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缝花(江昱婷谭青)热门的小说_热门网络小说推荐光影缝花(江昱婷谭青)

光影缝花(江昱婷谭青)热门的小说_热门网络小说推荐光影缝花(江昱婷谭青)

作者:虹影五丈

其它小说连载

小说《光影缝花》一经上线便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是“虹影五丈”大大的倾心之作,小说以主人公江昱婷谭青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精选内容:宁州梅雨季,非遗苏绣传承人江昱婷与人文摄影师谭青因一场意外碰撞结缘。她以针为笔,绣尽老巷烟火;他以镜为眼,定格生活微光。原生家庭的羁绊、白月光的遗憾、青梅竹马的执念、事业对手的挑拨,让两人在误会与拉扯中渐行渐远。但藏在绣线里的心意、镜头下的牵挂,终让他们跨越山海重逢。从老巷雨巷的狼狈初遇到露台雏菊的余生相守,他们用光影与绣线,缝补出一段关于热爱、成长与双向奔赴的都市暖恋。

2025-10-31 01:51:52
清晨的青石板巷还浸在雨雾里,巷口的老槐树垂下湿漉漉的枝条,叶片上的水珠顺着叶脉滚落,滴在积着水的青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

江昱婷背着帆布包走出绣坊时,正好是七点五十五分——她特意提前了五分钟,怕让谭青等太久。

帆布包里装着小心收好的《巷陌烟火图》,她用干净的棉麻布裹了两层,外面再套上防水袋,还在旁边放了那把谭青送的软毛小刷,想着或许能帮上苏师傅的忙。

手里握着手机,屏幕上还停留在和谭青的聊天界面,昨晚她给他发了“明天见”,他很快回了个“好,我早点到”,后面还跟了个相机的表情包,看起来比昨天轻松了些。

刚走到巷口,就看见谭青站在张记糖水铺的屋檐下。

他换了件浅灰色的连帽衫,帽子戴在头上,露出的侧脸在晨雾里显得格外清晰。

手里拿着两杯热饮,见她过来,立刻迎了上来,把其中一杯递过来:“刚买的热豆浆,加了糖,你试试。”

江昱婷接过豆浆,指尖碰到温热的杯壁,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到心口。

她低头看了眼杯子,是张记糖水铺常用的透明塑料杯,杯身上印着“宁州老巷”的字样,还沾着点水汽。

“谢谢,”她轻声说,“你怎么这么早?”

“怕你等我,”谭青挠了挠头,眼神有点不好意思,“我家就在巷尾32号,离这儿近,走过来也就五分钟。”

他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栋老楼,“你看,就是那栋带露台的,我住顶楼。”

江昱婷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那栋老楼的外墙爬满了绿萝,顶楼的露台上摆着几盆绿植,虽然隔着雨雾,却能看出打理得很用心。

“那挺好的,”她笑了笑,“离巷口近,买东西也方便。”

“是啊,”谭青点头,目光落在她的帆布包上,“绣品带了吗?

要不要我帮你拿?”

“不用,不重。”

江昱婷把包往身后挪了挪,“苏师傅的店离这儿远吗?”

“不远,就在巷尾的另一条支巷里,叫‘苏记绣坊’,门口挂着个蓝布幌子,很好找。”

谭青一边说,一边引着她往巷尾走,“苏师傅今年快七十了,脾气有点倔,但手艺是真的好,以前在苏绣厂是技术骨干,好多人都特意从外地来找他修绣品。”

两人并肩走在青石板巷里,雨雾轻轻落在身上,带着点微凉的湿气。

巷里很安静,只有两人的脚步声和偶尔传来的鸟鸣,还有远处包子铺飘来的面香。

谭青偶尔会指着旁边的老房子,跟她说些巷里的旧事——“这家以前是修相机的,我爸的第一台相机就是在这儿买的那家的桂花糕特别好吃,每年秋天我都要买很多”,语气里带着对老巷的熟悉和眷恋。

江昱婷听得很认真,偶尔会问一两句,比如“那家修相机的店还在吗桂花糕是什么味道的”,两人的对话很自然,没有了昨天的尴尬,反而多了点像老朋友一样的熟稔。

她发现谭青虽然话不算多,但说起老巷和摄影时,眼神会格外亮,像藏着星星,那种对热爱事物的专注,和她绣苏绣时的样子很像。

走了大概十分钟,谭青停在一条支巷口,指着里面说:“到了,就是那家挂蓝布幌子的。”

江昱婷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支巷里的一家小店门口,果然挂着一个蓝布幌子,上面用白字写着“苏记绣坊”,字体苍劲有力,一看就是老手写的。

店门是木质的,上面贴着褪色的春联,门框上挂着两串干花,是晒干的雏菊,看起来很有生活气息。

谭青走上前,轻轻敲了敲木门:“苏师傅,在家吗?

我是谭青,昨天跟您约好来修绣品的。”

门里传来一阵缓慢的脚步声,接着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出现在门口。

老人穿着深蓝色的对襟褂子,手里拿着一副老花镜,脸上布满皱纹,却精神矍铄,尤其是眼睛,虽然戴着老花镜,却透着股精明的光。

“小谭啊,来了。”

苏师傅笑着让他们进来,目光落在江昱婷身上,“这位就是要修绣品的姑娘吧?”

“是的,苏师傅,我叫江昱婷。”

江昱婷礼貌地打招呼,跟着谭青走进店里。

店里的布置和“夏木绣坊”很像,却更显古朴。

墙上挂着各种绣品,有完成的,也有半成品,大多是传统的苏绣图案,比如《百鸟朝凤》《岁寒三友》《清明上河图》,每幅作品都透着精湛的手艺。

中间的工作台上铺着深色的桌布,上面摆着几副绣绷,还有各种颜色的绣线,整齐地码在竹制的线盘里。

苏师傅让他们坐在工作台旁的椅子上,江昱婷小心翼翼地从帆布包里拿出《巷陌烟火图》,轻轻摊开在工作台上:“苏师傅,您看这绣品还能修吗?

昨天不小心掉在泥水里了,针脚乱了,银线也有点变色。”

苏师傅戴上老花镜,凑近绣品,仔细地看了起来。

他的手指很粗糙,却格外灵活,轻轻抚过绣布表面,时而捏起一根绣线,时而对着光看绣布的纹理,动作专注又认真。

谭青和江昱婷都没说话,安静地等着,店里只有苏师傅偶尔发出的轻微叹息声。

过了大概十分钟,苏师傅才抬起头,摘下老花镜,对江昱婷说:“姑娘,你这绣品绣得不错啊,针法很细腻,尤其是‘烟火’部分的盘金绣,很见功底。”

他顿了顿,又说:“好在绣布没坏,只是表面的针脚乱了,银线变色也是暂时的,能修。

就是得费点功夫,大概需要三天时间,你看可以吗?”

江昱婷心里一松,连忙点头:“可以的,苏师傅,麻烦您了。

多少钱我现在给您。”

“不急,修好了再给。”

苏师傅摆了摆手,拿起旁边的软尺,量了量绣品的尺寸,“你这绣品是给长辈的吧?

看得出来用了心,我一定帮你修好,不会让你失望的。”

江昱婷心里暖暖的,她从包里拿出那把软毛小刷:“苏师傅,这个是我朋友送的,您看修绣品的时候能用得上吗?”

苏师傅接过小刷,摸了摸刷毛,点了点头:“嗯,这刷子不错,软毛的,整理针脚正好用。

姑娘,你这朋友挺细心的。”

他看了谭青一眼,眼神里带着点了然的笑意。

谭青被苏师傅看得有点不好意思,挠了挠头:“苏师傅,这是我应该做的,毕竟绣品是我不小心撞坏的。”

“你这小伙子也不错,有担当。”

苏师傅笑着说,把绣品小心地卷起来,用干净的棉纸包好,“行了,绣品放我这儿,三天后你们再来取。

小谭,你要是没事,陪我老头子聊会儿天,我还想看看你上次拍的老巷照片。”

“好啊,苏师傅。”

谭青立刻答应,转头对江昱婷说,“昱婷,你要是有事可以先回去,三天后我再陪你过来取绣品。”

江昱婷看了看时间,才八点半,离绣坊开门还有一段时间,她摇了摇头:“我没事,等你们聊完,我们一起回巷口吧,我还想看看你拍的老巷照片。”

谭青心里一喜,点了点头:“好。”

苏师傅看着两人的互动,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本相册,递给谭青:“这是我年轻时候绣的绣品,你看看能不能拍几张照片,帮我留个纪念。

我年纪大了,眼睛越来越不好,以后可能绣不动了。”

谭青接过相册,小心翼翼地翻开。

里面的照片都是苏师傅年轻时的绣品,有《百鸟朝凤》的完整版,有《清明上河图》的局部,还有各种花鸟鱼虫的图案,每一幅都精美绝伦,透着年轻时的意气风发。

谭青一边看,一边赞叹:“苏师傅,您的手艺也太好了,这些绣品要是放在现在,肯定能成非遗精品。”

“都是过去的事了,”苏师傅感慨地说,“现在的年轻人愿意学苏绣的越来越少了,觉得费时费力,不如机器绣来得快。

像姑娘你这样愿意坚持的,很难得。”

江昱婷听了,心里有点感慨:“苏师傅,我觉得苏绣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丢。

虽然现在学的人少,但只要还有人坚持,就有希望。

我开绣坊,也是想让更多人了解苏绣,喜欢上苏绣。”

“说得好!”

苏师傅赞许地点头,“姑娘,你有这份心就好。

以后要是遇到什么困难,比如找学徒、找销路,都可以来找我,我认识一些老伙计,或许能帮上忙。”

江昱婷心里一暖,连忙道谢:“谢谢您,苏师傅,以后肯定会麻烦您的。”

谭青拿出相机,对着相册里的绣品照片,认真地拍了起来。

他调整着相机的参数,时而蹲下,时而站起,寻找最佳的拍摄角度,还特意避开了相册上的反光,动作熟练又专注。

江昱婷坐在旁边,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心里突然觉得很安心——这个昨天还让她有点埋怨的摄影师,现在却让她觉得很可靠。

苏师傅看着谭青拍照,又看了看江昱婷,笑着说:“小谭,你这相机用得不错啊,跟你爸当年一样,都是爱琢磨的人。

你爸以前也常来我这儿,拍我绣的绣品,说要把这些老手艺记录下来,可惜啊,他走得太早了。”

谭青的动作顿了顿,声音低了些:“我爸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办一个老巷手艺的摄影展,把巷里老匠人的手艺都记录下来,让更多人知道。

我现在也在慢慢拍,希望能完成他的心愿。”

“好啊,好啊,”苏师傅连连点头,眼眶有点发红,“你爸是个好人,心细,懂我们这些老匠人的心思。

你能接着做这件事,他在天有灵也会高兴的。”

江昱婷看着谭青,心里泛起一丝心疼。

她想起昨天谭青说他父亲是摄影师,想起他相机里那些老巷的照片,突然明白,他拍的不只是照片,更是对父亲的思念,是对老巷手艺的传承。

谭青拍完照,把相册还给苏师傅,认真地说:“苏师傅,照片我回去整理好,洗出来给您送过来。

您要是想给绣品配文字说明,我也可以帮您写。”

“不用麻烦了,有照片就好。”

苏师傅笑着摆手,“你们年轻人忙,不用总惦记我这老头子。”

他看了看窗外的天色,“雨好像停了,你们要是有事就先走吧,三天后记得来取绣品。”

谭青和江昱婷起身道谢,江昱婷又特意叮嘱了苏师傅注意身体,才跟着谭青走出店门。

店外的雨果然停了,雾也散了些,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青石板上,泛着柔和的光。

巷里的老人们渐渐出来活动了,有的在巷口下棋,有的在门口晒太阳,还有的在打理门前的花草,整个老巷都透着一股热闹的生活气息。

“没想到苏师傅这么好说话,”江昱婷笑着说,“我还以为老匠人都很严肃呢。”

“苏师傅就是外冷内热,”谭青说,“他对绣品特别执着,要是看到有人糟蹋手艺,能骂人家半天,但对真心喜欢苏绣的人,特别好,还会主动教人家针法。”

两人并肩往巷口走,阳光落在他们身上,暖洋洋的。

江昱婷看着旁边的谭青,他的侧脸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柔和,睫毛很长,投下淡淡的阴影,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看起来很温暖。

“对了,”江昱婷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递给谭青,“这个给你。

昨天你送我小刷子,我也没什么好回礼的,这个是我自己绣的相机挂饰,你看看能不能用。”

谭青接过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个小小的相机挂饰,用天青色的绣线绣的相机图案,针脚细腻,相机镜头的位置还绣了一颗小小的珍珠,看起来精致又可爱。

他心里一暖,拿起挂饰,仔细地看了看:“太好看了,谢谢你,昱婷。

我这就挂在相机上。”

他立刻把挂饰挂在相机的背带上,调整了一下位置,满意地笑了:“这样以后我带着相机,就能想起你了。”

说完这句话,他才意识到有点不妥,脸颊微微泛红,赶紧转移话题:“对了,巷口张记糖水铺的绿豆沙特别好吃,要不要去尝尝?

我请你。”

江昱婷看着他泛红的脸颊,忍不住笑了:“好啊,正好我也有点渴了。”

两人走进张记糖水铺,老板娘看到他们,热情地打招呼:“小谭,江姑娘,来了啊!

是不是要两杯绿豆沙?

我这就给你们盛,刚熬好的,还热着呢!”

“谢谢张婶。”

谭青笑着点头,拉着江昱婷坐在靠窗的位置。

很快,老板娘端着两杯绿豆沙过来,放在他们面前。

搪瓷杯里的绿豆沙呈浅黄绿色,上面撒了一层薄薄的白糖,散发着淡淡的豆香。

江昱婷拿起勺子,舀了一勺放进嘴里,绿豆沙软糯香甜,带着恰到好处的凉意,瞬间驱散了清晨的微凉。

“真好吃,”江昱婷满足地说,“比我自己煮的好吃多了。”

“那当然,张婶的绿豆沙是巷里出了名的,熬的时候要放冰糖,还要用小火慢炖两个小时,绿豆才能这么软糯。”

谭青也舀了一勺,一边吃一边说,“我小时候,每次考了好成绩,我爸都会带我来吃一杯。”

江昱婷看着他说起父亲时温柔的眼神,心里泛起一丝暖意。

她低头喝着绿豆沙,看着窗外的阳光,看着巷里来往的行人,突然觉得,这个梅雨季的清晨,格外美好。

两人吃完绿豆沙,谭青付了钱,一起走出糖水铺。

江昱婷看了看时间,说:“我该回绣坊开门了,三天后我们再一起去苏师傅那里取绣品。”

“好,”谭青点头,“三天后早上八点,我还在巷口等你。”

“嗯,再见。”

江昱婷挥了挥手,转身走进巷里,朝着“夏木绣坊”的方向走去。

谭青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首到她的身影消失在巷口的拐角处,才转身离开。

他摸了摸相机上的挂饰,天青色的绣线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像一颗温暖的小太阳,悄悄落在了他的心里。

他低头看了看相机屏幕,里面还存着昨天拍的巷口雨景,还有今天拍的苏师傅的绣品。

他突然觉得,以后他的相机里,不仅要有老巷的风景,要有老匠人的手艺,还应该有更多关于江昱婷的画面——她绣苏绣时专注的样子,她笑起来时温柔的样子,她认真讨论光影时明亮的样子。

这个梅雨季,好像因为一场意外的碰撞,因为一卷被泥水浸过的绣品,因为一杯香甜的绿豆沙,因为一个天青色的相机挂饰,变得格外不一样了。

相关推荐:

灌篮:都重生了,谁还当莽夫啊?樱木晴子完整免费小说_小说全文免费阅读灌篮:都重生了,谁还当莽夫啊?樱木晴子
灌篮:都重生了,谁还当莽夫啊?(樱木晴子)免费小说大全_小说完结免费灌篮:都重生了,谁还当莽夫啊?樱木晴子
樱木晴子《灌篮:都重生了,谁还当莽夫啊?》完整版在线阅读_樱木晴子完整版在线阅读
镜界之她的时光(林初夏苏绫)全本免费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镜界之她的时光(林初夏苏绫)
镜界之她的时光(林初夏苏绫)热门小说在线阅读_热门小说镜界之她的时光(林初夏苏绫)
镜界之她的时光林初夏苏绫已完结小说推荐_完整版小说镜界之她的时光(林初夏苏绫)
请岁月许我静好(李屿澈许静好)热门小说在线阅读_热门小说请岁月许我静好(李屿澈许静好)
请岁月许我静好李屿澈许静好最热门小说_免费小说全集请岁月许我静好(李屿澈许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