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仅靠几亩贫瘠的薄田维持生计,农忙时父母在田间日夜劳作,却也只能勉强糊口。
破旧的茅草屋在风雨中飘摇,每逢雨天,屋内便滴滴答答的漏个不停。
自懂事起,我便深刻体会到生活的艰辛。
别家孩子能穿着新衣,拿着糖果嬉笑玩耍,而我却只能穿着打满补丁的旧衣,跟着父母在田间帮忙,或是去山上砍柴补贴家用。
然而,即便生活如此困苦,父母仍对我寄予厚望,希望我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青河小镇上有一间私塾,虽简陋,但先生学问渊博。
父母省吃俭用,凑齐了束脩送我去读书。
私塾里,同窗大多是镇上富户人家的子弟,他们衣着光鲜,文具精美,而我穿着母亲缝补多次的粗布衣衫,用着自制的简陋毛笔,显得格格不入。
那些富家子弟常对我投来鄙夷的目光,肆意嘲笑:“瞧那楚渊,整天穿得破破烂烂,肯定没什么出息。”
“就是,说不定哪天就没钱读书,回家种地去了。”
面对这些嘲笑,我心里又气又恼,但我知道,与他们争吵毫无意义。
我把所有的委屈和愤怒都深埋心底,转化为努力读书的动力。
我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让这些嘲笑我的人后悔。
每天天还未亮,我便借着微弱的星光起床,在院子里背诵文章。
夜晚,一家人都己入睡,我还在如豆的油灯下,认真抄写先生讲授的内容,反复揣摩其中的含义。
遇到不懂的地方,我会在第二天早早赶到私塾,向先生虚心请教。
先生见我如此勤奋好学,对我格外关照,时常鼓励我:“楚渊,你天资聪慧又刻苦努力,只要坚持下去,将来定能有所成就。”
有一次,私塾组织了一场诗词比赛。
先生出题:以“秋”为主题,创作一首五言律诗,要求意境深远,富有新意。
比赛当天,同窗们都跃跃欲试。
富家子弟们摇头晃脑,故作高深地吟诗作对。
我望着窗外凋零的树叶,秋风中瑟缩的野草,想起家中辛勤劳作的父母,以及自己坎坷的生活,心中感慨万千。
稍作思索,我提笔写下:《秋意》寒秋木叶凋,瘦草任风摇。
父汗田间洒,娘辛屋内操。
寒门多困苦,壮志未曾消。
苦读期鸿鹄,他年上九霄。
先生看过我的诗作后,眼中满是惊喜与赞赏。
他当众朗诵了我的诗,并点评道:“楚渊此诗,借秋景抒怀,既描绘了秋日的萧瑟,又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以及自己的远大志向,情感真挚,意境不凡,实乃上乘之作。”
最终,我毫无悬念地赢得了比赛。
那些曾经嘲笑我的同窗,脸上都露出了惊讶和羞愧的神情。
通过这次比赛,我更加坚信,只要努力,就能改变别人对我的看法。
但我也明白,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
我的目标不仅仅是在私塾里崭露头角,而是要走出青河小镇,去更广阔的天地闯荡,考取功名,让父母过上富足安稳的生活,为像我家这样的寒门子弟争一口气。
我深知前方的路困难重重,但我会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前进,无论遇到多少挫折,都不会放弃。
因为我相信,只要心中有梦,总有一天能冲破寒门的束缚,迎来属于自己的曙光。
通过这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