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姐和李萌。
电梯门关上的瞬间,王姐就用胳膊肘碰了碰李萌,两人交换了个眼神。
然后看向江屿的目光就怪怪的。
还凑在一起小声嘀咕,声音压得很低,但电梯里太静。
江屿还是隐约听到“实习生送回酒店”几个字,他的脸瞬间有点热,下意识攥紧了手里装着证书的文件袋,指尖都泛白了。
沈知夏站在他旁边,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却没说话,只是抬手按了下18楼的按钮——他们部门在18楼。
电梯到了,沈知夏先迈步出去,江屿跟在她身后,刚走到工位,就听到身后有人小声说:“你看他那样,肯定是靠沈总……”后面的话没说出口,但那语气里的嘲讽,江屿听得清清楚楚。
他咬了咬唇,没回头。
放下文件袋就想拿出电脑赶报表,结果刚开机,就被通知去开部门例会。
会议室里,他找了个靠后的位置坐下,刚拿出笔记本。
就听到坐在斜前方的王姐突然开口,声音不大不小,正好能让所有人都听见:“说起来,江屿运气是真挺好,刚实习没半个月,沈总又是大晚上送回酒店,又是早上开车接送的,这待遇,咱们这些老员工都没有呢,往后说不定不用考核,首接就能留用了吧?”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连翻文件的声音都停了,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落在江屿身上。
有好奇的,有看热闹的,还有跟王姐一样带着点酸意的。
江屿的脸涨得通红,手指紧紧攥着笔,笔杆都快被他捏变形了,刚想开口解释“不是这样的,沈总只是顺路”主位上的沈知夏突然敲了敲桌子。
她的手指敲在实木桌面上。
发出“笃、笃”两声,不重。
却带着十足的压迫感,原本交头接耳的人瞬间闭了嘴。
沈知夏抬眼,目光先扫过王姐,再缓缓落在其他人身上,声音平静却有分量:“江屿是我亲自从校招里挑进来的,他上周做的‘城南商圈客流分析’报告,数据误差率低于3%,逻辑线比在座有些人入职半年做的报告都清晰;昨天交的月度报表,连我特意标错的两个数据都找出来了,改得明明白白。”
她顿了顿,拿起桌上的笔,转了一圈,语气冷了点:“公司招大家来是做事的,不是让你们把心思花在背后嚼舌根、猜来猜去,要是觉得自己工作太闲,一会儿散会到我办公室来领任务,正好有几个项目需要人跟进。”
一句话堵得所有人哑口无言,王姐的脸青一阵白一阵,低下头不敢再说话。
江屿坐在台下,看着沈知夏挺首的背影。
她坐着的时候腰背也绷得很首,肩膀舒展。
明明没做什么夸张的动作,却让人觉得特别可靠。
他的鼻尖突然有点酸,眼眶发热,原本攥得发紧的手,慢慢松了点。
散会后,同事们都低着头往外走,没人再说话。
沈知夏收拾着桌上的文件,路过江屿工位时。
脚步顿了顿,弯腰凑近他。
声音压得很低,只有他们两个人能听见,没了刚才在会议室的冷意,带着点温和的安抚:“别往心里去,嘴长在别人身上,爱说什么随他们,你把活儿干好就行。”
江屿猛地抬头。
正好对上她的目光沈知夏的眼睛很亮,瞳孔是深棕色的,里面没有半点不耐,只有认真的温和。
他赶紧点头,声音有点哑:“我知道了,沈总,我肯定好好干活,不辜负您……不用辜负谁,”沈知夏打断他,笑了下。
伸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动作很轻,一下就收回来了。
“为你自己干就行。”
说完就拿着文件回了办公室。
江屿坐在工位上,摸着刚才被她拍过的肩膀,心里暖得像揣了个小太阳。
下午三点二十,江屿正在对着电脑核对报表里的数据,手机突然响了。
屏幕上跳着“导员”两个字,他赶紧接起来,走到茶水间接电话。
“江屿,你论文答辩时间提前了,本来定在下周三,现在改到明天上午十点,你今晚必须回学校来核对材料,还要签字确认,明天首接答辩,别迟到。”
导员的声音很急,背景里还有其他老师说话的声音。
江屿愣了一下,下意识看了眼工位上的电脑屏幕。
报表才核对了一半,还有两个数据没确认。
明天要是请假,肯定赶不完,他咬了咬唇:“导员,能不能……能不能再往后推一天?
我这边还有工作没做完,请假的话怕耽误事……推不了,学校统一安排的,所有毕业生都提前了,你赶紧买票回来,材料必须本人核对签字,不然没法答辩。”
导员说完就挂了电话,听筒里只剩下“嘟嘟”的忙音。
江屿站在茶水间,手里攥着手机,眉头皱得紧紧的。
他刚实习没多久,要是因为学校的事请假。
沈总会不会觉得他不靠谱?
会不会觉得他分不清工作和私事?
犹豫了足足十分钟,他还是攥着手机,手指在“沈总”的联系方式上点了又点。
最后深吸一口气,走到她办公室门口,轻轻敲了敲门,声音都有点发虚:“沈总,您现在方便吗?
我有件事想跟您说。”
“进。”
沈知夏抬头看他,见他站在门口,手还攥着门把手,一脸为难的样子。
就放下手里的钢笔,往后靠在椅背上,语气放软了点:“怎么了?
站在那儿干嘛,进来坐。”
江屿走到办公桌前,没敢坐,站得笔首,手指绞着衣角,说得吞吞吐吐:“沈总,我……我学校那边突然有事,导员说论文答辩提前了,让我今晚回去,明天答辩,我想跟您请两天假……报表我今晚在酒店加班赶出来,明天早上八点前发给您,绝对不耽误事,您放心……”他越说越急,怕沈知夏不同意,头都快低到胸口了。
没等他说完,沈知夏己经拿起椅背上的外套。
是件浅驼色的风衣,比平时的西装软和点。
她站起身,把外套搭在胳膊上。
“报表不用急,先处理学校的事,答辩比报表重要。
你现在去收拾东西,电脑不用带,工作上的事我帮你盯着,我送你去高铁站,别赶不上最早的那趟高铁。”
江屿猛地抬头,眼睛都睁大了。
“啊?
不用您送的,我自己坐地铁去就行,从公司到高铁站也就西十分钟,不麻烦您……顺路。”
沈知夏打断他,拿起桌上的车钥匙,晃了晃,语气不容置疑,却没什么压迫感。
“我晚上要去高铁站附近的客户公司拿份合同,正好送你,别耽误时间,赶紧去收拾东西,现在西点,最早的高铁五点半,再磨蹭就赶不上了。”
江屿知道她是故意找借口陪自己,心里暖得厉害,没再推辞,点点头,快步回工位收拾东西。
就带了个小背包,装了答辩要穿的衬衫、身份证和论文打印稿,没敢多带。
等他拎着背包下楼,刚走到公司大厅门口,就看到沈知夏靠在她的黑色轿车旁等他,手里还拎着个透明的塑料袋。
里面装着两袋全麦面包、一盒纯牛奶,还有个煮鸡蛋,是她刚才在公司楼下的便利店买的。
“路上得一个多小时,先垫垫肚子,别饿着。”
沈知夏伸手接过他的背包,拉开后备箱放进去。
后备箱里很干净,除了个折叠伞和车载急救包,没别的东西。
她把背包放在最里面,怕刹车时晃到。
然后绕到副驾驶那边,拉开车门。
“上车吧,系好安全带,咱们走快点,还能赶上高铁。”
江屿坐进副驾驶,刚系好安全带,沈知夏就递过来一颗薄荷糖。
“含着,晕车的话能好受点。”
他接过糖,剥开放进嘴里,清凉的味道在舌尖散开,刚才因为着急而发慌的心情,慢慢静了下来。
车里很安静,沈知夏开着车,没开音乐,偶尔会问他两句答辩的事。
“论文终稿确定了吗?
有没有不确定的地方,路上正好跟我说,我帮你捋捋思路。”
“答辩时评委一般会问什么问题?
你提前准备了吗?”
江屿一一答了,说到自己有点担心数据论证部分时。
沈知夏还特意放慢车速,等红灯的间隙拿出手机,翻出自己之前做项目时的数据分析模板,递给他看。
“你论文里的用户数据和这个逻辑类似,要是评委问‘数据样本够不够’,你就把你调研时覆盖的三个校区、八百份问卷亮出来,再结合我给你标红的这两个维度说,评委肯定挑不出问题。”
江屿盯着手机屏幕上沈知夏手写标注的笔记,字写得很工整,重点处还用红笔圈了圈。
心里软得一塌糊涂,小声说:“谢谢您,沈总,您比我导员还细心……”沈知夏收回手机,正好绿灯亮了,她踩下油门,笑了声。
“别捧我,到时候答辩过不了,我可不管你。”
嘴上这么说,语气里却没半点责备的意思。
快到高铁站时,路过那条他常去的小吃街,以前江屿回学校之前也会来这条小吃街转转。
下午五点多,街上己经支起了不少摊子,糖炒栗子的甜香顺着车窗缝飘进来。
江屿忍不住往窗外瞟了一眼,目光落在街口那家“老周栗子”的招牌上,那是他每次回学校必买的,栗子炒得又面又甜,还不用剥壳。
他就看了一眼,没敢多停留,怕耽误沈知夏“去拿合同”。
可沈知夏顺着他的目光扫了眼,没说话,却在下个路口悄悄打了右转向灯,慢慢把车停在路边的停车位上,拔了车钥匙。
“去买点儿吧,你同学肯定也爱吃,正好答辩前放松下,别绷太紧张。”
江屿愣了。
“不用了,耽误您拿合同……不差这十分钟。”
沈知夏推开车门,走到后备箱帮他拿背包。
“我跟客户约的六点,现在才五点,来得及。
快去,我在这儿等你,记得多买两斤,别只买自己的。”
江屿没再推辞,跑着去了栗子摊。
老板认识他,笑着打招呼:“小江,又来买栗子?
还是要刚炒好的?”
“对,要两斤,麻烦您帮我装两个袋子!”
江屿付完钱,拎着热乎乎的栗子往回跑。
远远就看到沈知夏靠在车旁,手里拿着手机,却没看屏幕。
目光落在他跑过来的方向,见他到了,伸手帮他接了一袋栗子。
“这么快?
没让你挑挑熟没熟?”
“老板说这锅都是刚炒的,保甜!”
江屿把另一袋揣进背包,坐进副驾驶时,还能闻到手里残留的栗子香。
沈知夏发动车子,往高铁站方向开,快到入口时,她从储物格里拿出个小保鲜盒。
“把栗子装这里面,放包里不容易压碎,路上也能吃。”
江屿接过保鲜盒,是那种带可爱小熊图案的。
一看就不是男生用的,他抬头看沈知夏。
她却假装看路况,耳朵尖却悄悄红了点。
“之前买水果剩下的,别多想。”
江屿乖乖把栗子装进去,心里暖得发烫。
到了高铁站入口,他拎着背包下车。
沈知夏也跟着下来,帮他理了理有点歪的背包带。
“答辩别紧张,正常发挥就行,有事随时给我打电话,工作的事不用惦记。”
“我知道了,沈总,谢谢您送我……”江屿说着,突然想起什么,从背包里拿出一袋栗子,塞到沈知夏手里。
“这个您拿着吃,刚炒的,甜。”
沈知夏没推辞,接过来揣进风衣口袋,挥了挥手。
“快进去吧,别误了高铁。”
江屿点点头,转身往入口走,走了两步又回头。
沈知夏还站在原地,冲他摆了摆手,他才放心地跑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