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幽灵“爸,出事了。”王远航的声音,像被砂纸磨过,干涩又沙哑,
还带着一丝自己都没察觉到的、快要哭出来的颤音。电话那头,是他爸王振国。“啥子事?
慌里慌张的,天还能塌下来不成?”王振国正蹲在院子里,给那群咯咯哒的老母鸡撒谷子,
语气里带着乡下人特有的憨厚和沉稳。“学校……学校说我根本没得学籍。
”“我……我可能毕不了业。”王远航攥着手机,指节捏得发白,手心里全是冷汗,
粘腻得像抓着一条滑不溜秋的蛇。“啥玩意儿?!”王振国“嚯”地一下站起来,
手里的搪瓷盆“哐当”一声砸在地上,惊得一群老母鸡扑棱着翅膀,在院子里乱飞。
“你个龟儿子说啥子胡话?!”“你不是在武汉大学读了四年书?!
”“老子给你交了四年的学费!你妈给你打了四年的生活费!”“咋个就没学籍了?!
”父亲的声音,像连珠炮一样从听筒里炸开,每一声质问,都像一把锥子,
狠狠扎在王远航的心口上。疼。钻心地疼。他站在武汉大学那栋爬满了常春藤的宿舍楼下,
四月的风吹在脸上,暖洋洋的,可他却觉得浑身发冷,像是掉进了腊月的冰窟窿。
他看着周围来来往往的同学,他们脸上洋溢着毕业前的兴奋和对未来的憧憬,
每个人都像一束光。而他,王远航,像个站在光亮之外的幽灵。一个在武汉大学游荡了四年,
却谁也看不见的幽灵。四年前,他还是那个小镇上最耀眼的“别人家的孩子”,
是全家人的骄傲。那张烫金的“武汉大学录取通知书”寄到家时,
他爸王振国激动得手都哆嗦,连夜宰了家里最肥的一只公鸡,摆了三桌酒席,
请遍了亲戚邻里。酒席上,喝得满脸通红的父亲,搂着他的肩膀,
一遍遍地跟人吹牛逼:“我儿子,有出息!考上武大了!”“将来是要当科学家,
坐办公室的!”他妈,那个在小卖部帮人看店,一辈子没出过远门的女人,躲在厨房里,
一边抹眼泪,一边笑。整个王家,都因为他,仿佛一下子挺直了腰杆。可现在,
这个天大的笑话,他该怎么跟他们说?“爸,我……”王远航张了张嘴,
喉咙里却像堵了一团棉花,一个字都吐不出来。他只觉得眼前一阵阵发黑,
整个世界都在天旋地转。这一切,到底是从哪一步开始,走错了?
---第二章 裂痕故事的裂痕,其实从他踏入校门的第一天,就已经悄然出现了。
只是那时候的他,被考上名校的巨大喜悦冲昏了头,像一只闯进米仓的老鼠,
哪里还顾得上脚下有没有陷阱。入学那天,武汉大学南门人山人海,彩旗招展。
王远航拖着一个半旧的行李箱,背上是母亲连夜给他缝的新棉被,厚实得像一座小山。
他站在那块刻着“武汉大学”四个字的巨大石碑前,兴奋得心脏都快要从嗓子眼儿里蹦出来。
他感觉自己不是来上学的,是来朝圣的。报到的流程,起初顺畅得不可思议。排队,填表,
交学费……一切都跟想象中的一模一样。他甚至还偷偷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告诉他妈,
自己已经安顿好了,让她别担心。直到去领宿舍钥匙的时候,事情开始拐向一个诡异的方向。
“你是王远航?”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男人拦住了他。他胸前挂着个牌子,
上面写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辅导员,李墨川。“是……是的,李老师好。
”王远航赶紧点头哈腰,一脸的恭敬和拘谨。李墨川低头,在他手里的那份名单上扫了一眼,
然后抬起头,用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眼神打量着他。那眼神,不像是老师看学生,
倒像是一个工匠在审视一件尚未完工的器物。“你跟我来一下。”李墨川的语气很平淡,
听不出喜怒。王远航心里“咯噔”一下,以为自己哪里做错了,连忙屁颠屁颠地跟了上去。
李墨川领着他,没有走向人声鼎沸的宿舍分配处,反而七拐八绕,进了一条僻静的走廊。
走廊尽头,是一间挂着“项目办公室”牌子的小房间。王远航推门进去,
屋里已经坐了三个男生,一个个都跟他一样,脸上写满了茫然和局促。他们三个,
加上王远航,像四只被拎出鸡笼,等待被挑选的小鸡崽。“你们几个,
是咱们院今年的特招生。”李墨川关上门,靠在桌边,慢悠悠地开了口。“特招生?
”一个叫刘天野的胖子男生忍不住问,“老师,我没报过特招啊,我就是正常高考的。
”李墨川笑了笑,那笑容很温和,却又让人感觉不到任何温度。
“这是一个特殊的人才培养项目,学校内部的,不对外公开。”“你们的档案和学籍,
由项目组统一管理,跟普通学生不太一样。”“宿舍呢,暂时安排在东区15栋,
条件艰苦点,你们先将就一下。”他说得云淡风轻,仿佛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安排。
王远航虽然心里犯嘀咕——他明明是凭着658的高分考进来的,怎么就成了“特招生”?
但看着李墨川那一脸“我都是为你好”的诚恳表情,
再看看其他三个同样一脸懵逼的“同学”,他把满肚子的疑问又给硬生生咽了回去。也许,
名牌大学就是这么与众不同吧。他只能这么安慰自己。那天晚上,当他拖着行李箱,
走进所谓的“特招生宿舍”时,他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条件艰苦”。
那是一间原本只能住六个人的宿舍,却硬生生塞了九个人。靠墙的角落里,
甚至还加了两张用木板临时搭起来的上下铺,一翻身就“咯吱咯吱”乱响,
仿佛随时都会散架。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汗味、脚臭味和劣质泡面混合在一起的,
难以名状的气味。这跟他想象中窗明几净、书香四溢的大学宿舍,简直是天壤之别。
“这……这能住人?”另一个室友,叫陈逸飞的,是个来自城市的瘦高个,
当场就皱起了眉头。李墨川拍了拍他的肩膀,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表情。“特殊时期,
互相体谅一下。”“饭卡和校园网,我都会帮你们统一办好,你们安心住下就行。”说完,
他留下几本半旧不新的教材,就转身走了。留下九个大眼瞪小眼的“特招生”,
在昏暗的灯光下,面面相觑。那晚,王远航躺在那张摇摇欲坠的木板床上,一夜无眠。
他第一次,对这个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产生了一丝怀疑。
---第三章 诡异的四年如果说,宿舍的异常只是一个开始。那么接下来的军训,
则彻底让王远航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他没有被分到任何一个正式的军训连队。
他和那几个“特招生”,被单独拉到了一个偏僻的小操场。操场上杂草丛生,
连个像样的跑道都没有。他们的教官,是个看起来无精打采的中年男人,
每天的工作就是领着他们喊几句“一二一”,然后就坐在树荫下抽烟,玩手机。
他们身上穿的军训服,也是李墨川临时从某个仓库里翻出来的旧款,又肥又大,
颜色都洗得发白了。别的连队在烈日下站军姿,踢正步,练得热火朝天。他们这群人,
则像一群被遗忘的孤魂野鬼,在校园的角落里,
进行着一场无人问津的、敷衍了事的“表演”。“咱们……真的是武大的学生吗?
”休息的时候,刘天野那个胖子,一边擦汗一边小声嘀咕。王远航没说话,
只是默默地看着远处那些穿着整齐划一军装的方阵,心里那股不安的感觉,像野草一样疯长。
但他还能怎么办呢?手里那份红彤彤的录取通知书,是他唯一的凭证和精神支柱。
他只能一遍遍地告诉自己:再等等,也许只是程序问题,等军训结束就好了。然而,
他等来的,却是长达四年的、越来越深的诡异。四年里,他没有自己的校园饭卡。
每次去食堂吃饭,他都得跟在同班的正式生张云峰屁股后面,小声地央求:“云峰,
借你卡刷一下,我把钱转你。”张云峰是个热心肠的山东大汉,从来没拒绝过他,
只是偶尔会开玩笑:“远航,你这‘特招生’也太特了吧?饭都吃不上,
你们项目组这么抠门?”王远航只能尴尬地笑笑,说:“辅导员说在办了,在办了。
”四年里,他进不了图书馆。每次想去看书查资料,都得麻烦张云峰帮他刷卡。
他站在图书馆门口,看着那些正式生“滴”的一声刷卡进去,心里羡慕得发酸。
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乞丐,站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门口,却连踏进去的资格都没有。四年里,
他的名字从未出现在教务系统的任何一份名单上。选课没有他,班级活动没有他,
评奖评优更没有他。他就像一个透明人,存在于教室,存在于宿舍,
却不存在于学校的任何官方记录里。他跟着班里的同学一起上课,认真地做笔记,
回答老师的提问。可老师们似乎也对他视而不见,从不点他的名,
仿佛他只是一个来蹭课的旁听生。最离谱的是考试。每次期末考,
当所有同学都坐在大考场里奋笔疾书时,他总会提前收到李墨川的短信。“王远航,
你的考场在五号教学楼301小教室。”他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那个小教室里,
做着和同学们一模一样的试卷。李墨川会亲自来监考,考完后,再把他的试卷收走。
成绩也从不公布在网上。每次都是李墨川拿来一张手写的成绩单,上面罗列着他的各科分数,
甚至还有排名。“远航啊,这次又考了班级前五,不错,继续努力。
”李墨川会像模像样地表扬他几句,然后让他签字确认。王远航看着那张纸,心里五味杂陈。
他明明考得很好,成绩甚至超过了班里大部分同学,可这份荣耀,却只有他一个人知道。
这感觉,就像在演一出独角戏,台下没有一个观众。“我们……是不是跟别人不太一样?
”一个深夜,宿舍熄灯后,室友刘天野躺在床上,幽幽地问了一句。没有人回答。黑暗中,
只能听到几声压抑的叹息,和香烟明明灭灭的火光。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他们这群所谓的“特招生”,就是一群见不得光的“假货”。
但没有人敢捅破这层薄薄的窗户纸。因为一旦捅破,他们连这个虚假的“大学梦”,
可能都做不成了。王远航也选择了沉默。
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忍受这长达四年的荒诞和屈辱。或许,
是因为他太害怕让远在小镇的父母失望。或许,
是他内心深处还存着一丝不切实际的幻想——只要熬到毕业,拿到那本毕业证,
这一切的委屈,就都值了。他像一个溺水的人,死死地抓着这根名叫“毕业证”的救命稻草,
哪怕明知它早已腐烂。然而,他没想到,真正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第四章 崩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毕业论文。2016年4月,春暖花开,
武大的樱花开得像一片粉色的云。空气里都飘着一股离别的伤感和对未来的期盼。
教务系统里,关于毕业论文的通知已经挂了好几天。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
讨论着自己的选题和指导老师。“远航,你的论文谁指导啊?”张云峰一边啃着苹果,
一边随口问他。王远航的心,猛地往下一沉。他已经等了快一个星期了,手机里,邮箱里,
空空如也。李墨川的电话,也一直打不通。“我……我还没收到通知。”他强装镇定地回答,
声音却有些发虚。张云峰“噗”地一声把苹果核吐进垃圾桶,一脸的不可思议。“不会吧?
都这时候了还没定导师?你这‘特招项目’也太不靠谱了!赶紧去问问啊!
”王远航再也坐不住了。他冲出宿舍,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在校园里乱撞。
他先去了李墨川的办公室,门上挂着一把冰冷的铁锁。他又跑到计算机系的教学楼,
挨个敲响那些教授办公室的门。“老师您好,请问您是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吗?
我叫王远航。”得到的回答,几乎一模一样,客气,但冷漠。“王远航?没听过这个名字。
”“我的指导名单里没有你。”“同学,你是不是搞错了?我们系统里查不到你的信息。
”一句句冰冷的回应,像一把把重锤,将他心底那点可怜的希望,砸得粉碎。他最后,
几乎是踉跄着,走进了教务处的大门。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窗外的樱花瓣,随着微风,
纷纷扬扬地飘落,美得像一场梦。可教务处办公室里的气氛,却冷得像冰窖。
接待他的是一个戴着老花镜的中年女老师。“你好,我想查一下我的毕业论文安排,
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王远航。”他把自己的学生证递过去,
声音里带着最后一丝乞求。女老师接过学生证,看了一眼,然后抬头,
用一种审视的目光看着他。“身份证号报一下。”王远航报了一串数字。
老师在键盘上敲击着,眉头越皱越紧。“你叫什么?”“王远航,浩瀚的浩,然并卵的然。
”他紧张得开了个蹩脚的玩笑。老师没笑,又在系统里查了一遍,然后推了推眼镜,
用一种极其严肃的口吻问:“同学,你确定,你真的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吗?”这句话,
像一道晴天霹雳,在王远航的脑子里轰然炸响。他感觉自己的世界,在这一刻,彻底崩塌了。
“我……我当然是!我在这儿上了四年学!我住在东区15栋!”他语无伦次地辩解着,
声音越来越大,带着哭腔。“我的室友是刘天野、陈逸飞!我的同班同学是张云峰!
你们可以去查!”老师的表情变得更加凝重。她没有再理会情绪激动的王远航,
而是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喂,保卫处吗?这里是教务处,有个学生情绪不太对,
你们过来看一下……”王远航呆立在原地,浑身的力气像是被瞬间抽空了。
他看着老师那张公事公办的脸,看着窗外那片灿烂的樱花,突然觉得无比的荒诞和可笑。
学校的调查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冰冷得像一份死亡通知单:王远航,查无此人。
他从未被武汉大学正式录取。他四年的大学生涯,从头到尾,都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第五章 报警“要不……咱们报警吧?”宿舍里,死一般的寂静。烟灰缸里,
已经堆满了烟头。开口的是刘天野,他的声音在昏暗的房间里显得格外突兀。
王远航坐在床边,双眼无神地盯着地面,像一尊没有灵魂的雕像。“报警?
”他缓缓地抬起头,眼神空洞得吓人。“对!报警!”一直沉默不语的陈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