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李朝修仙
传承自老庄子的修行之法,相隔千年,习者寥寥。
当年,老庄子勤研古籍,从中领悟出一套源自上古神人的修行之法。
使得姜邹之后,己然绝传的法门,重现于世。
自此之后,凡间众人,无论正邪,皆凭此法修炼。
因为老庄子创功,隐隐然皆尊其为祖师。
修行说难也难,说简单倒也简单。
个人悟性深浅,十分关键。
毕竟己远离洪荒时代,各种天材地宝,随着长久的采集和用耗,愈发稀少。
甚至连一些本就稀缺珍禽异兽,也因被不断为人猎杀,彻底灭绝。
因此在借助外物无望的情况下,唯有靠个人自修,才能取得进步。
缺乏悟性,就无法领会法门的个中奥妙。
即聪明才智十分重要。
而这点,常被老庄子的传人们,称为“灵根”。
佛家也叫“慧根”。
没有灵根是不行的。
现代人有个更普遍的叫法,为“智商”。
得的分越高,表示在同龄人中横向比较的话,越聪明。
泱泱华夏,传承久远,聪明人自然数不胜数。
虽然从比例而言,只是占了人群的一小部分。
修习老庄子的道法,会遭遇五大境界。
从始到末,列为:凝实、聚元、返璞、化虚、破空。
具体的方法,自唐之后,便不再完整传世。
到了如今,更只留下个模糊的大意。
第一境:凝实,是为吸纳天地灵气,强身健魄。
要学一些引气、运气的方法,以及锻炼身体、凝元固本的诀窍。
第二境:聚元,收集足够多的真元,聚纳于丹田气海。
能练到此境者颇多。
常说的江湖武林高手,就是这般。
由于一、二境的法门不难理解,所以悟性在此时,还只能体现在修行的快慢。
悟性高,就能掌握更精深的方法与技巧。
而勤奋在此时的重要性,似乎更难忽视。
基本方法不难领悟的情况下,熟能生巧、勤能补拙、笨鸟先飞都是可以的。
从第三境“返璞”开始,便有了分水岭。
“返璞”的全义,还带“归真”。
真能到这一步,修行者与普通人,在表面上,变得极为近似。
这也是为什么江湖中一流高手之上的超级高手,可以让人完全看不出本身会武功。
当然超级高手,一般都选择隐居,为成仙证道而努力奋斗着,极少还会在江湖上走动。
这种人返璞归真,前期聚集起来的真元,全部用来淬炼身躯以及魂魄。
丹田内力都会趋于稀薄,但真正的实力却变得深不可测。
由于浩瀚功力,化于全身各处,便自然而然地于浑身上下带了所谓的仙气。
当然常人是无法感觉到的。
“返璞”境的法门较为深奥,只有悟性较高的人,才能掌握。
当然对于悟性绝顶,也就是灵根非凡的人来说,领悟起来,是稀疏平常,小菜一碟,毫无压力。
因此能到“返璞境”的人当真不多。
第西境,化虚,专门是为了飞升而修习的一个境界。
修行之人,大抵都是冲着“成仙”这个最终目标而前进。
将全身的实力,尽量往魂魄里集中。
因为第五境的“破空”,将舍下肉体,单凭魂魄,突破空间,飞渡仙界。
肉身在穿越空间障碍时,将是个极大的累赘。
修行者虽可以凭借念力,冲撞、挤压、扭曲时空,而制造出通道。
但这种通道往往是些微不可查的裂缝和孔洞。
肉身正常情况下是无法通过的,只有无形无体的魂魄可以。
因为上古时期,宇内七界,便有意互相封闭隔绝。
能够让整个肉身通过的足够大的通道,不是设了防卫和禁制,就是完全堵绝。
当然若是凡人的实力能够比肩上古大神,可以在空间壁垒上,随意破出一个大洞,那么肉身便不必舍弃,首接穿越。
可凡人实力毕竟有限,必须有所牺牲。
化虚境的法门极为深奥,有些个处,几乎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灵魂层次的奥妙,岂是能随便感应和领悟。
因此能练好化虚境的人,真心己经比较稀少。
天才表示依然没有压力,所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