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异常之旅
大巴车引擎低声轰鸣,行李箱滚轮碾过地面发出咕噜声,夹杂着学生们兴奋的交谈和玩笑。
林默到得不早不晚,和相熟的同学打了招呼,把背包塞进行李舱。
带队李老师拿着名单,挨个点名,脸上带着惯常的、略显严肃的笑容:“都到了就好,路上注意听安排,到了那边别乱跑,一切以安全为重。”
同学们纷纷应和,但气氛显然是轻松而期待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出国,目的地虽然算不上旅游胜地,但“战后重建”、“学术交流”这些字眼本身就带着一种独特的吸引力,仿佛他们是去参与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事业。
大巴驶向机场,车窗外是现代而繁华的都市景象,逐渐被高速公路和郊区景观取代。
同学们在车上聊着天,分享着对卡尔沃尼亚的零星了解,猜测着会遇到什么新奇事物。
国际航班的流程繁琐却秩序井然。
换登机牌,托运行李,过关,安检……一切都按部就班,充斥着一种国际旅行特有的、令人安心的标准化程序。
候机厅里灯火通明,商铺琳琅满目,广播里用中英文播报着航班信息,世界显得井井有条。
首到登上卡尔沃尼亚航空公司那架略显陈旧的客机,某种微妙的差异感才开始悄然渗透。
空乘人员的笑容似乎有些公式化,机舱内隐约飘散着一股淡淡的消毒水混合着老旧皮革的味道。
飞行途中,气流有些颠簸,但真正让林默感到一丝异样的,是降落前广播里机长那句语调平稳却内容突兀的通知:“各位乘客,卡尔沃尼亚正致力于恢复和平与稳定,请遵循所有指示,祝您在卡尔沃尼亚度过一段……安全的时光。”
“安全的时光”?
这个用词在林默脑中轻轻敲了一下。
飞机平稳降落在卡尔沃尼亚首都的国际机场。
机场不大,设施显得有些年久失修,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同于国内机场的、难以言喻的紧张感。
办理入境手续的窗口很少,官员的动作慢条斯理,眼神在护照和旅客脸上来回扫视,带着一种审视的意味。
好不容易出了闸口,预期的学术交流项目接待方并没有举着醒目的牌子等候。
反而是一个穿着不合身西装、皮肤黝黑、眼神精明的当地男人迎了上来,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和李老师简短交谈了几句。
“我是纳吉姆,负责你们这几天的地面交通和联络。”
男人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热情,只是快速清点了一下人数,便示意大家跟着他走。
停车场里,等待他们的不是舒适的旅游巴士,而是两辆看起来饱经风沙、轮胎上还沾着干涸泥浆的越野车和一辆车窗玻璃颜色很深的封闭式小卡车。
“行李放卡车后面,人坐越野车。
快点。”
纳吉姆指挥着,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不耐烦。
李老师似乎想询问什么,但纳吉姆己经转身去催促司机。
同学们互相看了看,兴奋感稍稍降温,被一丝困惑取代。
这接待规格,似乎和预想的不太一样。
林默把行李箱递上卡车后厢,看到里面己经堆了一些用帆布盖着的、看不清形状的货物。
他下意识地多看了一眼,驾驶室里那个穿着脏兮兮T恤的壮硕司机正好看过来,目光相遇,对方没有任何表示,只是漠然地转开了头。
一种模糊的不安感,像一丝凉风,悄无声息地钻进了林默的衣领。
他甩甩头,试图把这感觉归咎于初到陌生国度的神经敏感。
车队驶出机场,并没有开往想象中的大学校区或酒店,而是沿着一条越来越荒凉的公路,朝着远处起伏的、植被稀疏的丘陵地带驶去。
窗外的建筑逐渐低矮破败,最后只剩下广袤的、透着苍凉感的土地和偶尔掠过的、墙上布满弹孔的废弃房屋。
纳吉姆乘坐的领头车速度越来越快,扬起阵阵尘土。
学术交流的旅程,似乎从一开始,就偏离了所有人预期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