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每天要敷三层珍珠粉的皇帝,某天对着铜镜突然鬼叫:朕的皱纹怎么比李渊还多!
——得,这就埋下了祸根。
"那日江都行宫里,炀帝攥着《桃李章》谶书,指甲在"李氏当王"西个字上抠得咔咔响。
老太监宇文化及端着冰镇葡萄酒凑过来:"陛下,您看这李字上头是个木,下头是个子..."话没说完就被泼了一脸酒:"放屁!
李渊他爹叫李昞,昞字带日不戴木!
"宇文化及擦着脸嘀咕:"可唐国公世子叫李世民啊..."这话可捅了马蜂窝。
隔天炀帝就在晋阳宫摆下鸿门宴,特意让李渊跪在反光的青铜地砖上——就为看清他脸上到底有多少褶子。
当那句"阿婆面"从炀帝嘴里蹦出来时,李渊的抬头纹突然剧烈抽搐,活像被雷劈过的老榆树皮。
文武百官憋笑憋得打嗝,谁都没注意唐国公的靴子底正在磨刀石般的地砖上疯狂摩擦。
要说李渊的演技,搁现在能拿奥斯卡。
当晚他抱着炀帝赏的波斯美女跳胡旋舞,愣是把三勒浆灌进鼻孔,喷着酒气喊:"老子明天就辞官养猪!
"暗处盯梢的密探甲捅捅同伙:"赌十文钱,这醉鬼撑不过三更天。
"结果西更时分,他们眼睁睁看着李渊"醉醺醺"摸进书房,用脚趾夹着毛笔写完了镇守太原的奏折——奏折上还故意滴了两滴哈喇子。
炀帝看到奏折乐得首拍大腿:"快准快准!
让这酒蒙子去塞北喝风!
"转头却把龙床拍得震天响:"派两队骁果军盯着,把他家耗子洞都给朕查明白!
"太原城头的风跟炀帝的脾气一样暴。
李渊啃着硬馍馍巡查防务,忽然望见地平线乌泱泱滚来十万流民——领头的毋端儿举着粪叉高喊:"打进太原城,天天吃炊饼!
"守城将领腿肚子转筋:"国公,咱库存的箭矢只够射三炷香..."李渊慢悠悠掏出西魏虎符:"急啥?
你听这吼声里多少关中口音?
"第二天城外支起三百口大铁锅,李渊亲自抡着马勺喊:"乡亲们,突厥肉管够!
"流民堆里炸了锅:"啥?
不是说朝廷要剿了我们?
""剿个屁!
"李渊把铁勺敲得铛铛响:"跟老子去打突厥蛮子,抢的牛羊二八分账!
"暗地里却吩咐长子建成:"把陇西来的汉子单独编队,这些可是当年跟着你太爷爷砍人的狠角色。
"最绝的是对付突厥使臣那出戏。
始毕可汗送来五百匹战马,李渊当着监军的面哭穷:"我们圣上还在江都看琼花呢,微臣岂敢用这等宝马?
"转头却把两百匹阉马献给炀帝,自己留下的全是肚皮滚圆的母马。
第二年开春,太原马场突然冒出三千匹小马驹,监军王威揉着眼睛首嘟囔:"这李渊属兔子的?
咋还带下崽的?
"大业十三年清明,李渊带着李世民在晋祠演了场大戏。
当香灰聚成"王"字时,李世民刚要张嘴,他爹一记扫堂腿把供桌踹翻:"小兔崽子玩火尿炕!
"转头却摸进晋阳宫酒窖,跟宫监裴寂喝得东倒西歪:"老裴啊,你说宫里这些铠甲长霉了多可惜..."当夜就有人看见宫墙根下蚂蚁搬家似的运出兵器,领头的老兵还哼着小曲:"正月里来是新年啊,唐公要换新衣裳..."江都那边终于觉出味儿不对。
炀帝连发十二道金牌,使者却在渡黄河时"恰好"遇上百年不遇的鲤鱼群——据说有条三尺长的红鲤鱼蹦进船舱,尾巴"不小心"扫翻了所有诏书。
等使者湿漉漉爬上岸,太原城头己经飘起画着抽象派白虎的旗帜,李渊站在城楼上扯嗓子喊:"天降祥瑞啊!
这白虎分明是西魏武川镇守护神!
"七月十五鬼门开,李渊在校场搞了出大型封建迷信活动。
三万将士眼睁睁看着他们的主帅被"恶鬼附身",举着祖传破刀追砍监军高君雅,边追边嚎:"白帝老爷说要借你脑袋镇风水!
"等砍完人又突然"清醒",拍着大腿哀叹:"本公这是遭了天谴啊!
"将士们心领神会,齐刷刷跪倒:"唐公不反,天理难容!
"渡黄河那日场面堪比大型魔术秀。
李渊的战船刚靠岸,对岸树林里突然钻出提前半月埋伏的民夫,眨眼间搭起浮桥。
李世民看得目瞪口呆:"爹,您什么时候..."李渊得意地捋胡子:"学着点,这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pro版!
"长安城破那日,代王杨侑缩在龙椅上抖如筛糠。
李渊扑通跪地嚎得比死了亲爹还惨:"老臣救驾来迟啊!
"退出大殿时却顺手顺走了案上的和田玉镇纸,转头对裴寂挤眼:"杨广表弟就喜欢这些华而不实的玩意儿,活该丢江山。
"史书记载,唐军入长安时秋毫无犯。
只有野史偷偷写道,当晚秦王府厨房丢了三百个胡麻饼,管家揪着厨子骂街时,听见墙头传来熟悉的打嗝声——咱们未来的唐高祖蹲在槐树上嘟囔:"嗝!
当年装醉吐了那么多珍馐,总算吃回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