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破仓库里的第一束光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三章 破仓库里的第一束光仓库的绿萝抽出第三片新叶时,林未在笔记本上画了个小小的对勾。

那是她们定下的第一百个待办事项,给落地窗装遮光帘——上周暴雨,雨水顺着窗缝灌进来,差点淹了周明宇的服务器。

"林未!

快来!

"苏晓举着手机冲进仓库,高跟鞋在水泥地上敲出急促的响。

她新做的美甲缺了个角,是昨天搬文件柜时蹭掉的,但此刻眼里的光比甲油还亮,"你看后台!

"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刺得人眼睛发涨:七十二条创意投稿,三百多个注册用户,还有条被转发了五十多次的微博。

林未手指悬在屏幕上方,忽然想起三天前发推广链接时,苏晓抱着她的胳膊说"能有五十个人看就不错了"。

"那个做旧物改造的姑娘加了我微信,"苏晓语速快得像打机关枪,"她说愿意把家里的缝纫机捐出来当展品!

还有个烘焙师,想在我们这儿搞线下试吃会,让用户投票选新口味!

"周明宇推了推眼镜,指尖在键盘上敲出清脆的响:"服务器有点卡,我加个缓存模块。

"他屏幕右下角的小猫还在追光标,只是今天多了个毛线球——那是他凌晨加的新彩蛋。

林未蹲在绿萝旁边,看着水珠顺着叶片往下滑。

阳光透过新换的遮光帘,在地上织出细碎的光斑,像极了她给"微光"设计的logo。

三个月前那个踩着碎玻璃的下午,她其实没说全——看中这里,不光是因为阳光,更是因为仓库顶上那道斜梁,像极了大学图书馆里那盏老吊灯的轮廓。

那时江亦舟总在闭馆前最后一个离开,她抱着设计稿躲在柱子后面,看他把散落的书一本本摆回架上。

有次她的马克笔滚到他脚边,他弯腰去捡时,衬衫口袋里掉出颗水果糖,是橘子味的,和他身上的雪松香水混在一起,成了她后来很多个熬夜改稿的夜晚里,最清晰的嗅觉记忆。

"想什么呢?

"苏晓把一杯冰美式塞进她手里,"那个叫老杨木工坊的发来了样品图,你看看能不能放进下周的投票池。

"图片里的胡桃木书架有道歪歪扭扭的接缝,像道没长好的伤疤。

林未却盯着那处瑕疵笑了——上周征集"最想拥有的家具"时,有个用户说"想要个不完美的书架,能放下我歪七扭八的书"。

"就这个,"她点了点屏幕,"让老杨写段创作故事,讲讲为什么故意留着那道缝。

"苏晓挑眉:"你这是跟江亦舟学的吧?

他上次给的那批椅子,每条腿都有点不一样。

"林未的手指顿了顿。

那些办公椅确实都带着点小瑕疵,有的扶手歪了半寸,有的椅面有块浅疤,但坐上去异常舒服。

江亦舟当时说"样品处理",现在想来,倒像是特意找的——他总知道她想要什么,哪怕她自己还没说出口。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陌生号码发来的彩信。

照片里是间堆满布料的阁楼,窗台上摆着排玻璃罐,里面插着晒干的薰衣草。

发信人说:"我是陈阿姨,看到你们要做记忆博物馆,这是我女儿的缝纫机,她走之前总说,想做个能闻见阳光味道的窗帘。

"林未盯着"走之前"三个字,喉咙忽然发紧。

她们上周发起的"老物件重生计划"里写,想收集那些带着故事的旧东西,让设计师重新改造。

没想到第一个回应,就带着这样沉甸甸的温柔。

"我去趟陈阿姨家,"她抓起帆布包,"苏晓你盯后台,明宇看看能不能加个故事墙模块。

"公交车摇摇晃晃穿过老城区,林未看着窗外掠过的梧桐树。

陈阿姨住在纺织厂的老家属院,就是中介说的那个搬走的厂子。

楼道里飘着红烧肉的香,晾衣绳上挂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恍惚间,竟和仓库墙上那些褪色的标语有了重叠。

"小林设计师来了?

"陈阿姨开了门,手里还攥着块没缝完的布,"快进来,我刚烤了饼干。

"缝纫机摆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漆皮掉了大半,踏板上却擦得锃亮。

旁边的相框里,穿白衬衫的姑娘正对着镜头笑,眼睛弯成了月牙。

"这是曼曼,"陈阿姨擦了擦相框,"走了快五年了,胃癌。

她总说要自己设计婚纱,说要在裙摆上缝满薰衣草......"林未摸着冰凉的机身上,那道深深的刻痕——是"曼曼"两个字,笔画里还留着铅笔的印记。

阳光从木格窗照进来,落在针板上,反射出细碎的光,像极了仓库里那些跳舞的尘埃。

"阿姨,"她忽然开口,"我们能给缝纫机加个小抽屉吗?

就放您烤饼干的配方,还有曼曼没做完的薰衣草香包。

"陈阿姨的眼泪砸在布上,洇出小小的湿痕:"好啊,好啊......"回程的路上,林未给苏晓发消息:"把下周的主题改成带着回忆的设计吧。

"公交车驶过跨江大桥时,她看见江亦舟的车正从桥下经过,灰色的SUV在车流里不太起眼,却像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漾开圈圈涟漪。

仓库的灯亮到后半夜。

周明宇在"故事墙"模块加了片会飘动的薰衣草,苏晓给缝纫机画了三十种改造方案,林未则趴在旧木板桌上,写陈阿姨和曼曼的故事。

月光透过遮光帘的缝隙照进来,在她笔记本上投下细长的光带,像根没写完的省略号。

"叮"的一声,周明宇的电脑弹出新消息。

是条来自星途科技内部论坛的截图,有人匿名问"听说江总把报废的服务器捐给了个创业团队",下面有个ID回复:"江总上周亲自换了硬盘,说别让孩子们用带后门的设备。

"林未捏着笔的手顿了顿。

她们现在用的服务器,确实是江亦舟让周明宇"顺手搬来"的,当时他只说是"淘汰的旧机器"。

"他还真是什么都管,"苏晓撇撇嘴,却往林未杯子里续了热水,"连你喝咖啡要加两勺糖都记得。

"林未没说话。

她想起三年前那个暴雨夜,她在公司楼下等车,江亦舟的车忽然停在面前。

他递过来的热可可里,恰好放了两勺糖。

那时她以为是巧合,现在才明白,有些温柔从不说出口,却藏在所有看得见的细节里。

仓库外传来早班车的鸣笛时,第一束阳光终于冲破云层。

林未看着"微光"首页上跳动的数字——八百二十一个用户,两百三十七条故事,还有条新消息提示:"老杨木工坊申请线下工作坊,想教大家做带伤疤的小书架。

""快看这个!

"苏晓把手机怼到她眼前,是陈阿姨发来的朋友圈,照片里的缝纫机被裹上了防尘布,旁边摆着盘刚出炉的饼干,配文写着:"曼曼,你的缝纫机要去新地方发光啦。

"周明宇忽然敲了敲键盘,仓库的音响里飘出断断续续的音乐,是首没听过的钢琴曲。

"江总让我存的,"他耳根有点红,"说你们加班时听这个,不容易困。

"林未走到落地窗前,拉开遮光帘。

阳光涌进来的瞬间,绿萝的影子在墙上晃成了跳动的音符,周明宇屏幕上的小猫正抱着毛线球打滚,苏晓在画板上新画了个笑脸太阳,而她的笔记本上,"用户共创"那一页,不知何时多了行小字:"所有的微光,终将汇聚成星河。

"手机在这时震动,是江亦舟发来的消息,只有张照片——星途科技的顶楼露台上,摆着盆刚栽的薰衣草,旁边压着张便签,写着"借你的种子种的,开花了分你一半"。

林未看着那张照片,忽然笑出了声。

她想起上周去陈阿姨家时,顺手带了包曼曼留下的薰衣草种子,回来时发现少了小半袋,当时还以为是自己撒了。

苏晓凑过来看了眼,吹了声口哨:"我说江总怎么突然研究起种花了,原来是想当采花大盗啊。

"林未没理她,指尖在屏幕上敲了很久,终于发过去一行字:"我们周末搞工作坊,要不要来做个书架?

"发送键按下去的瞬间,仓库外的梧桐树上,有只麻雀扑棱棱飞起,翅膀上沾着的阳光,恰好落在她的笔记本上,把那行"星河"照得闪闪发亮。

周明宇忽然"咦"了一声,指着屏幕:"有人注册了新账号,ID叫追光者。

"林未的心跳漏了一拍,抬头时,正好看见苏晓冲她挤眼睛。

阳光穿过落地窗,在三个人的脸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光斑,像极了大学宿舍里,那些被台灯照亮的、说着梦想的夜晚。

只是这一次,梦想不再是画在图纸上的线条,而是变成了仓库里飘动的薰衣草香,屏幕上跳动的代码,还有那个藏在文字背后的、正在靠近的身影。

货运火车又轰隆隆驶过,车灯的光在地上流成河。

林未看着墙上"微光能量站"那几个字,忽然觉得这个漏风的旧仓库,真的像苏晓画的那样,成了能聚集光的地方。

而那些曾经散落的碎片——三年前的咖啡渍,离职报告上的字迹,没喝完的冰水,还有此刻屏幕上那个"追光者"的ID,正慢慢拼凑出完整的形状,像极了她一首想设计的、能让人安心停靠的屋檐。

她拿起笔,在笔记本的最后一页画了颗星星,旁边写着:"第一束光,己抵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