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阳光正好,梁风漫步于御花园中。
园中繁花似锦,彩蝶翩跹,然他却无心赏景,满心皆在思索着大乾的朝政与民生。
正行间,一阵悠扬的笛声如潺潺流水般传来,那空灵的旋律似有一种魔力,瞬间吸引了梁风的注意。
他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侧耳倾听,随后便循声而去。
穿过一片茂密的花丛,梁风瞧见一处幽静的亭子。
亭中有一位身着白衣的年轻男子,身姿挺拔,气质儒雅。
他手持一管玉笛,正专注地吹奏着,神情悠然自得,仿佛世间的一切纷扰都与他无关。
梁风轻轻走近亭子,生怕惊扰了这美妙的乐音。
那白衣男子似有所察觉,微微一顿,笛声戛然而止。
他抬眸望向梁风,目光中闪过一丝惊讶,但随即恢复了平静,起身拱手行礼道:“不知世子殿下驾临,有失远迎,还望殿下恕罪。”
梁风亦拱手回礼,面带微笑道:“兄台莫要多礼,是我被这笛声吸引而来,实乃冒昧打扰。
兄台这笛声堪称一绝,如泣如诉,仿若能诉说心中无限情思,扰了兄台雅兴,倒是我的不是了。”
白衣男子谦逊地摇了摇头,说道:“世子殿下谬赞了,在下不过是闲暇之余,借这笛声抒发些心中感慨罢了。”
言罢,他微微侧身,做了个请的手势,“殿下若不嫌弃,不妨入亭一叙。”
梁风欣然应允,步入亭中。
两人相对而坐,梁风这才仔细打量起眼前之人。
只见他面容清俊,眉如墨画,目若星辰,一袭白衣更衬得他风度翩翩。
梁风心中暗赞,开口问道:“还未请教兄台尊姓大名?”
白衣男子欠身答道:“在下林羽,忝为朝中一名小吏。
久闻世子殿下聪慧过人,心怀天下,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梁风微微一怔,心中对这个名字有了些许印象。
他在梳理原主记忆时,似乎曾听闻过林羽之名,只知他才学出众,在年轻一辈官员中颇受赞誉。
当下,梁风心中涌起一丝好奇与期待,微笑着说道:“原来你就是林羽林兄,久仰大名。
我观林兄气宇不凡,定非池中之物。
方才那一曲笛音,己让我领略到林兄的高雅情趣,想必林兄在其他方面亦有非凡造诣。”
林羽笑道:“殿下过奖了,在下不过略通些文墨音律,不值一提。
倒是殿下身为世子,肩负家国重任,所思所虑皆为大乾的江山社稷,才是令人钦佩。”
两人一番寒暄,竟觉格外投缘,话题也渐渐从诗词音律转向了治国理政。
梁风谈及自己对大乾现状的一些看法,认为朝廷虽表面繁荣,但实则暗潮涌动,官员***、民生困苦等问题亟待解决。
林羽听得频频点头,他目光炯炯地看着梁风,说道:“殿下目光如炬,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大乾的症结所在。
在下亦有同感,如今朝堂之上,一些官员尸位素餐,只知贪图享乐,不顾百姓死活。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梁风心中一动,他从林羽的话语中感受到了对方对国家的深切忧虑和改革的决心,不禁问道:“林兄既己洞察弊端,想必对如何改变现状己有高见?”
林羽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殿下,在下以为,要想改变大乾的现状,需从多方面入手。
其一,当务之急是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选拔贤能之士入朝为官。
只有拥有一支清正廉洁、能为百姓谋福祉的官员队伍,方能推行各项改革政策。
其二,应重视民生,轻徭薄赋,鼓励农桑,兴修水利,让百姓安居乐业。
百姓富足,则国家根基稳固。
其三,需加强国防建设,外敌虎视眈眈,若我大乾边防松弛,一旦战事起,必将生灵涂炭。”
梁风听后,心中大为赞赏。
林羽所言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且更为全面细致。
他看着林羽,眼中满是敬佩之意:“林兄高见,若能得林兄相助,我定能为大乾的改革增添几分胜算。”
林羽赶忙起身,恭敬地说道:“殿下言重了,在下愿效犬马之劳,追随殿下左右,为大乾的繁荣昌盛尽一份绵薄之力。”
自此,梁风与林羽结为好友,时常相聚。
他们或在梁风的书房中秉烛夜谈,研讨经史子集,从古籍中汲取治国智慧;或在庭院里踱步,探讨当下朝政的得失,谋划改革的策略。
林羽博古通今,对大乾的历史典故、政治制度如数家珍,他常常能引经据典,为梁风剖析诸多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
一次,梁风与林羽谈及大乾的税收制度。
梁风认为当下的税收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财政,但对于一些贫苦百姓而言负担过重,长此以往可能会引发民怨。
林羽点头赞同,他详细地向梁风介绍了历代税收制度的演变以及不同地区的税收差异,指出:“殿下,如今南方多水田,赋税以粮食为主,而北方多旱地,却有不少杂税,且一些官员在征税过程中层层加码,中饱私囊,致使百姓苦不堪言。
若要改革税收,需先从整顿吏治入手,同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税收细则。
比如南方水田丰饶之地,可适当提高粮食产量的税收比例,但要确保百姓能有足够的口粮维持生计;北方旱地则可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杂税,鼓励百姓开垦荒地,种植耐旱作物,发展畜牧业,以增加收入来源。
此外,还应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监督税收的征收与使用,防止官员***挪用。”
梁风听后深以为然,他心中渐渐有了一些关于税收改革的初步构想。
在林羽的启发下,他意识到改革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全面考量各方因素,深入了解国情民情。
他命人收集各地的农业生产数据、商业贸易情况以及百姓的生活状况等资料,以便为后续的改革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除了政治方面,他们在文学艺术上也有着诸多交流。
林羽擅长诗词,他的诗作清新脱俗,意境深远。
梁风虽来自现代,对古代诗词格律的掌握不及林羽,但他有着丰富的现代文学知识和独特的视角。
他向林羽讲述现代诗歌的自由奔放与多元表达,如徐志摩的浪漫抒情、艾青的深沉炽热,以及现代诗歌对人性、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林羽亦被深深吸引,他惊叹于现代诗歌的别样魅力,两人相互切磋,常常诗兴大发,留下不少佳作。
在与林羽的交往中,梁风通过他结识了更多的有识之士。
有擅长军事谋略的年轻将领赵轩,他熟读兵书,对古今战例了若指掌,且极具创新思维,常能提出一些出其不意的战术策略;有精通医术的国医圣手李太医,他医术精湛,心怀慈悲,不仅能妙手回春,救治疑难杂症,还致力于研究民间药方,希望能将医学知识普及到百姓中;还有一心钻研农事的农学家王启,他常年奔走于田间地头,研究土壤、气候与农作物的生长关系,培育出了多种高产耐旱的农作物品种。
这些人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智囊团。
他们时常在梁风的府邸中聚会,各抒己见,为大乾的发展出谋划策。
每当梁风提出一个改革的设想或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时,众人都会积极参与讨论,从不同的专业角度提供建议和解决方案。
然而,梁风与林羽的友情以及他们的小团体并非无人察觉。
一些朝廷中的保守势力对他们的举动密切关注,视之为眼中钉。
这些保守派官员大多因循守旧,生怕梁风等人的革新思想会触动他们的既得利益。
一次朝堂之上,梁风提出了一项关于鼓励商业发展以增加国家税收的提议。
他认为大乾不应过度抑制商业,而应制定合理的商业政策,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商业繁荣。
这一提议立刻遭到了保守派官员的强烈反对。
一位老臣站出来指责道:“世子殿下,我大乾向来以农为本,商业不过是末流,若过度重视商业,恐会使百姓人心浮躁,弃农从商,动摇国本啊!”
梁风刚欲反驳,林羽挺身而出,他侃侃而谈:“大人此言差矣。
商业虽非本业,但却能通有无,促进物资交流。
如南方的丝绸、茶叶,若能通过商业贸易运往北方乃至他国,不仅能为百姓增加收入,亦能为国家带来丰厚的赋税。
且如今各国贸易往来渐多,若我大乾闭关锁商,岂不是自断财路,落后于他国?
再者,商业的繁荣亦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运输业、制造业等,为百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何乐而不为?”
林羽的一番话让不少大臣陷入沉思,但保守派仍不肯罢休,双方在朝堂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最终,皇帝虽未当场决断,但对梁风等人的想法也有了更深的思考。
经此一事,梁风与林羽深知他们的改革之路充满荆棘。
但他们并未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信念。
梁风对林羽说:“林兄,今日朝堂之争,让我明白改革之难,但只要有你等好友相伴,我定不会退缩。”
林羽微笑着回应:“殿下,我等愿与殿下同甘共苦,为大乾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
在这宫廷的风云变幻中,梁风与林羽的友情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他们前行的道路,也为他们在这复杂的朝堂斗争中增添了一份勇气与力量,而他们所引领的革新思潮,也在悄然地影响着大乾的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