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了,身体只继承了对人和感情的记忆,对其他的记忆都很模糊,朝堂之上该怎么行礼一窍不通”周逸云内心暗道只得一边斜视着周围的官员,一边比葫芦画瓢模仿着跪拜。
“哈哈……周爱卿统率三军,苦战七载,击溃北漠蛮军,收复北境二十余城,重创北漠主力,保我大宁近二十载北境无虞啊,替大宁立下不世之功。”
朝堂龙椅上,一位身着金色五爪龙袍,体态丰盈的五十岁男子满脸笑意的说道他便是大宁的当朝皇帝“周爱卿不愧为将门世家,此战不仅击溃北漠,更震慑了西南大渝,周爱卿实为我大宁晴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啊。”
“是啊父皇,周卿家立下不世之功,应当给于至高封赏,以示我大宁皇恩浩荡,同时以周卿家作为天下男儿忠君护国之表率。”
开口的是一位二十七八岁的青年,他便是大宁的皇后嫡子,二皇子,也是当朝太子—宁砚辞。
“父皇,周将军出征七载劳苦功高,确实应该加以重赏,以示父皇天恩,更表我大宁国运昌盛,人才辈出,让西方邻国不敢妄图我神器。”
另一位三十岁的青年开口,他是大皇子,睿王宁砚棠。
“皇儿所言极是啊,周爱卿自七年前出征,斩将杀敌,收复失地,一路从西品参将荣升为三军统帅”皇帝微微低下头,然后挑了挑眉继续说道“朕……呵呵……朕都不知道还能如何奖赏周爱卿啊。”
“我意……”皇帝抬起头,眼神似笑非笑的左右环顾了下两侧的文武百官后说道。
“我意大开天恩,封周爱卿为大宁第一个异姓王,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呀?”
此言说罢,朝堂顿时议论纷纷,太子和睿王也是一怔,颇感意外,周逸云同样心里一惊。
太子暗道:老东西为了稳住周逸云还真下血本啊,当真要封异姓王?
还是试探周逸云?
片刻之后,礼部尚书拱手奏道:“秉陛下,我朝自太祖开国以来,便有异姓封王天下共诛的祖训,陛下仁慈天恩浩荡,但封异姓王着实……着实不妥呀,恐对周将军,也极为不利呀。”
群臣也赶紧跟着附和“是啊确实不妥啊”皇帝没有搭话,静静的看着周逸云。
周逸云稍微沉思,心里暗道“古代皇权至上,异姓王就没一个好下场的,不管是否忠心结局一定是加以谋逆大罪,诛连九族。”
于是赶紧上前一步,学着礼部尚书拱手行礼道“秉陛下,臣惶恐至极,臣本将门世家,世受皇恩,为大宁征战沙场本是职责所在,今虽有微末之功,全赖陛下天威所致,臣不敢贪天之功,更不敢有丝毫僭越之心,还望陛下收回成命,以安百官之心,以安江山社稷。”
“哈哈……周爱卿不愧是忠心耿耿啊,既然爱卿执意不肯,那朕也不便强授啊”皇帝闻言之后,眉头舒展开大笑的说道“来人呐,宣朕旨意遵旨”皇帝身侧一位宫人俯首答道,他是赵忠,皇宫内务总管,同时也是首属皇帝的暗卫部门—卫庭司的掌监使。
卫庭司首属皇帝亲管,表面上协助金羽卫负责皇宫安防。
暗地里安插各种眼线在皇亲贵族和文武百官之中,罗织罪名,所以赵忠虽然只是正五品官职,但朝堂上下无不忌惮。
赵忠拿出金榜圣旨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周氏将军逸云,忠君护国,屡立战功,着即封为镇远大将军,统天下兵马,赐爵宁国侯,官正一品,梁氏若君,随夫出征,封一品诰命。
李墨风、张云凯等参将,着升三品将军……钦此。”
周逸云双膝跪地,接过圣旨,叩首回道“臣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起身回到百官列队中,朝堂顿时鸦雀无声,皇帝殷笑的表情瞬间凝固,片刻之后大臣们开始议论纷纷。
-退朝后,皇后寝宫内一只玉杯被狠狠的摔在地上“好个周逸云,仗着功高震主,居然对朕不敬?
完全不顾君臣之礼。”
皇上喘着粗气怒道“陛下,臣妾听闻陛下早朝重赏了周逸云,为何还会龙颜大怒哼,你知道什么?
按照本朝礼制,臣子平日面圣只需要一次叩首即可,若有圣旨封赏,则需要三叩以谢皇恩,他周逸云接了这么尊贵的封赏居然叩首一次便罢,简首是毫无人臣之礼。
况且,朕提出封他为王的时候,他并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拒绝,还是礼部尚书王善搬出太祖古训,才给了朕台阶下。”
“竟有此等事?
陛下封他一品军侯己是皇恩浩荡,位极人臣,他安敢有僭越之心?”
皇后道“哼,若不是他军功太过显赫,深受百姓尊戴,朕岂能容他?
眼下不是处理他的好时机,否则会寒了满朝武将们的心,也会动摇了民心根基。”
皇帝怒道“可是,陛下,这周氏和梁氏本就是将门中的望族,二人又结为连理,势力滔天,陛下也不得不防啊朕又怎会不知?
此二人自小青梅竹马,成亲后又夫妻和睦,两家本就世交,现在又连姻,朕一时也不好轻易动他们。”
“陛下,据臣妾所知,这联姻的关系向来不是固若金汤,只不过是各个门阀之间各取所需而己,况且满朝贵胄,哪个不是三妻西妾?
他周逸云难不成这一辈子只守着梁若君一人不成?”
“皇后的意思是?”
“长公主宁婉月不是还未出阁吗,将他下嫁与周逸云,此举既能拉拢他,又能让他和梁若君之间慢生嫌隙,分裂两家。”
“可婉月毕竟是皇家公主,周逸云又早己娶梁若君为正妻,若将长公主下嫁,不是让天家蒙羞?”
“陛下,这长公主的生母本就一五品才人,庶出的公主大部分也就嫁给个二品以下官家,今让她嫁给周逸云这个一品军侯做个平妻,也算不上蒙羞,对周家而言也更显皇恩浩荡,况且若周逸云接旨便罢,不接旨陛下也能以有负皇恩为由对周家施以惩戒。”
皇帝眯了眯眼睛,思索片刻后道:“好,皇后果然深的朕心呐,来人,即刻拟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