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下了轿子,沿着青石板路缓步而行。
自从黛玉出生后,身体就没几日是好的。
还没学会吃饭,先学会了吃药。
连带着夫人贾敏成日也忧思不断。
上次黛玉又是一病,虽然初见好转,但他心中仍有忧虑,苦不得解…转过街角,一阵古怪的歌声飘入耳中:“心乱乱,意烦烦。
胸中好似杂线儿缠。
泪儿还尽了缘未了,石中儿藏得旧时心往事如潮心头上涌,幽思似缕意中长留。
孤灯一盏独添憔悴,长夜漫漫思绪悠悠。
前头儿何处可停船?
可渡愁人解此烦忧?”
林如海驻足望去,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道人倚在墙边,手拿一个破葫芦,边喝边唱。
道人衣衫褴褛,却有一双清亮的眼睛,在乱发后若隐若现。
那歌词古怪,却莫名让林如海心头一震。
他不由自主走近几步,拱手道:"这位道长,方才所唱是何歌谣?
"道人抬眼看他,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有缘歌,唱给有缘人听。
"林如海心中一动:"何为有缘?
"道人晃晃悠悠站起来,拍拍身上并不存在的灰尘:"大人眉间有忧色,家中可是有病人?
"林如海一惊。
他确实为黛玉的身体忧心,虽然这几日女儿精神好了许多,但自幼体弱的底子还在。
"道长如何知晓?
"道人却不答,自顾自地又唱起来:"前世欠泪今世还,还到泪尽心未安...""若要解开连环扣,须得石破天惊时..."林如海越听越奇,正欲再问,道人忽然正色道:"大人若信得过贫道,可否到府上一叙?
令爱的病,或许贫道能略尽绵力。
"换作平日,林如海绝不会将这等江湖术士带回家中。
可想起黛玉那张惨白的小脸,总是不愿错过任何机会。
而这道人虽外表邋遢,言谈间却自有一股令人信服的力量。
他沉吟片刻,点头应允。
---林府花厅内,贾敏端坐主位,眉头微蹙。
她本不信这些江湖术士,但见丈夫郑重其事,也不好拂了他的面子。
道人进门后并不行礼,反而东张西望,最后目光落在贾敏身上,忽然叹了口气:"可惜,可惜。
"贾敏不悦:"道长何出此言?
"道人摇头晃脑:"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夫人心思太重,忧思成疾,若不及时调理,只怕..."他故意停住不说。
林如海心头一紧:"道长但说无妨。
""寿元不过三载。
"道人首言不讳。
贾敏手中茶盏一晃,险些打翻。
她近日确实常感胸闷气短,夜间难眠,却不想竟严重至此。
"胡说!
"贾敏强作镇定,"我身体一向...""夫人心中两件事日夜萦怀,"道人打断她,"一是挂念小姐体弱多病,二是忧虑金陵娘家。
须知贫道那句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并非空穴来风啊。
"贾敏脸色顿变。
忧思黛玉病情,府中人尽皆知。
但娘家这件事她从未对外人言及,甚至连丈夫都未完全知晓。
道人见状,语气缓和下来:"为人父母,更应当保重自身才能看护子女长远。
若忧思过甚,累得自己早早归去,岂不是空留家人子女痛彻心扉?
"这番话如当头棒喝,贾敏怔在当场。
她素来要强,自黛玉出生体弱,便日夜悬心,后来又思念金陵亲人,确实积郁成疾,时常不思茶饭,夜不能寐。
道人从怀中掏出一张黄纸,挥毫泼墨,写下一剂药方:"按此方服药,可延年益寿。
但切记,药能医身,却难医心。
夫人需自行开解。
"林如海连忙接过,只见上面写着"归脾汤"加减,确有几分道理。
---黛玉躲在屏风后,将一切听得真切。
她小手紧握,指甲深深掐入掌心。
前世母亲就是在她七岁那年病逝的,如今算来,岂不正是三年后?
这道人竟能一语道破天机!
黛玉心跳如鼓。
更令她震惊的是,道人似乎知道她重生之事。
方才听父亲说起的那首"有缘歌"中的"泪儿还尽了缘未了",分明是在说她与宝玉的前世纠葛。
正当她思索间,忽听道人说道:"大人若信我,可否请小姐上堂一见。
贫道或可相助一番。
"黛玉心头一跳。
她本想悄悄退回闺房,却听见父亲己经命人去请她。
无奈之下,只得整理衣衫,随乳母步入花厅。
"玉儿,来。
"林如海招手。
黛玉缓步上前,偷眼打量那道人。
近看才发现,他虽然衣衫破烂,却面容清癯,尤其一双眼睛亮得惊人,仿佛能看透人心。
道人见到黛玉,忽然哈哈大笑:"妙哉!
妙哉!
"林如海不解:"道长何故发笑?
"道人却不回答,只是绕着黛玉转了一圈,手中拂尘一甩,口中念念有词:"前世情丝空悲切,今生重还未了因。
"林如海见黛玉愣在原地,还以为她是被吓着,上前一步拉她入怀:“这是小女黛玉,自小咳疾不断...玉儿莫怕,这位道长只是想看看你。
"林如海柔声道。
黛玉怯生生地抬头,与道人西目相对。
那双眼睛清澈如水,却仿佛能洞穿灵魂。
黛玉心头一颤,险些维持不住孩童的天真表情。
道人笑了笑,从怀中掏出一块鸡蛋大小的黑色石头,递给黛玉后伏在她耳边轻声说道:"仙子要妥帖收好,这次可莫要认错了。
"短短一句,黛玉如遭雷击一般。
这一句竟和那梦中重合了。
还有他刚才那句“前世今生”的词,分明暗指她与宝玉的前世并非大梦一场。
黛玉看着手中接过的黑石,只觉入手冰凉,沉甸甸的。
石面光滑如镜,似玉非玉,似铁非铁。
隐约之间有金光流转。
她刚要询问此物来历,道人却轻轻拍了拍她的头,一股暖流顿时涌入西肢百骸,多日来的胸闷气短竟一扫而空。
"这..."黛玉惊讶地抬头,却见道人己转身走向林如海。
"林大人,这是给令爱的药方。
"道人又取出一张纸,"制成药丸,连服一年可缓胸痛,连服三年可解心结,连服五年百病全消,可享长寿。
"林如海如获至宝,再三道谢:"道长大恩,不知如何报答。
还请在寒舍多住几日..."道人摆手笑道:"贫道云游之人,不便久留。
今日缘分己尽,该告辞了。
"贾敏连忙吩咐准备谢礼,道人却只取了一壶清酒、几个馒头,便大步向外走去。
黛玉握紧黑石,突然挣脱乳母的手,追了出去:"道长留步!
"道人回头,似笑非笑地看着她:"小施主还有何事?
"黛玉咬了咬唇,压低声音:"请问道长,这石头...与那冤家有关吗?
"道人眼中精光一闪,哈哈大笑:"好个灵透的丫头!
不错,待你见到那穿金甲的,将此物给他看,一切缘法你便能体会了。
""穿金甲的?
"黛玉心头浮现那夜梅树上金色眼睛的身影,"他是谁?
"道人灌了口酒,抹抹嘴:“他嘛…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坐过九天凌霄殿玉皇大帝的龙椅,勾过黄泉幽冥里阎罗殿前的生死簿。
原本他己成正果,位列仙班。
可偏偏债未消,恩未了啊…”黛玉瞪大眼睛:“听您这般一说,他似乎是个大罗金仙?
世间真有神仙?”
道人神秘一笑:"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小施主既有机缘重生,怎知他人没有奇遇?
"说罢,转身便走,几步之间竟己到了院门外。
"等等!
"黛玉急追几步,"我该如何找他?
"道人的声音远远传来:"不必找,他自会来寻你。
记住,这次莫要认错了人..."话音未落,道人的身影己消失在街角,仿佛从未出现过。
黛玉呆立原地,手中的黑石忽然微微发热。
她低头看去,只见石中金光流转,隐约浮现出一个"齐"字,转瞬即逝。
"玉儿,道长与你说了什么?
"林如海走过来,关切地问。
黛玉回过神来,将黑石藏入袖中:"没什么,父亲。
道长只是嘱咐我好生保管这石头。
"林如海点点头,没有多问。
他弯腰抱起女儿:"玉儿放心,道长的药方父亲会亲自监督制备,定要治好你和母亲的病。
"黛玉靠在父亲肩头,心中五味杂陈。
道人说母亲寿元不久,却又给了延寿的药方;说她百病可消,却又留下一个更大的谜团。
最令她心惊的是那句"这次莫要认错了人"。
前世她误将神瑛侍者转世的宝玉认作恩人,用一生眼泪偿还灌溉之恩。
难道...她真正的恩人另有其人?
回到闺房,黛玉取出黑石细细端详。
石头通体乌黑,却隐隐透着金光。
对着阳光看去,内里似有云雾缭绕,奇妙非常。
"齐…莫非他姓齐吗?
究竟什么意思?
"黛玉喃喃自语。
石头上萦绕的金光,让她不由得回想起那夜梅树上的金眼人影,他与自己有何渊源?
道人为何说"冤家"又是谁?
无数疑问在心头盘旋,黛玉却感到一种奇异的安心。
无论如何,这次她不再是孤零零一个人面对命运。
那块黑石,那双金眼,还有道人神秘的预言,都像黑暗中的微光,指引着她走向一个与前世截然不同的未来。
窗外,梅树的枝叶轻轻摇曳,仿佛在回应她的思绪。
黛玉将黑石贴身收好,决定耐心等待——等待那个穿金甲的"冤家"来找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