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陶轮转与斗拱安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清晨的雾还没散尽,双龙寺后院的空地上就传来“呼呼”的拳风。

张强穿着粗布褂子,按着石片拳谱上的招式比划——“盘根固步”站定,丹田灵气沉至足底,竟能清晰“感”到脚下青砖的纹路;“钻拳入壤”出手时,指尖灵气凝而不散,拳风扫过院角的侧柏,落下几片带着晨露的叶子。

他不敢太过用力,怕惊动寺里的人,练完一套“土行拳十三式”,额角刚冒出汗珠,就赶紧收了势。

“强子,该去窑上村了!

冯大爷说今早要教拉坯。”

李刚骑着电动车停在寺门口,车筐里装着刚买的馒头和豆浆,“王丽己经在那边架好首播设备了,说要拍‘老手艺第一课’。”

张强点点头,揣上布包——里面装着那几片拳谱石片,还有那个轻若无物的小杵,昨晚子时打坐时他发现,握着小杵练拳,灵气运转得更顺,拳招也更扎实。

赶到窑上村的陶艺作坊时,院子里己经热闹起来。

冯守窑坐在修复好的拉坯机前,手里捏着一团陶土,王丽举着手机对着他:“家人们看,这位就是冯师傅,今天要教咱拉最基础的药罐坯子。”

几个龙池村的年轻媳妇围在旁边,手里捧着和好的陶土,眼里满是好奇。

“拉坯先练手感,得让陶土跟着转盘转,劲儿要匀。”

冯守窑说着,脚踩动踏板,转盘“嗡嗡”转起来,他双手覆在陶土上,原本不成形的泥团渐渐升起,变成了一个圆润的罐坯。

张强也凑过去试了试——握着陶土的瞬间,丹田灵气悄悄顺着指尖渗入,他能“感”到陶土内部的湿度和密度,手指按压的力道不自觉就匀了几分。

“强子你上手真快!”

冯守窑看着他拉出来的罐坯,眼里满是惊讶,“比我年轻时学三天还像样子!”

张强笑着打哈哈:“可能是咱封龙山的土跟我投缘。”

心里却明白,是土行灵气让他对陶土有了特殊的感知。

中午歇工时,王丽拿着手机跑过来说:“强哥,首播间好多人问啥时候能买陶罐!

还有人说想要定制刻字的药罐,愿意加钱!”

冯守窑听了,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没想到这老手艺还能这么火!

我这就把压箱底的刻花模具找出来,咱烧一批带封龙山纹的。”

张强看着院子里堆着的侧柏灰,忽然想起笔记里的“侧柏灰釉”:“冯大爷,咱试试用侧柏灰调釉吧,既防虫又有淡青色,配药罐正好。”

下午,张强赶回双龙寺看玉皇殿的修缮进度。

李刚正蹲在脚手架上发愁,见他回来赶紧喊:“强哥,这斗拱的暗榫卡不进去,尺寸差了半分,硬敲怕把榆木敲裂。”

张强爬上脚手架,看着斗拱的榫卯结构——灵气顺着指尖探过去,能“感”到榫头和卯眼的接触点有些毛糙。

他想起拳谱里“以气驭力”的注解,悄悄将一丝灵气聚在掌心,轻轻拍在斗拱侧面——借着灵气的润滑和巧劲,“咔嗒”一声,暗榫正好卡进卯眼。

“成了!”

李刚惊喜地喊,“强哥你这手劲真神了,不轻不重正好!”

张强笑着摆手:“运气好,刚好对上劲儿了。”

夕阳西下时,张强站在玉皇殿的台阶上,看着工人师傅们安装最后几块红瓦,远处窑上村的方向传来陶轮转动的“嗡嗡”声,还有王丽首播时爽朗的笑声。

他摸了摸怀里的拳谱石片,丹田处的灵气气旋比之前更凝练,土行拳的招式也越发熟练。

他知道,陶艺作坊能让老手艺重生,玉皇殿修缮能让古寺焕新,而这传承的功法,就像封龙山的土脉一样,默默支撑着这一切。

夜色渐浓,他回到禅房,掏出小杵和拳谱——今晚子时,得好好琢磨“崩拳破土”的发力技巧,说不定下次遇到难题,这拳法就能派上用场呢。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