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连载
金牌作家“千江浸月”的言情小说,《纸门》作品已完结,主人公:抖音热门,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编写的非常精彩:——“每推开一道门,就得献上一段记忆。”我叫李豆,24岁,社畜,干短视频剪辑,月薪四千五,熬夜到头秃。那天凌晨三点,我剪完最后一帧,正准备关机,屏幕忽然闪出一行血字:——“想救你妈,就来纸门。”我愣了三秒,第一反应是谁在恶搞。可下一秒,手机弹出我妈的住院照片:她躺在ICU,浑身插管,旁边的心电监护拉成一条绝望的直线。我手指发抖,点进那张照片,却看见照片里的我妈忽然睁开眼,嘴巴一张一合,无声地说:“...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西南一座濒临废弃的小镇,知青回城潮将一切撕扯开来。
村小学的旧教室忽然传出诡声,尘封的纸门背后,有人影晃动,有低语不止。
老支书三十年前的失踪案件,悄然浮出水面。青年李沉舟因一封匿名信回到家乡,
原以为是追查父亲的下落,却被牵入一桩连环死亡事件。他发现村里每家屋后,
都有一扇纸糊的门,风一吹,就响得像有人在哭。他越靠近真相,越感到背后有目光凝视。
而村民们,一个接一个,不再说话了。门是纸做的,但挡不住旧事复苏。
---火车晚点四十七分钟。山里的雨像是从石头缝里渗出来的,不大,却没完没了。
李沉舟站在站台上,看着锈红色的牌子写着三个字:“落马镇”。他觉得名字像是个警告。
站里没人接他。他提着行李走出站口,地上一滩一滩积水,水里浮着白纸,有烧过的痕迹。
他收到那封信七天前,寄件人不详,只留一句话:“你父亲不是走的,是被留在了纸门后。
”他没告诉母亲,也没告诉妻子。他说要出差,其实是想来看看,那扇门,
到底是不是他小时候做噩梦时常看到的那一扇。走进镇里,天已擦黑。房屋低矮,灰砖灰瓦,
像一张未翻开的信纸。只有一盏灯亮着,是村口的小卖部。里面坐着个老头,瞎了一只眼。
李沉舟问他:“这几年有人从城里来找人吗?”老头没回答,只是慢慢撕下一张糖纸,
糖没给他,只把糖纸叠成一个小人,搁在柜台上。那小人没有眼睛,头歪着,
像是听着什么声音。李沉舟走出门,风一下子大了。前面巷子深处,
有一扇纸糊的门轻轻晃着。吱呀一声,像是有人在里面伸手推了一下。他不确定是不是风。
他也不敢走近。小时候他记得,有个男孩在一夜之间疯了。第二天被村民捆在稻草堆里烧掉,
谁也没问为什么。他说那晚看见门在动,门后有人低声叫他名字。现在,他听见了。
是他自己的名字。---白天的落马镇并不比夜里好多少。雾始终没散开,
像厚棉布罩在眼皮上。太阳在天上,却不发光。李沉舟沿着旧街走,
街道像是被废弃了二十年,门口的盆栽早干了,墙上的标语褪了色。风吹过,
有纸灰在空中转,一点声音也没有。他回到了老屋。门还在,是木头的,但门缝糊着纸。
纸很旧,发黄,边角有烧过的痕迹。他伸手摸了摸,有灰落下来,落在鞋面上像雪。
他推开门,一股沉了很久的潮气冲出来,混着墨汁味和老衣柜的霉味。
屋里摆设跟记忆差不多。中堂还挂着父亲的照片,只是脸被雨水糊过,眼神不见了。
他站了一会儿,听见身后有脚步声。他转过身,看见个女孩站在巷口,十四五岁,
衣服洗得发白,头发贴着脸。她没说话,只盯着他看。李沉舟问:“你找谁?”女孩举起手,
指了指他,又指了指旁边的屋子。那屋子是邻居老潘家,早搬走了。窗子糊着纸,
纸上印着一张脸——是用炭笔画的,简单几笔,像是个孩子画的。女孩忽然转身跑了,
跑得没声音,像是一张纸被风卷走。李沉舟不追。他站在原地,看那张脸慢慢从窗纸上褪色。
不是太阳,是别的东西把它褪了。进屋。他把信拿出来,再看一遍。那行字,笔力重,
像刀刻:“你父亲不是走的,是被留在了纸门后。”他记得父亲失踪那年,
镇上贴过一张寻人启事,没人回信。母亲不再提这人,说他不是个好东西,说他早跑了。
可李沉舟记得父亲留下的手表,在某年某月的某天夜里,忽然自己响了一声。没人碰它。
像是在报时,像是在提醒。风又起了。他走到院子,看见后墙边,也有一扇纸糊的门。
他小时候没见过那扇门。也许以前在,也许是后面加的。但纸是新的。白得很净,
像刚做出来的尸衣。他蹲下来,耳朵贴着门纸,听见里面有水声。有脚踩水的声音,
一步一步,慢慢地,往门口靠。他没动。风停了。声音也停了。
他忽然意识到:那不是谁在走路。是另一双耳朵,也贴在门的另一面。他们正隔着一张纸,
听彼此的呼吸。---李沉舟去小学的时候,是下午三点。镇上的小学早就停课了。
门口的铁牌子锈透了,只剩“马镇小学”四个字中的三个,挂在铁钉上晃荡。操场长满草,
墙上画的革命人物褪色得像是白影,盯着他不动。他记得小时候,这地方是最热闹的。
课间铃一响,全村的孩子像麻雀一样蹿出来。现在,连那口旧钟都没声了。他推开教室的门。
门没锁,轻轻一推,发出一声细响。空气里有陈旧的粉笔味和墨水发酸的气味。
他站在讲台前,看见黑板上还有字:“——让人说话,天打雷劈。”下面是几行童谣,
写了一半。字迹歪斜,像是小孩子写的,末尾一个“留”字被反复重写,
像是有人用尽力气在刻。讲台后有一张纸。纸很薄,摊在地上,像是从天花板飘下来的。
他没碰。他走进教室深处,看见最后一排坐着个什么东西。他屏住呼吸。那是一张纸人,
坐得端正。脸是空的,只有嘴巴,用红笔画的,一直咧到耳边。手放在桌面上,像在上课。
风从窗口吹进来,那纸人动了一下。他盯着那纸人,觉得它在看自己。
那一刻他忽然想起一个名字——魏小冲。当年那个疯掉的男孩,
烧掉前就在这间教室里写过什么。他说有个“先生”教他背书,但其他人什么也没看见。
李沉舟慢慢往后退。他走出教室前,听见那纸人说话了。声音不是从嘴里来的,
是从黑板那边,像风刮纸一样响起:“还记得我吗。”不是问句,是陈述。他回头,
教室空无一人。纸人没了,纸也没了,连刚才那纸片都不见了。他站在门口,
感觉背上湿透了。他低头看脚下,鞋印中渗出一点黑水,像墨。他想起小时候,有个说法。
“黑水出地,纸人上身。”没人敢随便进旧教室。可他刚才不光进了,还听见了。
他现在不确定,是不是只有他自己,进了那间教室。也许,还有别的什么东西,一起出来了。
---第二天早上,李沉舟醒得很早。他不确定是不是做了梦。只记得有人一直念一句话,
在他耳边一遍一遍:“折出你的脸,贴在门上。”他起身出门,镇里还是没人。
他走去小卖部,想找点吃的,发现门关着,门上贴着红纸,写着两个字:“闭门。
”不是封门,是闭门。像是忌讳什么,不是怕外面,是怕里面的东西跑出去。走过镇北,
李沉舟看见河边有人在晒纸。白得晃眼,一大片铺在地上,像死人衣裳铺成的河床。
晒纸的是个女孩,背对着他。她头发扎得整整齐齐,手里拿着刮刀,一点点抹平湿纸,
再把纸钉在竹架上。动作很轻,像在抚一具病人的皮肤。李沉舟没说话。女孩忽然转身,
看了他一眼。她没说话,只伸出手,在空中比了一个动作——像在折纸。他点了点头,
不知该说什么。她弯下腰,从身后拿出一样东西,递给他。是一张纸折的人脸。眼鼻嘴都在,
只是没有表情,像一张空壳。脸上有个小洞,从内往外戳的。李沉舟接过来,
女孩在地上写字。她不用粉笔,用的是纸灰沾水,写得慢,却清楚:“不要戴。”他点点头。
她又写:“今晚有人敲门,不要应。”写完,她把纸灰推散,用手一抹,字不见了。
她朝他轻轻一笑,眼角有一点红,像是泪,也像血。他忽然发现她嗓子上缠着一圈纸条,
是老式书页撕下来的,上面写满了字,密密麻麻,看不清楚。他问她叫什么。她想了想,
在地上写了两个字:阿纸。李沉舟离开时,她还在折纸。纸一张一张变成人形,排列在地上,
像是排队。排队干什么?也许是上课。也许是等着进门。他走远了,再回头,她不见了,
纸也不见了,像从来没存在过。但手里的那张人脸还在,纸是温的。
像是刚从另一个人脸上揭下来的一样。---李沉舟回到老屋时,天色灰沉。
他从柜子里翻出一只漆黑的木盒。盒子外面没锁,里面躺着一本线装书。家谱。
他记得小时候父亲常看,后来忽然就不见了。母亲说是“脏了,烧了”。可它没有烧,
现在好端端地摆在这。他翻开。第一页有字,从太爷爷那代起,写得规规矩矩,直笔竖写。
排得很整齐,到民国二十五年,还有一行黑墨注脚:“迁至落马,建屋于后山,得井三口。
”之后的几页,全空白。纸是新的,却像被人刻意留下来没写。他一直翻到1979年,
这一页有痕迹——有人写过,再用刀刮掉。字迹虽然没了,笔画压痕还在。他摸着那一页,
像摸着一张死人脸。干、硬、有些冷。再翻,掉出一张老照片。照片上是一群人,
站在一间木屋前。人都穿着旧式中山装,神情拘谨,双手垂直,像在参加什么仪式。
照片下角写着:“纸门封礼,一九五一。”照片最左边,有个熟悉的身影。他认得,
那是父亲年轻时候的脸。他仔细看屋后,木屋墙上立着一扇门。门不是木的,也不是铁的,
是纸糊的,白得发亮,门框两边贴着红纸,却没有字。像是只等人来写。
照片中每个人都避开了那门的方向,站得很远,只有父亲,脚尖正好顶着门槛。他越看越冷。
父亲不是走的。他是主动站在那门前的。有人敲门了。不是他门口,是隔壁老潘家。
敲得很轻,但很有节奏,一下一下,像是在等回应。他站起来,走到窗边,往外看。门没开,
巷子没人,但那扇旧木门正慢慢往回弹开一条缝。风吹过来,屋里那本家谱自己翻了一页。
纸响了一声。像是一声低语。他走过去,看家谱上突然出现了一行字,不是写上去的,
是渗出来的,像墨从纸底渗出来:“李沉舟,入门,庚申年。”他不是来找门的。
他本来就在门里。---天还是灰的。李沉舟不知道这地方是不是还有“晴天”这种事。
上午十点,他走出屋门,看见整条巷子开始贴纸封门。不是年节那种红对联,而是白纸条,
从门头一直贴到门槛,中间写着一个字:“闭”。有人从屋里出来,动作快,像排练过。
不说话,只是默默贴、默默退回屋里,然后锁死门。每家每户都一样。
他看见王婶家的狗被捆在门外,叫也不叫,只是发抖。王婶探出头看了一眼,关门,拉纸,
钉上。狗就那样被留在外头,眼神跟人一样。李沉舟走到小卖部,门还是关着。
门口贴了一张纸画,是个人,没脸,衣服是纸纹印的。下面写着:“请神日,闭门。
”他往镇中心走。没人。不是没人出来,是没人说话。每个人都低着头,像在等什么落下来。
他在一棵老槐树下遇到一个男人。四十多岁,眼神空,衣服整齐,背后背着一口木箱子。
他在写东西,木箱盖子上铺着纸。李沉舟站在他旁边,看了一会儿。男人写得快,像在抄经。
纸上不是字,是一个个画的人——小人,整整齐齐,排成行,全部没有眼睛。
李沉舟问:“你在画什么?”男人头也不抬:“画门里出来的。”“门里?”男人停笔,
盯着他:“你不是自己来的吧?”他没答。男人忽然低声说:“晚上别点灯。灯亮了,
它们会知道你醒着。”说完他合上木箱子,一言不发地走了。地上那张画纸被风卷走,
贴在一扇没封完的门上。那门立刻“响”了一下,像里面有人伸手推了一下。
他回家那天晚上,屋里黑得没有边界。他不敢点灯。凌晨两点,有人敲门。不是用手,
是用指甲,划过纸的声音,轻,但长。像在写字,写的还是他的名字。他没出声。
墙角的纸人忽然倒了。不是风。屋子里一点风都没有。他坐着,闭着眼,心跳像锤子砸。
然后,他听见阿纸的声音。不是说话,是纸响。她在门外,用纸在地上写字。
“你门上没封纸。你要自己贴。”李沉舟睁开眼,手里那张人脸面具不知什么时候又回来了,
躺在他膝上。纸是热的,像在发汗。---那晚风很怪。不是大,不是急,而是有方向的。
从巷尾吹来,顺着墙角拐过来,再贴着门缝,一寸寸挤进屋里。没有窗子开着,
但桌上的纸开始动,慢慢飘起来,像是在等人翻它。李沉舟坐着,没睡,也不动。
他把那张纸面具翻过来,想找点什么。背面写了几个小字,用铅笔轻轻刻的:“戴上,
看得见。”他没戴。他怕一旦戴上,它就不是面具,而是“脸”。他听见声音了。起先很轻,
是踩水的声音,后来是布料拖地、指甲刮墙。声音不大,但在靠近。他走到门口,门纸还在。
只是中间有一道痕,像是有人用额头一点一点撞出来的凹陷。他把耳朵贴上去。
这次没有呼吸,没有水声,只有一个清楚的声音,在他耳边说:“你回来了。”他后退一步,
那声音也退了。但风还在,像是它还站在门的另一边。那晚他没睡。第二天醒来,
他走到村东,想去问镇长。小时候的镇长姓高,现在还是他。镇政府改成一栋水泥楼,灰色,
像没建完。办公室空无一人,只有楼梯口挂着一串红纸灯笼,全是灭的。他在二楼找到镇长。
高镇长老了,坐在椅子上,像一块布。看见李沉舟,先是发呆,然后笑了一下。
“你爸不是死了。”他说,声音像砂纸磨石头。“是他自己去站门前的。你要信。
”李沉舟问:“门到底是什么?”高镇长摇头:“以前啊,村里死人,要请纸匠折替身,
烧纸门,请‘纸中人’接走……规矩多。后来有人不信这些,说是封建,说要破。
”“然后呢?”“那年冬天,纸门开了。村里死了二十七个。”他盯着李沉舟。
“你妈也没告诉你吧?”“你爸救过你。他拿命换的。那天晚上你烧得不醒,
他抱你出去……回来的时候就只有他自己了。”“但他脸不一样了。”李沉舟沉默了。
高镇长忽然笑了一声:“你回来,是不是因为梦见有人叫你名字?”他抬起头:“都梦过。
回来的人,都是做了这个梦。”李沉舟忽然觉得冷,像是体温不在自己体内,
而是在什么地方被抽干了。回家路上,风更大了。不是吹着走,是推着走。他路过小学,
教室窗上贴着纸。那张画着嘴巴的纸人脸又回来了,这次有眼睛了。眼睛画得很认真,
甚至比人的还深。不是炭笔,是墨,是鲜的,是新画上去的。他想起昨晚最后一声风。
那不是风,是呼吸。那不是别人在叫他,是他自己在纸门后喊着自己的名字。
纸门没有在等他进去。纸门是在等他记起自己早就出来过。---李沉舟发现,
村里的人都不说话了。不是没人说,是没人敢说。他说话时,对方只用手指,眼神,
甚至躲避来回答。他走在街上,耳边只有风、鸟、自己脚踩落叶的声音。其他的,全没有。
连狗都不叫。他试着敲邻居家门,一个中年女人开了一道缝,脸上有纸灰印,像刚烧完什么。
她看了他一眼,立刻低头,在门缝边丢下一张纸,
上面用毛笔写着几个字:“不要再说‘门’字。”他想问什么,对方猛地关上门,
一根木杖从屋里穿出来,钉住了门纸。动作快得像被东西逼着。他站在门口,
觉得自己像个异物。不是陌生人,是不该出现的人。——但这地方明明是他家。
中午他回老屋,发现屋里少了东西。不是被偷,
而是“消失”了:他记得茶几上有个铜烟灰缸,现在没了,连痕迹也无;墙上那张年画,
变成了一张空白纸,边角还留着双面胶印。屋后那扇纸门也变了。纸是新的,湿湿的,
像刚刷了浆。门框上贴了两张小符咒,用朱砂画成,笔画杂乱,是急写的,像是赶时间。
那夜,阿纸来了。她没敲门,没发声,就站在屋前院子里,低着头,
手上抱着十几张纸折的人脸,个个表情不同:怒、笑、哭、咬牙、闭眼。
她把它们一一贴在地上。然后,朝他点头。他跟她去了后山。他们爬到旧庙后,
那里有一块废墙。墙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名字,像碑文,也像罪人榜。
上面有一排字:“门内替身,门外真身。”李沉舟问她:“什么意思?”阿纸没说话,
在地上写:“出去的人,要留下一个‘纸自己’。”她又写:“你爸替你做了。
”李沉舟愣住。她继续写:“那时候你烧得很重,要死了。纸门只认纸人。他替你站进门,
把自己的影子贴上去。”他忽然想起那张家谱。“李沉舟,入门,庚申年。”不是写他进门,
是写他“被替代”的那一刻。他根本没出去——他只是活了下来,被人“带了出去”。
但真正的他,也许一直“还留在门里”。风吹过,纸脸乱飞。阿纸忽然把一张脸捂在他脸上。
他看见了。不是幻觉,是看见了另一个自己,站在那扇纸门前,眼睛是空的,
脸上没有时间的痕迹,只是一种——被封存的安静。然后一滴水落下来,落在他手背上。
他抬头看天。天没有云。没有鸟。只有高处一张巨大的、透明的纸,正在慢慢落下来,
要把整个村子重新糊起来。---第二天一早,李沉舟去了后山。
那是父亲曾做知青时的住地。母亲说过,那地方后来塌了,没人再提。
但他昨晚梦见有人在那儿烧纸。梦里的火不大,却一直不灭,纸烧得很慢,像是不肯化。
山路很旧,杂草比人高。他一边走,一边看见脚下有破碎的鞋印,像是有人走过,
又不想留下。走了两个时辰,终于到了。旧所还在。一栋红砖平房,屋顶塌了半边,
墙上漆字斑驳,只剩“光荣劳动”几个歪歪扭扭的笔画。院子里有口枯井,井口贴着封条,
但封条是纸的,颜色很新。他走进屋内。地上有旧床架,墙上钉着一排生锈的钉子,
钉子上挂着半截棉袄,灰白一团。他扒开床板,发现一只铁盒,锈迹斑斑,但还能打开。
里面有几张发黄的照片。照片上是年轻的知青,一群人围着一张纸门在笑。不是合影,
是仪式。每个人手里拿着纸,纸上写着自己的名字。有人笑得很大,有人低头不看镜头。
李沉舟认出父亲。站在最边上,脸很小,眼神不对。他像是在看镜头后面的什么——不是人,
是空白。他翻到盒底,有本笔记本,封面写着:《纸门日记·李照年》他父亲的笔迹。
他翻开——字写得很紧,像是怕被别人看到:> “四月十六。纸门造完了,
村里老人都说不能随便开。我不信。”“四月二十。第一个夜里,
梦见门后有人在模仿我说话。像学舌鸟,一句句学得慢,后来越来越像。最后一句,
是‘我是你’。”“四月二十五。高山说我们得烧替身,说要留‘纸命’才能出得了落马镇。
我反对。后来那天晚上,我听见床下有个声音在哭,说冷。”“五月一日。庙里办了仪式。
谁没带纸人,就……没回来。”日记写到这就断了,后面几页空白。但一页纸的背面,
用红笔画了个符号——是一扇门,门上画着一张脸,脸的嘴巴张着,像在笑,又像在吞。
李沉舟把笔记合上,外面响起脚步声。他躲在墙角。进来一个人,穿着镇上发的灰布衣,
背影很熟。他朝屋里走了几步,突然停下,慢慢地回头。那是李沉舟自己。只是脸白了,
没血色,嘴唇裂得像纸沿。他站在那里看着他,一动不动。李沉舟没出声。
他看着那个“他”慢慢把手伸进怀里,拿出一张纸,递过来。他没接。风吹进来,
那纸自己飘过来,落在他脚边。他低头一看,纸上写着:“我还在门里。”他再抬头,
那人没了,屋门没响,只有纸灰,慢慢飘出屋去。他站了一会儿,然后转身离开。他知道,
不止一个“他”走过这条路。也许每次回来,都不是同一个自己。---回村的第三天,
有人死了。不是悄悄地,是很响地。中午时分,镇西头的“林四叔”从屋顶掉下来,
当场摔死,眼睛睁得大大,嘴里全是纸。红的、黄的、写着符咒的,全塞进了喉咙,
像是往外呕,又像是被谁塞进去的。奇怪的是,没人喊,也没人哭。死了人,镇里本该敲锣,
报丧,送纸马。这次没有。林四叔的家门只是被重新糊了一层纸。新纸厚实,带浆气味,
连门缝都封住了。他的尸体没送去镇卫生所,而是直接在屋里烧掉了。半夜,
重生1981:美女老婆逼我当奶爸(陈旭叶轻语)免费完结小说_免费小说在线阅读重生1981:美女老婆逼我当奶爸(陈旭叶轻语)
萧明澈政王《昏君和妖妃想自由》小说免费在线阅读_昏君和妖妃想自由(萧明澈政王)已完结小说
穿成帝国暴君的团宠小肥啾(白斯年伊云乐)热门小说大全_推荐完本小说穿成帝国暴君的团宠小肥啾白斯年伊云乐
穿成帝国暴君的团宠小肥啾(白斯年伊云乐)最新章节列表
穿成帝国暴君的团宠小肥啾白斯年伊云乐免费小说在线阅读_最新章节列表穿成帝国暴君的团宠小肥啾(白斯年伊云乐)
穿成帝国暴君的团宠小肥啾白斯年伊云乐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穿成帝国暴君的团宠小肥啾)白斯年伊云乐最新章节列表笔趣阁(穿成帝国暴君的团宠小肥啾)
穿成帝国暴君的团宠小肥啾(白斯年伊云乐)完整版免费阅读_(穿成帝国暴君的团宠小肥啾)全章节免费在线阅读
穿成帝国暴君的团宠小肥啾(白斯年伊云乐)全本免费在线阅读_穿成帝国暴君的团宠小肥啾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