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灵堂里的 “错位记忆”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灵堂设在小区最旧的那栋楼的活动室,红色横幅被风吹得卷了边,“沉痛悼念顾明先生” 七个黑字像泡了水的墨,晕开几分颓败。

白菊用透明胶带胡乱粘在横幅下方,花瓣边缘己经发蔫,混着墙角老式空调的嗡嗡声,还有消毒水与香灰交织的味道,粘在苏晴的黑裙领口,闷得她喘不过气。

她指尖抚过顾明的遗照,相框是去年结婚纪念日她挑的胡桃木款,边角还留着个小缺口 —— 那天顾明帮她搬书架,不小心把相框撞在桌角,他当时笑着用指腹蹭了蹭缺口:“这样才像咱们的日子,有点小瑕疵才真实。”

那时苏晴只觉得他在耍贫,现在再想起这句话,像有根细针顺着指尖扎进心口,密密麻麻地疼。

遗照旁边摆着件灰色衬衫,是顾明常穿的那件,袖口还沾着上次帮她修书架时蹭的木屑。

苏晴把衬衫叠好,指尖触到布料上的褶皱,突然想起顾明总说自己是 “建筑工程师”,每天早出晚归,回家就坐在沙发上给她讲工地上的趣事 —— 比如 “今天有个工人师傅把安全帽戴反了,被监理骂得脸红”,又比如 “项目上的混凝土配比错了,加班到半夜才改过来”。

可苏晴从没去过他的公司,每次提想去送午饭,他都皱着眉说 “工地乱,全是水泥灰,弄脏你衣服”,现在想来,那些绘声绘色的 “趣事”,或许全是编的。

“小晴,喝口热水暖暖身子。”

邻居刘阿姨端着个搪瓷杯走过来,杯沿还沾着片茶叶渣,杯壁上印的 “劳动最光荣” 早己褪色。

她把杯子塞进苏晴手里,叹了口气:“顾明这孩子心细,去年我家水管爆了,大半夜的他穿着拖鞋就跑过来修,浑身湿透了还说‘刘阿姨您别客气,苏晴跟您处得像亲妈’。”

苏晴握着温热的杯子,刚想道谢,刘阿姨突然顿住,眼神扫过灵前空着的椅子,像是想起什么:“对了,前上周六下午三点多,我在楼下超市看见他了,抱着个三岁男孩,穿蓝色连帽卫衣,男孩手里攥着个蓝色拨浪鼓,跟你家书架上那个一模一样 —— 我当时还问他‘这是你家娃?

’,他笑着说‘朋友的,帮忙带会儿’,现在想想,他是不是瞒着你啥?”

热水溅在虎口,苏晴却没感觉到烫。

她强扯出个笑,声音发飘:“阿姨您肯定看错了,顾明哪有时间带孩子?”

可脑子里像被泼了盆开水,翻江倒海 —— 自家书架第三层,确实摆着个蓝色拨浪鼓,去年顾明说是 “客户送的工程样品,木质的,放着好看”,她当时没在意,现在想来,那鼓身的胡桃木纹理,和顾明遗照的相框材质一模一样。

她下意识摸向口袋,那是今早整理顾明遗物时顺手揣的拨浪鼓,鼓身打磨得光滑,指尖触到鼓底时,突然摸到个极小的刻痕。

苏晴借着烛火低头一看,是个歪歪扭扭的 “念” 字,刻痕边缘还泛着新木色,显然是刚刻没多久,绝不是 “客户送的样品” 会有的痕迹。

送葬的人陆续走光,灵堂里只剩下她和顾明的遗照。

苏晴蹲下来收拾散落的纸钱,膝盖突然碰到个硬邦邦的东西 —— 是个白色花圈,和其他花圈的粉色包装不同,这个花圈用的是粗糙的牛皮纸,绑花圈的绳子是黑色尼龙绳,上面还沾着点泥土,像是从郊外刚运过来的。

花圈卡片上的字迹歪歪扭扭,用的是黑色马克笔,写着 “欠你的,下辈子还”。

苏晴凑近闻了闻,卡片边缘有圈淡褐色的印记,是速溶咖啡的味道 —— 顾明每天早上都喝这个牌子的速溶咖啡,还总爱把咖啡粉撒在卡片上记事情,说 “这样不容易忘”。

风从窗户缝钻进来,吹得卡片哗啦响。

苏晴把花圈搬到角落,指尖无意间碰到花圈的底座,竟发现底座是空心的,轻轻一晃,里面传来 “沙沙” 的响声,像是有纸张在里面晃动。

她刚想找剪刀拆开底座,手机突然响了,是顾明的妹妹顾婷打来的,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哭腔,还夹杂着警车的鸣笛声:“嫂子,我哥的车祸报告出来了,交警说…… 说他的刹车好像被人动过手脚。”

苏晴握着手机,感觉浑身的力气都被抽干了。

烛火晃了晃,映在顾明的遗照上,他笑得温和,可那双眼睛里,好像藏着无数她没看懂的秘密。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