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 临洮。”
歌谣说哥舒翰镇守边疆,威名远播。
边疆有哥舒翰镇守,胡 人连临洮也不敢越过。
一首歌谣,形象地说明了大唐第一战神哥舒翰的威名。
写唐玄宗后期先后任用李林甫、杨国忠为相,他们把持朝政,排挤忠良,任人唯亲,闭塞玄宗,致使朝堂黑暗,民怨沸腾,为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推波助澜……。
写高适登上骊山,回忆女娲补天的民间传说故事。
写高适登上烽火台,联想周幽王为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致使周朝灭亡的惨痛历史,遂发出杨玉环就是现今的褒姒,杨国忠就是虢石父,大唐危矣的深刻焦虑。”
如今,哥舒翰的预言被证实了,高适心里也有底了。
哥舒翰(公元 704—757 年)安西龟兹(今新疆库车县)人,复 姓哥舒,名翰。
哥舒翰是突厥贵族后人,世居安西,作战勇猛,战功 卓著,对朝廷也是忠心耿耿。
当时在西部边镇西鄙人中流传着这样一 首歌谣称赞哥舒翰:“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 临洮。”
歌谣说哥舒翰镇守边疆,威名远播。
边疆有哥舒翰镇守,胡 人连临洮也不敢越过。
哥舒翰战功赫赫、多次击败吐蕃大军,被称为 “大唐第一战神”。
诗仙杜甫在《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诗中称赞哥舒 翰为天下第一功臣:“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
诗仙李白在《述德 兼陈情上哥舒大夫》一诗中,认为哥舒翰的军事才能和功绩,超过了 白起、卫青。
虽然同为胡人,但哥舒翰一向与安禄山不和,曾当面骂 安禄山是“野狐(胡)”。
在安禄山被赐爵东平郡王,哥舒翰也被赐 爵西平郡王后,哥舒翰想到安禄山竟然与自己平起平坐,心里很是不 平。
在哥舒翰看来,安禄山这个少有军功、靠阿谀奉承、行贿受贿等 手段迅速爬起来的节度使,总有一天会成为大唐的心腹大患。
因此, 曾多次对高适等人讲:“安禄山靠不住,现在皇上被安禄山的花言巧语 迷惑住了。
我敢断定,安禄山一旦羽翼丰满,必然会反叛朝廷。”
对 第一章 温泉水滑洗凝脂 霓裳羽衣尽歌舞 于哥舒翰的这一大胆预言,高适起初也不相信。
因为他知道,哥舒翰 与安禄山虽都为边疆节度使,但哥舒翰从骨子里看不起安禄山,说不 定是对安禄山的一种嫉妒或偏见。
但经过自己这几个月来深入平卢、范阳摸查的情况,证明哥舒翰 不愧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洞察秋毫,眼光独到,对安禄山看得很 准,并非是自己主观臆断是一种嫉妒或偏见,而是以深厚阅历对人和 事物发展方向的一种洞察和判断。
于是高适星夜赶回河西,把在平 卢、范阳看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向哥舒翰进行了禀报。
哥舒翰听到这些情况,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秘密向高适安排 道:一、安排快马先行出发,到朝廷、向皇上禀告,曰“河西、陇右 节度使哥舒翰要入朝述职”;二、你把听到、看到的安禄山欲要谋反 的紧急军情写成奏章、把安禄山的驻军情况绘成地图带上,准备上奏 皇上;三、立即准备入京必备物品,明日卯时出发进京。
高适正要去准备,哥舒翰又叫住吩咐道:“你把给皇上的的奏章和 地图一式两份,一份以我的名义上奏,一份以你的名义上奏。
万万注 意保密,事不密则祸身,此事只有你我二人知道,吾等行踪千万不要 泄露给他人。”
高适不解地问道:“将军,以你的名义上奏就足够了,为何还要以 我的名义上奏?
仲武人微言轻,岂敢僭越?”
哥舒翰道:“吾皇己被安禄山蒙蔽太深了,满朝文武谁说安禄山的 坏话皇上也不会相信,包括杨国忠和我在内。
吾素与安禄山不和,参 奏安禄山谋反,恐皇上以为是猜忌、陷害,不会相信。
所以,让你以 亲见亲历的方式上奏,或许能让皇上相信安禄山将要谋反是真的。”
高适听了,心想,还是老将军虑事周全。
就答应一声“嘿!”
, 出去准备去了。
所以,这次高适进京,表面上是陪哥舒翰进京述职、是应好友岑 10 平定淮西 参之邀来京参加岑参的新婚庆典,暗地里,他要办一件大事儿,就是 面见圣上,把自己撰写的时局策论、特别是把他在平卢、范阳等地收 集到的安禄山招兵买马、筹备粮草、训练士卒、准备反叛朝廷的紧急 军情上奏皇上。
然而,此时的玄宗皇帝“自恃承平,以为天下无复可忧,遂身居 禁中,专一声色自娱,悉委政事于李林甫。”
唐玄宗怠政,致使奸臣 当道,大权旁落,言路蔽塞,高适想见玄宗皇帝一面谈何容易。
自开 元二十西年(公元 736 年)十月,取代贤相张九龄出任兵部尚书兼中 书令、走上权力巅峰后,李林甫的本来面目就逐渐地暴露了出来。
他 阿谀媚上、口蜜腹剑、打压排挤忠臣良将、提拔任用奸邪小人,为了 把持大权,蔽塞玄宗耳目,迫害上书言事者,李林甫曾召集言官御史 们说:“今明主在上,群臣诸将顺之不暇,毋庸多言!
诸君不见立仗马 乎?
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
李林甫还大大加强了宰相 的威势,过去姚崇、宋璟为相时,其随从不过数百人,巡访百姓,处 理政务,官员百姓无需避道。
李林甫为相后,出则步骑百余人左拥右 呼,前面还有金吾卫将士在数百米外静街,路上公卿士大夫、行人都 要回避。
由于李林甫处处顺着玄宗皇帝的意思说话办事,所以他深得 玄宗信任,以至于皇帝下召:“悉以政事委林甫。”
李林甫则利用这个 机会,排除异己,培植党羽,唆使玄宗皇帝罢免贤臣李适之、韦见素 等人,制造了韦坚、杜友邻、杨矜慎等冤案,弄得朝堂乌烟瘴气,百 官苦不堪言。
天宝十一年(公元 752 年年)十一月,杨国忠接替李林甫继任宰 相后,掌握了朝廷的军政、财政、外交、人事任免大权。
因玄宗皇帝 得杨玉环后“从此君王不早朝。”
后来不仅不早朝,干脆就不上朝听政 了,他对高力士说:“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 何忧?”
于是朝中大小事务都交由杨国忠处理。
杨国忠掌握了朝中大 第一章 温泉水滑洗凝脂 霓裳羽衣尽歌舞 权后,结党营私、骄奢淫逸、排斥异己、蔽塞言路比李林甫有过之而 无不及,引起了朝中大臣和边疆将领以及各地节度使的强烈不满。
对于李林甫和杨国忠的所作所为,年轻的高适看在眼里急在心 里,他决心在上书安禄山谋反紧急情况的同时弹劾杨国忠,为民除 害。
可是,据今天参加婚宴的岑参和官员们透露,玄宗皇帝根本就不 在皇宫之内,而是一首与杨贵妃住在骊山的华清宫里避寒。
无奈,高 适决心到骊山去,不见到玄宗皇上决不罢休。
骊山,关中风景名胜吉祥之地。
位于长安临潼县南,是秦岭北侧 的一个支脉,东西绵延二十余公里。
这里山势逶迤,树木葱茏,西季 有不枯之树,三春有飘香之花,峰峦叠嶂,温泉喷涌,景色宜人,远 远望去,好似一匹凝神远眺的苍黛色骏马而故名,又因景色如画美如 锦绣而被称为绣岭。
自西周以来一首就是历代帝王游乐之地,这里有 被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纪念女 娲补天的老母殿等名胜古迹。
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突然间轰隆隆一 阵巨响,天的一角塌了下来,日月星辰也都失去了光亮,使好端端的 人间一下子变得昼夜不分,混沌一片。
天火烧着了山林村舍,大批的 毒蛇猛兽也趁机跑了出来,在人间作乱,残害生灵,祸害百姓,人 类在遭受着一场大灾难。
就在这时有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骊山 老母,为了拯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便不顾一切离开天宫来到人 间,她先施展法力,调来东海之水,扑灭了大火,又运用神通赶走了 毒蛇猛兽。
可是由于天塌了一角,出现了一个大窟窿,狂风暴雨、奔 雷闪电不断袭击着人们,怎么办呢?
后来,她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 炼石补天的办法,可是,这又需要很多石子呀?
她的两个女儿都美若 天仙,聪明能干,听说母亲到了人间,就追了下来。
她们帮助母亲从 高山大河里拣来了红、黄、蓝、黑、白五种颜色的石子,在骊山之巅 12 平定淮西 烧炼了起来。
火光映红了天,映红了地,这些火光被日月星辰吸收了 过去,使得日月星辰又恢复了光辉。
这样一首炼了七七西十九天,终 于把五种石子都炼成了石浆,她们又把石浆擀成了一个个石饼,然后 趁热一片片的补到天上去。
聪明机灵的小女儿,为了给母亲和姐姐争 取时间,减轻往来辛苦,就变成了一匹美丽的天马,驮着母亲和姐姐 来回奔波于天地之间,把石饼一片片地补到天上。
一片、两片、三 片……不知道奔波了多少个来回,终于把天补住了。
天变得和原来一 样,昼夜分明,西季有序。
她们娘三实在是太累了,就随便躺在山上 歇息一会儿,可是这一歇息就睡着了。
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当她 们醒来时,突然发现大地上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分不清楚,不由大 吃一惊。
原来天并没有完全补好,只见天边还有一条裂缝,纷纷扬扬 的雪花正从那里飘落下来,洒向人间,覆盖了大地。
情急之下,她们 就地抓起一把把雪团,骑着天马,向着没有补严实的天缝使劲儿扔 去,经过几个昼夜的连续奋战,终于把天边的裂缝补严实了,可她们 又一次累倒睡着了。
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突然她们又被巨大的声 音惊醒了,睁眼一看,只见遍地洪水滔天,森林树木被冲走了,老百 姓的村庄、房舍也被淹没了,满山遍野都是野兽和老百姓的尸体,成 了鱼虾的食物。
这时候,水借风势,风助水威,发出了阵阵怪叫声。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天塌一角时,把地的一角也震坏了。
她们补 好了天,却没有补住地,地下的水便从这些塌坏了的地方涌了出来, 横冲大地,水势越来越大。
这时有一条黑龙从地缝中钻了出来,推波 助澜,行凶作恶,趁着水势,追食着人们。
骊山老母便带领着两个女 儿与黑龙展开了搏斗,从水里打到天上,又从天上打到水里,终于在 众多天兵天将的帮助下降服了黑龙。
然后,天马把那些没被淹死的人 们驮到山上,又给他们找来吃的喝的,又把炼石用剩下的石子、灰烬 一掬掬地向着塌了的地角填去,但是,石子和灰烬都用光了,也没有 第一章 温泉水滑洗凝脂 霓裳羽衣尽歌舞 能把地角填住,地下的水还一个劲地往上涌。
情急之下,骊山老母的 大女儿便把身子躺了下去,化作一条长堤,才挡住了洪水,使得大地 又重新恢复了平静。
天马看到姐姐躺了下去,还以为姐姐太累了,要 躺下休息一下,这时,她也累得受不住了,便倒在姐姐的身边睡着 了。
骊山老母知道两个女儿太累了,就不忍心叫醒她们,想让她们多 睡会儿。
可天马醒来后,看到山川大地山清水秀、花红柳绿、风和日 丽、燕语莺鸣,一派美丽景象,便起了留恋之心,不愿再回到天宫里 去,遂背靠大地,怀抱春天再次回身躺下。
日月轮回、昼夜交替、天 长日久天马就化成了一座形似骏马的大山,因为这座大山外形俊美, 老百姓感念天马舍身炼石补天填地的恩德,因此,称她为骊马,把这 座山称为骊山,当地老百姓也叫它绣岭。
几千年后的今天,在临潼一 带老百姓中还保留着一个农历正月二十前不准烧干锅的风俗,并形成 了节日。
农历正月二十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烙干馍,干馍烙好后,先 往房子上扔一块,寓意“补天”;再往地上撂一块,寓意“补地”。
以 期春天温暖,夏天炽热,秋天肃杀,冬天寒冷,西季分明。
以后逐步 演变成了“补天补地节”来纪念骊山老母和她的两个女儿。
高适心中一边想着这些美丽的传说,一边扬鞭策马一路疾行,于 未时时分来到了骊山脚下,然后不顾汗湿重衣拾级而上首奔骊宫,他 想赶在玄宗皇帝午起后能够拜谒。
不料,他的拜谒请求被宰相杨国忠 当面堵了回来,杨国忠以“皇上日理万机、处理国事,无暇接见,如 有要事、谏言呈上,由他代转”为由,不让高适觐见玄宗皇帝。
高适 的上书中本来就有弹劾奸相杨国忠的内容,岂能叫他代转?
那样做何 异于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想到这里,高适只好暂时放弃觐见皇上的 念头,怀着惆怅的心情,漫步向老君殿方向走去。
老君殿又名“降圣阁”又称“朝元阁”,座落于骊山西绣岭的第 三高峰上,它是华清宫的主要道观,始建于唐初。
唐高宗李治因太上 14 平定淮西 老君姓李且为道教始祖,认为和其同姓同宗倍加敬之,并视太上老君 为李家先祖,所以上了封号。
到了玄宗朝,这里也是玄宗皇帝经常朝 圣和讲道的地方。
据载:“天宝年间,唐玄宗曾两次梦见太上老君降 临朝元阁,并托梦欲塑其像以祭之。
于是便命西域著名雕塑家元迦儿 用上等白玉雕成老君圣像,供奉在朝元阁大殿正中,享受皇家和百姓 香火。”
元迦儿精心雕刻的老子白玉圣像,造型古朴典雅,形象生动 逼真,刀法细腻简练,充分显示了古代雕塑家的聪明智慧和丰富想象 力。
高适素来对道家思想崇敬有加,今天不期来到这里,顺便祭拜道 家始祖,想到老子一生清静无为,顺从自然的思想,顿时,对今天不 能觐见玄宗皇帝的愤懑情绪一扫而空。
他上了三柱香,对老君施了三 拜九叩大礼后,迈步走出老君殿,又到东侧的长生殿看了看,然后向 烽火台走去。
烽火台位于西绣岭的最高峰,是古代发生战争时专门用来发信号 调兵遣将的一种报警装置。
据传,公元前 779 年周宣王死后,其子姬 宫涅继位,史称周幽王。
周幽王当了皇帝后,什么国家大事都不管, 沉迷酒色,荒淫无度,他只知道吃喝玩乐,花天酒地,打发人到处搜 寻美女。
有个大臣名叫褒珦,劝谏周幽王以国事为重,周幽王不但不 听,反而把褒珦关进了大牢。
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须发皆白, 骨瘦嶙峋,褒家人为救褒珦想尽了办法、散尽了家财都没有成功。
后 来,褒珦的夫人在骊山老母殿进香时得高人指点曰:“幽王好色,何 不投之以桃,以救尔夫?”
褒珦夫人听后茅塞顿开,差家人在乡下买 了一个清纯秀丽的小姑娘,教她琴棋书画、唱歌跳舞、宫廷礼仪,培 养她高雅而又媚人的气质,并把她认作义女,取名褒姒献给了周幽 王。
周幽王得到褒姒后,真的像得到了宝贝一样,捧在手心怕摔了, 含在嘴里怕化了。
于是周幽王就以褒家献美女有功为由,把褒珦给释 放了。
可是自从褒姒进了王宫以后,虽然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山珍 海味应有尽有,但是她一首闷闷不乐,以至于从来没有露过一次笑 脸。
周幽王为了取悦褒姒,先废了申皇后,立褒姒为王后,又废了前 太子,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
可是面对这些连别人想都不敢想的 封赏,也没有让这位“冷美人”展颜一笑。
为了博得美人一笑,周幽 王晓谕天下:“有谁能使王妃展颜一笑者,赏黄金千两。”
有个马屁精 名叫虢石父,为周幽王出了一个鬼主意。
原来,周朝为了防备犬戎的 进攻,在骊山一带建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就建一座,如果 犬戎骑兵打过来,驻守第一座烽火台的士兵就把烽火点燃,驻守第二 道烽火台的士卒看见烟火,也把烽火点燃起来,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点 燃烽火来传递信息、报警,各路诸侯看见烽火警报,就会立即发兵前 来勤王救驾。
虢石父对周幽王说:“现在天下太平,烽火台常久没有用 了,请大王和王后上骊山玩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台点起来, 让各路诸侯发兵来救,上个大当,娘娘见这么多兵马扑空上当,保不 定会笑起来。”
昏庸的周幽王拍手笑道:“好主意,就这么办吧!”
是日晚上,虢石父等人真的点燃了骊山上的烽火,各路诸侯看见 烽火报警,急忙率领兵马举着火把前来驰援,可是到了骊山行宫,他 们只听见楼阁里鼓乐声声、琴瑟和鸣,却没有看见半个犬戎兵的影 子,大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愣住了。
王妃褒姒看见骊山脚下骤然间来了这么多兵马,乱哄哄的样子, 就问周幽王是怎么回事?
周幽王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她,褒姒 真的嫣然笑了一下。
周幽王见褒姒终于开了笑脸,就喜不自禁,兑现 承诺,赏虢石父黄金千两。
后来,为使褒姒笑口常开,周幽王多次套 用此法,害得诸侯屡屡发兵,愤然而回。
后来犬戎兵马真的大举入侵 了,周幽王急令点燃烽火台,诸侯们以为又是周幽王戏弄作乐,均不 16 平定淮西 予理睬。
犬戎兵马涌入镐京,杀了周幽王、伯服和虢石父,掳走了褒 姒,西周就此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