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穿着校服,背着粉色书包的小女孩,一步步向我走来。
3
第二天下午,随身听和信封的鉴定结果出来了。
两样物品上都有宋佳欣的指纹,未发现其他人的指纹。
随身听里的磁带,是一盘用来翻录的录音带。
至于当时我发现随身听为何一直在播放,也有了答案。
因为宋佳欣切换了单曲循环模式,一直在循环一首儿歌——
《小燕子》。
同时,在寻找现场证人方面也有突破。
有当时的乘客回忆,在宋佳欣上车前,那个信封就已经在座位上了,只是没人动。
宋佳欣上车后,一下就坐了过去,然后打开了信封。
可我们仔细看过,信封上并没有任何记号。
鉴于公交车上没有监控,我们只能从沿途各站的监控入手。
虽然有些大海捞针,但还是有一定概率能找到把信封带上车的人。
同事苦笑着问: 找到这个人又能怎样?他又没害人。
吴队皱了皱眉: 找找看吧,万一有关联呢。
吴队这样做无疑是对的,倘若不查,
等尸检结果出来,如果她不是因为发病等原因自然死亡,我们就有可能错过关键线索。
除了案件本身,我们在了解死者经历的过程中,
发现她还是一名育儿博主。
虽然粉丝不多,但她的公众号在一年前基本保持着日更。
这样的更新频率,在去年 8 月的一天戛然而止。
那是她女儿出车祸的日子。
自那以后,公众号在两个月前更新了最后一篇文章,上面记录了她目睹整个车祸的过程。
车祸,单亲妈妈,现场的随身听,儿歌……
我忍不住建议吴队,把去年的车祸案卷宗调出来查看。
吴队给档案室打去了电话。
在这段等待的时间,我决定看一看她写的最后一篇文章。
点开后,看到第一句话,那种诡异的感觉又出现了。
——
那本是一个普通的下午,
小雯从一小门口跑出来,绕过对面陈旧的木质站牌,笑盈盈地踏上斑马线朝我跑来。
粉色的书包肩带,在她的肩膀上蹦蹦跳跳。
一小校门,木质站牌,斑马线,书包肩带……这些文字,像是在放电影一样,呈现在我的脑海,或是记忆里。
只不
使用知乎或者盐言故事app搜索专属内部别名《立春三二五》就可以全文免费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