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香记:穿越农家厨女的菜系路苏清沅苏晓全本免费小说_热门网络小说推荐炊香记:穿越农家厨女的菜系路苏清沅苏晓
作者:沐雪吉
其它小说连载
《炊香记:穿越农家厨女的菜系路》这本书大家都在找,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苏清沅苏晓,讲述了现代菜系研究学者苏清沅,一觉醒来穿越到古代农户苏家。这里有疼她的爹娘,懂事的弟弟苏明,嘴甜的妹妹苏晓。此时饮食粗糙,调味单一,她看着家人吃着寡淡的粗粮野菜,决定用自己的知识改变日常。从齐鲁大地的鲁菜雏形开始,她做油焖大虾时,教弟弟挑鲜活海虾;做葱烧豆腐时,带妹妹辨认不同葱的香气。接着随季节与食材流转,到邻省做苏菜风味的清炒虾仁,用自家种的鲜笋做腌笃鲜;去南方亲戚家小住,做粤菜的清蒸鱼,强调“鲜”的本味;遇巴蜀商人,分享麻婆豆腐的做法,讲解花椒与辣椒的搭配。每一章聚焦一道菜,详细记录食材从田间到餐桌的过程:春天挖的荠菜做荠菜豆腐羹,秋天收的栗子做栗子烧鸡,冬天腌的腊肉做腊味合蒸。家人的互动贯穿始终:母亲帮着剥蒜,父亲扛回新买的陶罐腌菜,弟弟劈柴控制灶火,妹妹蹦跳着喊“姐姐做的菜最香”。全程无狗血,仅以一道道家常菜的诞生,展现各菜系在民间的萌芽与发展,让温暖的烟火气与菜系的脉络自然交织。
2025-10-22 21:18:20
苏清沅醒来时,鼻尖萦绕着一股淡淡的烟火气,混着潮湿的泥土味。
她眨了眨眼,映入眼帘的是糊着黄泥的土墙,房梁上悬着捆成束的干柴,阳光透过糊着麻纸的窗棂,在土炕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这不是她那间摆满古籍和菜谱的研究室,更不是医院的病床——她记得自己为了赶一个关于古代民间菜演变的课题报告,连续熬了三个通宵,最后趴在堆满资料的书桌上失去了意识。
“沅丫头,醒了?”
一个温和的女声在门口响起,带着几分关切。
苏清沅转过头,看见一个穿着粗布蓝衫的妇人端着个豁了口的粗瓷碗走进来,鬓角别着根木簪,脸上带着细密的皱纹,眼神却像春日的溪水般清亮。
这张脸既熟悉又陌生,陌生是因为从未见过,熟悉却是因为脑海里突然涌入的那些不属于她的记忆——这是她的娘,李氏。
“娘。”
她下意识地开口,声音带着刚醒的沙哑,也带着一种连自己都觉得诧异的亲昵。
李氏把碗放在炕边的矮凳上,伸手探了探她的额头:“烧退了就好,前儿个淋了场春雨,可把你爹和弟妹急坏了。
快,趁热喝点米汤。”
苏清沅坐起身,接过那碗糙米煮的粥。
米粥熬得不算软糯,带着点生硬的颗粒感,里面只放了一点点盐,寡淡得让她舌尖发涩。
可看着李氏那双满是期待的眼睛,她还是小口小口地喝了下去。
记忆像潮水般继续涌来。
这里是大靖朝的青州府,一个叫苏家屯的小村庄。
她现在的身份是苏家的二女儿苏清沅,年方十五。
家里有老实巴交的爹苏老实,手巧的娘李氏,十三岁的弟弟苏明,还有六岁的妹妹苏晓。
这是个典型的农家,日子过得紧巴巴,顿顿都是粗粮野菜,能喝上一碗纯米粥,己经是生病时才有的待遇。
作为一个研究了十几年中国菜系演变的学者,苏清沅对饮食的敏感度远超常人。
她清楚地知道,这个时代的饮食还停留在最基础的饱腹阶段,烹饪方式简单,调味品更是匮乏,除了盐,偶尔能见到些粗制的酱和醋,至于葱姜蒜这些后世常见的调味食材,在这里也并不普及,更别说什么香料了。
“娘,家里有豆腐吗?”
苏清沅喝完最后一口粥,忽然问道。
昨天傍晚她迷迷糊糊醒来时,好像听见爹说托人从镇上捎了块豆腐回来。
李氏愣了一下,点头道:“有,你爹特意给你买的,说豆腐软和,适合病刚好的人吃。
我本想晚上给你煮了。”
“那我们去挖荠菜吧?”
苏清沅眼睛亮了起来,“做荠菜豆腐羹,鲜得很。”
她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这道菜的做法:新鲜的荠菜焯水后切碎,嫩豆腐切成小丁,用猪油炝锅,加高汤煮沸,放入荠菜和豆腐,调味后勾薄芡,最后撒上葱花……那股子春天独有的清鲜,光是想想就让人食指大动。
李氏虽然不知道女儿怎么突然想吃这个,但见她精神好了,脸上有了笑意,忙不迭地应着:“好,娘这就去拿篮子。
你刚好转,慢点走,别累着。”
苏清沅披了件打了补丁的粗布外衣,跟着李氏走出房门。
院子不大,却收拾得干净利落。
东边搭着个简易的灶台,垒着两口黑黢黢的铁锅,旁边堆着柴火。
西边种着几棵果树,树下拴着一只老母鸡,正悠闲地啄着地上的谷粒。
“姐姐!”
一个清脆的童声响起,扎着两个小辫子的苏晓从柴房里跑出来,手里还攥着根柴火棍,“你好啦?”
“嗯,好啦。”
苏清沅笑着揉了揉妹妹柔软的头发,小家伙的头发有点枯黄,显然是营养不良。
“姐姐,我跟你一起去挖荠菜!”
苏晓仰着小脸,眼睛亮晶晶的,“我知道哪里有好多!”
这时,苏明挑着两桶水从院外进来,看到苏清沅,放下扁担关切地问:“姐,感觉怎么样?”
他个头己经快赶上成年人了,只是身形单薄,脸上带着少年人的腼腆,眼神却很沉稳。
“没事了,”苏清沅道,“我跟娘去挖点荠菜,你在家把水缸挑满就歇着吧。”
苏明点点头,又拿起扁担:“我再去挑两趟,缸里水够喝好几天的。”
说完便大步走了出去,背影透着一股不属于这个年纪的稳重。
李氏己经找好了篮子和小铲子,苏清沅接过一个篮子,跟着娘俩往村外的田埂走去。
三月的风还带着点凉意,吹在脸上却很舒服。
田埂边的杂草刚冒出头,嫩黄的迎春花沿着沟渠开得热热闹闹,空气里弥漫着青草和泥土的芬芳。
“看,姐姐,这里有好多荠菜!”
苏晓蹲在一片嫩绿的草丛里,指着那些贴地生长、叶子呈锯齿状的植物喊道。
苏清沅走过去,蹲下身仔细看了看。
没错,是荠菜,而且是刚冒头的春荠菜,叶片鲜嫩,还带着清晨的露水。
这种荠菜自带一股清苦的香气,焯水后苦味减轻,留下的是独特的鲜香,最适合做羹汤。
“晓晓真厉害,”苏清沅笑着夸奖道,“不过挖的时候要小心,别把根上的泥带太多,也别挖到旁边的苦菜了,苦菜比荠菜苦多了,不好吃。”
她一边说,一边拿起小铲子,示范着如何从根部轻轻铲下,抖掉泥土,放进篮子里。
“你看,荠菜的叶子边缘是这种不规则的锯齿,背面还有点白白的绒毛,苦菜的叶子更尖,边缘也更光滑些。”
苏晓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着,跟着学样,小心翼翼地挖起一棵,举到苏清沅面前:“姐姐,你看我挖的对不对?”
“对,真棒!”
李氏在一旁看着,眼里满是欣慰。
以前的沅丫头虽然也懂事,但性子闷,很少像现在这样跟弟弟妹妹说这么多话,更别说教晓晓认野菜了。
这场病过后,女儿好像变了个人,脸上有了光彩,说话也透着股让人喜欢的劲头。
三人说说笑笑,很快就挖了半篮子荠菜。
阳光渐渐暖了起来,苏清沅额头上沁出薄汗,李氏忙说:“够了够了,这点做羹汤足够了,我们回去吧。”
回到家时,苏老实己经从镇上回来了,正蹲在灶台边劈柴。
他身材高大,皮肤黝黑,手掌粗糙得像老树皮,看到苏清沅,憨厚地笑了笑:“醒了?
感觉咋样?”
“爹,我没事了。”
苏清沅笑着应道,“我们挖了荠菜,中午做荠菜豆腐羹吃。”
“好,好,”苏老实乐呵呵地说,“我今天从镇上买了块好豆腐,嫩得很。”
他说着,从灶台上拿起一个用布包着的方块,解开布一看,是嫩白色的豆腐,带着淡淡的豆香。
苏清沅接过豆腐,先去井边打了桶水,把荠菜仔细清洗干净。
李氏则在一旁准备着其他东西,她从一个小陶罐里舀出一点点盐,又找出几瓣大蒜,剥去外皮。
“娘,有葱吗?”
苏清沅问道,做荠菜豆腐羹,最后撒点葱花,香气能提升不少。
李氏想了想,从灶房角落的一个小筐里拿出几棵绿油油的植物:“你说的是这个吧?
前儿个明儿从后山挖的,说能调味。”
苏清沅一看,正是小葱,虽然比后世市场上卖的细一些,但葱叶翠绿,葱白饱满,带着浓郁的葱香。
“对,就是这个,太好了。”
她先把荠菜放进沸水锅里焯了一下,等荠菜变软,颜色变成深绿色,就捞出来放进冷水里过凉。
这样既能去除荠菜的苦涩味,又能保持颜色的鲜亮。
接着,她把过凉的荠菜挤干水分,放在案板上细细切碎。
李氏在一旁看着,惊讶地说:“沅丫头,你这刀工啥时候这么好了?
切得比娘还细呢。”
苏清沅笑了笑,没多说什么。
在前世,光是练习切菜就花了她不少功夫,切丝切沫切丁,都是最基础的技能。
切好荠菜,她又把豆腐切成大小均匀的小丁,小葱切成葱花,大蒜拍碎剁成蒜末。
准备工作做好,苏明己经把灶台的火生了起来,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发出噼啪的轻响。
苏清沅往锅里倒了点猪油——这是家里过年时炼的,平时都舍不得吃,李氏今天特意拿了出来。
猪油在锅里慢慢融化,散发出独特的脂香。
油热后,她把蒜末放进去爆香,顿时,一股浓郁的蒜香弥漫开来,苏晓在旁边吸了吸鼻子,小声说:“好香啊。”
爆香蒜末后,苏清沅把切碎的荠菜倒进去翻炒了几下,让荠菜充分吸收油脂的香气。
然后,她往锅里加了适量的清水,盖上锅盖,等着水烧开。
“姐,为啥要先炒一下荠菜啊?”
苏明站在旁边,好奇地问道。
他平时也帮着做饭,都是首接把菜扔进水里煮,从没见过这样的做法。
“先炒一下,能让荠菜更香,”苏清沅解释道,“油脂能把荠菜的香味激发出来,这样做出来的羹汤才好喝。”
说话间,锅里的水烧开了,苏清沅揭开锅盖,把豆腐丁倒了进去。
她用勺子轻轻搅动了几下,防止豆腐粘在锅底。
然后加了适量的盐,又滴了几滴自家酿的米醋——这醋味道很淡,带着点涩味,但聊胜于无,能让汤的味道更鲜一点。
“还要煮一会儿,让豆腐入味。”
苏清沅说着,把火调小了些,让锅里保持着微微沸腾的状态。
她站在灶台边,看着锅里翻滚的荠菜和豆腐,心里有种奇妙的感觉。
穿越到这个陌生的时代,没有了熟悉的工作和生活,她本该感到惶恐不安,可此刻,站在这简陋的灶台前,做着一道简单的家常菜,身边是关切的家人,闻着空气中越来越浓的香气,她的心里却异常平静,甚至有种淡淡的暖意。
或许,这样的生活也不错。
用自己的双手,为家人做些好吃的,让这寡淡的日子多一点滋味,也让那些在古籍中见过的、只存在于文字描述中的烹饪技巧和饮食智慧,在这个时代,以一种最朴素的方式延续下去。
又煮了一会儿,苏清沅觉得差不多了,她从面缸里舀出一小勺面粉,加了点冷水调成稀面糊,然后慢慢倒进锅里,一边倒一边用勺子搅拌,让面糊均匀地融入汤中,形成薄薄的芡汁。
“这是啥?”
李氏好奇地问,“加面粉干啥?”
“这样汤会稠一点,喝起来更顺口,”苏清沅解释道,“而且能让味道更好地挂在荠菜和豆腐上。”
最后,她撒上切好的葱花,关火,一道香喷喷的荠菜豆腐羹就做好了。
李氏早就准备好了粗瓷碗,苏清沅先给爹娘各盛了一碗,又给弟弟妹妹盛好,最后才给自己盛了一碗。
嫩绿色的荠菜,白玉般的豆腐,漂浮在淡黄色的羹汤里,上面点缀着翠绿的葱花,卖相算不上精致,却透着一股生机勃勃的春意。
苏老实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豆腐放进嘴里,轻轻一抿,豆腐就化了,满口都是豆香和荠菜的清鲜,还有一丝淡淡的蒜香和葱香。
他忍不住又喝了一大口汤,温热的汤滑进喉咙,带着恰到好处的咸鲜,还有荠菜特有的微苦回甘,滋味层次丰富,比他以前喝过的任何汤都要好喝。
“这……这也太好喝了!”
苏老实平时话不多,此刻却忍不住赞叹道,黝黑的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
李氏也尝了一口,眼睛一亮:“真鲜啊!
沅丫头,你这做法咋这么稀罕?
以前咱吃荠菜都是首接煮,从没这么好吃过。”
苏明埋头喝着汤,嘴里含糊不清地说:“姐做的就是不一样,太好喝了。”
苏晓更是捧着小碗,小口小口地喝着,小脸上满是满足:“姐姐做的羹羹最好喝了!
比糖还甜!”
看着家人满足的笑容,听着他们朴实的夸赞,苏清沅的心里暖洋洋的。
她也舀起一勺汤,细细品味着。
虽然食材简陋,调味品匮乏,远比不上后世厨房里那些精致的原料,但这碗羹汤里,有春天的味道,有家人的温度,还有她亲手创造的、属于这个时代的烟火气。
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从这碗简单的荠菜豆腐羹起,她要用自己的知识和双手,一点一点地改变这个家的餐桌,让这些淳朴善良的家人,尝到更多的美味,让这平凡的农家日子,因为一道道精心烹制的菜肴,变得更加温暖而有滋味。
窗外的阳光正好,院子里的老母鸡咯咯地叫着,灶台边的柴火还在散发着余温。
苏清沅看着碗里袅袅升起的热气,嘴角扬起一抹温柔的笑意。
属于她的,在这个时代的菜系之路,就从这一碗充满春天气息的荠菜豆腐羹,正式开始了。
相关推荐:
重回仙路:我的功法能提纯(林枫林浩)小说推荐完本_全本免费小说重回仙路:我的功法能提纯林枫林浩
重回仙路:我的功法能提纯林枫林浩完本热门小说_小说完结版重回仙路:我的功法能提纯(林枫林浩)
重回仙路:我的功法能提纯林枫林浩完本热门小说_小说完结版重回仙路:我的功法能提纯(林枫林浩)
三国:摸金校尉?不,我是考古家(曹禀周丰)最新章节在线阅读_(三国:摸金校尉?不,我是考古家)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三国:摸金校尉?不,我是考古家曹禀周丰全集免费小说_免费小说完结三国:摸金校尉?不,我是考古家(曹禀周丰)
三国:摸金校尉?不,我是考古家(曹禀周丰)已完结小说_小说免费阅读三国:摸金校尉?不,我是考古家曹禀周丰
文娱降为打击开局就是王炸歌曲江辰林浩最新好看小说_免费小说文娱降为打击开局就是王炸歌曲(江辰林浩)
文娱降为打击开局就是王炸歌曲江辰林浩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江辰林浩)文娱降为打击开局就是王炸歌曲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