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轩刚整理完最后一份病历,把听诊器放回医用箱,就听见院外传来一阵孩子的惊呼,像被什么吓着了,声音里带着哭腔。
他抓起外套往外跑,鞋都没来得及穿好。
院子门口围了不少村民,大人小孩都仰着头,指着西北方的天空,脸上满是惊讶和害怕。
王小红也在,她抱着邻居家的小女孩,孩子脸埋在她怀里,只露出双发抖的眼睛,指着天空喊:“陈医生!
天上有光!
蓝色的!”
陈明轩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呼吸瞬间顿了半拍。
一道亮蓝色的光轨划破夜空,像被拉成丝的蓝宝石,从天际往村西头的山坳方向坠去。
它的速度比流星慢得多,尾焰带着淡淡的紫晕,甚至能看清光轨在轻微调整方向 —— 这绝不是他在部队见过的任何装备:战斗机的尾焰是橘红色的,导弹的轨迹更急更短,就连当年在涉密基地见过的无人机,也不会有这样 “会拐弯的水晶光带”。
“所有人回屋!
锁好门窗!”
他的声音突然变得严厉,带着军人特有的命令口吻。
这是战场教给他的本能 ——“未知目标 = 危险”,先让村民躲起来最要紧。
村民们愣了一下,还在议论 “是不是陨石会不会是飞机失事”,陈明轩己经伸手把离得最近的两个孩子往屋里推:“快进去!
别在外面待着!”
王小红抱着小女孩,跟着他往小学跑 —— 村里的孩子大多在小学的教室里写作业,刚才惊呼的就是他们。
“陈医生,那到底是什么东西?
会不会砸到村里?”
她的声音有点发颤,手心全是汗。
“不知道,但肯定不安全。”
陈明轩的脚步很快,心里盘算着:得去村西头的土坡看看,确认光轨的坠落点 —— 万一是什么涉密的军方装备,得提醒村民别靠近,免得惹麻烦。
他把王小红和孩子们送到小学教室,叮嘱她:“把门锁好,不管外面有什么动静,都别开门。
我去村西头看看,很快回来。”
王小红点头,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夜色里,心里又担心又着急。
她从窗户里往外看,那道蓝光越来越近,亮得让人睁不开眼,最后在三公里外的山坳里炸开一团刺眼的白光,连地面都跟着震了一下,窗户上的玻璃 “嗡嗡” 作响,桌上的粉笔盒 “哗啦” 一声掉在地上。
陈明轩此时正站在村西头的土坡上,他扶住一棵老槐树,才没被震动晃倒。
白光过后,烟尘在月光下慢慢升起,像一朵巨大的灰色蘑菇云,笼罩在山坳上空。
空气里飘来一股奇怪的金属味,不是铁腥味,也不是铜锈味,闻着让人有点头晕,鼻腔里像塞了团棉花。
他摸出手机想拍张照片,却发现屏幕一片漆黑 —— 按开机键没反应,连紧急呼叫的界面都调不出来,信号格全是空的。
“是电磁干扰。”
他心里嘀咕,在部队学过,大功率的电子设备会造成这种 “信号屏蔽”,难道真的是军方在附近做特殊试验?
可试验怎么会选在有人居住的山村附近?
他往回走,路过张大爷家时,老人正扒着门缝往外看,看见他赶紧开门:“陈医生,刚才那光是啥?
我活了七十岁,从没见过这样的!”
“不知道,可能是啥特殊天气现象。”
陈明轩没敢说实话,怕引起恐慌,“您赶紧回屋,锁好门,今晚别出来了。”
回到小学教室,王小红立刻打开门,拉着他的胳膊问:“陈医生,怎么样?
看到什么了?”
“没看清,全是烟。”
陈明轩摇头,“先让孩子们在教室里待着,我去挨家看看,有没有人受伤。”
接下来的半个多小时,他走遍了全村。
好在震动没造成什么损失,只有几户人家的烟囱被震塌了,没人受伤。
村民们都没睡,坐在家里议论纷纷,有人说 “是神仙显灵”,有人说 “是妖怪渡劫”,还有人说 “是外国的间谍飞机掉下来了”—— 没人想到,那道蓝光,会和 “外星” 两个字有关。
陈明轩回到自己的窑洞,却没心思睡。
他坐在灯下,拿出那本《战场急救手册》,翻到关于 “不明目标应对” 的章节,里面只写了 “保持警惕、及时上报”,他突然想起床底那个黑色铁盒里的加密应急通讯器。
那是退役时李云龙亲手交给他的,说 “万一遇到常规通讯断联的极端情况,按红色按钮,能连到军方的应急频道”。
他当时没当回事,现在却觉得这东西或许能用上。
他把通讯器拿出来,放在桌上。
黑色的金属外壳冰凉,上面的军徽还很清晰。
他深吸一口气,按下了红色按钮 —— 屏幕亮了一下,显示 “正在搜索信号”,可没过几秒,就跳出来 “信号干扰,无法连接” 的提示。
他不知道,此刻在几百公里外的地下监测中心,气氛正紧张到极点。
巨大的屏幕上,实时刷新着山坳的坐标:北纬 36°52′,东经 104°15′。
一个穿军装的男人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声音沉稳:“目标确认坠落,未发现二次爆炸,启动‘应急预案 - 03’,通知李云龙分队即刻出发,务必在天亮前抵达目标区域,控制污染范围。”
屏幕左上角,一行绿色的小字闪个不停:“监测周期:第 187 天”—— 这道 “蓝光”,他们己经秘密监视了半年,从它进入太阳系开始,就没离开过监测视线。
只是没人知道,它为什么会突然偏离预定轨迹,坠落在石洼村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