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早早起床,轻手轻脚地为弟弟妹妹盖好被子。
他悄悄走出屋子,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爸爸妈妈为我们骄傲。
昨晚许下的愿望仍在脑海中回响,李明决定带弟弟妹妹认识一下街坊邻里。
这样不仅能让他们更快地融入新环境,也能增添生活的乐趣。
“**,小妹,起床啦!”
李明回到屋里,轻轻推醒还在熟睡的弟弟妹妹。
“今天我们去认识一下邻居们,好不好?”
**揉着惺忪的睡眼,兴奋地点点头:“太好了!
我想知道这里还有没有和我一样大的小朋友。”
小妹则有些胆怯,躲在被子里小声问道:“哥,他们会喜欢我们吗?”
李明摸了摸妹妹的头,温柔地说:“当然会喜欢你们的!
来,我们先吃早饭,然后出发。”
简单的稀饭配咸菜,三兄妹却吃得津津有味。
用过早餐,李明带着弟弟妹妹走出了家门。
草蓆社的清晨充满了生机。
远处传来公鸡的啼叫,近处飘来阵阵饭菜香。
街道上,三三两两的人们正忙着准备新的一天。
“看,那是张大爷家。”
李明指着不远处一栋小平房说道,“张大爷年轻时是个木匠,手艺特别好。”
正说着,一位头发花白、身材瘦削的老人从屋里走出来。
他看到三兄妹,笑呵呵地招呼道:“哎呀,是李家的娃娃们啊!
来,过来让大爷好好看看。”
李明带着弟弟妹妹走上前去,恭敬地问好:“张大爷早上好。”
张大爷慈祥地看着三个孩子,说道:“你们能来草蓆社,可真是给我们这老地方增添了不少生气啊!”
他转向李明,“小伙子,听说你在学校表现不错,老师都夸你呢!”
李明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我还要更加努力才行。”
张大爷欣慰地点点头,又看向**和小妹:“你们两个小家伙也要好好学习啊,要像你们哥哥一样懂事。”
**和小妹齐声答应:“知道啦,张大爷!”
这时,隔壁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哎呀,张老头,一大早就在教育孩子们啊?”
说话的是王奶奶,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
她拄着拐杖,缓缓走了过来。
“王奶奶好!”
三兄妹异口同声地问好。
王奶奶笑眯眯地说:“好好好,真是懂礼貌的好孩子。
来,让奶奶看看你们长高了没有。”
她仔细打量着三个孩子,满意地点点头,“不错不错,看来张婶照顾得很好啊!”
李明趁机问道:“王奶奶,您能给我们讲讲草蓆社的历史吗?”
王奶奶眼睛一亮,仿佛找到了知音:“哎呀,你们对这个感兴趣啊?
那可有的说了。
来来来,我们坐下慢慢聊。”
于是,五个人在张大爷家门前的小板凳上坐了下来。
王奶奶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我们草蓆社啊,名字的由来可有意思了。
早年间,这里是个专门编织草蓆的地方。
家家户户都会这门手艺,编出来的草蓆可是远近闻名……”**和小妹听得入迷,不时发出惊叹。
李明则认真地记在心里,暗自想着以后有机会要把这段历史写下来。
张大爷在一旁补充道:“对啊,那时候我爷爷就是靠编草蓆养活一家老小的。
后来啊,时代变了,草蓆不那么吃香了,大家就慢慢改行。
但是这个名字一首留了下来,成了我们的骄傲。”
王奶奶接着说:“现在虽然没人编草蓆了,但是我们草蓆社的人啊,还是保留着当年的勤劳朴实。
你们来了,就是我们大家庭的一员了。”
听到这里,小妹终于鼓起勇气,怯生生地问道:“王奶奶,那您会编草蓆吗?”
王奶奶哈哈大笑:“会啊,怎么不会!
要不要奶奶教你们啊?”
三个孩子兴奋地点头如捣蒜。
张大爷也笑着说:“好啊,正好我还留着些老物件,咱们找个时间,让孩子们也体验一下。”
就这样,三兄妹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上午。
他们不仅认识了热心的邻居,还了解了草蓆社的历史,更感受到了这个社区的温暖。
回家的路上,**兴高采烈地说:“哥,我觉得这里比我们原来住的地方还要好!”
小妹也不再害羞,笑着说:“是啊,张大爷和王奶奶都很好!”
李明听到妹妹用这个词,忍不住笑道:“小妹,现在可不兴说‘nice’,要说‘好’。”
三个孩子相视一笑,都为自己能融入这个新环境而感到开心。
回到家里,李明看了看墙上的日历,突然想起了什么。
他走到书桌前,翻开课本,开始认真地复习。
弟弟妹妹不解地问:“哥,你怎么突然学习起来了?”
李明微笑着解释:“下周要月考了,我想在这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也让爸爸妈妈放心。”
**和小妹听了,也跟着拿出了自己的作业本。
三兄妹就这样安静地学习起来,屋子里只有翻书和写字的声音。
窗外,阳光正好,微风拂过草蓆社的每个角落。
这个普通的小社区,正悄悄地见证着三个孩子的成长。
他们或许还不知道,今天的相遇和交流,己经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对邻里的珍惜,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夜幕降临,李明站在窗前,望着繁星点点的夜空。
他想起了昨晚的流星,嘴角不禁露出了一丝笑容。
他知道,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他们己经在这里找到了第二个家。
在草蓆社的怀抱中,李明坚信,只要他们兄妹三人团结一心、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而这份来自街坊邻里的温暖,将会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