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的小朋友,大人们说话时会稍有避讳,如果小孩儿没介意,他们会说:“这么个小屁孩儿,啥都还不懂呢!”
如果小孩因为他们的话哭了,闹了,他们会说:“小孩子嘛,情绪来得快去去得也快,过会儿就好了。”
那如果小孩子介意了,但装作不介意,不哭不闹呢?
或许就是晓静现在的样子吧:爸妈会觉得自己从小养大的孩子,要放什么屁自己都知道;自己会觉得只有自己了解自己,可真要问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却说不出个123。
1.六年级毕业,晓静在妈妈的带领下,跟着村里的大部队去参加县里中学的自主招生考试。
晓静成绩优异,参加了5场考试,结果都被录取了。
晓刚贪玩儿,小学6年没怎么好好学过,用大人的话说:“脑子还没开窍儿”,同样参加了5场考试,场场落榜,最后只能读镇上的中学。
爸妈不甘心,去了5所学校中建学最晚、资历最差的中学走动关系,校长了解了情况后,翻到了晓静的考试成绩,提出:“如果你们的女儿能选择来这所学校读书,那我学费全免,并且同意招晓刚入学;如果你们的女儿不同意来,那交2000块钱借读费,晓刚也可以来上学。”
爸妈回去后,想了很久,把晓静单独叫到卧室,问她意见,晓静更想去小雅决定去的华英中学,但看着爸爸妈妈渴求的脸,艰难开口:“我同意去育林中学。”
村里人向来热络,或是出于八卦心理,或是真正关心,闲聊中聊到两个孩子的中学去向,爸爸妈妈开心说出结果。
但小道消息传得很快,村里一起陪同孩子去参加招考的家长不知从哪儿知道了具体情况,私底下开始传:“他们家呀,晓静学习成绩这么好,为了省那2000块钱,硬生生让晓静放弃好学校陪晓刚去烂学校。”
消息传到了爸妈耳朵里,迫于舆论的压力,爸妈只好重新做决定:晓静去华英中学,晓刚交2000块钱借读费,去育林中学。
晓静对于爸爸妈妈的这一决定还是很开心的,只是面对他们时还是有点不自然,爸爸妈妈倒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晓刚知不知道这件事她不清楚,因为他还是如从前一般没心没肺,早出晚归。
2.9月1号初中开学,妈妈送晓刚,爸爸送晓静,妹妹晓芙则拜托奶奶看顾。
晓静看着比小学不知大了几倍的校园,无比期待接下来的初中生活,她可以离开爸爸妈妈了,可以不用那么小心翼翼地活着了!
可生活总是事与愿违。
晓静妈妈虽然总是说话做事很首接,很多言行总是会无意中伤害晓静那颗敏感的心,但生活中的家务事,妈妈还是包办的比较多的,同样也意味着晓静在妈妈身边学会做的家务很少,命运贸然交给晓静的新任务——独立生活,对她来说是一个大挑战。
如今,同班同学由30人变成了50人,由与父母弟妹相处的模式变成了与6个舍友相处,自己无礼的行为原先会遭到父母的窃窃私语,敏感的自己从父母的窃窃私语中得到更多的是伤害而不是如何让自己变得有礼,如今只会遭到舍友的白眼、怒气,而自己还没有学会怎么道歉。
晓静的生活中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都需要漫长的适应。
分配宿舍时,晓静的床位在上铺,她的下铺是个长得白净,同样也爱干净的女生。
晓静的鞋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开了胶,由于两个礼拜才能回一次家,爸爸妈妈也没有给晓静留下联系方式,也没有人告诉过她老师那里有家长的联系方式,所以晓静只能将就着穿。
遇到下雨天,袜子便会被雨水浸湿,有一次晓静上床时被脏水弄湿的袜子不小心踩在了下铺女生洁白的床单上,留下一滩黑印。
那一刻,晓静才明白,原来极度的自卑,会变成自负,会变成无礼。
那一刻,晓静没有选择道歉,女生显而易见的怒气,晓静首接选择了无视。
然而,上床后,晓静就流泪了,可能是委屈,可能是后悔。
3.晓静时常觉得,亲生夫妇给自己恩惠就是一个不算愚笨的脑袋,也是给自己的唯一的恩惠。
经过一年时间的调整,晓静适应了这座校园,适应了宿舍的集体生活,在各种考试测验中虽占不到班级前三,但也跳不出班级前十。
优异的成绩给晓静带来了自信,在与舍友的磨合中,晓静也学会了如何正确地与她人相处,至于曾经发生的踩脏床单事项,晓静与那个长相白净有教养的女生都选择了淡忘。
暑假来临,宿舍6个小姑娘离校之前的开了一场夜谈会,经过一年的相处彼此之间也从无话可说变成了无话不谈,晓静也借由一个契机大大方方地表达出自己对踩脏床单事件后无礼行为的歉意,对方笑笑接受并原谅了晓静。
这是晓静生平第一次明明白白地说出“对不起”,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有些错误值得原谅。
4.暑假来临,小街不再是晓静的游乐场所,电视里的电视剧、电影更吸引人,晓静宅在家的时间变长。
同时,晓芙也成长为晓静能够独自带玩的4岁小朋友,妈妈在村口砖厂找了一份打砖的工作补贴家用,自然而然,“懂事乖巧”的晓静在这个暑假成为了她的最佳看护人。
张奶奶家的小卖铺是晓静带着晓芙每天都要光顾的场所,因为她们家没有冰箱,因此每天午觉过后都会去那儿用妈妈给的零花钱买根冰棍,晓芙吃一半,晓静吃一半。
寻常的一天午后,晓静带着晓芙像往常一样去买冰棍,在门口晓静再次在这个小村庄里听到了普通话,晓静大脑空白了一瞬间,就被晓芙掀起竹帘拉着进去了。
张奶奶走出来,像往常那样打开冰柜,晓静选了雪糕,交钱,离开。
晓静没敢往里面的卧室张望,但转身时余光还是瞥到了那个坐在床边欣长的背影。
他,长高了。
5.2个月的暑假生活一晃而过,接下来的时间里,每天下午晓静仍然会出现在小卖部,只是她再没听到熟悉的普通话,再没看到那个藏在心里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