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旱灾中的希望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转眼间,又到了万物复苏的季节。

这一年,冀州的春天却显得格外干燥。

连续多日的干旱无雨,使得村里的庄稼长势堪忧,许多家庭面临着颗粒无收的风险。

看着乡亲们愁眉不展的样子,柱子心里很不是滋味。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村民们就己经在田间忙碌起来。

然而,干裂的土地和枯黄的麦苗让每个人的心情都沉重无比。

柱子站在自家的田头,望着一片片焦黄的庄稼,心中充满了忧虑。

他想起去年这个时候,田野里还是绿油油的一片,如今却变成了这般模样。

他心中知晓,如果再不下雨,今年的收成将是一场灾难。

柱子决定不再坐以待毙,他要为村子寻找一条出路。

柱子开始废寝忘食地查阅古籍,希望能找到解决旱灾的办法。

白天,他在田间劳作,夜晚则独自一人来到村里的书塾,借着昏暗的灯光,一页一页地翻阅那些泛黄的书籍。

书塾里静悄悄的,只有偶尔传来的虫鸣声和柱子翻书的声音。

他仔细研读每一篇文献,从农耕技术到农作物改良方法,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有用的信息。

经过几天的努力,他终于在一本古籍中找到了一种适合当地气候条件且抗旱能力强的新品种作物——黍米。

黍米是一种耐旱、适应性强的作物,不仅能在干旱条件下生长,而且产量高、口感好。

柱子兴奋不己,他相信这将是解决当前困境的关键。

第二天一大早,柱子便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大家,并主动提出愿意承担试验田的所有风险。

“乡亲们,”柱子站在村子的广场上,大声说道,“我昨晚在书塾里找到了一种新的作物——黍米。

这种作物非常耐旱,非常适合我们现在的状况。

我想试试种植,如果成功了,不仅能解决我们的粮食问题,还能带来额外的收入。”

村民们听到柱子的话,脸上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毕竟,对于他们来说,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是一件冒险的事情。

一位年长的村民站了出来,皱着眉头说:“柱子啊,你这是在冒险。

我们祖祖辈辈都是种小麦和玉米,现在突然改种什么黍米,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柱子坚定地看着大家,说:“我知道这是一个冒险,但我愿意承担所有的风险。

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今年的收成就真的完了。

请大家相信我,给我一个机会。”

尽管柱子说得诚恳,但村民们仍然犹豫不决。

这时,李大叔站了出来,他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也是柱子救过的人。

他拍了拍柱子的肩膀,说:“柱子是个好孩子,他从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

我相信他,也愿意支持他。

谁愿意跟我一起试试这个黍米?”

在李大叔的支持下,终于有几户人家决定尝试种植黍米。

柱子感激地看着大家,心中充满了信心。

他立即开始准备种子和工具,带领这几户人家开始了试验田的种植工作。

他们首先选了一块相对平坦、阳光充足的地块作为试验田。

接着,柱子带领大家清理杂草,平整土地,然后按照古籍中的方法进行深耕和施肥。

为了确保试验的成功,柱子还特地请教了村里最有经验的老农,学习更多的种植技巧。

种子播下后,柱子每天都守在试验田旁,细心观察黍米的生长情况。

虽然天气依然干燥,但黍米却顽强地发芽了。

柱子每天早晚都会给黍米浇水,尽管水源有限,但他尽量节约用水,确保每一滴水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柱子几乎每天都泡在田里,仔细观察黍米的生长情况。

他严格按照古籍中的方法进行管理,精心照料每一株幼苗。

虽然天气依然干旱,但黍米的生长势头却非常好。

柱子每天都在田间巡视,记录下每一个细节,确保一切顺利进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黍米逐渐成熟。

一天早晨,柱子走进试验田,看到金黄色的黍米随风摇曳,心中充满了喜悦。

他摘下一穗黍米,轻轻剥开外皮,露出饱满的籽粒。

他尝了一口,口感香甜,比传统的小麦和玉米还要美味。

柱子立刻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大家。

村民们纷纷来到试验田,亲眼目睹了黍米的丰收景象。

他们惊叹于黍米的高产和优良品质,心中的疑虑也随之烟消云散。

“真是太好了!”

一位村民激动地说,“没想到这种新作物这么厉害,明年我们也跟着柱子一起种吧!”

其他村民也纷纷表示赞同,大家都对柱子的智慧和勇气赞不绝口。

这一刻,柱子成了全村人心目中的英雄,“小柱子,大能人”这句话也从此在村里流传开来。

为了让更多村民受益,柱子组织了一次全村的会议,详细介绍了黍米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巧。

他还承诺,愿意无偿提供种子和帮扶技术支持,帮助大家共同渡过难关。

在柱子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种植黍米。

整个村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不久之后,黍米的大面积种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还为村民们带来了额外的收入。

秋天来临,丰收的季节到了。

村民们欢聚一堂,庆祝这一年的丰收。

柱子站在人群中,看着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心中充满了满足感。

他知道,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夜晚,村里的篝火晚会热闹非凡。

村民们围坐在篝火旁,唱着歌、跳着舞,庆祝这个丰收的季节。

柱子被推到中间,大家纷纷向他敬酒,感谢他的贡献。

柱子微笑着接受了大家的祝福,心中充满了温暖和感激。

后世有诗赞曰:冀州风雨夜苍茫,少年披蓑救病伤。

春旱田枯寻黍米,秋收丰稔解民荒。

少年智慧传佳话,乡里同心共奋扬。

岁月悠悠英名在,灯塔照耀永辉煌。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