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黄金三章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三个月后,刘轩站在县一中校长室,手里攥着皱巴巴的现金和装订简陋的报告。

校长看着这个穿着补丁校服的少年,镜片后的目光落在他手腕的疤痕上——那是帮煤窑搬砖时被钢丝绳划伤的,伤口愈合后,他在疤痕旁刻了个小小的“K”,代表K线图。

“复读需要一万二,”校长递过招生简章,“而且我们不保证考上清华。”

刘轩翻开报告,里面夹着他在镇上网吧写的《中国股市技术分析》:“这是我发表在《金融时报》电子版的文章,”他指着工商银行股价预测的段落,“上周己经应验。”

这篇文章,他改了十七稿,凌晨在网吧用拼音输入法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发给编辑时,手指都磨出了泡。

校长的目光变得柔和,他见过无数学生,但从未见过有人用波浪理论分析高考作文题。

“先交三千定金,”他掏出收据,“剩下的开学前补齐。”

刘轩住在锅炉房旁的杂物间,每天凌晨西点起床。

他的“书桌”是一块木板搭在砖头上,煤油灯旁摆着父亲的旧怀表——母亲留下的唯一遗物。

当其他学生还在熟睡,他己经背完了《货币金融学》的一个章节,用锅炉房的煤灰在地上画着利率平价公式。

每个周末,他骑车三十里去镇上,在网吧做量化交易,账户里的数字像春天的麦苗,一点点生长。

第一次月考,刘轩的数学卷让老师震惊——他用随机过程理论论证了几何布朗运动,并用这个模型预测了月考作文题。

“这孩子,”班主任在办公室叹气,“白天上课打盹,晚上却在镇上操盘。”

他们不知道,刘轩每天只睡西个小时,剩下的时间,一半用来学习,一半用来研究金融市场。

但没有人知道,刘轩每晚骑车三十里去镇上,在网吧待三个小时,用45万本金捕捉A股和港股的套利机会。

他的账户像滚雪球般增长,却在父亲生日那天,悄悄汇了五万块到县医院——那是父亲治腿伤的钱。

父亲收到钱时,颤抖着问他:“轩子,这钱……”他只是笑笑:“镇上发的奖学金。”

2004年6月,高考前最后一次模拟考。

刘轩在作文纸上写下《机遇垂青有准备的头脑》,用比特币的K线图类比人生的回调与反弹。

监考老师看着满纸专业术语,犹豫再三还是给了满分:“虽然看不懂,但能感受到热血。”

这篇作文,他融入了自己的经历,却隐去了金融交易的细节,因为他知道,有些事,现在还不能说。

放榜那天,刘轩正在镇上的网吧平仓苹果的多单。

手机震动,全省理科状元的消息弹出时,他正在计算乔布斯发布会对股价的影响。

“轩子,清华!”

李阳冲进网吧,差点撞翻他的泡面。

他看着手机屏幕,终于露出了笑容——这一笑,包含了太多日夜的艰辛。

九月的清华园,刘轩站在经管学院门口,手里攥着母亲的平安符。

他看着来来往往的豪车,突然想起在山村的夜晚,用煤油灯照亮的金融书籍。

“同学,需要帮忙吗?”

清甜的声音响起,他抬头看见林婉儿,香奈儿套装在阳光下闪烁,像从另一个世界来的人。

这是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豪门千金,却不知道,这个女孩,将在他的生命里,掀起怎样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