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京城风云起,初露锋芒
她听闻京城繁华,人才济济,或许在那里能找到施展自己医术的机会。
经过几日奔波,主仆二人终于来到京城。
京城不愧是一国之都,街道宽阔,车水马龙,店铺林立。
黄书瑶带着绿竹在城中找了一家名叫“悦来客栈”的地方住下。
安顿好后,黄书瑶决定出去逛逛,了解一下京城的情况。
她漫步在街头,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心中不禁感叹这古代的繁华。
突然,前方一阵喧闹声吸引了她的注意。
只见一群人围在一处,中间一个老者正痛苦地倒地抽搐,口吐白沫。
周围的人七嘴八舌,却无人敢上前帮忙。
黄书瑶心中一动,拨开人群挤了进去。
她蹲下身子,迅速为老者把脉。
片刻后,心中己有了判断。
这老者是突发癫痫,若不及时救治,恐怕有生命危险。
黄书瑶来不及多想,从随身携带的药囊中取出银针,找准穴位,快速施针。
随着银针落下,老者的抽搐渐渐停止,白沫也不再吐出。
周围的人见状,不禁对黄书瑶投来惊讶和敬佩的目光。
“姑娘,你这医术真是神了,这就把人救过来了!”
一个围观的百姓赞叹道。
黄书瑶微微一笑,说道:“大家放心,老人家己无大碍,但还需好好调养。”
说罢,她又从药囊中取出一些药丸,递给老者身边的家人,嘱咐道:“这些药丸每日按时服用,一段时间后病情应该会有所好转。”
老者的家人感激涕零,连连向黄书瑶道谢,并拿出一些银子想要酬谢她。
黄书瑶婉拒道:“治病救人是医者本分,无需酬谢。”
这一幕正巧被路过的礼部尚书之子苏逸风看到。
苏逸风长相英俊,风度翩翩,平日里喜好结交各路能人异士。
他见黄书瑶年纪轻轻,医术却如此高超,心中十分好奇,便走上前与黄书瑶攀谈起来。
“姑娘医术精湛,在下佩服。
不知姑娘师从何处?”
苏逸风问道。
黄书瑶心中警惕,不愿过多透露自己的信息,只是说道:“小女子自学医术,并无师门。”
苏逸风见黄书瑶不愿多说,也不好强求,便说道:“姑娘若不嫌弃,改日可到苏府一叙,在下也好向姑娘请教一些医术方面的问题。”
黄书瑶推辞道:“苏公子客气了,小女子还有要事在身,恐怕难以赴约。”
苏逸风也不气馁,笑着说道:“如此,那便等姑娘有空之时,在下随时欢迎。”
说罢,他留下自己的名帖,便告辞离去。
黄书瑶看着手中的名帖,心中有些无奈。
她本不想与这些达官贵人有过多牵扯,只想安稳地凭借医术生活。
但在这京城之中,似乎一切都没那么简单。
另一边,秦王罗国兵回到王府后,一首在为寻找良医之事发愁。
虽然派出去的人西处寻访,但至今仍未有合适的人选。
这时,王府谋士陈宇前来求见。
陈宇智谋过人,是罗国兵的得力助手。
“王爷,听闻今日在街头有一女子,医术高超,轻易便救了一位突发癫痫的老者。
或许此人能为皇上治病。”
陈宇说道。
罗国兵心中一动,问道:“你可知那女子是何人?
现居何处?”
陈宇回道:“王爷,那女子自称黄书瑶,目前住在悦来客栈。”
罗国兵思索片刻后说道:“备马,本王亲自去会会这位黄姑娘。”
不多时,罗国兵带着护卫来到悦来客栈。
他让护卫在楼下等候,自己则上了楼,找到黄书瑶的房间。
轻轻敲了敲门,屋内传来黄书瑶的声音:“谁呀?”
“黄姑娘,在下罗国兵,可否一见?”
罗国兵说道。
黄书瑶打开门,看到是罗国兵,心中有些惊讶:“是你?
罗公子怎么找到这里来了?”
罗国兵笑着说道:“黄姑娘,实不相瞒,在下今日听闻姑娘在街头施展高超医术救人,心中敬佩。
恰逢在下有一事相求,不知姑娘可否移步楼下一叙?”
黄书瑶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二人来到楼下的雅间,罗国兵将皇帝患病,宫中太医束手无策,自己正在寻找良医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
“黄姑娘,若你能治好皇上的病,那便是大功一件,皇上定会重重赏赐你。”
罗国兵说道。
黄书瑶心中有些纠结,她虽对自己的医术有信心,但皇宫之中,规矩繁多,人心复杂,万一治不好,恐怕会惹来杀身之祸。
罗国兵看出了黄书瑶的顾虑,说道:“黄姑娘放心,若姑娘愿意一试,本王定会在旁全力相助,保姑娘周全。”
黄书瑶思索良久,想到这或许是一个在京城立足的好机会,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好,我愿意一试,但罗公子一定要遵守承诺。”
罗国兵大喜,说道:“黄姑娘放心,本王一言九鼎。
明日一早,本王便进宫向皇上禀明此事,随后便来接姑娘进宫。”
罗国兵走后,绿竹有些担忧地说道:“小姐,皇宫可不是什么好地方,您真的要去吗?”
黄书瑶摸了摸绿竹的头,说道:“绿竹,放心吧。
这是个机会,若能治好皇上的病,我们以后在京城便有了立足之地。
而且,我相信自己的医术。”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罗国兵便来到悦来客栈接黄书瑶进宫。
黄书瑶收拾好药囊,跟着罗国兵来到皇宫。
在宫人的引领下,他们来到皇帝的寝宫。
黄书瑶看到病榻上的皇帝,面色苍白如纸,气息微弱。
她走上前,先是行了一礼,然后说道:“皇上,民女黄书瑶,听闻皇上龙体欠安,特来为皇上诊治。”
皇帝微微睁开眼睛,有气无力地说道:“你……便是秦王举荐的良医?
希望你莫要让朕失望。”
黄书瑶没有说话,而是专注地为皇帝把脉。
她的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片刻后,心中己有了诊断结果。
这皇帝并非简单的风寒,而是中了一种慢性毒药,名为“百日消魂散”。
此毒极为隐秘,中毒初期症状如同风寒,随着时间推移,毒性发作,会逐渐侵蚀人的五脏六腑。
黄书瑶心中暗忖,看来这皇宫之中暗藏玄机,有人想要谋害皇帝。
但此刻当务之急是先治好皇帝的病。
“皇上,您这并非普通风寒,而是中了毒。
不过民女有信心为皇上解毒。”
黄书瑶说道。
皇帝和罗国兵听后,皆是一惊。
“中毒?
竟有此事!
黄姑娘,你确定?”
罗国兵问道。
黄书瑶点了点头,说道:“千真万确。
皇上所中之毒名为‘百日消魂散’,是一种慢性毒药。”
皇帝听后,龙颜大怒:“竟有人如此大胆,敢谋害朕!
黄姑娘,你速速为朕解毒,若能成功,朕定当重重赏你。”
黄书瑶应了一声,开始准备施针解毒。
她取出银针,在火上烤了烤,然后找准皇帝身上的穴位,快速施针。
这施针过程极为关键,每一针都要精准无误,否则不但无法解毒,还可能加重病情。
黄书瑶全神贯注,额头上渐渐冒出细密的汗珠。
一旁的罗国兵和皇帝都紧张地看着,大气都不敢出。
随着最后一针落下,黄书瑶长舒一口气。
“皇上,暂时稳住了毒性,但还需服用民女特制的解药,每日一剂,连续服用七日,便可彻底解毒。”
黄书瑶说道。
皇帝感觉身体似乎好了一些,心中大喜:“好,黄姑娘果然医术高超。
来人,赏!”
一旁的太监立刻端上一盘金银珠宝,放在黄书瑶面前。
黄书瑶推辞道:“皇上,民女治病救人并非为了赏赐,只希望皇上日后能多为百姓谋福祉。”
皇帝对黄书瑶的回答十分满意,说道:“黄姑娘心怀天下,实乃难得。
朕准了。
从今日起,黄姑娘便是皇宫的座上宾,若有任何需求,尽管开口。”
黄书瑶谢过皇帝,便和罗国兵离开了寝宫。
罗国兵对黄书瑶更是刮目相看,说道:“黄姑娘,今日真是让本王大开眼界。
没想到姑娘年纪轻轻,医术竟如此精湛,还能识破那阴险的毒药。”
黄书瑶微微一笑,说道:“罗公子过奖了。
不过此次进宫,我总觉得这背后似乎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那‘百日消魂散’并非普通毒药,定是有人精心策划。”
罗国兵点了点头,说道:“黄姑娘所言极是。
本王也会暗中调查此事,定要找出幕后黑手。”
二人一边说着,一边走出了皇宫。
黄书瑶知道,自己在这京城的生活,从此将不再平静,而她与罗国兵,也因为此次事件,命运更加紧密地交织在了一起。
而在皇宫的暗处,一双眼睛正冷冷地注视着黄书瑶和罗国兵离去的背影,心中暗暗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