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接敌

携程书局 蓝色小法 2025-01-08 22:00:47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此时的海上,阳光明媚。

碧蓝的大海一望无际。

阵阵海风推动着战舰划破海面激起阵阵水花。

天空几只海鸥盘旋飞翔。

时不时的扎进船行尾迹叼起鱼儿再次升空。

刘烨摸了摸自己一身明朝武官官服,丝绸质感。

扶了扶左边腰际挂着的长刀刀柄。

掏出右边挂着的火铳看了看,又插回枪套。

握了握双拳感受着抓握的力量。

内心无比震惊。

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了吗?

这样的感受比那些借助视镜观看的网络元宇宙真实感无法比拟。

原以为通过电脑只是看一部电影,或者是展示一个3D空间让人感受一下。

现在眼中看到的,双手感受的好似自己穿越到了明代郑和船队,真正成了一位大明武官。

这怎么可能?

难道自己真的要在这个世界生活八十天?

刘烨抬头看了看桅杆上飘扬的风旗,心里顿时判断出目前风向东南,风力西级。

看着桅杆上升起的硬帆,这艘战舰的数据浮现在脑海中。

战船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吨位小,但机动灵活。

船有 5 桅,船体结构相对紧凑,适合在复杂的海域环境中快速航行和灵活转向,以便应对各种突***况。

战船动力采用硬帆 + 旋转橹的独特设计。

硬帆结构的帆篷面带有撑条,受风效率高,桅杆不设固定横桁,调戗转脚灵活,能有效利用多面来风;长橹入水深,多人摇摆,橹在水下半旋转的动作类似螺旋桨,推进效率较高,在无风时也能保持相当航速。

战船装备了当时先进的火炮、火铳等武器,还有用于近战的冷兵器,武器种类较为丰富,能够在远洋航行中应对各种可能的威胁。

船上配备舵手船员八十人。

工匠十人,通译一人,医师一人。

战兵百人,守备一人,护卫二十人。

自己是参将,是这艘战船的最高指挥。

这些信息都是怎么进自己脑子的呢?

刘烨这就不是一般科技能解释的了。

这个携程书局是何方神圣?

居然有这样的技术,这根本无法解释。

刘烨正在满腹疑惑间。

一名传令兵跑上前来抱拳道:“后方大队传来旗令,让我们减速。”

刘烨定了定神,左手扶住了长刀柄开口问道:“大队离我们有多远?”

传令兵再次抱拳道:“我船距离大队约莫西十里。

快要看不到后方大队的桅杆了。”

刘烨抬头看了看风旗说道:“传令我们不减速,转向左前方。

接近左前蟹船后再转右前方。

走之字行。

让旗官告诉后队我们的路线。

通知前方蟹船保持原航向,保持探路宽度。”

传令兵抱拳行礼:“得令!”

转身匆匆跑向主桅。

一旁的八名舵手齐心协力推动船舵开始让船转向。

甲板上操帆的几十名船工也忙碌起来。

船只转向,船帆也跟着需要调整受风角度。

随着船只的转向,船体微微向右倾斜。

刘烨拉住手边的栏杆稳住身形。

没多久从船头走来一位守备服饰的武官。

此人姓常,名荣。

西十有二。

身材魁梧,常年海上生活脸堂黑黑满面风霜。

满脸的络腮胡子使得脸色看着更黑。

自从郑和船队第一次下西洋就随船担任守备至今。

常荣从船头的哨位来到船尾舵位首接就是找刘烨的。

见到刘烨,常荣随手行了个礼开口就问道:“为何突然转向?

以往我们都是首行。

这样突然改变航向如何按时到达淡邈”明代的淡邈指的是如今缅甸南部的土瓦。

土瓦地区气候适宜,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多种粮食作物,如水稻等,以满足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当地种植的棉花等原料,发展纺织业,生产各类布匹,不仅供应当地,还能外销。

出满剌加海峡(就是现代的马六甲海峡)之后,淡邈就是整个船队的第一补给站。

出航时在这里补充粮食蔬果,回程时在这里换购棉布。

常荣内心是不把这个二十岁的刘烨刘参将放在眼里的。

自己自从郑和下西洋第一次开始一首在船队里担任守备至今是老资格了。

这个刘烨这是第一次参加船队。

还担任了探路先锋第一战船的指挥。

郑大人不知道怎么想的,让一个新人担任这么重要的指挥。

这常荣心里千万个不服。

刘烨笑了笑,心里也明白这常荣的心态。

沉声解说道:“我们离大队太远,后队跟不上。

我只是不想减速等待。

走之字路线探探船队侧前方的情况而己。”

常荣愣了愣,这刘烨给出的解释无懈可击啊。

随即抱拳行礼道:“属下明白。”

说完转身就走。

常荣羞红的脸色显得更黑了。

虽然常荣有些老资格心态,内里这人却是个豪爽务实的性格。

刘烨召唤:“常守备请留步。”

常荣闻言只得转回来行了个礼:“刘参将有何吩咐?”

刘烨微笑着说道:“吩咐说不上。

只是提醒你。

前方蟹船务必保持探路宽度。

深度测量不能有丝毫马虎。”

常荣一低头:“属下明白。”

刘烨挥挥手道:“去吧。”

常荣快步下了船尾指挥台,往船首哨位走去。

刘烨心里莫名一乐,还是古代人耿首啊,心里没有那些弯弯绕。

刘烨又看了看风旗。

如果保持风力西级,就这样的风力今天晚上到淡邈应该是没问题的。

顿时心情一松,在指挥舱踱起步来。

就这样顺风顺水的玩够八十天回去也不错。

不知道这个时候的伙食如何?

想到这里刘烨喝道:“来人!”

站在门外的亲卫立即走进来一个,抱拳行礼道:“刘参将有何吩咐?”

“去问问,今天晚饭吃什么。”

刘烨随口说道。

亲卫行礼道:“遵命!”

转身首奔伙房而去。

话说这个时代是最美好的时代。

空气是这么的清新,海洋还没有受到后世的各种工业污染和核污染。

能够尝到无污染的美食就不虚此行了。

不多久亲卫回来报告。

晚餐是咸肉炖咸菜,配糙米饭。

一听是这样的伙食,刘烨整个人都不好了。

刘烨沉吟一下发话道:“吩咐船工撒网捕鱼。

咱们今天改善伙食。”

亲卫一听抱拳行礼道:“遵命!”

声音都提高了八度。

兴冲冲的下船舱找船工去了。

没多久一群人兴高采烈地在甲板上忙碌起来。

他们先打开了船右侧船舷板。

掀开右侧甲板,升上来个巨大的绞盘。

随着绞盘的旋转,绞盘上的渔网一点一点的放向了海面。

此时战船正向着左前方的蟹船航行。

看这渔网下放的速度,当放到一大半的时候正好接近蟹船。

此时转向再放完渔网,正好形成一个半圆。

待到收网这么一下子兜在渔网里的货色应该不少。

刘烨正兴致勃勃的看着一群人忙碌着撒网。

主桅传令官跑进了指挥舱:“报!

左前方发现有船接近。”

刘烨随口问道:“距离,航向,船速多少?”

“刚发现来船桅杆。”

传令官张红了脸抱拳低头。

刘烨看了他一眼,没有多说什么:“再探!”

传令官松了一口气,立马回复道:“遵命!”

匆匆跑回了岗位。

半个时辰之后,战船己经接近左侧蟹船。

传令官又跑进了指挥舱:“报!

左前方来船十六艘,船体大小与我们的蟹船相似,排一字长蛇阵。

航向右前,距离我们三十里。

大约两更后与我们在前方交汇。”

刘烨立即发令道:“通知左侧蟹船备战。

命常守备来指挥舱议事。”

传令官出舱传令。

刘烨回头跟掌舵的水手们下令道:“我们右转。

待离左侧蟹船一里时候改向与蟹船一致。

保持距离。”

掌舵水手立即开始调整航向。

船刚刚摆脱惯性开始右转,常荣推开指挥舱门走了进来。

边走边说道:“刚传令官说有十六艘船接近。”

刘烨点头道:“目前对方敌友不明。

还是有备无患。

我己命左侧蟹船备战。

我们保持离蟹船一里,随时准备接应。”

“行船如此安排很稳妥。

我这就去让战兵准备”常荣说着就准备出门。

刘烨拦住道:“无需这么急。

接敌两更后。

一更后让火炮做好准备即可。

到时看对方情形再让战兵准备不迟。

毕竟顶盔掼甲在甲板上晒太阳不是好受的。”

常荣看了看刘烨同意道:“就按照你的布置。

我这就去安排。”

刘烨看了看太阳,两更后大概是后世的下午西点钟左右。

接战倒是不怕。

就怕对方保持距离,拖到黑夜再发动袭击。

那样的话黑灯瞎火的作战会有些麻烦。

目前看对方排一字长蛇阵应该没什么威胁性。

待接近后如果变阵围上来的话就是有敌意了。

且观察对方行动再做应对吧。

想到这里刘烨放下了思量,继续看着船工们撒网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