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九十年代企业的预测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美国管理学者 杜鲁克我认为一个“后商业”社会,己逐渐成形。

在这个社会中,知识工人是生产主力,他们的价值观将倾向于专业技艺,即回到工人的本质,而不是光以工作取得生活所需。

90年代企业最大的挑战,是调和这两种价值观。

要求员工称职的同时,又必须让他们为自己骄傲,即使职位再卑微也一样。

总之,企业必须为达成目标,付出额外的代价。

此外,10年后企业阶层会比今日减少40%,升迁不再是通则,而是意外,如此一来,企业如何提供别的成就感来源?

因此,薪资将成为更重要的工具。

把每个人当志愿军管理阶层必须学习有关生产力的知识,最基本的概念,是把每个人都视为志愿军。

知识工人需要薪水、需要工作,但他们知道如果他们要离职,随时有地方去。

所以企业必须让他们知道工作目标、报偿以及训练何在,让每个人或工作团队,都能不断成长。

知识将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即使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持续的教育也就愈形重要。

因此企业将同时成为教育机构,他们利用别的教育单位,让各行各业有经验的人集聚一堂,互相切磋。

对美国婴儿潮的一代来说,他们还会更积极参与类似女童子军、义勇军等社团,因为他们不相信政府推动的计划,社会团体将取代许多社会工作。

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资本家是资本主义最宠爱的儿子。

这是无稽之谈。

事实上,最受惠的是工业界的半技工,他们的崛以下是识别后的文字内容:起,无与伦比,就如同他们的消沉一样。

制造业的蓝领工人数目虽有减退,但仍为数众多。

未来10到15年,工会将再度“武装”,他们对失去政治支持愈来愈警觉,但这次的反弹必徒劳无功。

“大就是美”的时代结束另外一个趋势是,企业规模的大小,将来在经营策略上,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大就是美”的时代,绝绝对对结束了,大象不比蟑螂优秀,在蟑螂活过的历史中,大象不知己经演进了多少代。

环视国际经济的世界,表现优异的企业,都是小范围的专家。

企业把工作外包的情形会愈来愈见普遍,而这些工作对经营而言,都不是最核心的。

只有在市场需要的时候,“大”才能发挥功效。

跨洲的客机不可能小,如果有这样的飞机,千万不要飞。

世界级的银行,也不可能是个组织简单的机构。

未来,企业合资、策略性结盟、交换股权及跨国合作,也将大行其道。

这么做不是为了节省成本,而是为了资讯。

资讯重于一切经济学家也许不会同意这点,但这是商业世界最古老的经验:在一个充分开发的市场,除非你是个制造者,否则很难屹立不摇;相反的,出口商终究也得被三振出局,因为他缺乏市场资讯。

两者的合作、结盟,是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