钱来,不然见你一次打一次!”为首的高个子恶狠狠地说。

昌荣笑呵呵地走过去:“几位同学,欺负人多没意思,不如我给你们变个魔术?

”混混们愣住了。只见昌荣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硬币,在手中一晃,硬币竟然消失了。

再一挥手,硬币从高个子的耳朵里掉了出来。“哇!”几个小混混看得目瞪口呆。

“还想看更厉害的吗?”昌荣眯眼笑着,随手捡起一块砖头,轻轻一捏,

砖头竟然碎成了粉末。混混们吓得脸色发白,落荒而逃。

其实那不过是昌荣在工地上事先处理过的石膏砖,专门用来“吓唬人”的。

被救的男孩感激涕零,昌荣却摆摆手:“记住,真正的力量不是用来欺负人的。

”说完哼着小调走了,仿佛刚才只是做了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这类事情在昌荣的社会生涯中屡见不鲜。他似乎总能在恰当时刻出现在恰当地点,

用他特有的方式化解矛盾,帮助他人。渐渐地,街坊邻里间流传起关于“弥勒少年”的传说。

6 高考奇迹退学三年后,高考的日子临近了。一天晚上,

昌荣突然对父母说:“我准备参加高考。”昌建国手中的筷子掉在了桌上:“你说什么?

你都退学三年了,课本都没摸过,怎么考?”“试试看嘛。”昌荣依旧那副乐呵呵的样子。

母亲却看到了希望,急忙翻箱倒柜找出旧课本。昌荣随手翻了翻,笑道:“内容都没变嘛。

”接下来的一个月,昌荣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节奏,白天在外“游荡”,晚上偶尔翻翻书。

父母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高考那天,昌荣破天荒地穿了件正装,

还是那副笑眯眯的模样走进考场。考试结束后,他自信满满地走出来,

对等在外面的父母说:“没问题,应该能上清华。”昌建国只当儿子在开玩笑。

一个退学三年的孩子,能考上大学就谢天谢地了,还清华?然而,当成绩公布那天,

全家都惊呆了:昌荣以全省理科状元的身份,被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录取。消息传出,

全市轰动。记者蜂拥而至,想要采访这个“退学状元”。昌荣却避而不见,

只是通过学校转达一句话:“学习不拘形式,智慧来自生活。”最震惊的是昌荣的高中老师。

班主任王老师拿着成绩单,喃喃自语:“这不可能啊,

他几乎没上过课...”只有昌荣自己明白,他并非不学习,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学习。

在工地,他掌握了实践物理和数学;在修车厂,他领悟了机械原理;在医院,

他理解了人情世故。这些活生生的知识,远比书本上的死记硬背更有价值。

7 创业维艰清华大学的日子对昌荣来说如鱼得水。他依然不是最“守规矩”的学生,

经常逃课去参与实际工程项目,但无人能否认他的才华。大二时,

他设计的桥梁模型就在国际大赛中获奖;大三时,他参与的科研项目取得了专利。毕业后,

昌荣没有像同学们那样进入知名企业或出国深造,而是回到家乡,

创办了一家名为“笑荣科技”的小公司。公司起步维艰,最初只有三名员工,

挤在一个不足三十平米的办公室里。昌荣的理念很独特:不追求最大利润,

而是追求最大幸福。8 薪火相传“心能源”系统以其革命性的理念和难以置信的效果,

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浪潮般的讨论与变革。昌荣和他的“笑荣科技”站到了风口浪尖,

但他本人却似乎对此漠不关心,依旧乐呵呵地穿梭于市井之间,

只是身边多了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热切的追随者和观察者。一天,

昌荣路过一家濒临倒闭的社区老式修车厂——正是他年少时常来厮混的地方。

老板老陈头发已然花白,正对着堆积的账单发愁。如今新能源汽车,“心能源”车成为主流,

他那一手修理传统燃油车的绝活快要无用武之地。“陈叔,愁啥呢?”昌荣笑眯眯地探进头,

那神态一如当年那个逃学来看他修车的圆脸少年。老陈抬头,先是一愣,

随即苦笑:“是昌荣啊……哦不,现在该叫昌总了。世道变啦,我这老家伙跟不上了,

厂子……怕是撑不下去了。”昌荣走进满是油污的车间,手指拂过一台老旧的升降机,

眼中闪过怀念的光芒。“跟不上,就转型嘛。陈叔您这手艺,修的是机械,通的是原理,

这底子还在。”他随手拿起一个废弃的零件,在手里掂了掂,“‘心能源’车也需要维护,

结构更简单,但传感系统和能量传导模块需要您这样的老师傅的精细劲儿。再说了,

社区里总有些舍不得老家伙的车主,改造成兼容‘心能源’的混合动力,这可是新市场。

”老陈眼睛一亮,但随即黯淡:“说得轻巧,技术呢?设备呢?钱呢?”昌荣哈哈一笑,

眯起眼:“技术,我公司可以提供培训;设备,

可以租赁;钱嘛……笑荣科技正好有个‘传统产业焕新’扶持基金,

我觉得您这厂子特别合适。”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像个分享秘密的孩子,“而且,

我最近琢磨了个小玩意儿,能让传统发动机效率提升三成,排放降低八成,

正好在您这儿试验试验?”老陈看着昌荣那熟悉又陌生的笑容,

仿佛看到了十几年前那个一眼就能看出发动机毛病的天才少年,眼眶有些湿润。他知道,

昌荣这是在变着法儿帮他。一种新的希望在他心中燃起,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厂子,

更是为了自己这身即将被时代抛弃的手艺,找到了新的传承之路。这一幕,

被随行采访昌荣的一位外国记者珍妮捕捉到。她原本是来报道“心能源”的科技奇迹,

却意外看到了科技背后的人情味与传承。在她的后续报道中,

她没有过多着墨于高深的技术参数,而是讲述了昌荣如何用一个下午,

帮助一位老修理工找到了在新时代下的位置,

标题就叫《科技弥勒:他的“心能源”不仅驱动世界,更温暖人心》。

9 父母的担忧与释然昌荣的父母,昌建国夫妇,如今已是社区里的“名人”。

儿子功成名就,他们自然脸上有光,但内心深处,却始终萦绕着一丝难以言说的担忧。

儿子的成就太高,高到他们已经无法理解;儿子的世界太大,大到他们感觉自己渺小如尘。

尤其是看到新闻报道里,儿子与各国元首、顶尖科学家谈笑风生,

解决着关乎人类命运的大问题,他们既骄傲,又感到一种莫名的疏离。“老头子,

你说荣儿他……他还是咱们的儿子吗?”一天晚上,

昌母看着电视上儿子接受国际奖项的画面,忍不住问道,“我总觉得,

他好像……不是普通人了。”昌建国沉默地抽着烟,没有回答。他想起儿子出生时的异象,

想起他从小到大那些“不正常”的举动和不可思议的智慧。以前只觉得是孩子聪明调皮,

现在串联起来,却透着一股神秘。这时,门开了,昌荣拎着一袋刚出笼的包子回来了,

依旧是那副笑呵呵的模样:“爸,妈,饿了吧?街口老张家的酱肉包,排队刚买的,

快趁热吃!”熟悉的香气,熟悉的笑容,瞬间驱散了老两口心中的疑云。昌荣坐下来,

一边啃着包子,一边兴致勃勃地跟父母讲起今天如何帮老陈的修车厂转型,

如何教训了一个想利用“心能源”系统搞垄断的奸商,语气轻松得像在讲邻里趣事。“爸,

妈,”昌荣忽然放下包子,认真地看着父母,眼神清澈如昔,“不管外面怎么说,

我永远都是你们的儿子。那个逃学去工地、去医院帮忙、考试还能蒙混过关的昌荣。我没变,

只是舞台大了点而已。”昌母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昌建国也红了眼眶。他们明白了,

儿子那颗善良、乐观、固执地走自己认为对的路的心,从未改变。他所做的一切,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我真的陪他淋过大雨整本 延伸 最终终章免费阅读
  • 四合院从五八年开始小说阅读
  • 九零,妻子假死后我再婚小姨子
  • 未婚夫装0骗我感情 小说
  • 烟火照夜白安馨
  • 月隐云间爱成憾
  • 爱在迟暮时姜紫涵林心晴篇
  • 爱如烟花,转瞬即逝
  • 镇天命
  • 云本无心风起意
  • 仙尊被气哭了
  • 傅西洲江之虞小说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