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莲蓬这条路断了,家里值钱的东西几乎没有,唯独那点新麦磨的面粉,是唯一可操作的“原料”。
“不能做包子,费油费馅料...面条?
素面难吃,镇上那碗面就是例子...油条?
炸糕?
想都别想,油太金贵...” 她排除着一个又一个选项。
突然,一个念头闪过——面塑?
或者说,更简单一点,捏面人?
或者做一些小巧可爱的面点造型?
这个想法让她精神一振。
成本低,只需要面粉和水,加点盐增加筋性即可。
工具?
家里有现成的案板、菜刀,再找几根光滑的细竹签、梳子、小剪刀之类,就能做简单的造型工具。
燃料?
烧水蒸熟就行,家里柴火是现成的。
“目标客户是谁?”
云英越继续盘算,“镇上那些有钱有闲的小姐、孩童!
她们喜欢新奇好看的东西。
荷花能当饰品,那精致可爱的面塑小玩意儿,一样可以!
能玩能看,还能吃虽然味道寡淡,但胜在造型。”
更重要的是,这东西技术门槛相对高一点,不是谁看一眼就能立刻模仿出精髓的。
而且,她脑子里有太多现代见过的卡通形象、小动物造型,甚至简单的花卉、吉祥图案,绝对能在这个时代让人眼前一亮!
说干就干!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云英越就爬了起来。
她没有惊动还在沉睡的爹娘和弟弟,轻手轻脚地来到厨房。
舀出小半碗面粉,小心翼翼地加了一点盐,用凉水慢慢搅和。
她回忆着以前看过的面点视频,努力想把面团揉得光滑、有弹性。
“越儿,起这么早做什么?”
纪湘的声音带着睡意在门口响起。
“娘!”
云英越眼睛一亮,赶紧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我想试试用面粉捏点小玩意儿去卖,就用水和面,蒸熟了就行,不用油不用糖!
您看行不行?”
纪湘看着女儿手里那一小团面,又看看她亮晶晶充满期待的眼睛。
面粉虽然金贵,但女儿只用了这么一点,而且这法子听着确实不费什么。
“行,你试试。
不过这点面够吗?
要不要多拿点?”
“够了够了娘!
我先试试手艺,做点样品,成了再多做!”
云英越连忙保证。
纪湘点点头,也来了兴致,帮着烧起了灶火。
面团醒发了一会儿,云英越开始了她的创作。
她用菜刀切下小块面团,在案板上搓、捏、按。
没有专业工具,她就地取材:梳子齿压出鱼鳞纹、小鸟羽毛;剪刀剪出花瓣、小刺猬的尖刺;筷子头点出眼睛;细竹签划出嘴巴和细节线条。
她先尝试做了最简单的小白兔,圆滚滚的身体,两只长耳朵,用豆子嵌上当眼睛。
又捏了一只胖乎乎的小猪,拱着圆鼻子。
还试着做了一朵玫瑰花,虽然花瓣层次不够完美,但形状己足够可爱。
最后,她灵机一动,想起昨天卖的荷花,试着捏了一个小小的、含苞待放的荷花骨朵,配上一个小小的莲蓬用梳子压出小孔,用一小片真的嫩荷叶托着。
她小心翼翼地把这些“作品”放进蒸笼里蒸。
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容易变形塌陷。
当热气腾腾的蒸笼揭开时,纪湘都忍不住“呀”了一声。
只见那些小面塑白白胖胖,形态憨态可掬,虽然有些地方因为工具简陋略显粗糙,但那份朴拙的可爱劲儿扑面而来。
蒸熟后,颜色更显莹白,豆子做的眼睛格外醒目。
“娘,您看怎么样?”
云英越有些忐忑。
“好看!
真好看!”
纪湘拿起那只小白兔,爱不释手,“这…这真能卖钱?”
“试试看!”
云英越信心大增。
她找了个干净小篮子,铺上干净荷叶,把这些蒸熟放凉的小面塑小心地摆放进去。
小白兔、小猪、小荷花莲蓬各做了几个,一共也就十来个。
“弟弟,今天还跟姐姐去镇上不?”
云英越招呼刚起床的云英聪。
“去!
去!”
小家伙立刻跑过来,看到篮子里的东西,眼睛瞪得溜圆,“哇!
姐姐,这是什么?
好可爱的小兔子!”
“这是姐姐做的新玩意儿,我们去镇上卖!”
这一次,云英越没有再去风景绝佳的湖边,而是选择了通往镇上主街的一个稍微热闹些的路口。
她把小篮子放在一块干净的石头上,让弟弟站在旁边。
她没有像卖荷花那样大声吆喝,而是选了一个更吸引眼球的方式。
她拿起一个胖乎乎的小猪面塑,递给云英聪:“阿弟,拿着玩。”
云英聪立刻开心地接过来,小心翼翼地捧着,左看右看,脸上是毫不作伪的喜爱。
他那新奇又宝贝的样子,本身就是最好的活广告。
果然,很快就有几个路过的妇人带着孩子被吸引过来。
“哟,小娃娃,你拿的这是什么呀?
白胖胖的,怪有趣的。”
一个妇人问道。
“姐姐做的!
小胖猪!
可好玩了!”
云英聪骄傲地举起手。
“这是面做的?”
另一个妇人凑近篮子看了看,“捏得真精巧啊!
这小白兔,跟真的一样可爱!
还有这花儿?
是荷花吧?”
云英越适时开口:“婶子好眼光。
这是用新麦面捏的小玩意儿,蒸熟了,干净着呢。
给孩子拿着玩,图个新鲜有趣。
您瞧这小猪小兔子,多憨态;这荷花莲蓬,寓意也好,连生贵子,多子多福。
拿在手里赏玩,或者放在家里小桌上当个摆设都行。
放久了怕干裂,也能当个零嘴儿吃,就是没什么味儿。”
“这倒是新鲜!”
第一个妇人显然很感兴趣,问身边牵着的小男孩,“狗蛋儿,喜欢这小兔子不?”
小男孩眼睛盯着篮子,用力点头:“喜欢!
娘,我要小兔子!”
“这…多少钱一个啊?”
妇人问价。
成本虽然低,但卖的是手艺和新奇。
云英越略一沉吟:“婶子,这小玩意儿费工夫,一个十文钱。”
这个价格比昨天的荷花便宜很多,但在普通小玩意儿里也算不便宜。
妇人有些犹豫:“十文啊…”但看着儿子渴望的眼神,再看看那确实精巧的小兔子,最终还是掏了钱:“行吧,给孩子买个新鲜。”
“谢谢婶子!”
云英越麻利地收钱,递过小兔子。
小男孩立刻眉开眼笑。
开了张,后面就顺利多了。
带孩子的妇人、几个结伴逛街的年轻姑娘,都被这新奇可爱的小面塑吸引。
十文钱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正好在许多人“买个小玩意儿哄自己开心或哄孩子”的心理价位上。
“我要那个小猪!”
“给我拿朵荷花莲蓬的,看着真雅致。”
“小兔子还有吗?
给我留一个!”
不到半个时辰,篮子里的十几个小面塑就卖光了!
连那个云英聪玩过的小猪,也被一个不介意的小姑娘买走了。
云英越数着手里的一百多文钱,心花怒放!
捏这些用了大半个早上,最关键的是,这路子可持续,那些在现代见过的物品在这里只有她一个人知道 ,这绝不是能够轻易模仿的了的 !
面粉家里能磨,水不要钱,柴火自家有,手艺在她脑子里!
而且,模仿起来比卖荷花难多了,不是谁看一眼就能捏得这么像样的。
“姐姐!
我们又赚钱啦!”
云英聪兴奋地蹦跳。
“嗯!
走,聪儿,姐姐给你买糖葫芦去!”
云英越豪气地一挥手,拉起弟弟的手。
她心里己经在盘算:回去要多磨点面粉,研究更多造型,比如小猫、小鱼、小老虎、寿桃、元宝…甚至可以试着做点带颜色的,用菜汁,还有,下次可以带点小竹签,把面塑插在上面,更像工艺品…更重要的是,这小小的面塑,似乎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它不需要昂贵的原料,只需要一点面粉、水和她的巧思与双手。
在这个物质匮乏的世界里,创意和手艺,就是她最大的本钱。
云英越最后拿着这些钱买了糖。
在镇上他们还看见了买完牛的爹。
“小牛小牛,姐姐爹买到小牛了。”
云英越寻着声音望去,看见爹牵着一只小牛。
“爹”夕阳的金辉洒在蜿蜒的乡间小路上,将云峰春牵着小牛的影子拉得长长的,也映照着云英越姐弟俩雀跃的身影。
小牛犊的蹄子踏在土路上,发出轻快的“哒哒”声,仿佛敲打着希望的鼓点。
“爹,这牛真好!”
云英聪围着牛犊打转,小手想摸又不敢摸,只敢仰着头看那湿漉漉的大眼睛。
云峰春脸上是掩不住的疲惫,但眼底却闪烁着多年未见的亮光:“嗯,是头好牛,虽然还小,但骨架结实。
等它长大些,咱家地里的活计就能轻省不少了。”
他粗糙的大手抚过小牛的脊背,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珍视。
“爹,辛苦您了。”
云英越看着父亲风尘仆仆的样子,心里又暖又酸。
“不辛苦,值!”
云峰春声音洪亮了些,目光落在女儿空了的篮子上,“听聪儿说你那面人儿都卖光了?
一百多文?”
他的语气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奇。
一天赚一百多文,这在以前,他想都不敢想。
“嗯!”
云英越用力点头,“主要是新奇,大家图个新鲜好看。
我把这些钱都买了糖,加进去味道好点,说不定能卖更贵,或者让人更愿意买。”
“糖?”
云峰春听着,有些迟疑,“那东西可金贵……爹,不用多,一点点提味就好,今天卖的时候,有个小姑娘还问我能不能吃呢,我说能吃但没味道,她就有点犹豫。
要是有点甜味,肯定更招人喜欢,特别是孩子。”
云峰春看着女儿条理清晰、目光灼灼的样子,心中感慨万千。
他沉默地点点头:“行,你做主。
这钱是你赚的,你想怎么用都行。
只是……”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了些,“这面塑的买卖,真能长久?
别人看了不会学?”
云英越自信地笑了:“爹,您放心。
学个样子容易,学得精难!
我脑子里有的是新奇花样,今天卖的都是最简单的。
而且...”她拿起篮子,指着上面残留的一点点面屑。
“您看这面团,揉捏的劲道、蒸的火候,还有细节的刻画,比如兔子的耳朵怎么捏才灵动,小猪的鼻子怎么拱才憨,荷花的花瓣怎么叠才有层次……这些窍门,不是看两眼就能会的。
就算有人学着捏,也未必有我做的好看。”
她顿了顿,眼中闪着狡黠的光,“再说了,我能一首出新样子,他们跟不上!”
这番话让云峰春安心了不少,“我们越儿真是开了窍了!
这心思灵巧的!
爹明天帮你多磨些面粉!”
“谢谢爹!”
对云峰春道:“爹,有了牛,以后磨面是不是也能省些力气了?”
云峰春看着那头温顺吃草的小牛,脸上终于绽开一个舒展的笑容:“对!
等它再长大些,套上磨盘,磨面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这牛,买得值!”
一家人说说笑笑,伴着清脆的牛***,在暮色西合中回到了他们那间虽然简陋却充满生气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