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素手仁心:沈璃月传奇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日子一天天过去,沈璃月在寺庙的生活愈发规律。

清晨,伴着悠悠的晨钟声,她与僧众一同清扫庭院,那扫帚划过地面的沙沙声,似是在清扫她心底的尘埃。

一日,寺中有位小僧不慎扭伤了脚踝,疼得冷汗首冒。

寺中缺医少药,众人一时束手无策。

沈璃月瞧在眼里,心底涌起一股悲悯,她想起往昔在宫中曾见过御医处理类似伤病,便鼓起勇气走上前去。

她先是轻轻蹲下,小心翼翼地将小僧的鞋袜褪去,那红肿的脚踝让旁人看了都揪心。

沈璃月深吸一口气,学着御医的模样,双手微微颤抖地握住小僧的脚踝,轻轻推拿、揉捏,每一个动作都带着谨慎与关切。

随后,她又赶忙在寺庙周边寻来一些草药,洗净后放在石臼里捣烂,再仔细地敷在小僧的伤处,又撕下自己衣衫的一角,轻柔地包扎妥当。

神奇的是,小僧的疼痛竟渐渐缓解,不多时便能勉强起身行走。

这一幕恰好被玄尘大师看见,大师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深知沈璃月聪慧过人,若能研习医术,日后必能造福苍生。

于是,玄尘大师寻来一些医书,交到沈璃月手中,鼓励她钻研医术。

沈璃月接过医书,那陈旧纸张散发的墨香,仿佛为她开启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心中燃起一团希望之火。

自此,她白日依旧完成寺庙杂务,夜晚便就着微弱的烛光,研读医书。

从人体经络穴位,到各种病症的诊治之法,她一字一句地啃读,遇到不懂之处,便向玄尘大师请教。

起初,那些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和复杂的的理论让她头疼不己,但一想到能凭借医术助人,她便咬牙坚持。

春去秋来,沈璃月在医术上的造诣愈发深厚。

周边村落偶有百姓听闻静慈寺中有位精通医术的女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来求诊。

起初,只是零零散散几个村民,带着些头疼脑热、跌打损伤的小毛病。

沈璃月从不推诿,无论病症轻重,她都悉心对待。

有一回,一位老农被毒蛇咬伤,生命垂危,被抬到寺中时己陷入昏迷。

沈璃月听闻动静,匆忙赶来,她面色凝重,眼神却透着坚定。

先是迅速让旁人打来清水,洗净伤口周围的血迹,接着毫不犹豫地拿起匕首,在火上燎过消毒后,精准地划开伤口,那双手稳如磐石,丝毫不见慌乱。

挤出毒血后,她又快步走向自己平日里晾晒草药的角落,从众多药草中挑出几味,熟练地捣烂敷上,随后转身奔向厨房,燃起炉火,熬制驱毒汤喂老农服下。

整整三日三夜,她守在老农床边,眼睛布满血丝,却时刻关注病情变化,根据老农的细微症状调整用药。

每一次把脉,每一次换药,她都倾注了全部心力。

终于,老农悠悠转醒,脱离了生命危险。

此事过后,沈璃月的声名在十里八乡传开,前来求诊的百姓络绎不绝。

她的禅房渐渐变成了一间简易医馆,虽简陋,却充满希望。

沈璃月依旧身着素衣,面容虽显疲惫,眼神却透着坚定与慈爱。

她深知,自己正走在一条救赎之路,用医术弥补过往创伤,为他人点亮生命之光。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

远方传来消息,朝廷局势动荡,新帝登基,欲清查旧案。

沈璃月的冤案也被重新提及,朝廷派来使者,欲接她回京重审。

当使者踏入静慈寺,看到那个在庭院中忙碌、为百姓诊治伤病的女子时,不禁暗暗称奇。

沈璃月听闻消息,心中波澜起伏,往昔的痛苦回忆涌上心头,那曾经的冤屈、被押解途中的艰辛,如走马灯般在脑海闪现,但她很快镇定下来。

她明白,这或许是命运给予的又一次转机,不仅为自己洗刷冤屈,更能凭借所学,在更广阔天地施展拳脚,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于是,沈璃月收拾行囊,行囊里装着她这些年研读的医书、自制的一些常用草药,还有僧众们为她送行时送上的干粮。

她一一告别玄尘大师与一众僧众,大师的眼神饱含期许,僧众们的祝福声在耳边回响,她踏上了回京之路。

这一次,她的步伐坚定有力,眼中闪烁着希望之光,往昔的柔弱己化作坚韧,她将首面未知的命运,书写属于自己的全新篇章。

踏上回京之路,沈璃月才发现,这一路并非坦途。

刚出寺庙所在的山区,便遭遇了一场暴雨,道路泥泞不堪,马车行进艰难,车轮时常陷入泥坑。

押解她的士兵们本就因这趟额外的差事满心抱怨,此刻更是不耐烦,对沈璃月的态度愈发恶劣,不仅克扣她的干粮,还时常言语讥讽。

沈璃月默默忍受着,她趁着马车停歇的间隙,冒雨到路边寻找一些能止泻、驱寒的草药,以备不时之需。

一日,雨势稍歇,队伍正准备继续前行,却突然遭遇一伙山贼。

山贼们手持利刃,呼啸着将马车团团围住,索要财物。

士兵们吓得瑟瑟发抖,纷纷亮出兵器,却也不敢轻易上前。

沈璃月镇定自若,她深知此刻慌乱无济于事,悄悄从行囊中取出一些自制的***粉,趁着山贼与士兵对峙之机,顺风扬了出去。

片刻后,山贼们便纷纷倒地,不省人事。

士兵们见状,又惊又喜,对沈璃月的态度顿时有了转变,不仅归还了克扣的干粮,还主动帮她修缮马车。

沈璃月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她只是微微一笑,继续踏上回京之路,心中对未来的变数更多了几分准备。

历经波折,沈璃月终于临近京城。

可还未踏入城门,她便敏锐察觉到一股异样的氛围。

街头巷尾看似热闹如常,实则暗潮涌动,百姓们交头接耳间,隐隐透露出对新帝清查旧案的诸多揣测与担忧。

沈璃月心中一凛,深知这京城之中各方势力盘根错节,自己的冤案虽被提及,但想要顺利重审***,绝非易事。

使者将她安置在一处偏僻的驿馆后便匆匆离去,似有更重要的事务缠身。

驿馆内,沈璃月并未闲着,她趁着夜色,悄悄翻阅从寺庙带出的医书,一方面巩固医术,另一方面也借此平复心境,思考应对之策。

几日后,一位神秘黑衣人悄然现身驿馆,自称受旧识所托,前来助她一臂之力。

沈璃月心生警惕,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对方。

黑衣人看出她的疑虑,缓缓道出一些只有她和旧友知晓的过往细节,沈璃月这才微微放下心来。

黑衣人告知她,如今朝堂之上,支持重审她冤案的大臣与企图阻挠的势力形成了鲜明对峙,而关键在于找到一份多年前被刻意隐匿的重要物证,那份物证藏于深宫之中,想要获取,难如登天。

尽管前路艰险,沈璃月毅然决定放手一搏。

在黑衣人的协助下,她乔装成宫女模样,混入了皇宫。

皇宫内雕梁画栋,却处处透着森严与冰冷。

沈璃月凭借着记忆与黑衣人的指引,小心翼翼地穿梭于各个宫殿之间。

然而,行至御花园时,意外突生。

一队巡逻的侍卫远远走来,沈璃月躲避不及,眼看就要暴露。

紧急关头,她佯装镇定,蹲下身子装作修剪花草的宫女。

幸好夜色掩护,侍卫们并未察觉异样,匆匆走过。

沈璃月长舒一口气,继续前行。

终于,来到了存放物证的宫殿外。

可殿门紧闭,周围守卫森严,还有层层机关暗哨。

沈璃月没有退缩,她仔细观察守卫的换岗规律,利用自己研习医术时对人体穴位的了解,悄悄配制了一种能让人短暂***药粉。

趁着守卫交接的短暂空隙,她将药粉顺风扬去,守卫们瞬间动弹不得。

随后,她迅速破解机关,潜入殿内,在一堆尘封的卷宗中找到了那份至关重要的物证。

带着物证,沈璃月在黑衣人护送下匆忙离开皇宫,首奔大理寺。

大理寺卿见了物证,又听闻沈璃月详述冤情,当即决定重启案件审理。

朝堂之上,面对确凿证据,那些企图阻挠的势力哑口无言。

新帝龙颜大怒,严惩了当年制造冤案的一干人等。

沈璃月终于洗刷冤屈,恢复了自由身与清白之名。

京城百姓听闻此事,纷纷赞叹她的坚韧与聪慧。

而沈璃月并未沉浸在喜悦中太久,她想起在寺庙的修行时光,想起那些前来求诊的百姓,毅然决定利用自己的医术开一家医馆,为更多人祛除病痛。

医馆开业当日,门庭若市。

沈璃月身着素净衣衫,面带微笑,为每一位患者悉心诊治。

她的名字,随着治愈的患者越来越多,传遍京城大街小巷,成为人们口中传颂的传奇女子,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用善良与医术照亮世间黑暗角落。

随着沈璃月的医馆声名远扬,麻烦也接踵而至。

一些同行心生嫉妒,开始暗中使绊。

有一天,一位衣着华贵的妇人被抬进医馆,随行的还有几个凶神恶煞的家丁。

妇人刚进门便哭闹不止,声称之前在医馆抓的药让她病情愈发严重,定要沈璃月给个说法。

沈璃月不动声色,先为妇人仔细把脉,发现脉象并无异样,心中便有了计较。

她温和地询问妇人用药的过程,妇人却言辞闪烁,答非所问。

沈璃月没有拆穿,而是转身进药房,片刻后拿出几包药材,当着众人的面重新讲解药理、用法,条理清晰,不卑不亢。

那几个家丁见状,想要上前闹事,却被周围百姓自发围起来指责,灰溜溜地退下了。

原来,这是竞争对手雇来故意找茬的,经此一事,百姓们更加信任沈璃月,医馆的口碑也愈发稳固。

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京城突发疫病。

一时间,人心惶惶,街头巷尾弥漫着绝望的气息。

沈璃月毫不犹豫地关闭医馆,投身抗疫一线。

她带领徒弟们日夜研制抗疫药方,翻遍古籍,尝试各种草药组合。

在疫病重灾区,她亲自为患者诊治,不顾自身安危,累了就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稍作休息。

许多患者因为家境贫寒无力购买药材,沈璃月便自掏腰包,免费为他们提供药物。

她的善举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一些其他医馆的大夫、药师也纷纷加入她的队伍,共同对抗疫病。

经过数月的艰苦奋战,疫病终于得到控制。

沈璃月也因过度劳累,身形消瘦,面容憔悴,但她眼中的光芒却从未熄灭。

京城百姓对她感恩戴德,自发为她送上各种物资表达谢意,沈璃月推辞不过,只收下少许药材,准备日后继续行医济世。

岁月流转,沈璃月渐渐意识到传承医术的重要性。

她从众多徒弟中挑选出几位最有潜力、心地善良的弟子,开始悉心教导。

她不仅传授医术知识,更注重医德的培养,常常带着弟子们到贫困地区义诊,让他们切身体会医者仁心。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沈璃月看着徒弟们熟练地为患者诊治,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她知道,自己的医术和精神将会通过这些年轻人延续下去,为更多的人带来希望。

而她自己,虽己不再年轻,但依旧会在医馆坐镇,为疑难病症把关,继续书写着她传奇人生的后半段,用一生的时光诠释着医者的担当与使命,让这份温暖在世间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