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烟火与灶台 241205

随想集嗯 张十三v 2025-01-09 03:56:11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烟火与灶台十二月份天气渐冷,秋裤还是一种必需品。

天气冷起来,空气就变的干燥而凌厉起来。

不知道怎么形容,冬日里,晨间的凛冽里总夹杂着一缕烟火味道。

这种气味氤氲着,使我的记忆逐渐地拉长,首到拉扯到模糊的童年。

童年时期的春节基本上都是在农村度过的,春节早晨的烟火气息就是令人如此的记忆深刻,与化学角度这是多种气味的混合,按照当今餐饮界的评价来讲,这是一种很复合的味道。

让我仔细思考一下都是些什么味道攒成的呢,农村的春节总是充满了爆竹声声,在白天,在夜里,密集的炸响开来,留不下些许间隙,这是春节。

城里的伶仃的鞭炮声响是一种伪装罢了。

我想,爆竹燃爆后的味道,要占了这种复合味道的三分。

爆竹取源于中国,驱逐鬼怪,迎神辟邪。

通过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

辞旧迎新。

在火药发明前,爆竹用竹子制作,火药出现后,人们开始将硝石木炭填充在柱子中,产生了“爆仗。

到了宋代,中国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包裹火药,编串做成“编炮”,也就是鞭炮。

而下一种味道,大概是烧柴的气息,农村做早饭所用的柴火,经过燃烧,产生的炊烟,也应该占了三分。

每次回外婆家,从小时候开始,便会拿着小板凳蹲坐在土灶旁边。

它使用水泥,顶上是很大的一口铁锅,但在记忆中越来越小。

每次做饭,或烧洗澡水,当时是在农村的平房中,没有电热水器。

先用些易燃物点燃,后续往里面添柴。

在南方最寒冷的一月份,脚依偎在火灶旁,是件很幸福的事。

每次看着木头燃烧,枯叶燃烧,干草燃烧,看着他们被由红黑侵蚀首至消失,我总归会痴痴地看好久。

我不禁自问道,这是人对火的原始本能吗。

后来,农村集体搬迁变成了整洁的小楼房。

用上了燃气电热水器,再也不用添柴烧水做饭了,方便许多。

而烟熏燃烧的气味一首可以在鼻尖嗅到,不曾散去。

而记忆中的那口铁锅,又变的越来越大了。

剩下几分,是烟火味,是人情味,是乡愁味道。

不是单是一个地方,我说故乡是一方水土,乡愁,是一方水土带一方人,里面的味道腔调,会一辈子萦绕在周身。

可叹乡音无改,纵是乡音全无,也依稀会记得回家的方向。

树叶飘落下来,静静铺满一地的时候,我们会从,远方来。

241205 1:50真的是太遗憾了,每一章节最少是一千字,这会令我每天在这上面敲满一千字吗。

这真是锻炼写作能力的好方法。

人类靠环境进步。

现在还没有到一千字,如果很认真的水完一千字,也是不错的结果。

人生本来就是,一帮水货,水着水着,就蒸发了。

你我都是水产,章鱼,螃蟹,八爪鱼,谁也别嫌誰丑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