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从雕花窗格里泻入,镜面上浮现出她苍白的脸,眉眼间隐隐透着几分疲惫。
院中玉兰花初绽,香气沾染了她的衣袖,仿佛也染上了旧时的温柔。
她静静地望着镜中自己的影像,心头浮起许多过往的片段。
那些童年的时光,早己随着岁月的流逝变得模糊,却在这安静的清晨里,因一面镜子而变得清晰起来。
沈璟记得,她小时候住在京城北面的沈家老宅。
父亲沈国嵩是朝中名臣,性情严厉,每日习惯于在厅堂里教导子女礼仪和学识。
母亲韩氏则温婉如水,总在她犯错时悄悄拉着她的手,低声安慰。
沈家院落深深,夏日蝉鸣如织,冬日北风呼啸,沈璟的童年在这座宅院里一天天流过。
那时她最喜欢的,是母亲的房间。
房中悬着淡粉色纱幔,角落里摆着一架镶银的梳妆镜。
母亲常坐在镜前,为她梳头,轻声讲述外祖家的趣事。
沈璟总觉得母亲的声音柔软,像湖边的柳絮,能抚平她心头的所有不安。
每当父亲的训斥让她委屈落泪,母亲便在夜里悄悄来到她的床边,用温暖的手指为她拭去泪水。
但父亲的身影始终高大而冷峻。
沈璟记得,有一次她在书房偷看父亲的奏折,被发现后父亲并未责骂,只是沉默地注视了她许久。
那目光里混杂着失望与警惕,让沈璟无所适从。
后来,她才明白父亲希望子女谨守本分,不容许丝毫僭越。
沈璟渐渐学会在父亲面前低眉顺眼,说话谨慎,生怕触怒他。
这样的教养方式让沈璟心中隐隐生出疑问。
父亲口中的“真实”,母亲口中的“善良”,是不是总是如他们所言?
有时父亲与宾客谈笑风生,转身却对家人冷若冰霜;母亲在外温和大方,回到宅中却常常叹息。
沈璟年幼时不懂,只觉得大人们说的话和做的事总有些不一样。
这些疑惑在她心底埋下了种子。
她开始学着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不再全然相信表面的温和与冷漠。
沈璟常常在夜里独自坐在窗前,望着院外的月光发呆。
她想,世间的“真实”是不是也像镜子一样,只能映出一面,却掩藏着另一面?
后来,沈家因朝局变动,父亲被贬出京,母亲病体缠绵,家中气氛变得愈发压抑。
沈璟被送入王府为质,成了王爷府中的“贵女”。
王府的生活更加繁复,虚与委蛇的场面每日上演。
她渐渐学会了如何在众人面前微笑,如何在背后隐藏自己的情绪。
镜中的自己,慢慢变得陌生起来。
如今,沈璟己在王府生活了三年。
她表面恭顺安静,心中却常常回忆起母亲的温柔和父亲的冷峻。
在镜前,她会问自己:那时的母亲,是不是也在隐藏着什么?
父亲的严苛,是不是也是对自己的保护?
而她现在所看到的自己,到底是真实的,还是那虚假的一面?
院外传来丫鬟的脚步声,沈璟收起心神,将镜子轻轻放回案上。
她理了理衣袖,准备去前厅见王妃。
离开房间前,她又回头看了一眼镜子。
镜面映出她细致的轮廓,眼底藏着一抹幽深的光。
王府的生活如同一场镜中梦,真假难辨。
沈璟明白,若想在这深宫之中自保,必须学会分辨虚实,藏好自己的心。
她轻轻吁了口气,迈步走出房门,阳光洒在她的身上,仿佛为她披上一层淡淡的光晕。
童年的记忆还在心头萦绕。
母亲的温柔,是她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父亲的严苛,则是她成长路上的警醒。
沈璟在镜中看见的自己,既有过往的烙印,也有现在的坚韧。
她知道,只有将真实与虚假看得更清楚,才能在这王府深宫中走得更远。
走过玉兰树下,沈璟的步履渐渐坚定。
她抬头望向远处的天光,心中默默告诉自己:不管镜中映出怎样的自己,都要勇敢面对。
真实也好,虚假也罢,都是她成长的痕迹。
王府的深宫之梦,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