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推开桦木窗,油灯火苗便顺着窗棂爬到院里的晾衣绳上,将粗布衫的影子抻得老长。
小道边上灯笼被夜风舔得忽明忽暗,昏黄的光晕淌过石阶,惊醒了草垛旁蜷着的黄狗,一声犬吠撞碎寂静,溅起满山谷的回响。
“真快啊!”
两个孩子兴奋道。
去前山偷三光红莓果,他们走了老大一会儿,骑着仙鹤飞回村子,感觉是转瞬之间就到了。
“鹤鸣师兄真厉害,我什么时候能像他那样就好了”,阿渊心里默默的想。
“鹤鸣师兄人真好,去偷观里的灵果吃,还骑鹤给我们送回来,要是去的时候带我们过去就更好了”,想到这里自己笑自己怎么这么傻,哪有这种好事呢。
鹤鸣师兄在村口停下,告诫他们下次再犯错,就交给观主亲自处置,并告诉他们明日他会带着验灵玉珏来给他们村里的孩子验灵台,然后便骑着仙鹤漂染而去,好不潇洒……“阿山,你觉得我们明天能通过测验吗?”
,阿渊问黑炭少年。
“没问题,我偷听到鹤鸣师兄说,我们俩在十里八村算是很不错的了,今年又能招收俩弟子了,你说除了我俩,还有谁,还有谁……”,黑炭少年回道。
“十里就我们一个村……”“那百里,百里。”
两个孩子闲聊着回家了。
还没到自家院子门口,只听到一声惨叫,黑炭少年被一个强壮汉子拎到隔壁院子里教训。
阿渊心头微微发紧,琢磨着应该如何交差的时候,就看到父亲在家里门口等他,不敢再磨蹭,赶紧回到了家里,以为少不了一顿教训,结果父亲破天荒的和气的说:“赶紧回屋吧,你娘在等你。”
阿渊怀着忐忑的心走进屋内,妹妹己经睡下了,母亲正坐在床边,眼神满是温柔关切。
“回来啦,累不累?
快过来让娘看看。”
母亲轻声说道,拉着阿渊的手,仔细地上下打量。
阿渊低着头,小声说:“娘,我刚刚和阿山去偷了灵果,刚才鹤鸣师兄送我们回来的。”
母亲摸了摸他的头,“娘知道你贪玩,但明日验灵台可是大事。
娘希望你能通过,以后能在仙门有所成就。”
阿渊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这时,一首沉默的父亲走进来,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物件,递给阿渊,“这是爹给你求来的平安符,明日带着。”
阿渊接过,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父亲又说:“好好准备,别紧张。”
阿渊看着父母,用力地点点头,“爹娘,我会努力的。
我以后一定要成为像鹤鸣师兄那样厉害的仙人,保护你们。”
“爹,娘,这是我带回来的三光红莓果,可是只有两颗……”话音刚落,原本沉睡的妹妹悠悠转醒,睡眼惺忪地问道:“哥哥,你回来啦。”
阿渊走到床边,把一颗三光红莓果递到妹妹面前,“妹妹,这个特别好吃,据说有灵气,吃了还能强身健体。”
拿出另外一颗给了母亲。
妹妹揉了揉眼睛,却把果子推了回去,“哥哥,你明天要验灵台,你吃了说不定能发挥得更好。”
阿渊又把果子往妹妹手里塞,“我不用,十里八村的还有谁比哥哥我更厉害吗?”
“又吹牛。”
妹妹撇嘴说道。
妹妹想了了一下,把三光红莓果掰成两半,一半塞给阿渊,“哥哥,我们一起吃。”
母亲没有吃,则是把另外一颗放到瓷盒里收了起来。
看着兄妹俩躺在床上,很快就睡着了。
……阿渊,姓林,名渊。
他的父亲名林海。
瘦高身形,手掌布满老茧,经常穿着靛青短打,左眉角有道修缮房梁时留下的浅疤。
祖辈三代居住于玄道宫山腰的青溪村,父亲曾是观中烧火道人。
十岁时验灵台仪式失败,但观里观主和弟子都很和气,经常去帮忙打杂,修葺门窗书架,倒也学了些粗浅道经,学会基础引气术和五行符中的避尘诀,能看懂简单符咒。
随身携带父亲留下的半卷《养气诀》,书页间夹着各种木工草图。
每年霜降日随采购队前往八百里外的云锦镇,负责搬运灵材。
他的母亲,总用靛蓝布条束着鸦青长发,十指关节因常年捣药略显粗大,衣襟永远带着艾草香,脸上永远带着和蔼的笑容。
喜欢织布的时候,每织三寸布便默念一遍《清静经》,据说这种布匹制成的衣裳能安神。
每月初七采集寅时竹露,混着决明子给儿女洗眼,秋分时在儿女枕芯换装夜交藤、远志、茯神,用十年份的黄精混在粟米中熬粥。
总是希望儿女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