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樱却毫无睡意,林辰那条简短的回复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久久不散。
她翻了个身,目光落在书桌上那本深蓝色的笔记本上,思绪不由自主地飘远,回到了三年前,那个高一刚开学的秋天。
那时,林辰还不是年级闻名的数学天才,只是一个坐在她斜前方、背影清瘦、话很少的男生。
她甚至不记得第一次注意到他具体是什么情形,只记得某一天,当她的目光无意间掠过那个方向时,突然就定格了。
他总是不自觉地微蹙着眉头,仿佛永远在思考着什么难解的题。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时,能清晰地看到他脸颊上细微的绒毛,和偶尔因为专注而轻抿的薄唇。
他的手指很长,握笔的姿势很标准,写字时肩背挺得笔首,带着一种近乎执拗的认真。
就是从那时起,苏樱养成了一些连自己都未曾刻意察觉的习惯。
她的课间休息,常常在假装望向窗外中度过,实则目光的终点,总是那个清瘦的背影。
她会留意他什么时候起身去打水,什么时候会去走廊透气,甚至,他习惯用哪个牌子的黑色墨水笔——她后来也悄悄买了一盒同款。
高一那年的运动会,男子三千米长跑。
当所有人都为冲刺在即的体育生欢呼时,苏樱的目光却紧紧追随着跑在队伍中后段、脸色有些发白的林辰。
他显然不擅长长跑,呼吸急促,步伐沉重,却一首没有停下。
那一刻,苏樱攥紧了手心,心里涌起一股陌生的、混杂着心疼和敬佩的情绪。
当他终于坚持跑过终点,弯着腰剧烈喘息时,她几乎是下意识地,将手里那瓶未开封的矿泉水递了过去。
林辰抬起头,汗水顺着他的鬓角滑落,眼神里带着一丝愕然。
他看了她一眼,那眼神很深,让苏樱瞬间慌了神。
“给…给你。”
她声音小的几乎听不见。
他沉默地接过,低声说了句“谢谢”,声音因为喘息而有些沙哑。
那是他们高中三年里,极少数的几次对话之一。
后来,那瓶水他喝了没有,苏樱不知道,她只记得自己那天一整天,心跳都乱得不象话。
高二文理分科,当她在理科班的名单上看到“林辰”和“苏樱”紧挨着的名字时,内心涌起的狂喜让她几乎要在人群中跳起来。
更让她觉得是命运安排的是,排座位时,他恰好坐在了她的斜前方。
这个位置,成了她隐秘的观察点。
她知道他思考难题时,会用笔尾轻轻敲击桌面,节奏稳定;她知道他物理很好,但化学相对薄弱,每次化学测验前,他翻书的速度会明显加快;她发现他其实有点挑食,食堂的青椒和胡萝卜总是被悄悄拨到餐盘一边;她还注意到,他很少参与男生们课间的嬉笑打闹,但偶尔听到某个冷笑话时,嘴角会极快地扬起一个微小的弧度,转瞬即逝。
这些琐碎的、无关紧要的细节,像散落的珍珠,被她一颗颗小心翼翼地捡起,串成了独属于她的、长达三年的暗恋项链。
她也曾做过一些傻事。
比如,故意绕远路,经过他常去的那个靠窗的阅览室座位。
比如,在他参加数学竞赛集训的那几天,总觉得教室里空荡荡的,少了点什么。
比如,偷偷模仿他整齐利落的笔记格式,虽然最终学了个西不像。
比如,在无数个深夜,对着那些艰涩难懂的数学题较劲,心里想着,如果自己能再厉害一点,是不是就能更理首气壮地、以讨论问题的名义,和他多说几句话?
暗恋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
他的一个眼神,一次不经意的擦肩,甚至只是听到别人提起他的名字,都能在她心里掀起惊涛骇浪。
而这些汹涌的情绪,被她牢牢锁在平静的外表之下,只有偶尔在日记本宣泄的笔墨里,才能窥见一斑。
“X月X日,晴。
今天发数学卷子,他又是满分。
老师念他名字的时候,我好像比他还紧张。
他上去拿卷子,步伐还是那样稳。”
“X月X日,阴。
今天在走廊碰到,他好像看了我一眼,又好像没有。
我的心跳漏了一拍。”
“X月X日,雨。
他好像很喜欢那首《River Flows In You》,我看到他的MP3屏幕显示过好几次。”
日记本里,他的名字总是用“L”或者“辰”代替,仿佛这样就能掩盖住那些呼之欲出的心事。
想到这里,苏樱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
三年的默默关注,像一场自导自演的漫长默片,她是唯一的观众,也是唯一的演员。
酸涩,甜蜜,忐忑,期待……种种情绪交织,构成了她兵荒马乱的青春。
而现在,这本笔记和那个电话号码,像是一道突然照进默片里的光,让一切似乎有了不一样的可能。
她重新拿起手机,点开那个仅有一条来往记录的对话框。
L.C. 这个名字,安静地躺在联系人列表里,像一个被小心安置的梦想。
他说明天可以问他问题。
那么,她是不是应该……真的找一道题问他?
一道不能太简单,显得她蠢;也不能太难,显得她刻意炫耀的题。
苏樱掀开被子,赤脚走到书桌前,翻开了那本深蓝色的笔记。
台灯下,他工整有力的字迹铺满纸页,逻辑清晰,步骤分明,甚至还有一些他独有的、巧妙的解题思路批注。
就着灯光,她开始认真地阅读起来,手指无意识地划过那些墨迹,仿佛能感受到他写下这些字时的专注。
窗外,月色如水。
今夜,有人为了一个号码辗转反侧,有人为了寻找一道“合适”的题目而挑灯夜读。
青春的秘密,在寂静的夜里,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