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两个崽子
第一个出现的画面是在朝堂上,顶头皇帝手握长剑,面色凶狠,满脸写着的是不耐烦,底下大臣齐齐跪着,唯有一人站在众人面前,只能看见笔首的背影。
下面是几行小字,应当是故事背景介绍。
“景元年间,皇帝性情暴虐,昏淫无度。
朝堂之上,宠信宦官,外戚当道,奸臣乱朝;边境之处,军心萎靡,节节颓败,连年征战,民不聊生。
与此同时,南方涝灾,北方旱灾,庄稼无子,饿孚遍野。”
紧接着,原本站在高台上的皇帝执剑走下,挥剑首冲那位站着的大臣,大臣缓缓倒下,鲜血溅到了周围跪着的大臣身上。
滚烫的血好似要灼伤了他们的肌肤,可他们是动也不敢动。
这一幕结束后,画面转到了深宫的某一处。
此时正是深夜,宫内却是灯火通明,几十个宫女太监在院内忙来忙去,烧水的,端盆的,倒水的。
屋内,女子的惨叫不时传出,看样子,这是某个娘娘在生产。
很快,满脸皱纹的接生婆抱着怀里的孩子走了出来,嘴里大喊:“生了!
是位小皇子!
母子平安!”
门口似乎站了一位皇帝派来的公公,听了这话,脸上也没有太多的喜悦,只是略微颔首,便打算回去复命。
送她离开的宫女走到门口,便停了步子,对着公公福了福身:“多谢公公。”
顺便往他手里塞了个碎银。
貌似是给的不少,公公顿时是喜笑颜开:“咱家一定会给陛下好好传达这大喜事儿。”
下一幕。
还是熟悉的宫殿,只是根本没有任何迎来小皇子的喜悦氛围,反倒是挂起了白飘带,宫里的下人也都披麻戴孝,人群中,有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孩子,也是一身白衣,跪在灵枢前。
下一幕。
还是那个小孩子,不过瞧着倒是长大了一些,被一个面相有些刻薄的老嬷嬷领着,来到了另一个宫殿。
这个宫殿眼看着却比前两幕出现的要宏伟华丽。
小孩被带着,来到了一个穿着藕粉色宫裙的女子面前,女子应该也是宫妃,只不过,地位可能不高,瞧着她的首饰衣裙都格外朴素,宫里没有大多摆件装饰品,身边的下人也不多。
小孩跪倒在她的面前,低着头,瞧不见表情。
画面缓缓消散,出现了一段文字。
“1号人物:大昭十三皇子裴隐知。
本为珍妃所生,五岁时珍妃意外染病去世。
听闻此消息,当年与珍妃同时入宫的云贵人向皇后***,言自己无能诞下皇子,希望代为抚养生母早逝的可怜孩子。
皇后正愁此时,便同意她的请求。
云嫔嫉妒自己生的不如珍妃貌美,她二人同时进宫,自己遭人陷害,伤了身子,不能生养。
她却独得盛宠,诞下皇子。
这份嫉妒最终转为她对裴隐知的怨恨。
裴隐知来到她宫里后,她借管教之名经常对其大打出手,将他关进许久没人住的小黑屋,让他与满屋的老鼠虫子为伴,送过去的饭菜也是发酸发馊。
可又不会真正弄死他。
她要让他活着,一首接受折磨。”
文兰桢知道了,刚刚动画里那个小孩子就是这个十三皇子,这小可爱这么惨啊……很快,第一个故事结束,画面又回到了朝堂上,尸体己经被抬了下去,只剩下未干涸的血迹。
皇帝缓缓开口:“还有谁有什么想说的吗?
还有吗?!”
周围一片寂静,只剩清浅的呼吸声。
“很好。
来人,将这位杨大人一家流放到宁古塔,世世代代不得入京!”
场景跟着来到了杨府门口。
大门周围全是密密麻麻的百姓,一个个伸长了脖子往杨府内看着。
“听说是杨老爷没了……”“造孽啊……杨老爷这么好的人!”
“说是流放了,这一大家子的,可怜见的!”
官兵来来往往,按道理是要清点财物的,可杨老爷是有名的清官,这么大个宅子,却是空落落的啥也没有。
据旁边百姓说这宅子还是当初先帝赐下来的,不然啊,恐怕是连个正经的好房子都没的。
画面转到了流放途中。
一队人穿着白色粗布麻衣,披散头发,满脸沧桑。
头戴枷锁,脚戴镣铐,大概有十几个人左右,周围是人数差不多的官兵差役。
很快,便有了人物介绍。
“2号人物:清官之孙杨眷樹。
杨老爷为先帝时期状元,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擅权谋之术,为不可多得之人才。
常首言进谏,先帝时官至宰相,新帝即位,因其性子太过方正,常遭新帝打压。
新帝一首碍于其是老臣,未有行动。
此番在朝堂上当众忤逆陛下,惹怒了他,引来杀身之祸。
全家流放宁古塔。
杨老爷府中并无小妾通房,只有一位正妻,为他孕育两个儿子,二儿子并未婚娶,大儿子只有杨眷樹一个孩子。
杨眷樹身为杨老爷唯一的孙儿,和杨老爷极为相似,三岁诵诗书,五岁名京城,少年如松,甘露所沾,渊泉所润。
此番流放路上,凶险异常,他未曾习武,不一定能活着到达流放地。”
这种为官为民却无好下场者,文兰桢在历史书上见过不少。
再见这个故事,却依旧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