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曾是人工智能领域最耀眼的新星,二十二岁发表的论文轰动学界,
却在毕业前夕被导师张启明与师兄陆哲联手窃取成果。他们伪造证据污蔑她学术不端,
让她从云端跌入泥沼,被迫放弃一切隐姓埋名。七年后,
全球顶尖的 "智核峰会" 在申城召开,已是科技巨头的陆哲作为特邀嘉宾发表演讲,
而台下角落里,化名林默的苏晚正调试着手中的全息投影设备。
当陆哲展示那项 "原创性" 脑机接口技术时,
动键 ——七年前被销毁的原始数据、实验室监控备份、张启明的邮件记录在大屏幕上流转,
这个在便利店夜班中啃完算法导论的女人,用最硬核的方式宣告:属于我的,
我会亲手拿回来。而这一次,她要的不止是清白。1便利店的微波炉发出提示音时,
苏晚正在货架前核对保质期。芝士饭团的包装被蒸汽熏得发皱,她抬手抹了把额角的汗,
便利店的冷风机在三号货架后发出哮喘般的嗡鸣。手机在围裙口袋里震动,
屏幕亮起映出新闻推送的标题:" 陆哲入围全球人工智能突破奖,
脑机接口技术将改写人类文明 "指尖捏皱了饭团包装,
透明塑料膜上的指纹像七年前实验室玻璃上的雾痕。那天也是这样闷热的夏夜,
陆哲穿着白大褂站在她身后,指尖划过屏幕上跳动的神经图谱:"小晚,
这项技术能让瘫痪病人重新站立。"他的呼吸拂过她的耳廓,带着少年人特有的皂角香。
收银台的扫码枪突然发出刺耳的滴滴声,苏晚回过神,
看见穿西装的男人正不耐烦地敲着柜台。"要加热吗?" 她接过三明治,
声音比冷风机还干涩。男人的胸牌晃了晃,印着 "智核峰会组委会" 的烫金字样。
"不用。" 男人的目光扫过她胸前的工牌,"林默?这名字挺特别。"苏晚低头撕开封口,
芝士的焦香混着陈年的消毒水味钻进鼻腔。七年前的那个清晨,
她也是这样撕开实验室的密封条,却看见张启明正将她的服务器硬盘装进公文包。
"苏晚同学," 导师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眼睛像淬了冰,
" 你的论文存在严重的数据缺陷,学校决定撤销你的学位申请。"陆哲就站在门口,
白大褂的袖口沾着她亲手熬的银耳羹的痕迹,那是她熬夜做实验时,他总会带来的宵夜。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在她被保安架出实验室时,往她口袋里塞了颗水果糖。柠檬味的,
酸得她舌根发麻。打烊时暴雨突然倾盆而下,苏晚拖着垃圾袋站在便利店后门,
雨水顺着屋檐砸在铁皮桶上噼啪作响。巷口的积水里,倒映着对面大厦的巨幅广告,
陆哲穿着定制西装,笑容温和地对着镜头:" 这项技术的突破,
要感谢我的导师张启明教授的悉心指导。"手机在掌心发烫,
七年前被删除的实验日志突然在脑海里清晰起来,第 37 次动物实验的失败数据,
第 108 次算法优化的参数调整,
还有陆哲在她草稿纸上画的简笔画 ——一个歪歪扭扭的机器人举着奖杯。
雨水中突然传来急促的刹车声,黑色轿车溅起的水花打湿了她的裤脚。车窗降下,
陆哲的侧脸在霓虹中若隐若现,他正在讲电话,声音透过雨幕飘过来:" 张教授放心,
原始数据早就处理干净了。"苏晚下意识地往后退,后背撞在生锈的铁门,
铁锈蹭在白衬衫上,像道无法愈合的伤疤。2凌晨三点的仓库区,
纸箱堆里的服务器发出轻微的嗡鸣。苏晚摘下防静电手环,指尖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行指令。
全息投影设备突然亮起,映出大脑皮层的三维模型,神经突触的放电轨迹在空气中流转,
像她二十岁那年在实验室里见过的极光。七年前被销毁的原始代码,
正一行行重新出现在屏幕上。便利店换班时,
组长塞给她一张智核峰会的志愿者申请表:"听说你懂点编程?会场需要技术支持。
"表格边缘的咖啡渍晕染开来,像极了七年前她在陆哲论文上签的名字,
后来被张启明用修正液厚厚盖住。苏晚的手指悬在 "姓名" 一栏上方,
铅笔芯在纸上洇出个灰点。林默这个名字,是她在城中村租的第一个隔间的门牌号,
房东老太太总把 "302" 叫成 "林默"。那时她白天在餐馆洗盘子,
晚上抱着从废品站淘来的旧电脑,一点点重写被删除的算法。有次高烧到 39 度,
她趴在键盘上看见屏幕里跳动的代码,像无数只萤火虫在黑暗里飞。"林默?
" 组长的声音把她拽回现实,"填不填啊?包三餐还能见到陆哲呢。
"苏晚把申请表折成方块塞进裤兜,指尖触到里面的 U 盘,金属外壳被体温焐得发烫。
那是她用三个月夜班工资买的,里面存着她偷偷恢复的实验室监控录像,
2018 年 6 月 15 日凌晨两点十七分,陆哲用她的工卡刷开了服务器机房。
雨停的时候,苏晚沿着滨江大道慢慢走。对岸的科技园区灯火通明,
陆哲公司的 logo 在最高楼的顶端闪烁,像枚冰冷的勋章。
她想起陆哲第一次带她来这里,那时这里还是片荒地,
他指着图纸上的线条说:" 以后我们的实验室要建在这里,玻璃幕墙要朝南,
这样你编程累了就能晒太阳。"风卷着落叶掠过脚边,苏晚蹲下来系鞋带,
看见排水沟里漂浮着半张智核峰会的海报,陆哲的笑脸被雨水泡得发涨。手机突然震动,
是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还记得你放在我那的蓝色笔记本吗?
—— 陈舟 "苏晚的手指猛地收紧,手机差点掉进排水沟。陈舟,她研究生时的室友,
唯一一个在她被开除时敢跟她说话的人,后来突然断了联系。那个蓝色笔记本,
记着她最初的神经网络模型构想,扉页上画着个吐舌头的简笔画小人,是陈舟帮她画的。
苏晚站在原地回短信,指尖抖得厉害:"在哪?"对方几乎是秒回:"峰会技术部,
我是志愿者负责人。"3智核峰会的会场像个巨大的玻璃蜂巢,
工作人员穿着统一的白色 T 恤,胸前印着 "未来已来" 的标语。
苏晚跟着人流穿过安检门,金属探测器在她口袋里的 U 盘处发出轻响。
"请把口袋里的东西拿出来。"安检员的声音温和却不容置疑。
苏晚捏着 U 盘的手指沁出冷汗,就在这时,
一个穿浅灰色西装的男人走过来:"她是我带的技术组,特殊设备已报备。"是陈舟。
七年未见,她瘦了好多,下巴尖得像枚钉子,但眼睛还是亮的,
像大学时熬夜帮她改代码的样子。陈舟不动声色地接过苏晚手里的 U 盘,
放进自己的西装内袋,然后自然地揽住她的肩膀往会场走:"跟我来,带你去机房。
"穿过拥挤的展厅时,苏晚看见主会场的大屏幕正在播放宣传片,
陆哲穿着白大褂站在实验室里,背景是她设计的神经网络模型图,
解说词里说这是 "陆哲团队原创性突破"。"别抬头。" 陈舟的声音压得很低,
"张启明在那边跟赞助商说话。"苏晚猛地低下头,盯着自己磨得发白的运动鞋鞋尖,
却还是瞥见了张启明的背影,他比七年前胖了不少,后脑勺的头发稀疏了大半,
正举着香槟和人碰杯,手腕上的表闪着刺眼的光。机房在会场的负一层,空调开得像冰窖。
陈舟把 U 盘***服务器,屏幕上立刻跳出密密麻麻的代码。"我托人查过,
" 陈舟的手指在键盘上跳跃," 当年学校收到的举报信,是用你电脑发的匿名邮件,
IP 地址被伪造过,但我恢复了路由器的日志。"苏晚的呼吸突然停滞,
看着屏幕上滚动的 IP 信息,最后定格在一个熟悉的 MAC 地址上,
那是陆哲送给她的生日礼物,一台粉色的笔记本电脑。"还有这个。
" 陈舟点开另一个文件夹,里面是段录音,
张启明的声音带着酒后的浑浊:" 那丫头太倔,本来想让她当个二作,
非要闹着署名第一作者...陆哲这步棋走得对,
先把数据拿到手再说..."录音突然中断,苏晚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血腥味在舌尖弥漫开来。她一直以为陆哲是被张启明胁迫的,
就像她当初被逼着签退学申请时一样,张启明说如果她不签,
就要让她父母知道她 "学术不端"。"他早就不是你认识的那个陆哲了。
"陈舟递过来一瓶冰水," 他父亲的公司快破产时,是张启明拉了投资,
条件是... 拿到你的研究成果。"苏晚拧开瓶盖,冰水顺着喉咙流进胃里,
像吞了块冰砖。她想起陆哲父亲住院时,他在医院走廊里抱着她哭:" 小晚,
我爸要是不在了,我们家就真的垮了。"那时她摸着他的背说:" 没关系,
我们的研究成功了,就能拿到投资,一切都会好的。"机房的门被推开,
工作人员推着设备走进来,苏晚赶紧关掉录音文件,屏幕上重新显示出志愿者的工作界面。
"陆哲下午会来彩排。"陈舟的声音压得更低," 他要演示最新的脑机接口系统,
用的还是你当年设计的核心算法。"苏晚的目光落在屏幕角落的时间上,14:30,
距离彩排还有三个小时。她摸了摸口袋里的备用 U 盘,金属棱角硌得皮肤生疼。
4陆哲走进彩排厅时,苏晚正在调试全息投影设备。她穿着志愿者的白色 T 恤,
头发用一根黑色皮筋束在脑后,侧脸的线条在聚光灯下显得有些锋利。陆哲的脚步顿了顿,
有种莫名的熟悉感,但很快被周围的喧闹淹没。"陆总,这边请。
"张启明满面红光地迎上来,手里拿着最新的演示方案,
" 这次的实时传输速度又提升了 15%,绝对能震惊全场。"陆哲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