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秀烟杂店里的灯光,每晚都固执地亮到深夜,像一颗永不疲倦的星子,在这略显寂静的弄堂里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柜台后的货架旁,多了一张小方桌。
桌上总是摆放着氤氲着热气的茶水、散发着淡淡烟草香的香烟,还有一沓写满了各种信息的稿纸。
李阿磊就坐在桌前,神情专注地记录着服务员们带来的消息。
那本子上的字迹密密麻麻,人名、饭店名和关键信息交错纵横,仿佛一张无形却又实实在在的网,正在黄河路悄然编织。
自打阿磊意识到服务员是消息的“活源头”,他便开始有意识地拉拢这些人。
每天清晨,他总是第一个到店,把热水仔细地烧好,那壶嘴冒出的袅袅热气,像是他对新一天生意的期待。
晚上,服务员下班的时候,他总会留下一盏灯,昏黄的灯光下,泡上一杯香茗。
服务员们围坐在桌前,叽叽喳喳地讲述着一天的见闻,阿磊则在一旁认真听着,时不时在本子上奋笔疾书。
“阿磊,今天‘至真园’来了个福建老板,那架势可不小,点名就要顶级的武夷岩茶,可店里的存货根本不够啊!”
“夜东京的玲子姐可发愁了,供货商的海鲜最近老是断货,客人们都有意见了,这可咋整呢?”
“红鹭酒家的王老板,好像在打听转让店面的事儿,说是想转行做服装,这行当看着水深,也不知道他能不能蹚得过去啊!”
阿磊从不轻易打断他们的话,只是耐心地听着,然后用他那犀利的眼神和敏捷的思维,把每条消息都精准地记录在本子上,再进行细致的分类整理:需求类、供应类、转让类……他心里清楚得很,杂乱无章的信息就如同废纸,只有经过精准提炼,才能变成有价值的宝贝。
每天深夜,等店里空无一人,他就会对着那本写满秘密的本子反复琢磨,仔细筛选出最有价值的线索,仿佛一个经验老到的寻宝者,在一堆杂物中寻找那最耀眼的钻石。
转机就出现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雨点噼里啪啦地打在窗户上,风呼啸着穿过弄堂。
“阿磊,我跟你说个事儿!”
“老半斋”的服务员小张浑身湿透地冲进店里,雨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声音急切得像是要跳起来一般,“今天有个香港老板来吃饭,那老板可气派了,说想在上海找长期的蔬菜供货商,而且必须是有机的,价格啥的都好商量,就是要求稳定,不能出岔子!”
阿磊一听,心中顿时一亮,仿佛看到了闪烁的商机。
他立刻翻出那本宝贝本子——就在上周,“功德林”的服务员还提过,郊区有个农场专门种有机蔬菜,可是由于销路不畅,正愁没人合作呢,简首是天赐良机。
他不敢耽搁,连夜仔细核对信息,第二天一大早,就马不停蹄地联系上农场老板,又迅速约了香港老板在烟杂店见面。
烟杂店里,弥漫着淡淡的茶香。
香港老板穿着一身精致的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看就是个精明的生意人。
农场老板则是一身朴素的装扮,但眼神中透着憨厚和实在。
阿磊坐在中间,游刃有余地在两人之间周旋。
香港老板对农场的有机蔬菜赞不绝口,农场老板也对香港老板的订单充满期待。
一来二去,两人相谈甚欢,当场就签下了合作协议。
事成之后,香港老板爽朗地大笑,从鼓鼓囊囊的皮包里掏出一沓崭新的钞票,数出5000块递给阿磊:“小兄弟,多亏你牵线搭桥啊,不然我还得在这上海滩瞎忙活呢!”
阿磊接过钱,脸上露出谦逊的笑容。
当天晚上,阿磊特意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菜,把小张叫到烟杂店。
酒桌上,灯光摇曳,映照着两人的脸庞。
阿磊从包里拿出2000块现金,不由分说地递给小张:“小张哥,这是你的功劳,拿着!”
小张顿时慌了手脚,连连摆手:“阿磊,这怎么好意思呢?
我就是随口一说的事儿,哪能要这么多钱啊。”
“小张哥,你必须拿着!”
阿磊把钱硬塞进他手里,语气坚定,“你提供的消息可帮了大忙了,这是你应得的。
咱们在这黄河路混,就得互相帮扶。
以后要是有啥好消息,尽管来告诉我,好处咱们一起赚!”
小张看着手里那沓厚厚的现金,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这2000块钱,可相当于他大半年的工资啊,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句随口说的话,竟然能换来这么多钱。
这件事就像一阵春风,迅速在服务员圈子里传开了。
大家这才发现,原来平时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消息,不仅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还能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于是,越来越多的服务员主动来到烟杂店,热情地分享着各种消息。
阿磊依旧坚持他的原则,每次消息变现后,都会拿出三成来分给提供线索的人。
1000块、2000块,甚至有时候是5000块,他从不吝啬。
渐渐地,服务员们都把阿磊当成了可以信赖的伙伴,烟杂店的人气也越来越旺。
景秀看着店里热闹非凡的景象,笑着拍拍阿磊的肩膀:“小赤佬,你可真有你的!
现在咱们这烟杂店啊,比那些饭店还要热闹呢!”
阿磊笑了笑,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憧憬,他指着桌上的本子说:“表哥,这可不是简单的热闹,这是咱们在黄河路的根基。
有了这些消息,有了这些兄弟,咱们将来才能做更大的事,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如今,景秀烟杂店早己不是那个单纯的小卖部了,它己然成为了黄河路的情报枢纽。
灯光下,服务员们欢声笑语,阿磊认真地记录着每一条消息。
每一条消息就像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在这本子上一生根发芽,大家都相信,终有一天,这些种子会长成参天大树,为李阿磊在黄河路的崛起奠定坚实的基础。
而那笔2000块的信息费,不仅仅是阿磊赚到的第一桶金,更是他在黄河路站稳脚跟的重要标志,为他日后的商业传奇埋下了关键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