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毒理初现
她捏着半片发霉的点心,发现表皮的青斑并非霉菌,而是砷化物导致的蛋白质变性。
"姑娘,这是..." 林嬷嬷捧着刚煎好的艾草水进来,看见桌上摊开的帕子和碎瓷片,喉头滚动着说不出话。
"慢性毒药,两种。
" 苏挽月将点心碎屑浸入清水,水面很快浮起细小的油珠,"香炉里的是铅丹,点心里掺了砒霜。
" 她抬头望向颤抖的老人,"嬷嬷,柳姨娘临终前,是不是也有这些症状?
"记忆如潮水涌来,原主模糊的片段里,母亲临终前指甲泛青、咳血不止,和现代铅砷中毒的临床表现完全吻合。
林嬷嬷扑通跪下,额头抵在她绣鞋上:"当年夫人说柳姨娘染上时疫,不让请太医... 老奴看见她床头的香炉,和您房里的一模一样..."窗棂被夜风吹得轻响,苏挽月搀起林嬷嬷,从妆匣底层翻出原主的月白绢帕 —— 这是她唯一能找到的 "实验工具"。
现代急诊科处理重金属中毒时,常用鸡蛋清和牛奶作为应急解毒剂,可侯府每日送来的膳食里,连片豆腐都见不到。
"后山有薄荷和艾草吗?
" 她忽然想起原主记忆中,侯府后园有片野草地,"还有... 有没有人迹罕至的药田?
"林嬷嬷擦着泪点头:"柳姨娘生前常去西山坡采药,说那里的艾草最是鲜嫩... 只是自从她去了,夫人便不许庶女踏出二门..." 老人突然抓住她的手,浑浊的眼睛里闪过决然,"老奴去求厨房张娘子,就说姑娘要煎药驱寒,或许能讨些绿豆和生甘草..."苏挽月心中一动,绿豆甘草汤正是中医经典的解毒方剂,结合现代的金属螯合原理,或许能缓解体内毒素。
她撕下裙摆一角,用炭笔在碎瓷片上画下简易的蒸馏装置 —— 这是从原主记忆里的 "炼金术图谱" 改良而来,用来提取艾草中的有效成分。
卯初时分,苏挽月换上粗布衣裳,将帕子浸过的甘草水揣入袖中。
林嬷嬷谎称她要去后园打扫,骗过二门的婆子,塞给她一个竹编药篓:"西山坡有三棵老梅树,树下埋着柳姨娘的药锄..."晨雾未散,青石板路上结着薄霜。
苏挽月刚转过角门,就听见身后传来尖细的嗓音:"庶女也敢穿月白绫子?
真当自己是金枝玉叶了?
"抬眼望去,穿桃红夹袄的丫鬟正叉腰冷笑,腰间挂着的玉牌刻着 "云" 字 —— 是苏云汐的贴身侍女翡翠。
她注意到对方袖口沾着朱砂粉,和昨夜香灰里的成分一致。
"劳烦姐姐通融,妹妹只是去采些艾草。
" 她低头做出怯懦模样,指尖却悄悄勾住药篓绳结,将浸过醋汁的帕子抖落在地,"呀,这是姐姐的帕子吗?
"翡翠下意识弯腰去捡,苏挽月趁机撞向她的手腕。
玉牌 "当啷" 落地,露出背面刻着的 "戌初荷花池" 字样 —— 正是三日前她落水的时间。
"贱蹄子你敢!
" 翡翠尖叫着抬手要打,苏挽月突然按住她的合谷穴,现代推拿手法让对方手腕瞬间酸软。
她俯身捡起玉牌,在翡翠惊恐的目光中,将牌面浸入药篓里的甘草水 —— 朱砂遇碱渐渐褪色,露出底下新刻的 "亥正角门"。
西山坡的老梅树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苏挽月踩着腐叶前行,忽然听见头顶传来衣袂破风之声。
三枚透骨钉擦着发梢钉入树干,森冷的杀意让她瞬间绷紧神经 —— 这是原主记忆中,侯府死士惯用的暗器。
她就地翻滚躲进灌木丛,指尖触到冰凉的金属物件:半枚刻着双鹤纹的玉佩,和她怀中的 "挽月" 佩纹路相契。
远处传来刀剑相击声,两道黑影在梅枝间腾挪,其中一人左肩染血,招式却依旧狠辣。
"墨言,走!
" 受伤者的声音带着冰碴,正是昨夜在嫡姐房外听见的、属于摄政王萧承煜的嗓音。
苏挽月瞳孔骤缩,原主记忆里,这道声音曾在侯府宴会上响起,带着令人战栗的威严。
她看见刺客袖口的弯刀纹饰 —— 边疆游牧民族的图腾,和原主生母柳姨娘帕子上的残纹一模一样。
当第三波刺客从左侧包抄,萧承煜突然踉跄着撞向梅树,树干晃动间,积雪簌簌落下,露出树下半块残破的石碑,上面刻着 "淑妃沉冤处" 五个大字。
苏挽月的呼吸骤然停滞。
淑妃,正是萧承煜生母,也是原主记忆中,柳姨娘常念叨的 "宫里的姐姐"。
她摸到药篓里的甘草水,突然想起现代急救知识:酒精消毒能延缓感染,可这荒郊野岭,哪里去找烈酒?
刺客的刀刃离萧承煜后心只剩三寸,苏挽月突然起身,将整篓艾草砸向对方面门:"往右!
" 她用现代战场急救的口吻大喊,同时将浸过醋汁的帕子甩向燃烧的火折子 —— 酸性气体瞬间弥漫,形成简易烟雾弹。
萧承煜借机旋身,袖中软剑出鞘,却在看见她面容时猛地怔住。
苏挽月这才发现,他左颈处有片梅花形的胎记,和柳姨娘帕子上残缺的凤凰尾羽,刚好拼成完整的祥瑞纹章。
"你是谁?
" 他的剑尖抵住她咽喉,却在触到她颤抖的脉搏时,注意到她另一只手正悄悄摸向腰间的药瓶 —— 那是她用薄荷和艾草调制的简易止痛剂。
晨雾中传来梆子声,侯府的晨省即将开始。
苏挽月望着萧承煜染血的衣襟,突然想起帕子上的 "宫墙柳",脱口而出:"梅花落处,宫墙深锁..."话音未落,远处传来翡翠的尖叫:"快来人!
庶女私通外男!
"zensuǒ携带的弯刀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而萧承煜的软剑,正抵在她胸前三寸。
梅枝上的积雪突然坠落,盖住了石碑上的 "淑妃" 二字,却露出更下方的小字:"与柳氏共饮鹤顶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