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姚少司己经如此拼命,但中考的成绩依旧平平无奇。
他也曾感到失落和沮丧。
然而,每当想起相士的预言,他内心深处的信念之火便又熊熊燃烧起来。
他进了一所普高,又开始努力。
姚少司有个干爹,原来是父亲的表姐夫。
干爹是农村中学的一名校长,干妈是小学老师,还教过姚少司的小学。
干爹的儿子和儿媳也是中学老师。
对农村来说,是书香门第。
他家里有个小花园,还有个小书房,对少年的姚少司来说就是一个图书馆。
一到放假,姚少司就会去住一段时间。
一天,姚少司看到一本书《上尉的女儿》,里面的普加乔夫的话***了少年的心:“做乌鸦吃尸体可以活三百年,做老鹰喝鲜血只能活三十年。
我宁可做老鹰!”
少年的姚少司心中燃起一团火,宁可做面前万丈深渊,也要活得轰轰烈烈。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时光匆匆流逝,转眼间迎来了决定无数学子命运的高考。
考场上,姚少司深吸一口气,平复紧张的心情,然后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答题之中。
也许是上天眷顾,也许是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终于得到回报,这次考试他超常发挥,最终成功考入了一所省内知名的重点大学的师范专业。
进入大学后,姚少司依旧努力学习,同时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
最后成为校学生会主席。
毕业那一年是特殊的年份,众多学生毕业都回原籍参加工作。
毕业后,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农村教师,并担任起了学校的团委书记一职。
从踏入那所乡村学校开始,他便将那位相士曾经对他说过的话深深地铭记在了心间:“只要心怀信念,脚踏实地,必能成就一番不凡之事。”
自此以后,他每天早早起床,精心备课、授课,认真批改学生们的作业。
课堂上,他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知识,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课程变得充满活力;课后,他耐心解答学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不仅如此,他还积极组织各类校园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汇演等,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
然而,在这条为民服务的道路上,他并非一帆风顺。
由于地处偏远农村,教学资源匮乏,很多时候他需要亲自去城里寻找教材和教具;部分家长对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一些孩子经常逃课或者不完成作业,这让他感到十分头疼;还有些村民对他的工作不太理解,认为他只是一个年轻的毛头小子,做不出什么实事来。
面对这些重重困难和挑战,他并没有退缩和气馁。
相反,他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出了一系列解决办法。
对于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他联系到了一些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获得了不少捐赠;针对那些逃课和不完成作业的孩子,他多次上门家访,与家长深入沟通交流,同时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而对于村民们的误解,他则利用业余时间走进村子里,为大家普及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工作的意义。
就是这样,他怀揣着无比坚定的信念,犹如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靠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如同奔腾不息的江水,日复一日地冲击着困难与阻碍;再加上那超乎常人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宛如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斩断了一切荆棘。
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他逐渐走进了学生们的内心深处,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也慢慢赢得了家长们的信任和支持,让他们放心地将孩子交到他的手中;更是得到了村民们由衷的认可和尊重,被视为村子里的骄傲。
在他不辞辛劳的付出之下,这所原本默默无闻的农村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学质量如雨后春笋般节节攀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课堂上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说教,而是充满趣味与活力的知识盛宴。
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成绩也随之突飞猛进。
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考入了理想中的中学,继而步入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
他们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勇敢地走出了大山,迈向更为宽广辽阔的天地。
这些曾经被困在山村里的孩子们,如今得以展翅高飞,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和人生价值。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那位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老师——正是他用爱与责任,为孩子们铺就了一条通往光明未来的康庄大道。
姚少司也因为出色工作,通过工作五六年时间,成为校政教主任、德育副校长。
然而,姚少司并没有满足于此。
他深知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还有更多的孩子需要他的引导和帮助。
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决心将这份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