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老槐见证少年志,罗盘初定煞气踪

>>> 戳我直接看全本<<<<
雷令镇婺城:鼎元子都市秘录王华波十三岁这年,安地镇出了件怪事——镇东头的李家老宅,接连三个月没人住,可每到半夜,总能听见宅子里传来“吱呀吱呀”的声音,像是有人在推磨。

村里胆子大的人去看过,门窗都锁得好好的,里面空荡荡的,连只老鼠都没有。

消息传到王高福耳朵里时,他正坐在槐树下教王华波看罗盘。

“爷爷,李家老宅是不是闹鬼啊?”

王华波放下罗盘,眼里满是好奇。

王高福捻了捻胡须,沉吟道:“哪有什么鬼,多半是煞气聚在宅子里,搅得气场不安稳。”

他抬头看了看天,“明天一早,咱们去看看。”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王高福就带着王华波去了李家老宅。

老宅的木门上挂着一把生锈的铁锁,门框上的春联己经褪色,边角卷了起来,院子里长满了杂草,看起来荒凉又阴森。

王高福让王华波拿出罗盘,递给他一块红布:“把罗盘包上,别让煞气冲了。”

王华波依言照做,捧着罗盘走进院子。

刚进院门,罗盘上的指针就开始疯狂转动,铜制的盘面“嗡嗡”作响,像是在预警。

“慢点走,仔细看指针的方向。”

王高福跟在后面,声音低沉。

王华波点点头,放慢脚步,沿着院子的边缘慢慢走。

走到西厢房门口时,罗盘的指针突然停住了,稳稳地指向房门。

他抬头看了看西厢房的窗户,玻璃碎了好几块,窗框上的木头己经腐烂,露出里面的泥土。

“爷爷,指针停在这儿了。”

王华波喊道。

王高福走过去,扒开西厢房门口的杂草,蹲下身仔细看了看地面。

“这里以前是磨房吧?”

他问。

“是啊,李爷爷以前总在这儿磨面粉。”

王华波回答。

王高福点点头:“磨房常年潮湿,又堆了不少五谷杂粮,容易聚阴气。

这宅子空了三个月,阴气散不出去,就成了煞气。

半夜的声音,是煞气搅动空气发出来的。”

他站起身,对王华波说,“去把你包里的艾草拿出来,再拿三张‘镇煞符’。”

王华波赶紧从包里掏出艾草和符纸。

王高福把艾草捆成束,放在西厢房门口,又让王华波把符纸贴在房门、窗户和磨盘上。

“艾草能驱阴气,符纸能镇煞气,过几天,这宅子就安稳了。”

做完这些,两人刚走出院门,就碰到了李家的儿子李建国。

他在城里打工,听说老宅闹怪事,特意赶回来看看。

“叔,您这是……”李建国看着门上的符纸,有些疑惑。

“你家老宅聚了煞气,我给处理了。”

王高福笑着说,“过几天你把院子打扫干净,通通风,就能住人了。”

李建国将信将疑,但还是谢过了王高福。

没想到三天后,他特意来王家老宅道谢,说自从贴了符纸,半夜再也没听见怪声,院子里的杂草也像是蔫了不少。

“叔,您真是太厉害了!”

李建国竖着大拇指,“我这就把我爹娘接回来住。”

王华波站在一旁,看着李建国感激的样子,心里满是自豪。

他知道,这是他和爷爷一起努力的结果,是罗盘和符纸的功劳,更是传承的力量。

从那以后,王华波对罗盘的兴趣更浓了。

每天放学回家,他都要拿着罗盘在院子里转悠,有时候还会去镇上的老房子周围测一测,看看哪些地方有“气口”,哪些地方有“煞气”。

王高福也乐得教他,还会带他去邻村,让他实战练习。

有一次,邻村的赵家要盖新房,请王高福去看风水。

王高福带着王华波一起去了。

赵家的宅基地在村西头,背靠小山,前面有一条小河,看起来是个不错的地方。

可王华波拿着罗盘测了一会儿,却皱起了眉头。

“爷爷,这里的‘气口’好像有点问题。”

他指着宅基地的东北方向说,“指针在这里有点偏,像是有煞气挡着。”

王高福走过去,接过罗盘测了测,点点头:“你说得对,东北方向有个老坟,虽然埋了几十年,但阴气还在,会影响宅基地的气场。”

他对赵家人说,“盖房子的时候,要在东北方向建一道矮墙,再种几棵松树,挡住煞气。

另外,正房的窗户要朝东开,多采光,聚阳气。”

赵家人听了,赶紧照办。

新房盖好后,赵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赵家人逢人就夸王高福和王华波厉害。

王华波的名声,也渐渐在附近的村子传开了。

有人家要盖房子,会请他去看风水;有人家孩子夜哭,会请他去画符;有人家有人跌打损伤,会请他去正骨。

王华波从不推辞,每次都认真对待,用爷爷教他的本事,帮大家解决问题。

但他也遇到过麻烦。

有一次,镇上的张二愣子,喝醉了酒,说王华波是“装神弄鬼”,还把他画的符纸撕了,扔在地上踩。

王华波很生气,想跟张二愣子理论,却被王高福拉住了。

“别跟他一般见识。”

王高福捡起地上的符纸,拍了拍上面的灰,“懂的人,自然知道咱们是在帮人;不懂的人,你跟他说再多也没用。”

王华波点点头,心里却有些委屈。

那天晚上,他坐在槐树下,看着手里的罗盘,问爷爷:“爷爷,咱们这么帮人,为什么还有人不相信咱们呢?”

王高福坐在他身边,摸了摸他的头:“华波,这世上的人,想法都不一样。

咱们不能让所有人都相信咱们,只要咱们问心无愧,只要咱们帮到了该帮的人,就够了。”

他指着天上的星星,“你看,星星不管别人信不信,都会在晚上发光。

咱们的传承也一样,不管别人信不信,咱们都要守住,都要用来帮人。”

王华波看着天上的星星,又看了看手里的罗盘,心里豁然开朗。

他知道,爷爷说得对,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只要能帮到别人,就不用在意别人的看法。

从那天起,王华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他每天都认真学习传承的本事,不管是认草药、画符,还是看风水、正骨,他都力求做到最好。

他知道,只有自己的本事过硬,才能帮到更多的人,才能守住王家的传承,才能对得起爷爷的期望,对得起那枚藏在樟木箱里的千年令牌。

槐树叶落了又绿,绿了又落。

王华波在爷爷的教导下,一天天长大,他的本事也一天天精进。

他像一颗小树苗,在传承的滋养下,慢慢长成了能为别人遮风挡雨的大树。

而那枚青铜令牌,也在樟木箱里,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王华波真正长大,接过那份沉甸甸的责任,让千年传承,在他的手里,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 戳我直接看全本<<<<