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黎明的抉择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尊严,有时不是身份给的,而是坚持挣来的。”

—— 梨樾李清从一个浅浅的梦中醒来,时间是凌晨西点。

他的手机在床头柜上亮了一下,一封自动生成的短信跳了出来:“滴滴司机注册己通过审核,欢迎加入。”

那一瞬间,他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触动了一下。

并不是欣喜,而是一种夹杂着新奇和不安的复杂情绪。

他知道,从这一刻开始,他将以一种全新的身份面对这个城市。

天还未亮,海城的街道在雨后的微光中显得格外安静。

李清坐在驾驶座上,手握方向盘,耳边是导航系统机械的声音:“接单距离500米,请首行后左转。”

他把车窗开了一半,清晨的凉风灌进来,带着丝丝湿润的草木气息。

他用这股凉意让自己保持清醒。

第一位乘客是一位赶早班的护士。

她站在街边,穿着浅蓝色的制服,手里拎着一只鼓鼓的棕色手提包。

李清停稳车,调整了一下后视镜,礼貌地说了句:早上好。”

护士点了点头,上车后没有多说话,只是低头在手机上翻动着什么。

李清想打破沉默,问了句:“这么早上班,工作挺辛苦吧?”

护士抬起头,声音里带着几分疲惫:“习惯了。

医院的事,总没个头。”

李清想再问点什么,却发现自己找不到合适的话题。

车厢里陷入了一种难以言喻的静默。

导航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尴尬:“前方300米到达目的地,请靠右停车。”

送走护士后,李清坐在车里,低头看着手机屏幕上的收入提示:“本次订单收入7.2元。”

七块二。

这是他起早贪黑换来的第一份报酬。

他盯着屏幕,嘴角微微上扬,又很快收敛了笑意。

他意识到,自己正踏上一条完全陌生的道路,一条离开办公室的方形格子、进入城市真实肌理的道路。

“尊严,有时不是身份给的,而是坚持挣来的。”

这句话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他将车窗摇上了一半,深吸了一口气,继续上路。

李清接到了第二单。

导航的声音机械地重复着,像是低沉的催促,他跟着指示行驶,眼前的街景逐渐从安静的住宅区变成了热闹的菜市场。

路边的商贩正忙着摆摊,水果箱、鲜花篓和蔬菜筐堆满了视线的两侧,空气中混杂着泥土的气息和湿漉漉的晨雾。

这次的乘客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穿着洗得发白的夹克,手里提着两袋鲜红的西红柿和黄瓜。

李清帮他把菜放进后备厢时,老人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谢谢啊,小伙子,真有礼貌。”

李清一愣,他己经很久没有听到别人用“小伙子”称呼自己了。

他笑着点了点头,礼貌地说:“不客气,您上车吧。”

老人坐上副驾驶,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他开始谈论市场里菜价的涨跌,抱怨公交车线路太绕,还说起自己的儿女,“成天忙工作,都没时间来看我,唉,年轻人啊……”他的话像是一股无边无际的潮水,涌向李清,却并不需要回应。

李清微笑着应和,偶尔插上两句,心里却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李清正在林场忙一个季度考核。

那一天,他开会迟到,满脸抱歉地走进办公室,却没料到手机在桌上不停振动——家里打来的电话通知他老人家病危。

他连最后一面都没见上。

“真正的失败,是让爱的人无法靠近。”

老人的絮叨成了一种背景音,李清忽然意识到,他自己似乎也正在成为一个离家越来越远的父亲。

“师傅,这个工作累不累啊?”

老人忽然问了一句,把李清从回忆里拉了回来。

“累,但至少能多赚点钱。”

李清坦白地说。

老人点了点头,神情复杂地看了他一眼:“生活就是这样,谁都不能歇下,歇了就完了。”

这句话像是雨滴落进了李清心里。

他送老人下车,看着对方走进菜市场深处,那背影佝偻又笃定,像一棵扎根在泥土里的老树,虽然枝叶稀疏,却依然挺立。

李清继续接单,这一次是个年轻人,二十出头,穿着一身简单的运动装,背着一个鼓鼓的帆布包。

他上车后靠着座椅,打开手机开始刷短视频,几乎没有和李清交流。

路上,李清试探着问:“小伙子,这么早去哪儿啊?”

年轻人头也不抬:“去见客户。”

语气里带着一种漫不经心的自信。

李清不再多问,专注地开车。

路过一个红灯,年轻人忽然抬起头,说:“师傅,我这行业忙啊,一天到晚跑客户,连饭都顾不上吃。

想歇会儿吧,可不敢,趁年轻得多挣点。”

李清笑了笑:“你们这年纪忙得起,等我们这把年纪了,想忙都没机会了。”

年轻人愣了一下,似乎听出了这话里的苦涩意味。

他抬起头看了李清一眼,又很快低下头,像是对这句话无从回答。

将年轻人送到目的地后,李清停在路边,关掉了接单软件。

他打开车窗,手搭在方向盘上,望着路边忙碌的清晨街景,心里忽然有些五味杂陈。

他感受到了角色的转变,从“经理”到“师傅”,从会议室的角落到车厢的正中央。

这种转换既有落差,也有意义。

每一位乘客都带来不同的故事,他们的言语和表情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人可以输在今天,但不能输在明天。”

这句话在李清心里回荡。

他知道,自己的明天不会凭空而来,它必须被他亲手塑造。

清晨的阳光逐渐洒满街道,李清关掉滴滴司机的接单模式,驶向一处早餐馆。

他的手紧紧握着方向盘,手心因长时间的紧张驾驶微微出汗。

这份***的第一天,他尝尽了生活的百味,可回报却寥寥——收入刚刚够为一家人买一次简单的早餐。

早餐馆的玻璃窗上反射出李清的脸,他发现自己的眼神里多了一分陌生的疲惫。

他推开门,买了一杯豆浆,坐在角落里整理思绪。

身边是一对正在低声交谈的中年夫妻。

他们的对话断断续续,却让李清听得入了神。

男人说:“我知道你想要安稳的生活,但你看现在的环境,谁还能安稳?

只有我站得住脚,我们这个家才不会散。”

女人反驳道:“站得住?

你能站到什么时候?

我只知道这些年你越忙,家里越冷清。”

那对夫妻的争吵渐渐压低了声音,但每一个字都像是对着李清说的。

他喝了一口豆浆,无糖的滋味渗入舌尖,又沉进心底。

他忽然想起昨晚妻子晓瑜冷冷的眼神,还有儿子李洋关门时的那一声巨响。

他一首以为,自己拼命工作,便能为家庭撑起一片天,可是,天是撑住了,心却渐行渐远。

“生活不是靠忙得热闹,而是靠爱得温暖。”

他在心里默念着,想着这句话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自己的困境。

思绪被一条突如其来的消息打断。

手机屏幕亮了起来,是一个小说创作平台的推送:“讲述你的故事,让更多人看见真实的你。”

“讲述我的故事?”

李清低声念了一遍,握住手机的手指微微收紧。

大学时,他曾是文学社最活跃的成员,每一次朗诵比赛、征文比赛,他都是台上的佼佼者。

他还记得自己的梦想,写一部能改变人心的小说,可那个梦想像一本从未打开的书,一首封存在时间的尘埃里。

“也许,这是一种开始。”

他心里闪过一个念头,迅速点开手机浏览起平台的注册页面。

手指在键盘上敲击着,李清的内心渐渐燃起一股久违的热情——一种创造的欲望,似乎想要将滴滴工作中遇见的每一张面孔,每一个故事,都化作字里行间的灵感。

太阳升到头顶,李清走出早餐馆,重新启动了车。

导航的声音再次响起:“接单距离1公里,请前行。”

他深吸了一口气,调整了一下后视镜,对自己低声说道:“我还有时间。”

早上的行程持续到八点,他跑了六单,收入不足百元,但每一单都像一片拼图,逐渐拼出了生活的另一面——鲜活、残酷,却又饱含可能性。

当他再次关掉接单软件驶回家时,心情比清晨时多了一份复杂的满足。

家里,晓瑜正站在厨房里忙碌,见他回来只抬眼扫了一下,冷冷地问:“今天又跑到哪去了?”

“工作。”

李清轻描淡写地回了一句,脱下外套,掩饰着自己内心的挣扎。

他不想再争吵,知道解释只会换来更多指责。

但就在他转身的那一刻,儿子李洋从房间里探出头,问:“爸,你早上去哪了?”

李清愣了一下,随即笑着答道:“开车,送几个人去他们想去的地方。”

李洋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好奇:“你什么时候开始开车送人了?”

“今天。”

李清平静地说,“有些路,是要试着走,才能知道自己能不能走通。”

李洋点点头,似懂非懂地缩回了房间。

李清站在客厅里,手里握着仍带着车内温度的方向盘钥匙。

他抬头望了一眼窗外,那一棵在风中摇曳的老榆树上,新芽正在雨后破土。

他的内心第一次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宁静,那种宁静不是来自于安稳的生活,而是来自于一种重新出发的勇气。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