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监国
本宫虽是一介女流,但也深知社稷为重,江山社稷,岂能轻易交付他人?
如今太子未归,本宫便是这北周的监国!”
皇后的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震慑。
安王脸色微变,心中暗道不好,却也不好发作,只得强压怒火,再次拱手道:“皇后娘娘,臣弟也是为了北周的江山社稷着想,如今皇上病重,太子下落不明,臣弟身为皇室宗亲,理应为社稷尽一份绵薄之力。”
皇后冷哼一声,说道:“安王的好意,本宫心领了。
只是,皇上只是抱恙,并非驾崩,太子殿下也吉人自有天相,定会平安归来。
如今朝中一切事务,自有本宫和定安侯共同处理,就不劳安王费心了。”
皇后的语气坚定,不容置疑,安王心中虽有不甘,但也无可奈何,只得暂时作罢。
皇后想起昨天晚上瞿颂安对自己说的话,心中感慨万千。
“娘娘,如今殿下失踪,皇上又病重,安王很有可能会借机夺权,这个时候能阻止他的就只有娘娘了。”
瞿颂安语气诚恳,眼神中充满了担忧。
皇后心知事情的重要性,握住瞿颂安的手,说道:“还好有你,安儿。”
瞿颂安笑了笑,说道:“娘娘,这是臣女应该做的。”
皇后看着瞿颂安,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欣慰。
这个孩子,从小就聪明伶俐,文武双全,如今更是为了北周的江山社稷,挺身而出,实在是难得。
“安儿,你放心,本宫一定会尽全力保住北周的江山,不让奸人得逞。”
皇后语气坚定,眼神中充满了力量。
瞿颂安也说道:“臣女定会助娘娘一臂之力。”
礼部尚书李大人出列,高声说道:“皇后娘娘一介女流,如何能担此重任?
臣以为,应当由安王殿下暂代朝政,待太子殿下寻回后再行定夺。”
李大人话音刚落,御史大夫王大人也站了出来,附和道:“臣附议!
皇后娘娘德才兼备,然女子干政,于礼不合,恐遭天下人非议。”
一时间,朝堂上附和安王的声音此起彼伏,皇后的脸色也愈发苍白。
但她仍然保持着镇定,目光扫视群臣,缓缓说道:“本宫虽是一介女流,但也是北周的皇后,如今皇上病重,太子未归,本宫身为***,理应为社稷尽一份绵薄之力。
难道诸位大人认为,本宫连这点担当都没有吗?”
皇后的声音不大,却充满了力量,让那些原本附和安王的大臣们都低下了头,不敢首视她的目光。
这时,户部尚书张大人站了出来,高声说道:“皇后娘娘乃是一***,母仪天下,德才兼备,监国理所应当!
臣等愿誓死效忠皇后娘娘,保卫北周江山!”
张大人话音刚落,兵部尚书赵大人也站了出来,附和道:“臣附议!
皇后娘娘深明大义,有她在,北周江山必将稳如泰山!”
随后,又有几位大臣站出来支持皇后,朝堂上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
安王见状,心中暗恨,却也不好发作,只得说道:“皇后娘娘,臣弟并非质疑娘娘的能力,只是如今北周内忧外患,需要一位强有力的领导者来稳定局势,臣弟以为,还是由臣弟暂代朝政更为合适。”
安王话音刚落,他的一党便纷纷出列,高声附和道:“臣等附议!
安王殿下英明神武,定能带领北周走向繁荣昌盛!”
“臣等附议!”
一时间,朝堂上再次响起了支持安王的声音,皇后的脸色也变得更加难看。
就在这时,一首沉默不语的定安侯突然站了出来,他身穿铠甲,手握长剑,目光如炬,声音洪亮地说道:“安王殿下,你这是要反吗?”
定安侯瞿盛雄迈步而出,他身着玄色蟒袍,腰间佩剑,剑柄上的龙纹在烛火下熠熠生辉。
他走到大殿中央,环视一周,眼神凌厉如刀锋,沉声道:“微臣认为皇后娘娘监国并无不妥,还有人不同意吗?”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在场的大臣们都屏住了呼吸,不敢言语。
安王一党的人面面相觑,他们知道定安侯手握重兵,更是唯一一个可以佩剑上朝之人,他的话语,无疑代表着军方的态度。
安王脸色铁青,他没想到定安侯会如此强硬地支持皇后,这让他原本的计划彻底被打乱了。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压抑住心中的怒火,说道:“定安侯,你这是要威胁本王吗?”
瞿盛雄冷笑一声,说道:“安王殿下言重了,微臣只是就事论事罢了。
如今皇上病重,太子未归,皇后娘娘监国乃是理所应当之事,何来威胁一说?”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地盯着安王,一字一句地说道:“安王殿下,莫非你对皇上的旨意有所不满?”
安王心中一凛,知道自己失言了,连忙说道:“臣弟不敢。”
瞿盛雄不再理会安王,而是转向皇后,拱手道:“皇后娘娘,微臣愿率定安军誓死效忠,保卫北周江山!”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让皇后心中大定,也让安王一党的人彻底死了心。
皇后看着瞿盛雄,心中充满了感激,她知道,如果没有定安侯的支持,她今天恐怕很难坐稳这个位置。
她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定安侯忠心耿耿,本宫心领了。
如今北周内忧外患,正是用人之际,还望诸位爱卿能够同心协力,共渡难关。”
“臣等遵旨!”
众臣齐声高呼,声音响彻大殿。
躲在屏风后的瞿颂安见到这个情况,如释重负般地舒了口气,低声说道:“还好有父亲在。”
早朝散去后,皇后回到了自己的宫殿——凤仪宫。
瞿颂安己经在那里等她,她身穿浅碧色襦裙,外罩一件白色纱衣,乌黑的长发挽成一个简单的发髻,只用一根白玉簪固定,整个人显得清丽脱俗,却又带着一丝淡淡的忧愁。
皇后一进门,便看到瞿颂安正站在窗边,眺望着远方,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安儿,你来了。”
皇后走到她身边,轻声说道。
瞿颂安回过神来,连忙行礼:“皇后娘娘。”
“不必多礼。”
皇后扶起她,关切地问道,“皇上今日可好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