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暗价 秦卿卿 2025-07-19 15:03:55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一章 出租屋里的月光林舟第一次注意到窗台裂缝里的那株野草时,是2023年的深秋。

出租屋在老城区的六楼,没有电梯,墙皮剥落得像老人皲裂的皮肤。那天晚上他加班到十点,

踩着楼梯上来时,膝盖在第三个转角处发出轻微的咯吱声——这具二十五岁的身体,

已经开始为每月四千二的工资和永远做不完的报表***了。推开门,

一股混合着外卖盒和旧书本的味道扑面而来。他把帆布包扔在掉漆的木桌上,

包带蹭过桌角堆积的发票,哗啦啦掉下来几张。弯腰去捡时,眼角瞥见了窗台。

那株野草不知什么时候长出来的,茎秆细弱,却顶着片圆叶,在冷白的月光里微微晃。

它的根扎在窗框和墙体的缝隙里,那里只有薄薄一层积灰,连像样的土都没有。

林舟盯着它看了会儿,突然觉得有点像自己。他是半年前从老家来的省城,

学的专业是市场营销,听起来光鲜,找工作时才发现,没经验没资源的应届生,

能做的不过是在小公司里打杂。他在“启航传媒”做客户执行,

每天的工作是对接甲方改方案、催款、盯着设计部改图,忙得脚不沾地,

工资却刚够付房租和吃饭。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母亲发来的视频请求。他深吸口气,

走到窗边避开桌上的狼藉,点了接听。屏幕里母亲的脸被厨房的灯光照得发黄,

鬓角的白头发又多了些:“舟舟,吃饭了没?今天不加班?”“刚加完,在楼下吃了面。

”林舟扯了扯嘴角,把镜头往上移了移,只拍脸,“妈,你早点睡,别等我了。”“不急,

你爸在看电视呢。”母亲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你那房租是不是快交了?

我跟你爸这月发了退休金,给你转点?”“不用!”林舟立刻打断,“我这月发了奖金,

够用,你们留着自己花。”挂了视频,他靠在墙上,胸口闷得发慌。所谓的奖金,

是他虚报了三百块交通费换来的,就这还被财务追问了半天。他打开微信,

翻到和大学室友陈默的聊天记录,上次聊天停留在一周前,陈默发了张在图书馆看书的照片,

配文“慢慢来,比较快”。林舟嗤笑一声,关掉对话框。慢慢来?等他慢慢来,

房租都要欠着了。这时,电脑右下角弹出公司群的消息,是总监发的通知:“明天上午十点,

总公司张副总来视察,各部门准备汇报材料,重点是三季度回款情况。”他揉了揉眉心,

点开三季度的报表。他们组负责的“恒通建材”项目,合同签了三个月,首款到了,

但尾款拖了快一个月,甲方总以“效果未达标”为由搪塞。总监催了他三次,

他跑了四趟恒通建材,每次都被前台拦在会客室,连负责人的面都见不到。“效果未达标?

”林舟盯着屏幕上的投放数据,明明曝光量和转化率都超了合同约定,甲方就是耍赖。

他想起恒通建材的老板王海涛,上次在酒局上见过一面,五十多岁,肚子挺得像皮球,

说话时烟不离手,眼神里全是算计。那天酒局上,王海涛拍着他的肩膀说:“小林啊,

年轻人有冲劲,但做事得懂规矩。”当时他没明白,现在想来,大概是想要回扣。

可公司有规定,禁止私下收受客户财物,他刚入职,不敢碰红线。他关掉报表,起身去倒水,

路过窗台时又看了眼那株野草。风从裂缝里钻进来,草叶抖了抖,却没断。他突然觉得烦躁,

顺手抄起桌上的纸巾盒,想把草摁死在裂缝里。手指刚碰到草叶,手机响了,是个陌生号码,

归属地是本地。他犹豫了下,接了。“喂,是林舟先生吗?”电话那头是个温和的女声,

“我是‘盛景投资’的助理,我们收到了您之前投递的简历,

觉得您很合适我们的投资顾问岗位,想邀请您明天下午来面试,请问您有空吗?

”林舟愣住了。他确实投过盛景投资,那是业内有名的私募公司,门槛极高,

他本来没抱希望,没想到会收到面试邀请。“有,有空!”他立刻说。挂了电话,

林舟盯着手机屏幕,心脏砰砰直跳。盛景投资的薪资是启航传媒的三倍起,

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机会。他立刻打开电脑,开始修改简历,刚才的烦躁一扫而空,

连窗台的野草都顺眼了些。也许,命运终于要给他一份礼物了。

第二章 第一道裂缝面试定在下午两点,林舟特意提前半小时到了盛景投资楼下。

写字楼高耸入云,玻璃幕墙反射着阳光,晃得他有些睁不开眼。他整理了下租来的西装外套,

深吸一口气走了进去。前台领着他到会议室等候,里面已经坐了三个人,

都穿着剪裁得体的西装,手里拿着厚厚的资料,低声交谈着,语气里满是自信。

林舟下意识地攥紧了手里的简历,那是他昨晚改到凌晨的版本,

刻意放大了在启航传媒的项目经验,隐去了回款不利的细节。面试他的是投资部总监李哲,

三十多岁,戴金丝眼镜,说话语速很快,眼神锐利得像刀。“你在启航传媒做客户执行,

主要负责什么?”李哲翻着他的简历,头也不抬地问。“对接客户需求,制定投放方案,

跟进项目执行和回款。”林舟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平稳。“恒通建材那个项目,

尾款为什么拖了这么久?”李哲突然抬头,目光直直射向他。林舟心里一紧,

没想到他连这个都知道。他定了定神,说:“甲方对效果有额外要求,

我们正在沟通调整方案,争取尽快回款。”“是效果问题,还是人的问题?”李哲放下简历,

身体前倾,“王海涛在业内的名声可不太好,喜欢用‘效果’当借口压价,

你没试着从其他角度解决?”“其他角度?”林舟没明白。“比如,帮他解决点‘小麻烦’。

”李哲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他最近在跟一个地产项目的建材供应,竞争对手很强,

如果你能帮他拿到那个项目的内部信息,你觉得他还会拖欠尾款吗?”林舟愣住了,

这明显是让他做违规的事。他张了张嘴,想说“这不合规矩”,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盛景投资的机会太诱人了,他如果拒绝,可能就彻底失去了改变现状的可能。

“我……我需要考虑一下。”他低声说。李哲点点头,没再追问:“我们招投资顾问,

不仅要看专业能力,更要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魄力。你回去想想,明天给我答复。另外,

恒通的尾款能在这周解决,对你的面试结果会有帮助。”走出盛景投资的写字楼,

林舟觉得手脚冰凉。秋风卷着落叶扫过脚边,他站在路口,看着车水马龙,

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一边是规则和底线,

一边是唾手可得的机会和钱。他想起母亲鬓角的白发,想起出租屋的裂缝,

想起陈默那句“慢慢来”——慢慢来能让他下个月不欠房租吗?能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吗?

凌晨三点,他拿起手机,翻到白天记下的恒通建材项目负责人的电话。

他记得王海涛的女儿在省重点中学读高三,而他大学室友的表哥是那所中学的教务处主任。

也许,他可以“帮”王海涛的女儿解决一个升学名额的问题,作为交换,

让王海涛尽快付尾款。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像窗台那株野草一样,疯狂地在他心里扎根。

他知道这不对,利用关系走后门,和李哲说的“解决小麻烦”本质上没区别,

但他太需要这个机会了。第二天一早,林舟给大学室友打了电话,拐弯抹角地问起表哥的事。

室友有些犹豫,但架不住他软磨硬泡,最终答应帮忙牵线。中午,

林舟提着两条烟找到了教务处主任,隐晦地表达了王海涛的“需求”。主任一开始拒绝,

但在林舟暗示“王总以后会多支持学校建设”后,松了口,说“可以帮忙留意特长生名额”。

下午,林舟再次去了恒通建材,这次王海涛亲自在办公室等他。“小林啊,快坐快坐!

”王海涛笑得满脸褶子,递给他一支烟,“尾款的事,我跟财务说了,今天就给你们打过去。

年轻人会办事,以后咱们合作的机会多着呢!”林舟接过烟,手指有些发颤。

他看着王海涛油腻的笑脸,心里没有成功的喜悦,反而有点发慌。晚上,

他收到了王海涛的转账通知,尾款一分不少到账了。他立刻给李哲发了条消息:“李总监,

恒通的尾款已到账。”很快,李哲回复:“明天上午九点,来公司办入职手续。

”林舟盯着那条消息,长长地舒了口气,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但心里某个角落,

却空落落的。他走到窗台,看着那株野草,不知什么时候,它的茎秆被什么东西压弯了,

却依然歪歪扭扭地立着。他想,这大概就是命运给的礼物吧,虽然包装有点难看,

但里面的东西是他想要的。至于价格……他当时还没来得及想。

第三章 礼物的包装入职盛景投资的第一个月,林舟像打了鸡血。每天最早到公司,

最晚离开,主动承担最难的项目,跟着李哲跑客户、谈合作。李哲对他很“器重”,

不仅带他见重要的客户,还把一些“特殊”的项目交给了他。所谓“特殊”项目,

大多是游走在规则边缘的。比如,帮某家科技公司做财务包装,让它符合融资标准;或者,

提前拿到某支股票的内幕消息,推荐给客户获利,公司从中抽成。林舟一开始还有些犹豫,

但每次完成项目后拿到的奖金,让他很快就把那些犹豫抛到了脑后。第一个月的工资加奖金,

是他在启航传媒三个月的收入总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换了个出租屋,两居室,精装修,

离公司很近。搬家那天,他没叫朋友帮忙,自己找了搬家公司,

看着工人把旧出租屋里的杂物搬出来,心里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他给母亲打了个视频电话,

故意把镜头扫过新公寓的客厅:“妈,我换房子了,环境挺好的,

以后你们来省城就有地方住了。”母亲在电话那头笑得合不拢嘴:“好,好,

我们家舟舟出息了!”挂了电话,林舟坐在崭新的沙发上,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

第一次觉得自己在这个城市扎下了根。他给陈默发了条消息,想分享这份喜悦,

却只收到一句简单的回复:“恭喜,注意身体。”林舟有点失落,

但很快就被工作的忙碌冲淡了。他跟着李哲接触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出入高档酒店、私人会所,认识的人非富即贵。

他们谈论的话题是几百万的投资、几千万的项目,喝的酒是他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的牌子,

抽的烟一根能抵他以前一顿饭钱。他开始学着穿昂贵的西装,戴名表,用最新款的手机。

他不再去路边的小面馆,而是和客户在高档餐厅吃饭,

一顿饭的花费抵得上他以前一个月的生活费。他告诉自己,这是工作需要,

是融入圈子的必要投入。李哲教他的不仅仅是工作技巧,还有“生存法则”。

“在这个圈子里,守规矩的人永远只能喝汤,敢打破规矩的人才能吃肉。

”李哲在酒桌上拍着他的肩膀说,“你看王海涛,上次那个地产项目,

要不是你帮他拿到消息,他能拿到供应权?现在他赚翻了,我们也拿到了他后续的广告投放,

双赢。”林舟点头附和,心里却隐隐有些不安。上次帮王海涛拿消息,

他是通过李哲介绍的一个“渠道”,对方要求他签一份保密协议,

还收了他五万块“信息费”。那五万块是他从第一个月奖金里拿出来的,当时觉得心疼,

但想到后续的回报,又觉得值。直到有一天,他接到了那个“渠道”的电话。对方说,

王海涛拿到项目后,没按约定分给他“好处费”,让林舟帮忙催一下。林舟有些犹豫,

他不想再掺和王海涛的事,但对方语气强硬:“小林,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你帮了他,

现在也该帮我,不然……你帮他拿消息的事,要是传出去,对你对盛景都没好处。

”林舟没办法,只好约王海涛出来吃饭。酒过三巡,他提起“渠道”的事,王海涛脸色一变,

拍着桌子骂道:“那个***就是个骗子!想讹钱?没门!”“王总,

当初说好的……”林舟试图提醒他。“什么说好的?我可没跟他签合同!”王海涛打断他,

眯起眼睛看着他,“小林,你刚入行,不懂这里面的规矩。那种人就是喂不熟的狗,

别搭理他。”林舟看着王海涛无赖的样子,心里窝火,却又无可奈何。他知道,

王海涛说的是实话,他们之间没有任何书面协议,所谓的“约定”不过是口头承诺,

根本不受法律保护。回去的路上,那个“渠道”又打来电话,语气更加不善:“小林,

你是不是不想管了?我告诉你,明天之前,我见不到钱,咱们就鱼死网破!”林舟挂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