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京城三月,春寒料峭。尚书府后院的梨花开了,洁白如雪,却无人欣赏。沈清歌站在窗前,
望着那株母亲生前亲手栽下的梨树,指尖不自觉地掐进了掌心。"大小姐,夫人唤您过去。
"丫鬟绿竹在门外低声禀报,声音里带着几分怯意。清歌收回目光,
理了理素白的衣裙:"知道了。"穿过曲折的回廊,清歌的脚步不急不缓。
她知道林氏找她所为何事——今日是宫中选秀结果公布的日子。本该是她入宫参选,
却被继母林氏暗中操作,换成了同父异母的妹妹沈清婉。"清歌来了。
"林氏端坐在正厅主位,一身华贵的绛紫色衣裙,
发髻上的金步摇随着她转头的动作轻轻晃动,映出一片刺目的光。
清歌福身行礼:"见过母亲。""起来吧。"林氏嘴角挂着笑,眼底却是一片冰冷,
"今日宫中传来消息,你妹妹清婉被选为常在了,这可是天大的喜事。"清歌垂眸,
长睫遮住了眼中的情绪:"恭喜妹妹。""你心里怕是恨极了吧?"林氏忽然冷笑,
"本该是你入宫的,可惜啊,你母亲出身低贱,你也随了她,如何配得上九五之尊的皇上?
"清歌的指甲再次掐进掌心,疼痛让她保持清醒:"母亲说笑了,清歌不敢有非分之想。
""最好如此。"林氏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她,"从今日起,你搬到西厢房去住,
那里清静,适合你这样的身份。"西厢房是府中最偏僻破旧的院落,常年不见阳光,
冬日寒冷刺骨,夏日闷热难当。清歌知道,这是林氏在进一步羞辱她。"是。
"清歌再次行礼,转身离去时,听见林氏对身旁的嬷嬷说:"看紧她,
别让她坏了清婉的前程。"回到自己的闺房,清歌终于允许眼泪落下。
她不是为自己失去入宫机会而哭,而是为母亲——那个被林氏活活逼死的温柔女子。十年前,
母亲病逝前夜,曾拉着她的手说:"清歌,记住,你并非低贱之身。若有机会,
去你父亲书房暗格中取一封信..."清歌擦干眼泪,眼中燃起一簇火焰。
她等这个机会已经等了十年。夜深人静时,清歌悄悄潜入父亲书房。
尚书大人近日因公务繁忙,已经多日未归。她轻车熟路地找到暗格,
取出一封泛黄的信笺和一枚精致的玉佩。借着月光,清歌展开信纸,
母亲娟秀的字迹映入眼帘:"吾女清歌: 若你读到这封信,为娘已不在人世。
你并非沈家血脉,而是前朝太傅萧远山之女。当年萧家满门抄斩,我被你养父所救,
隐姓埋名嫁入沈家。林氏知我身份,欲加害于我。这枚玉佩是你亲生父亲留给你的信物,
切记收好..."清歌的手不住颤抖,原来如此!难怪林氏总是对她和母亲百般刁难,
原来母亲并非低贱出身,而是前朝太傅之女!一个计划在清歌心中逐渐成形。
她收起信笺和玉佩,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次日清晨,清歌主动求见林氏。"这么早,
有何事?"林氏正在梳妆,透过铜镜冷冷地看着她。"母亲,
女儿想去城郊的静心庵为妹妹祈福。"清歌低眉顺眼地说,"妹妹入宫是大事,
女儿想尽一份心。"林氏狐疑地打量她:"你会这么好心?""妹妹前程似锦,
女儿怎敢有异心?只求母亲开恩,允女儿去静心庵住上几日。"清歌声音轻柔,姿态卑微。
林氏思索片刻,挥了挥手:"去吧,让李嬷嬷跟着你。"静心庵位于城郊山上,香火不旺,
却是京城权贵女眷常去的地方。清歌知道,今日太子太傅萧景珩会陪同母亲前来上香。
2萧景珩——前朝太傅萧远山之孙,她的堂兄。庵堂内檀香缭绕,清歌跪在佛像前,
看似虔诚祈祷,实则暗中观察。当萧景珩扶着一位雍容华贵的老夫人步入大殿时,
清歌的心跳加速了。她故意在萧老夫人经过时"不小心"掉落那枚玉佩。"姑娘,
你的东西掉了。"萧景珩弯腰拾起玉佩,却在看清图案时脸色骤变,
"这...这是..."清歌抬头,眼中含泪:"多谢公子,
这是家母留给小女子的唯一信物。"萧景珩盯着她的脸,
忽然压低声音:"姑娘可否借一步说话?"在静心庵后院的僻静处,萧景珩仔细端详玉佩,
又细细打量清歌的面容:"姑娘可知道这玉佩的来历?"清歌按照计划,
将母亲的信递给萧景珩:"公子请看。"萧景珩读完信,
眼中闪过震惊、悲痛和狂喜:"你...你是小叔的女儿?难怪眉眼间有几分萧家人的影子!
"原来,当年萧家满门抄斩时,清歌的生父萧远山次子萧远河因在外游学幸免于难,
后来隐姓埋名生活,直到遇见清歌的母亲。"堂兄..."清歌哽咽着唤道。
萧景珩紧紧握住她的手:"这些年你受苦了。林氏害死婶婶,又如此欺辱你,
我萧家绝不会善罢甘休!""我想亲自报仇。"清歌眼中燃起仇恨的火焰,"请堂兄助我。
"萧景珩沉思片刻:"好。三日后宫中设宴庆贺新选秀女,
我会想办法让你以萧家远亲的身份出席。"回府后,清歌表现得更加温顺,对林氏言听计从。
林氏见她如此"识相",渐渐放松了警惕。三日后,一队华丽的马车停在沈府门前。
萧景珩亲自前来,声称奉老夫人之命,邀请沈家大小姐参加宫宴。"这...这不合规矩吧?
"林氏脸色难看,"清歌并非官家小姐..."萧景珩冷笑:"沈夫人有所不知,
清歌姑娘乃我萧家远亲,自然有资格入宫。还是说,沈夫人想违抗皇命?"林氏不敢再言,
只得眼睁睁看着清歌盛装登上马车。马车内,
萧景珩递给清歌一套华美的衣裙和首饰:"快换上,这是祖母特意为你准备的。
"清歌换上淡紫色的云锦长裙,发间簪上精致的玉簪,整个人焕然一新,
气质高贵得令人不敢直视。"真像萧家人。"萧景珩赞叹道,"今日宫宴,
我会找机会让你接近皇上。沈清婉不过是个常在,
若你能得皇上青睐..."清歌摇头:"我不求皇上恩宠,只求让林氏母女付出代价。
"宫宴上,清歌的出现引起不小轰动。她举止优雅,谈吐不凡,
很快吸引了众多王公贵族的注意。皇上也注意到了这位气质独特的女子。
"那位紫衣小姐是何人?"皇上问身旁的太监。"回皇上,是太子太傅萧大人的远亲,
姓沈名清歌。""沈?"皇上若有所思,"与沈常在可有关系?"这时,
沈清婉作为新晋常在正巧上前献舞。她看到清歌,脸色瞬间变得煞白,舞步也乱了节奏。
"沈常在这是怎么了?"皇上不悦地问。清歌适时上前,盈盈下拜:"回皇上,民女沈清歌,
乃是沈常在的姐姐。妹妹见到民女一时惊讶,扰了圣驾,还请皇上恕罪。""哦?
"皇上来了兴趣,"既是姐妹,为何一个入宫为妃,一个却是民间女子?"清歌眼中含泪,
却强颜欢笑:"民女...民女不敢说。"皇上见状更觉蹊跷:"但说无妨,朕恕你无罪。
"清歌这才"勉为其难"地开口:"原本该是民女参选秀女,
但继母林氏...将民女的名字换成了妹妹..."此言一出,满座哗然。欺君之罪,
可是要满门抄斩的!沈清婉吓得跪倒在地:"皇上明鉴!姐姐她...她胡说!
"皇上脸色阴沉:"来人,传沈尚书和林氏入宫对质!
"当沈尚书和林氏战战兢兢地赶到宫中时,清歌已经将母亲的信呈给皇上。
萧景珩也上前作证,证实清歌实为萧家血脉。"好啊!"皇上震怒,"沈爱卿,
你纵容继妻欺辱前朝忠烈之后,还犯下欺君之罪,该当何罪?"沈尚书跪地求饶,
将所有罪责推到林氏身上。林氏面如死灰,指着清歌尖叫:"你这个贱人!和你娘一样下贱!
""闭嘴!"皇上怒喝,"来人,将林氏拖下去,明日午时处斩!沈清婉废为庶人,
打入冷宫!沈尚书革职查办!"清歌冷眼看着林氏被拖走,沈清婉瘫软在地,
心中却没有想象中的快意。十年的仇恨一朝得报,反而有种说不出的空虚。"清歌姑娘。
"皇上温和地说,"你既是萧家血脉,朕封你为郡主,赐府邸一座,以慰萧太傅在天之灵。
"清歌谢恩,余光却瞥见萧景珩欣慰的笑容。宫宴结束后,萧景珩送清歌回府。马车上,
他轻声问:"大仇得报,为何不见喜色?
"清歌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我曾以为复仇会让我快乐,可现在只觉得...空荡荡的。
"萧景珩握住她的手:"因为仇恨从来不是人生的全部。清歌,从今往后,
你该为自己而活了。"清歌转头看他,第一次认真打量这位堂兄——剑眉星目,气质儒雅,
眼中是对她毫不掩饰的关切。"堂兄...我...""别叫我堂兄。"萧景珩忽然说,
"我们并无血缘关系。我祖父与你祖父是兄弟,我们已是五服之外的远亲。"清歌愣住了,
随即明白他的意思,脸上飞起红霞。"清歌,"萧景珩认真地看着她,"若你愿意,
我想娶你为妻。"清歌的心剧烈跳动起来。她忽然意识到,在复仇的路上,
她早已不知不觉对这个一直帮助她的男子产生了感情。"我...我需要时间考虑。
"她轻声说。萧景珩微笑:"我会等你。"3回到新赐的郡主府,清歌站在庭院中,
仰望满天繁星。十年的阴霾终于散去,她第一次感受到自由的空气。林氏母女已经为她所败,
碾碎在了尘埃里。而她的新生活,才刚刚开始。圣旨颁下的第三日,
工部便收拾出了一座气派的府邸作为昭阳郡主府。府门前的朱漆大门上,
"昭阳郡主府"五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刺得清歌眼睛发疼。"郡主,请入府。
"新任的管家赵德领着二十余名仆役在门前跪迎。清歌攥紧了衣袖,迈过高高的门槛。
府内亭台楼阁,假山流水,处处透着精致奢华。这本该是她梦寐以求的生活,
可此刻她却感到一阵莫名的惶恐。"这...都是我的?"她轻声问身旁的绿竹。
绿竹早已从沈府的粗使丫鬟升为她的贴身侍女,此刻也是一脸不敢置信。"回郡主的话,
这些都是皇上的恩赐。"赵管家恭敬地回答,"东边是主院'栖梧苑',
已经按萧大人的吩咐布置好了。西边的'听雪轩'是书房,后花园引了活水,
可以划船..."清歌恍惚地听着,思绪却飘回了沈府那间阴暗潮湿的西厢房。短短几日,
她从一个人人可欺的"贱婢"变成了高高在上的郡主,这转变来得太快,快得让她无所适从。
栖梧苑内,四名丫鬟正在等候。见清歌进来,齐齐跪下:"奴婢参见郡主。""起来吧。
"清歌有些不自在地说。"郡主,萧大人送来了几箱衣物首饰,说是萧老夫人特意准备的。
"为首的丫鬟捧上一个精致的檀木匣子,"这是萧大人让奴婢亲手交给郡主的。
"清歌打开匣子,里面是一支白玉簪,簪头雕着栩栩如生的梨花,花蕊处嵌着细小的红宝石,
宛如晨露般晶莹剔透。她指尖轻触那朵梨花,忽然想起母亲生前最爱的就是院里那株梨树。
"替我谢谢萧大人。"她声音微哑。沐浴更衣后,清歌换上了郡主规制的淡黄色宫装,
发间簪着那支梨花玉簪。铜镜中的女子眉目如画,气质高雅,
哪还有半分昔日沈府受气包的模样?"郡主真美。"绿竹由衷赞叹。
清歌勉强笑了笑:"不过是换了身皮囊罢了。""郡主,"赵管家在门外禀报,
"萧大人到访。"清歌心头一跳,急忙起身:"快请。"萧景珩一袭月白色锦袍,
腰间悬着一枚与清歌那枚极为相似的玉佩,风度翩翩地走入厅中。见到盛装的清歌,
他眼中闪过一丝惊艳,随即行礼道:"见过昭阳郡主。""萧大人不必多礼。
"清歌示意他坐下,"我还没来得及好好谢你。"萧景珩微笑:"郡主言重了。今日前来,
一是奉祖母之命看看郡主可还缺什么;二是..."他顿了顿,"想邀郡主明日一同游湖。
京城西郊的明月湖正值荷花盛开,景致极佳。"清歌迟疑了。她本该欣然答应,
可心底有个声音在提醒她:他们名义上还是堂兄妹,若走得太近,难免惹人闲话。
似乎看出她的顾虑,萧景珩轻声道:"祖母会一同前往,还有几位世家小姐。
郡主初入京城贵女圈,该多结交些朋友才是。"听他这么说,
清歌才放下心来:"那便恭敬不如从命了。"萧景珩眼中笑意更深:"明日辰时,
我来接郡主。"他告辞后,清歌独自在栖梧苑的回廊上踱步。夕阳西下,
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她忽然想起小时候,母亲曾告诉她:影子越长,说明离光明越远。
那时的她不懂,现在却隐约明白了——站得越高,影子便越长,而隐藏在影子里的过去,
也就越难以摆脱。第二章 荷间心事明月湖上,画舫缓缓前行。萧老夫人坐在船头,
与几位世家夫人品茗闲谈。清歌和几位小姐站在船尾,欣赏着接天莲叶的壮观景象。
"昭阳郡主,听说您琴艺极佳,不知今日可有幸聆听?"一位穿着粉色纱裙的小姐问道。
清歌微怔:"这...谁告诉你的?""是萧大哥说的。"粉衣小姐掩嘴轻笑,
"他说郡主的琴声能引百鸟来朝呢。"清歌耳根发热,
没想到萧景珩会在外人面前如此夸赞她。正不知如何回答,
萧景珩已从船舱中搬出一张古琴:"郡主,请。"众目睽睽之下,清歌不好推辞,
只得坐下抚琴。指尖轻拨,一曲《清平调》流淌而出。琴声清越,与湖光山色相得益彰,
连船头的夫人们都停下谈话,静静聆听。曲毕,掌声四起。萧老夫人招手唤清歌过去,
拉着她的手对众人道:"我这孙女不仅琴弹得好,诗词歌赋也样样精通,
可比某些只会涂脂抹粉的强多了。"清歌被夸得不好意思,低头道:"老夫人过奖了。
""叫什么老夫人?"萧老夫人嗔怪道,"该叫祖母才是。"清歌心中一暖,轻唤:"祖母。
"回程时,萧景珩特意与清歌共乘一辆马车。车厢内,他取出一个锦盒:"送给郡主的。
"清歌打开,是一本手抄的诗集,字迹工整俊秀,显然是萧景珩亲笔所书。
"听闻郡主喜爱王维的诗,我便抄录了一些。"他轻声道,"最后一页...是我自己写的,
请郡主指教。"清歌翻到最后,是一首题为《遇故》的五言律诗:"十年寻故影,
一朝遇梨花。 冰肌承玉露,清骨傲霜华。 不羡瑶台种,偏怜野径葩。 愿为春风度,
长护枝头霞。"诗意含蓄却情真,分明是在借梨花喻人。清歌心跳加速,不敢抬头与他对视。
"郡主...不喜欢?"萧景珩声音有些紧张。"不,很美。"清歌终于鼓起勇气抬头,
正对上他温柔的目光,"只是...我们...""我知道你在顾虑什么。"萧景珩轻叹,
"名义上,我们是远亲;实际上,已无血缘关系。若你愿意,我可以请皇上为我们赐婚。
"清歌慌乱地摇头:"太快了...我还没准备好..."萧景珩并不勉强:"我等你。
无论多久。"4七月初七,乞巧节。皇上在御花园设宴,邀请京城贵女们入宫乞巧。
作为新晋郡主,清歌自然在邀请之列。入宫前,萧景珩特意前来叮嘱:"宫中不比外面,
说话行事都要格外小心。尤其是...柳贵妃。""柳贵妃?"清歌疑惑。"柳丞相之女,
最近新得宠的妃子。"萧景珩眉头微皱,"她与林氏有远亲关系,对你恐怕不怀好意。
"清歌点头记下,心中却不太在意。林氏已死,沈清婉在冷宫生不如死,
她不信还有人会为难她这个皇上亲封的郡主。御花园中,彩楼高搭,各色巧果琳琅满目。
贵女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穿针乞巧,笑语嫣然。清歌独自站在一株海棠树下,
有些不适应这样的场合。"这位就是昭阳郡主吧?"一个柔媚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清歌转身,
见一位身着绛红色宫装的丽人款款而来,头戴金凤步摇,眉间贴着花钿,
雍容华贵中透着几分凌厉。"参见贵妃娘娘。"清歌连忙行礼,猜出来人身份。
柳贵妃轻笑:"郡主不必多礼。本宫早就听闻郡主才貌双全,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她亲热地拉起清歌的手,"来,陪本宫走走。"清歌不好拒绝,只得随她沿着花径漫步。
柳贵妃言语亲切,却总在不经意间打探她与萧景珩的关系,以及皇上封她为郡主的缘由。
"说起来,"柳贵妃忽然话锋一转,"郡主与沈常在是亲姐妹吧?
她如今在冷宫...郡主可曾去看望?"清歌心中一凛:"民女与沈氏早已恩断义绝。
""真是狠心呢。"柳贵妃叹息,"不过本宫理解。那种背主求荣的人,确实不值得同情。
"清歌听出她话中有话,正想告辞,忽见前方凉亭中坐着一个人——正是皇上。"哎呀,
陛下也在赏花呢。"柳贵妃故作惊讶,"郡主,随本宫去请个安吧。"清歌暗叫不好,
却已无法脱身。皇上见到她们,欣然招手:"爱妃和昭阳来了,正好陪朕说说话。"凉亭中,
皇上问起清歌的近况,言语间颇为关切。柳贵妃在一旁添茶递水,不时插话,
句句都将话题引向清歌与皇上的"缘分"。"说起来,陛下对郡主真是格外恩宠呢。
"柳贵妃娇笑道,"连臣妾都有些吃醋了。"皇上大笑:"爱妃多虑了。朕对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