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 我们是怎么认识的如果不是她那个夜晚突然发来的卡通表情包,
布布龙的人生大概会继续按部就班地卡在工作和996的夹缝里。
他正坐在出租屋的小书桌前,眼前是一个崩溃的系统界面,两个手机同时响个不停,
一只为了调代码,一只正在闪烁着微信通知。她的头像是一只粉嫩的卡通猪,
发了一张动图:一个饿得肚子扁扁的小猪,抱着肚子打滚,文字写着:“饿饿了~”。
他盯着那张图笑了,可能是笑得有些疲惫,也可能,
是被这只卡通猪突然带来的生活气息击中了什么。“你想吃什么?”他没多想就回复了。
“想吃你做的饭。”她很快回了。这就是他们的开场。没有浪漫的诗意开局,
也没有花里胡哨的暧昧试探,是两个大城市里孤独又疲惫的人,像猫咪拱到彼此身边,
找点温度取暖。他们真正认识在线上,熟络却是在线下。第一次见面,是在人民广场地铁站。
他比她提前到了十分钟,一直站在3号口出口的对面,假装低头看手机,
其实在偷偷看那个照片里笑起来像月亮的女生会从哪个方向走过来。她穿着一件白色短袖,
外面套着一件米色针织衫,肩膀有点塌下来,像是刚起床没精打采,但眼神很亮,
看到他的时候,嘴角一点点上扬,然后笑得像个故意慢慢揭开的糖纸。“你是布布龙呀?
”她这么一说,他反而紧张了,“你是宝宝猪?”从那一刻开始,
他们就不再是“某某”和“某某”,而是布布龙和宝宝猪了——那是只属于他们的世界,
一对没有血缘却彼此命名的小熊。她是上海本地人,他是外地来的。
她熟悉这座城市的巷子与节奏,而他还在不断适应这座巨兽一样的城市。
每个晚上下班回家的地铁,他都能看到地面上他自己的影子,拖得很长。
他以为自己的影子已经足够长了,直到她的影子靠了过来,两人站在一起,
那影子才像一个“家”的形状。“你这屋子有烟火气。”她第一次来他出租屋时这么说。
其实那屋子什么都没有,15平米,一张床一张桌子,一张旧沙发,
还有几个没来得及丢的快递盒。但她一进门就说:“你煮面了吗?我闻到了葱油的味道。
”“你喜欢吃葱油拌面?”他问。她点点头,“要加鸡蛋和火腿,还有——你自己做的味道。
”那天晚上他真的做了一碗她说的葱油拌面,她吃到一半,突然说:“我妈不会做这种面,
但你做得像小时候的味道。”他看着她低头捞面时鼻尖有点红,突然觉得,这不是在约会,
而是一次命中注定的“找回”。她找回了她的童年,
他找回了自己做饭时能被需要的那种成就感。从那之后,他们开始了日常黏糊的生活。
他送她上班,等她下夜班,凌晨两点在小区门口等她,一起吃路边摊的热豆花。
她学着他的口音喊“加个鸡蛋”,他学着她说“嫩油爆虾”,然后两个人笑得像两只笨熊。
他们的微信名也改了。他改成“��布布龙”,她是“��宝宝猪”。
她喜欢截图布布和一二的动画视频发给他,说:“你看我们是不是像极了这两个小熊?
”他笑,说:“我们比他们还甜。”那时候的他不觉得累,
甚至每天醒来都想着给她带个早餐惊喜。下雨天给她送伞,夏天给她冻酸奶,
冬天给她热可可。他不是一个喜欢表达的人,可是她一撒娇,他就愿意像布布那样,
把全世界最可爱的糖都藏在她口袋里。他们的关系没有隆重的仪式感,
但每一个周末都像节日。他会把房间收拾干净,给她烧两菜一汤,配上她最爱的小零食,
一起窝在沙发上看剧。有一次她问他:“你这么宠我,是不是我一走,你就活不下去了?
”他故意板着脸说:“我就是你养的小熊,你不在,我就该冬眠了。
”她乐不可支地捏他脸:“布布龙,你太像真的小熊了!
”他心里说的却是:如果有一天你真走了,我不会冬眠,我可能再也不会醒。可惜那个时候,
他们都还以为“只要对你好,你就会懂”,谁也没有察觉到,“理解”和“表达”之间,
其实藏着整整五年的距离。第二章 · 压抑日常布布龙不是没想过分手。他想过,
太多次了。多到每一次洗碗时听见水声,他脑子里都在过一遍:如果现在放下抹布,
走出这扇门,会不会比留下来舒服一点。可每次他都没走。他把碗刷干净,把油烟机擦亮,
顺手把她脱下来的外套搭好。她总说:“你做得比我妈还好。”这话他听过很多次。
起初是开心的,后来是疲惫的。因为他说不出一句“那你是不是该心疼一下我”。
他们住在一个不大不小的房子里,是她家里买的,装修不差。他搬进去的时候没有过多犹豫,
毕竟她说“这就是咱们的家”,他说“好”。家里没有明确的分工,但久而久之,
一切自然滑到了他身上。做饭是他,洗碗是他,洗衣服是他,
买菜、倒垃圾、修灯泡、打扫、喂猫,全是他。她也不是坏,她有时候会说:“你辛苦啦。
”然后给他一个抱抱,或者在他洗碗时靠着说:“布布龙,我以后一定会嫁给你。
”可他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以后”成了一种奢侈品,从没真正到来。
他们几乎没有性生活,**四年了。**他也不知道从哪天开始不再主动碰她。
也许是那一次,她边滑手机边说:“你就不能让我轻松一点?”他说“好”。
他确实再也没打扰她。他不是冷血动物。他喜欢她。是真的喜欢。
喜欢她吃饭时拿筷子的姿势,喜欢她困了窝在他怀里,喜欢她撒娇说“再疼疼猪猪吧”。
**可这喜欢,慢慢变成了一种单方面的消耗。**他的委屈在累积,他的孤独在膨胀。
那些没人听见的“离家出走”,其实都是在喊:“你看到我了吗?”她看见了,
但好像也只是看一眼,就当做他脾气怪。她不是不挽留。有一次在大街上,
他拖着行李箱就走了,她在后面追,哭着说:“你回来好不好?你不要丢下我。
”他停了一下,又走了。他不是狠心,他只是太清楚地意识到:她是怕“被丢下”,
不是怕“丢下他”。他想要的是一种并肩而立的关系,不是被拽住袖子的剧本。
他在上海这五年,换过不少工作。都是大公司,也都正经努力。他一个人从外地来这座城市,
租过群租房,也挤过地铁尾班车。他咬牙瘦下来两次,跑步减肥,买得起了自己喜欢的鞋,
也攒够了回家的车票。可他越来越觉得累。不是工作累,是心累。
每天早上出门前他要把猫粮补好,下班回来买菜做饭,还要哄她心情。
他像个全天候待命的家庭管家,又像个没有工资的情绪保姆。最难的是那些夜晚。她睡得早,
他睡得晚。她一躺下,他关掉电视,把猫抱进窝,再收拾厨房。他一个人站在水槽前,
看着堆叠的碗筷,突然就明白了——“我像一个被困住的人,一边在演好男朋友,
一边在耗尽自己。”这场关系,从来就不是势均力敌。他爱得多,做得多,也失落得多。
他不是突然离开的。他是分了一千次,一次次从小事里撤退,从情绪里沉默。
最后那次真正的离开,不过是千疮百孔之后,终于合上了门。这不是崩溃式分手,
这是积攒到极限后的“我真的不想再这样了”。
也许他心里还留了一点点希望:如果她能追上来,不是哭,
而是认真地说:“我明白你为什么不开心了,我们重新来过。”可她没说。他走了,
住进了酒店。那一晚,他看着窗外的雨,说了一句话:“我再也不想回去了。
”⸻第三章 · 我们真的很像布布和一二如果要在记忆里挑几段真正温柔的时光,
布布龙总会想起那些他们像“布布和一二”一样的日子。他们是网上认识的,隔着屏幕,
从表情包、语音、晚安和早安开始,一步步走进彼此的生活。
刚开始还互叫“小姐姐”、“帅哥”,后来变成了“宝宝猪”、“布布龙”。
她爱叫他宝宝龙,说他虽然话不多,但像龙一样有耐心,有力量。刚在一起那年冬天,
上海罕见地下雪,他们裹着同一条围巾走在静安公园的路上。她冻得缩进他怀里,
他低头吻了吻她额头,说:“猪猪要乖。”他们租的第一个小屋在徐汇。地方小,床也短,
但他们挤在一起,一晚上能笑好几回。她喜欢赖床,他每天早上都要哄她起床:先是拉被子,
她不动;再是喊“猪猪你今天再不起就没有香香了”,她才伸出手来让他抱。有次她重感冒,
他下班回来做了一锅鸡汤,三次提醒她喝药,还半夜起来给她量体温。
她虚弱地说:“布布龙,你要是离开我,我就生病一辈子。”她不是没照顾过他。他胃不好,
冬天爱犯病。她会用热水袋捂他的肚子,抱着他轻声哄:“乖龙龙,宝宝猪在呢,不疼。
”她学布布一二画小熊画,贴在墙上,说“布布龙下班就看到宝宝猪在等你”。她爱吃夜宵,
每次都要布布龙去厨房“探险”。最经典的是凌晨一点,
她突然坐起来说:“想吃西红柿炒蛋盖饭。”他困得快睁不开眼了,还是起来给她做。
她靠在厨房门口,拿手机拍他,说:“布布龙炒菜的背影帅炸了。”他们还一起看动画片,
一起玩Switch。他输了就装哭,她笑得前仰后合,说:“你就是布布龙本人!
又菜又要赢!”生活里满是这些琐碎又温柔的细节。比如她出门前总要他帮她系鞋带,
她喜欢他帮她吹头发,她怕下雨不敢自己走地铁,于是他每天晚饭后雷打不动接她下班。
他们也互相鼓励。他曾经胖到自己都不想照镜子,是她抱着他耳语:“你是最棒的布布龙,
我们一起努力。”于是他咬牙减肥,真的瘦下来了。她升职压力大,
他送她手写的便利贴贴满墙:“宝宝猪超厉害!”、“没关系,有布布龙在。
”他们互相撑着,在上海这座城市,一天一天筑起了小堡垒。可惜,
后来堡垒不再是爱的小窝,而成了负累的围墙。布布龙常常回想:那时候她是真的爱我吗?
我们是真的幸福吗?还是只是两个怕孤独的人,拼命在制造“幸福感”?可不管怎样,
那些快乐是存在过的。他抱着她一起躺在沙发上,她窝在他怀里打呼,他低头看着她,
忽然就觉得:这辈子如果是和她一直这样过下去,也不是不行。他真的很爱她,
至少在那段像布布和一二的日子里,他爱得毫无保留。而现在,
这一切就像雨夜中亮过的灯光,虽短暂,却曾照亮过他整个人生的走廊。
第四章 · 崩塌前夜快乐的时光像夜空中的烟花,美得短暂,也注定要消散。
那是他们在一起的第四个年头,布布龙的情绪开始变得绷紧。他仍然做饭、洗衣、收拾屋子,
像以前一样习惯性地宠着宝宝猪。但那些曾让他甘之如饴的细节,
此时变得像重复播放的录音带,机械、没有回应。“你怎么又不说话?
”“你是不是又生气了?”“你干嘛老板着脸?”她问,他沉默。不是不想说,
是太多次尝试过沟通,换来的都只是哄一哄、撒个娇、然后生活继续。但问题没有变。
她仍旧像个需要照顾的孩子,而他像一块垫脚石,永远撑着她。有次他加班回来,
发现锅里一粒米都没有,屋里一团乱。他本能地开始做饭、扫地。她从沙发上起来,
说:“你回来了哦。”语气轻快,仿佛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他没说话,
默默做完了所有事情。那晚,他没碰她。其实早就没碰她了。他们已经四年没有真正亲密过。
她总说累,说没感觉,说“我们就像家人”。可“像家人”三个字,
是不是只是另一种“不想努力”的借口?每次“离家出走”,他都不是赌气,
而是真他妈累了。他想要的是一个回应,一个“你怎么了?”、“你是不是不开心?
”、“你还好吗?”她从不问。她只说:“你怎么总这样?”慢慢的,他开始冷淡,
开始沉默,开始在深夜刷找工作的App,计划离开这座城市。
他不再幻想两人以后买房生子,不再幻想她生日那天送她一颗钻戒——这些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