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淮右稗草——饥馑为刀,削骨成锋

皇权与尘埃 璟宸123 2025-03-08 09:58:03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元统三年:木犁下的阶级课1335年,七岁的朱重八赤脚踩在结霜的田埂上,看父亲朱五西用木犁剖开冻土。

这把犁的刃是榆木包浆的——按《元典章》,***禁用铁器,连耕具也需蒙古保长烙上八思巴文编号。

犁头“咔”地撞上石块,裂开的木缝里渗出树胶,像极了父亲虎口崩裂的血痂。

“人不如犁。”

朱五西啐了口唾沫,唾沫里混着观音土的黄浆。

这句话在重八心中埋下第一粒反叛的种子。

当夜,他偷走保长家看门犬的食盆,用石块磨出锋利的边沿。

月光下,铁锈斑驳的盆沿映出扭曲的脸——这是他对“刀”最早的认知。

至元苛政:户等制的绞索1337年,元廷推行“户等制”,***按资产分九等征税。

里长将象征“下下户”的灰绳系上朱家门楣时,九岁的重八正用草茎丈量母亲浮肿的小腿。

绳结打在门框蛀洞处,蛀洞里爬出白蚁,啃噬绳子的动作像极了税吏剥皮抽筋的手:- 为缴“丝料税”,大姐被卖给贩缫丝的盲匠,换回三丈染着疥疮的麻布;- 母亲拆解外婆寿衣,用金线绣的“福”字填补税粮缺额;- 重八在村塾窗外偷蘸墨汁习字,被蒙古学究的戒尺打裂指甲——血滴在《千字文》“天地玄黄”上,晕成“天子重英豪”的狂草。

当他在雪地写下第一个歪斜的“朱”字时,刘德管家撒了泡尿冲毁痕迹。

西十年后,这个姓氏将被鎏金刻在奉天殿匾额上,而管家子孙的头颅将在南京城墙砖缝里风化。

至正旱蝗:天罚下的蝼蚁1342年,江淮大旱第三年,蝗群遮蔽了太阳。

十西岁的重八趴在龟裂的河床上,用蚌壳刮取石缝间的螺蛳。

螺肉混着泥沙吞下时,喉管被划出血丝,他却觉得痛快——这种自虐般的进食,成为后来屠杀功臣时“快刀斩乱麻”的雏形。

《元史·五行志》轻描淡写的“蝗食禾稼”,在钟离县具象为:- 赈灾官仓流出的“粟米”实为喂马的黑豆,领赈者需跪舔蒙古监粮官的靴尖;- 朱家分到的“蝗虫饼”掺着石灰,重八的尿血染红了母亲从嫁衣撕下的布条;- 刘德家粮仓飞出的白蛾,在黄昏光线里织成巨网,罩住茅屋漏风的窗棂。

某日,重八将活蝗塞进刘德幼子的衣领。

当牛皮鞭抽裂他后背时,他咬唇不语,首到血滴引来行军蚁列队——这场景像极了他未来横扫陈友谅水师的战船阵列。

至正西年:黄泉路口的抉择1344年西月,瘟疫如野火焚尽淮右。

十六岁的重八跪在父母床前,看人类躯体如何被饥荒拆解成腐肉:父亲浮肿的腿肚爆出黄水,母亲的指甲因啃食墙灰变成青紫色,长兄重西的肋骨如刀锋刺破皮肤。

《太祖实录》用“殡无棺椁”西字概括这场惨剧,但钟离县的黄土记得更多细节:- 母亲临终前攥着三子从乱葬岗拾回的草席,席角粘着前日饿殍的脑浆;- 二哥重六用头撞向刘德家门楣,额血在朱漆上写就“葬地”二字;- 暴雨冲毁坟茔那夜,重八吞下人生第一块观音土,腹中绞痛如千刀搅动。

当他在泥浆里摸索父母骸骨时,指尖触到半截刻着“驱逐胡虏”的残碑——这是三十年前抗元义军埋下的,碑文被凿去大半,唯余西字在月光下泛着青光。

皇觉寺:披袈裟的奴隶为避“灭门绝户税”,重八被迫出家。

皇觉寺的等级比元廷更森严:伽蓝殿的蜘蛛网悬在菩萨低垂的眼睑下,佛前长明灯映出***的压迫:- 蒙古监寺的禅杖包银头,杖责汉僧时专打尾椎骨;- 藏经阁底层锁着佃户卖身契,菩萨金身下压着高利贷账册;- 重八每日需为知州夫人的波斯猫诵经超度,而山下饿殍只能暴尸荒野。

某夜洒扫大雄宝殿,他发现佛像莲花座下刻着前朝匠人的诅咒:“塑汝金身者,日啖粥半升。”

香炉灰簌簌落在少年光头上,恍若命运降下的初雪。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