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岁月花儿红第1章 童年在线免费阅读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在我人生的河流里,有很多值得回忆的故事和人物,渐渐走远,或清晰沉淀心灵底片历历在目,或模糊不清隐隐约约消失了部分印迹。

感动的,刻骨的,深爱的,友谊的,感恩的……都在今年2021年夏季大暑节气里酝酿。

我懂得感恩,我珍惜友谊,我珍藏爱恋,我拥有,我付出,我爱戴,我享受……

谁能真正懂得一个黄河之子的岁月花儿红?

这儿讲述乡村泥土故事,记忆中的花儿红……

——题记

第一节 出生黄河岸边

1967年,人们在中秋月圆的奔忙中享受亲情的时候,黄河岸边一家普通的人家,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分娩了。当婴儿第一声啼哭传送到一个壮年汉子的耳边,汉子哭了,因为他要当爹了!不容易呀,从军人生涯又回到艰苦的农家生活,做了爹更不容易!

这个婴儿就是我,中秋八月来到人间的柔弱男婴。

我的出生,给奶奶、姥姥也带来了欢喜,因为在我们农村,传统观念中,男孩能传宗接代,是家的顶梁柱。

爹没有什么文化,只是在部队服役期间学了一点字。娘是高小毕业,肚里有点墨水,又疼爱孝敬姥姥,就让姥姥给我取了个乳名,叫月月。

月月的意思,一是中秋八月生人,二是姥姥喜爱吃月饼,三是希望满月后不再弱小渐渐吃胖强壮。

我家住在黄河岸边,村后就是黄河灌溉支流李白河(李白河是简称,是灌溉支流上两个闸门地点的地名缩写)。

黄河岸边又多了一个男孩,给李白河也增添了男子汉大丈夫气概。

我的爹从此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以往的忧愁和烦恼都消失在脑后,脸上记录了与众不同的喜悦,那喜悦告诉大家:我有了男孩,我有后了……

第二节 被窝里的冬天

苦难岁月,艰难困苦,少吃少穿。

3岁了,都会满地跑了,月月还在被窝里围着。一是天冷,因为这是冬天,二是没有衣服,因为兄弟姐妹四个,月月3岁,妹妹1岁,哥哥6岁。3个人被围在1个大床上。

这是初冬的一天。

月月家的堂屋门敞开着,进来3只老母鸡。

月月拍打着双手,“怄气怄气(oqi,oqi)”地撵鸡。

这是童真、童稚,这是童年的回忆。

月月不懂为什么爹娘总让自己和哥妹在一起围在被窝里。

门外的小鸡小麻雀小猫多可爱呀!自由地玩耍。

门外起风了,门外下雪了……

雪止了,风停了,太阳出来了。

月月看到小鸡麻雀和小猫又出来玩耍了,可自己还被困在被窝里,不是赖在床上,而是没有棉衣棉裤穿呀!要在床上被窝里待上一整个冬天呀……

谁家的孩子和月月一样?

谁家的孩子冬天不能玩耍?

同龄孩子都在干啥呢?

月月不懂,月月憋屈,月月想同龄伙伴。

月月想春天,和伙伴们去田间路边花丛中捕捉蝴蝶……

月月想夏天,和伙伴们去荷塘里洗澡摸鱼……

月月想秋天,和伙伴们在夜间去小树林里摸知了和鸣蝉……

可冬天的月月不得不被困在床上的被窝里,想一年四季的事情,想和同伴们的快乐玩耍……

日子不懂人情世故,人情世故拥戴岁月。童年的回忆,月月的冬天被窝,被窝里撵鸡谁有过?且问黄河。

年代故事,人文关怀,一个黄河之子的童年,反问历史,怎样才能过上好日子?怎样才能让童年更快乐?年代久远,人脉脉动,走过去与走过来都有不同的童年色彩。

一个人挖土玩,谁懂?

一个人喂小鸡小鸭,谁能享受童年时代人和小动物之间的感情?

一个人独自在家,守候在母鸡下蛋的鸡窝旁观赏母鸡下蛋的全过程,谁能同享那瞬间的好奇和快乐?

童年呀!

月月的童年,和同龄不同,被窝里的冬天更和同龄不同,这不同孕育了月月人生岁月的艺术才情……

第三节 夜走村庄

这是一个漆黑没有星星和月亮冬夜。

月月和伙伴们在村里玩耍,6岁的月月聪明伶俐鬼点子多,他们玩到半夜,担心孩子平安的父亲把月月喊回家。

钻进被窝已是半夜12点了。

不知过了几个时辰,月月的喊叫声把父亲吵醒。

“小江、小江……一会再藏,我憋毁了,要尿泡……尿哪儿呀?我在屋里出不去呀?……快开门,快开门……”月月喊叫着……

“月月,快起来……快起来……又发癔症了?……”父亲披衣下床,急忙走到月月的床前,焦急地推着月月。

“快起来……尿泡!不然又要尿床了……”父亲边喊边推着月月。

月月醒了,揉着眼睛下床。

“又尿床了?……又尿床了!”父亲扒开月月的被窝一看喊道。

月月听到父亲的喊叫,没有尿完尿就跑出了堂屋门。他怕挨打!

因为尿床不知***上挨了多少巴掌……

月月怕挨打,为躲这巴掌跑出了堂屋……

当父亲找到给月月铺垫的布片给月月铺盖尿湿处后,再喊月月,却没有回声。

去门外院里去喊叫仍没有答应声……

月月光着***跑出大门后,朝离家三里远黄河支流边上的奶奶家奔去……

当走到离奶奶家最近的小胡同口时,怕父亲追来,又止住了脚步。

这时,奶奶家的大花狗来了。月月和大花很有感情,大花依偎在月月身边。

此时的月月,冬天夜里光***出来,顿时感到温暖。

月月左思右想还是不去奶奶家的好。

于是和大花相互依偎着在村庄里转了一圈足有十里地远。

最后考虑还是回家的好,这样跑出来又算什么?太没有志气了!尿床算什么?以后提醒自己就是了。不知月月幼小的心灵里竟然有这样大孩子的思维和气质,不一般不一般呀!

回到家,,打开屋门钻进被窝,尿布已铺垫好,温温的柔柔的……

这就是是父亲的爱!虽然脾气不好但很疼爱自己的骨肉!

“月月,你跑哪去了?害得咱爹咱娘满村庄边喊边找,可急坏了!你真是个大坏蛋!”大哥年年吼着对月月说。

说话的当儿,爹和娘回来了。看到在被窝里熟睡的月月,心疼孩子的爹娘没有说什么,小心翼翼的也也去睡觉了……

在大花的陪伴下,夜虽然很黑但月月不怕,也许是这个因尿床而光***跑出家门的行踪助长了月月的胆量,小小的年纪就如此的勇敢,不怕冷不害怕,大人们讲的什么鬼神对月月来说只是故事中的活物罢了,没有什么可怕的……

这就是童年的月月,童年的勇敢决定了他不一般的未来!

人生呀!也许就是这样,你怎样看待生活,生活就怎样看待你……

第四节 亮亮的夭折

1973年,夏天。

这年,姐姐珺珺12岁,哥哥年年9岁,我——月月6岁,妹妹美美3岁,小弟亮亮1岁。

一家7口人生活在3间6层砖肩的土坯房子里,西头一间爬山虎房子做羊圈,东头一间爬山虎房子做厨房。

这就是我——月月简陋的家。

其实,这三间房子的砖瓦还是上级救济父亲这个退伍转业军人的救济款买的砖瓦。

在这之前,姐姐和哥哥出生的时候,爹和娘是住在我们当时所在辖区的社区区部。家里是没有房子可居住的。

说到爹娘,爹是职业军工,在祖国西部******、青海格尔木、山西侯马这条铁路线上做职业军工,当时是所在西北铁路局第三工程处三0二工程段的厨师班班长。走过了******和青海格尔木,再到山西侯马的那一年,娘已是随军工家属了。

娘每天上山为工程段砍柴,工作生活得有滋有味。

记得是1960年的夏天,工程处招民工,我们家族的一位堂叔影子叔被招到我爹所在的工程段做民工。

影子叔整天和民工们一起进山开隧道打炮眼。影子叔觉着这活太累又太危险,就给爹拉后腿,说,老家过好了,有吃的喝的有地种。

爹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只从爷爷去世后,爹拿出工资的三分之二寄回家补给家里用。当时,爹兄弟姐妹8个,爹是老二,又有善良孝敬之心。于是乎,爹就动摇了,打起了再重回老家做农民种地的念头。

当时,爹请假回家,由于工期紧张,领导不准假。爹就闹小情绪,装病,不上班,不做炊事班班长,执意要下工班去打炮眼开隧道。

不知当时爹怎么想的,国家和小家哪个最重要?其实爹还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到了下一年春天,正好有了大搞农业基本建设,让其他厂矿企业的工人放下手中的工作报名回到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劳动大军中去……

正好趁着这个东风号召,爹脱下了军工军装回老家黄河岸边又做起了农民……

一晃几年过去了,爹有了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也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他后悔过,但刚强的爹不说,他很固执又不承认自己的固执。国家正规军工和种田农民哪头重哪头轻应该知道!可是他还是固执己见走自己的路,娘曾经极力反对也无济于事。

娘总跟我反反复复说,要不是您爹固执咱全家都在铁路部门工作的,孩子。哎!都怨您爹这头老倔驴……

现实的家,兄弟姐妹们多,爹一个人挣得工分哪够用,在生产队总是缺粮却工分……

1976年夏天,弟弟亮亮得了严重的肠炎,拉肚子不止,又没有钱治病,妹妹和弟弟只差一岁。娘照看不了他俩。把弟弟亮亮往一个有洞的方板凳上一放,谁便他拉稀屎……

最后,弟弟亮亮的病更严重了。爹抱着他去离家十里远的一家卫生所瞧医生。当时,我——月月也跟着爹去了,来回跑了20华里的路程……

看病回来的第二天,娘给弟弟喂药,没有进肚,弟弟亮亮就咽气了……

当时,眼睛都已经烧瞎了……

这天中午,奶奶来了,姥姥来了,叔叔婶婶来了,街坊邻居也围过来了,都在为亮亮送行。

爹从跟奶奶来的大花狗身上剪下一撮毛夹进亮亮的腋窝。

爹用奶奶带来的一捆秆草(谷子秸秆草)把亮亮捆好,用地板车把他拉到村北李白河河堤上,扔在最高处的一颗柳树下干地上……

爹眼泪汪汪地说:“亮亮,我的儿你好好去那边去玩吧……”

亮亮走了,爹很长时间不说话,常常一个人抽闷烟。

直到爹得知娘又怀了孕,心情才有阴转晴好了起来。

这年腊月二十四日,娘分娩,又给月月添了一个弟弟。

3天起名的时候,奶奶给弟弟取乳名明明,希望家里的生活亮亮堂堂日子过得明明白白有希望越过越好……

日子故事,岁月匆匆,谁又能主宰现实的生活,生老病死,天灾人祸,都是人间不可预料的风雨云雪……

第五节 李风上学

1975年,月月8岁,到了上学的年龄。

爹给月月起了个学名,叫李风。希望儿子的未来风风光光,不再像自己因为固执己见而半途而废。

1975年9月1日这天,李风背上爹当兵时用的绿色军用包做书包去杨柳村小学报到上学去了。

李风心里很高兴,他喜欢上学爱读书。在他家的被窝里和饭桌上经常放着小人书。《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闪闪的红星》、《猫和老鼠》、《卖火柴的小女孩》……

娘识字,高小毕业生,白天要去生产队上工挣工分,只有每晚,她在煤油灯下才可以读给李风他们兄弟姐妹听,教他们好好读书学习,长大了做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人才。

上了学之后,李风就吃住在姥姥家,因为姥姥家就在学校后面,姥姥家的大门离学校只有50米。

说的姥姥家,和李风家,还有奶奶家成三角形,姥姥家在南,李风家在东,奶奶家在北。

李风家所在的辖区杨柳村是个大村,当时的称呼是杨柳村大队,下属11个小生产队。姥姥家在10队,奶奶家在6队,李风家在4队。同一个村大队却不一个生产队。

这样也好,对李风来说,去姥姥和奶奶家就像走亲戚一样新鲜快乐有趣。

李风上学不但用功学习,体育和思想品德都好,入学第一年就选为班长,年终期末考试全班第一,全校第一,被评为出席曹丹地区“三好”学生。

在李风幼小的心灵里,爹的军营故事和军工生活对李风的影响最大,小小的年纪就有和一般孩子不一样的红色梦想,长大后,他也要像爹一样做一名英勇的***战士,保卫祖国。

每年冬天,他总要将爹的铁路军徽戴在自己的绿色小军帽上。走起路来雄赳赳,气昂昂,真像一名小***战士。

在李风心里,不是一般孩子的顽皮,而是超出一般人想象的聪颖和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也许正是这样的灵魂底子才会孕育一个黄河之子的才情和智慧……

第六节 缘分

1976年夏天,星期天。

月月正在姥姥家写作业,一位和姥姥同龄的奶奶领着一位比自己差不多大小的小姑娘走进姥姥家的堂屋门。

“姐,您咋来啦?”姥姥惊喜地问这位奶奶。

“嗯,我过来看看你,二妹。想娘家人唻呗!”这位奶奶说。

“大妮,去和月月到外面玩吧!我和你姨姥姥有事商量。”这位奶奶说。

哦,原来这位奶奶和姥姥有亲戚关系。

月月尊重老人的意见领着大妮去村子西边的灌溉大堤走去。

“大妮,我们去河堤上去玩吧?”月月对大妮说。

“好吧!我咋咋叫你?”大妮问月月。

“就叫我月月吧!”月月说。

“那好!你就叫我大妮吧!家里人都这么叫我。”大妮说。

“嗯,走吧……”月月拉着大妮的手向村西河堤走去……

这是两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因长辈的亲情关系而结识。月月的姥姥和大妮的姥姥娘家同村,娘家那边关系又好。大妮的姥姥家在杨柳村1队,月月的姥姥家在10队。一个村,一个村东头,一个村南头,相距3里地远。

月月和大妮来到河堤上,一边玩,一边追蝴蝶。可开心了……

他们一会跳跃着,一会儿猫腻着,和蝴蝶捉迷藏。

在河堤上的蓖麻棵里小心翼翼地玩耍着。

“大妮,你上学了吗?”月月问大妮。

“没有,俺才6岁,不够上学年龄。不是8岁才让上学的吗?”大妮说。

“哦,是。”月月说。

“你几岁了?月月。”大妮问月月。

“俺,9岁了,比你大3岁。”月月对大妮说。

当这两位天真无邪的童年伙伴开心玩耍得正起劲的时候,大妮的姥姥从远处远远地招呼大妮。

“大妮,到时候了,该回家了……”大妮的姥姥喊道。

“月月,回头再玩,俺走了……”大妮对月月招呼一下手便飞似的朝她姥姥的方向奔去……

在月月的眼里和心里,大妮是一位可爱善良的小女孩,大妮的到来给月月增添了无比的快乐……

第七节 呵护神圣纯洁的爱

1977年,秋天。

秋高气爽,白云悠悠在蓝天。

星期五。

月月下午放学后,在姥姥家玩了一会,想娘了,就背起书包朝自己家的方向走去……

当走进自己院子时,听到自己家堂屋里叮叮咣咣的声音。但门是敞开着的……

月月急忙走进堂屋。

顿时傻了眼,一个强壮男人压在大床上的月月娘身上。

月月的娘极力反抗挣扎,由于这男人的力量大,月月的娘没能将这个男人从自己身上退开。

机智勇敢的月月小心翼翼地退出屋门拿起堂屋前墙上搠着的铁锨急忙而愤怒地冲进屋里,举起手中的铁锨使出自己全身最大的力量朝这个男人的头部砍砸过去。只听“叭嚓”一声!

这个男人受到打击慌忙从月月娘身上跳起……

“谁?!”这个男人大声喊叫着。

当男人站稳回头一瞧,原来是月月。

月月也看清了这个臭流氓男人是杨柳村在堤岸公社信用社上班的王二狗。

王二狗一看是月月,耍流氓未得逞捂着头部像挨打的狗一样穿出屋门朝大门外逃去……

受到惊吓的月月娘,搂住自己的儿子,一股热泪从眼眶里涌出,滴落在月月的脸上……

“好儿子!好儿子!”月月娘重复着“好儿子”三个字把月月紧紧地搂抱着……

“娘,以后再有坏人欺负你,儿子决不放过他!娘,儿子保护你!”月月也搂紧自己的娘。

月月的娘泪水噗簌簌淌着……

在月月幼小的心灵里因这坏男人臭流氓调戏慈善的娘而激起正义的拳头和武器!

月月要保护爱呵护爱!

月月有了强烈的正义感和英勇的斗志!从此,小小的年纪有了大大的梦想:为正义要做一名为正义而献身的武警战士!做一名像父亲一样的军人!

月月发誓要呵护娘!呵护像娘一样慈善的人!呵护善良纯洁神圣高尚的爱!爱祖国爱家乡爱自己爱他人……

第八节 姥爷走了

1977年冬天。

姥爷因病去世,去另一个世界做他未完成的事业。

姥爷一生清贫,没有儿子,只有母亲这一个宝贝女儿。

姥爷走的这天,简单的葬礼。一个花圈,一棵摇钱树,没有金山银山,没有马拉轿车,没有厚礼,就是节俭的送殡仪式。这是母亲和父亲传统的孝敬。

姥爷一生为人善良,受到亲戚朋友老少爷们和邻居的尊重。

送殡的这天,月月也跟在送殡队伍的后面。他和姥爷很亲,姥爷的走,月月很痛苦,他和大人一样边走边喊着姥爷。

人死灯灭,活着的人为死去的人送行,痛哭流涕。

月月的爹为月月的姥爷披麻戴孝端斗撒买路钱,

月月从姥爷的死看到人的一辈子是什么,从小在姥爷家长大,姥爷给了他做人的道理和为人处世的善良之举。

一个小小年纪的月月却和同龄不一样,他有自己的独特思维,他有和年龄不匹配的智慧。童年的心灵成人的思维。这就是月月的旷世奇才,这就是月月的人生岁月,花儿红的季节花儿红的命运就在现实生活中孕育。

姥爷的一生告诉月月怎样才能去完善一个人的一辈子……

月月的姥爷是杨柳村第10生产队的队长,喜爱读书,姥爷家里的书虽然不多,但也是姥爷的一种精神。姥爷曾对月月说,他喜欢读马克思的《资本论》,喜欢读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毛泽东选集》。

姥爷走了,走完了他普通劳动者的一生,享年65岁。

月月的童年因姥爷的教导和教诲而与众不同,月月的童年因在姥姥家生活而过得开心快乐,月月的童年有他童年的感恩思维和成长……

花儿与少年的季节随童年的光彩而走向美好的大自然……

2021年8月3日续章节作于河子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