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丫头,你这法子,得让大家都知道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暴雨过后,村里一片愁云惨淡。

田地里,玉米秆七倒八歪,泡在水里,散发着腐烂的气息。

不少人家的地绝收,坐在田埂上拍着大腿嚎啕大哭。

林薇家的地也受了灾,但她顾不上心疼,第一时间跑到试验田查看。

出乎意料的是,试验田里虽然一片狼藉,却并非全军覆没。

一些被雨水冲刷得露出了根部的蔬菜,竟然还顽强地挺立着,叶片上沾着泥点,却显得更加翠绿。

林薇蹲下身子,仔细观察着这些劫后余生的蔬菜,发现它们的根系比其他被淹死的蔬菜要发达得多,而且土壤也相对疏松。

“这排水沟起作用了!”

林薇心中一喜,她之前挖的排水沟虽然没能完全阻止洪水的侵袭,但确实加快了排水速度,使得一部分蔬菜得以幸存。

这时,村里德高望重的李爷爷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了过来。

他看着林薇的试验田,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

李爷爷在村里很有威望,大家都听他的。

“薇丫头,你这地……怎么回事?”

李爷爷的声音有些沙哑。

林薇站起身,恭敬地回答:“李爷爷,我这地之前做了排水沟,还用了自己做的肥料,所以……”李爷爷走到一棵还活着的白菜旁,弯腰仔细端详,浑浊的眼睛里透出精光:“这菜,根扎得深,土也松快,是不一样。”

他首起身子,看着林薇,缓缓说道:“丫头,你这法子,管用。”

林薇心中一动,知道这是个机会,她认真地向李爷爷介绍了自己的种植方法:“李爷爷,我这法子,首先得把地平整了,然后起垄,挖排水沟,这样不容易积水。

肥料也很重要,我用的是自己沤的有机肥,肥力足,还不会板结土壤。

还有,种菜也得讲究密度,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稀,得让每棵菜都晒到太阳……”林薇滔滔不绝地讲着,李爷爷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

他虽然年纪大了,但脑子并不糊涂,林薇的这套方法,听起来确实有道理。

“丫头,你这法子,得让大家都知道。”

李爷爷沉吟片刻,做出了决定,“这样,过两天,我召集大家伙,你给他们讲讲,行不?”

林薇当然求之不得,连忙点头:“行,李爷爷,我一定好好讲。”

两天后,村里的祠堂里挤满了人。

李爷爷坐在正中央,林薇站在他身旁,面对着一张张或好奇、或怀疑、或麻木的脸。

“乡亲们,今天把大家伙召集起来,是想让薇丫头给大家讲讲她种地的法子。”

李爷爷的声音不高,却很有分量,“这次遭了灾,大家都看到了,薇丫头的地,损失是最小的。

这说明啥?

说明人家的法子管用!”

林薇深吸一口气,开始讲解起来。

她从土地整理讲到肥料制作,从排水系统讲到种植密度,还展示了自己制作的一些简易农具和肥料样本。

她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复杂的道理讲得简单明了。

“大家伙想想,咱们以前种地,都是撒一把种子下去,也不管死活,能长多少算多少。

这样能行吗?

不行!

咱们得精耕细作,得让每一粒种子都发挥最大的作用!”

林薇的声音铿锵有力,在祠堂里回荡。

一些年轻的村民听得津津有味,眼中闪烁着光芒。

他们早就厌倦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落后种植方式,渴望改变。

“薇丫头,你说的这些,听着是挺好,可要是没效果咋办?

这年头,谁家粮食也不富裕,经不起折腾啊。”

一个中年汉子提出了疑问,也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乡亲们,我知道大家伙担心啥。

这样,我保证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如果产量没有提高,我愿意承担大家的损失!”

林薇掷地有声地说道。

这话一出,祠堂里顿时一片哗然。

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表示愿意尝试,有的还在犹豫观望。

“我信薇丫头,我第一个报名!”

一个平时就和林薇关系不错的年轻后生站了出来。

“我也试试!”

“算我一个!”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第三个……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进来。

看着眼前一张张充满希望的脸,林薇知道,自己在这个时代的第一步,算是迈出去了。

然而,喜悦过后,现实的压力也随之而来。

家里的粮食己经所剩无几,林薇需要去镇上换取一些生活用品和粮食。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